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0966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跨装底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横向布置的中梁组成,四个分别连接在中梁组成两端的前后两侧的端枕梁组成,两分别连接在中梁组成中部的前后两侧的中枕梁组成,一设置在两中枕梁组成之间的中梁组成上表面的底架心盘组成,两分别设置在两端枕梁组成之间的中枕梁组成两端下表面的转向架心盘组成,两分别安装在两中枕梁组成自由端的上表面的下旁承,以及四个分别安装在四个端枕梁组成自由端的下表面的上旁承;其中,中梁组成为鱼腹形箱型结构,端枕梁组成和中枕梁组成均为由固定端向自由度逐渐变薄的箱型结构,且端枕梁组成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中枕梁组成,而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小于中枕梁组成。本发明能够将两个二轴转向架组合成一个四轴转向架。
【专利说明】一种跨装底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将两个二轴转向架组合成一个四轴转向架的跨装底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二轴转向架在铁路车辆上的应用最为广泛,各国的铁路货车一般都以采用两台二轴转向架的四轴车为主。我国铁路通用货车也是如此。但二轴转向架的最大承载能力受到允许轴重的限制,即转向架自重再加上心盘载重不能超过其两根轴的允许轴重之和。因此,总重超过允许轴重的专用货车已无法再采用二轴转向架,只能采用能满足大载重货车要求的多轴转向架或转向架群,即增加转向架的轴数,提高转向架的承载能力,这是提高车辆载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国铁路发展大型货车的重要途径。我国多轴转向架主要有三轴、四轴、五轴转向架等。然而,一体式四轴转向架设计难度大、周期长,在研发上耗费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大。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两个二轴转向架连接成一个组合式四轴转向架的跨装底架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横向布置的中梁组成,四个分别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两端的前后两侧的端枕梁组成,两分别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中部的前后两侧的中枕梁组成,一设置在两所述中枕梁组成之间的所述中梁组成上表面的底架心盘组成,两分别设置在两所述端枕梁组成之间的所述中枕梁组成两端下表面的转向架心盘组成,两分别安装在两所述中枕梁组成自由端的上表面的下旁承,以及四个分别安装在四个所述端枕梁组成自由端的下表面的上旁承;其中,所述中梁组成为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变薄的鱼腹形箱型结构,所述端枕梁组成和中枕梁组成均为由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变薄的箱型结构,且所述端枕梁组成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中枕梁组成,而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中枕梁组成。
[0005]所述底架心盘组成包括一紧固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上表面的底架下心盘,一位于所述底架下心盘上方且与其同轴的底架上心盘,以及一贯穿所述底架上心盘和底架下心盘且安装在所述中梁组成上的底架心盘中心销;所述转向架心盘组成包括一紧固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下表面的转向架上心盘,一位于所述转向架上心盘下方且与其同轴的转向架下心盘,以及一贯穿所述转向架上心盘和转向架下心盘的转向架心盘中心销。
[0006]在所述底架上心盘和底架下心盘之间设置一底架心盘磨耗盘,在所述转向架上心盘和转向架下心盘之间设置一转向架心盘磨耗盘,且所述底架心盘磨耗盘和转向架心盘磨耗盘由尼龙制成。
[0007]在所述下旁承与中枕梁组成之间以及所述上旁承与端枕梁组成之间,分别设置一旁承垫板;在所述底架下心盘和中梁组成之间以及所述转向架上心盘和中梁组成之间,分别设置一心盘垫板。
[0008]在所述中梁组成前后两侧的两个腹板中央处分别开设两个圆形手孔,在所述中梁组成下盖板上开设左右对称的长圆过梁孔。
[0009]在所述转向架上心盘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加工一角度b的抹斜平面;在所述底架上心盘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工一角度b的抹斜平面;所述角度b的范围在0°?10°之间。
[0010]当所述跨装底架装置与货车车体以及转向架组装后,所述下旁承与安装在车体上的上旁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旁承与安装在转向架上的下旁承之间无间隙。
[0011]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跨装底架装置能够将两个二轴转向架组合成一个四轴转向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了车辆载重能力,改善了大载重货车的动力学性能,并且缩短了四轴转向架的设计周期,利于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2、本发明的转向架上心盘与底架上心盘的抹斜角度的放置方向不同,改善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3、本发明在底架上、下心盘中间以及转向架上、下心盘之间放置了材质为尼龙的心盘磨耗盘,减少了上下心盘的直接磨损,也改善了上下心盘的承载均匀性。4、本发明在底架下旁承与车体上旁成之间采用间隙旁承,而在底架上旁成与转向架下旁承之间采用长接触无间隙旁承,提高了车辆动力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3]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0014]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0015]图4是本发明转向架上心盘的主视图;
[0016]图5是图4的侧视图;
[0017]图6是本发明底架上心盘的主视图;
[0018]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一横向布置的中梁组成3,该中梁组成3为由中部到两端逐渐变薄的鱼腹形箱型结构。在中梁组成3两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一端枕梁组成10,而在中梁组成3中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一中枕梁组成11。其中,端枕梁组成10和中枕梁组成11均为由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变薄的箱型结构,且端枕梁组成10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中枕梁组成11,而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小于中枕梁组成11。
[0021]在位于两中枕梁组成11之间的中梁组成3上表面安装具有同轴关系的底架下心盘2和底架上心盘1,在底架下心盘2和底架上心盘2之间设置一底架心盘磨耗盘15。底架上心盘1、底架下心盘2和底架心盘磨耗盘15之间安装一贯穿其三者中心且安装在中梁组成3上的底架心盘中心销23。其中,底架上心盘1用于与车体的连接,而底架心盘中心销23的作用是防止底架心盘脱出。
[0022]在位于两端枕梁组成10之间的中梁组成3两端的下表面分别安装具有同轴关系的转向架上心盘4和转向架下心盘5,在转向架上心盘4和转向架下心盘5之间设置一转向架心盘磨耗盘17。转向架上心盘4、转向架下心盘5和转向架心盘磨耗盘17之间安装一贯穿其三者中心且安装在转向架上的转向架心盘中心销24。其中,转向架下心盘5用于与转向架的连接,而转向架心盘中心销24的作用是防止转向架心盘脱出。
[0023]在底架下心盘2和中梁组成3之间以及转向架上心盘4和中梁组成3之间,分别设置有心盘垫板16、18。
[0024]在两中枕梁组成11自由端的上表面分别安装一下旁承13,而在四个端枕梁组成10自由端的下表面分别安装一上旁承19。在下旁承13与中枕梁组成11之间以及上旁承19与端枕梁组成10之间,分别设置一旁承垫板14、20。其中,下旁承13与安装在车体上的上旁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利于车辆通过曲线;而上旁承19与安装在转向架上的下旁承之间不留间隙,采用无间隙弹性旁承,提高车辆动力学性能。
[00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底架下心盘2和下心盘垫板16通过标准紧固件防松螺栓
6、螺母7、垫圈8、开口销9紧固在中梁组成3的上盖板21中央处。
[002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转向架上心盘4和上心盘垫板18通过标准紧固件防松螺栓6、螺母7、垫圈8、开口销9紧固在中梁组成3的下盖板22上。
[002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中梁组成3前后两侧的两个腹板中央处分别开有两个圆形手孔,用于安装底架下心盘2的紧固件。而在中梁组成3下盖板22上左右分别对称开有长圆过梁孔,便于上拉杆通过。
[002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转向架上心盘4的底面与转向架心盘磨耗盘17配合处的两端加工一角度b的抹斜平面,其中角度b的范围在0°?10°之间,且组装时加工过的抹斜平面放在与轨道垂直的方向。如图6、图7所示,底架上心盘1的底面与底架心盘磨耗盘15配合处的两端加工一角度b的抹斜平面,组装时加工过的抹斜平面放在与轨道平行的方向。即转向架上心盘4与底架上心盘1的抹斜角度的放置方向不同,改善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
[002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底架心盘磨耗盘15和转向架心盘磨耗盘17材质为尼龙。
[0030]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权利要求】
1.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横向布置的中梁组成,四个分别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两端的前后两侧的端枕梁组成,两分别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中部的前后两侧的中枕梁组成,一设置在两所述中枕梁组成之间的所述中梁组成上表面的底架心盘组成,两分别设置在两所述端枕梁组成之间的所述中枕梁组成两端下表面的转向架心盘组成,两分别安装在两所述中枕梁组成自由端的上表面的下旁承,以及四个分别安装在四个所述端枕梁组成自由端的下表面的上旁承;其中,所述中梁组成为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变薄的鱼腹形箱型结构,所述端枕梁组成和中枕梁组成均为由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变薄的箱型结构,且所述端枕梁组成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中枕梁组成,而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中枕梁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心盘组成包括一紧固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上表面的底架下心盘,一位于所述底架下心盘上方且与其同轴的底架上心盘,以及一贯穿所述底架上心盘和底架下心盘且安装在所述中梁组成上的底架心盘中心销;所述转向架心盘组成包括一紧固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下表面的转向架上心盘,一位于所述转向架上心盘下方且与其同轴的转向架下心盘,以及一贯穿所述转向架上心盘和转向架下心盘的转向架心盘中心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架上心盘和底架下心盘之间设置一底架心盘磨耗盘,在所述转向架上心盘和转向架下心盘之间设置一转向架心盘磨耗盘,且所述底架心盘磨耗盘和转向架心盘磨耗盘由尼龙制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旁承与中枕梁组成之间以及所述上旁承与端枕梁组成之间,分别设置一旁承垫板;在所述底架下心盘和中梁组成之间以及所述转向架上心盘和中梁组成之间,分别设置一心盘垫板。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梁组成前后两侧的两个腹板中央处分别开设两个圆形手孔,在所述中梁组成下盖板上开设左右对称的长圆过梁孔。
6.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架上心盘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加工一角度b的抹斜平面;在所述底架上心盘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工一角度b的抹斜平面;所述角度b的范围在0°~10°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架上心盘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加工一角度b的抹斜平面;在所述底架上心盘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工一角度b的抹斜平面;所述角度b的范围在0°~10°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7所述的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跨装底架装置与货车车体以及转向架组装后,所述下旁承与安装在车体上的上旁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旁承与安装在转向架上的下旁承之间无间隙。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跨装底架装置与货车车体以及转向架组装后,所述下旁承与安装在车体上的上旁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旁承与安装在转向架上的下旁承之间无间隙。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跨装底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跨装底架装置与货车车体以及转向架组装后,所述下旁承与安装在车体上的上旁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旁承与安装在转向 架上的下旁承之间无间隙。
【文档编号】B61F5/16GK103661465SQ20131069002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黄元琳, 马国英 申请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