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0535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属于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氢燃料新能源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和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车,由空中轨道、空地升降车站、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组成的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也称悬挂式快速交通(h-bahn),空铁、空中列车、空轨列车等。悬挂式快速交通(h-bahn)技术最早诞生于德国,德国北威州乌帕塔尔世界第一条空中列车,1901年建成运行,全长13.3公里,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安全运行116年来几乎未停止过。1901年的悬挂式快速交通(h-bahn)仍然使用的是铁路钢轨、钢轮在高架的钢轨上运行、下方悬挂载人车箱,运行在离地面7-9米的空中。2002年到2007年德国杜塞尔多夫和多特蒙德等城市先后又建成3条结构全新的胶轮结构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日本千叶县空中列车1988年到1999年分区段先后开通2号线和1号线,空中列车线总营业长度15.2公里。随后日本湘南市空中列车运营线建成通车。2016年9月四川中德空铁科技有限公司试验线和2017年7月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试验线先后建成运行。

cn201610138350.3、cn201620186629.4公开一种用于空轨列车的牵引系统,包括轮架、设置于轮架上的牵引轮、用于驱动牵引轮转动的牵引电机、固定于轮架上的悬架,所述悬架位于轮架的下方,所述所述悬架的下端用于连接列车车箱,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所述牵引电机位于牵引轮的前方。该发明结构可使牵引电机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cn201610563286.3、cn201620753267.2公开一种新能源增程式空中轨道列车及采用该列车的空铁系统,所述轨道列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车体沿轨道运动的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的动力源为电能,还包括用于为车轮组件提供电能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与车轮组件电连接,还包括用于为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增补发电机,所述增补发电机与电池包连接,所述增补发电机为以下发电装置中的一种或机种,然气发电机、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氢燃料发电机。所述空铁系统包括所述轨道列车。该方案提供的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电池包进行充电,以上由增补发电机提供的电能可有效延长列车的行使旅程,减少列车停靠时间。

cn201610329060.7、cn201620452032.x公开一种空铁公交系统和一种新能源轻型空铁公交系统,包括悬挂轨及车体,所述悬挂轨与车体通过车轮组件相连,还包括设置于车体内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车轮组件上的动力部件电连接,用于为所述动力部件,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动力部件提供电能以驱动车体运动,还包括设置于悬挂轨上的充电装置,沿着悬挂轨上轨道的延伸方向,充电装置设置于悬挂轨的局部位置,在车体经过悬挂轨上设置有充电装置的位置时,所述充电装置与蓄电池相连为蓄电池充电。该发明旨在通过在悬挂轨上局部设置的充电装置为车上的蓄电池充电。

cn201620134587.x公开一种超级锂电池动力空中列车,包括列车车头、车箱体、动力电池包和悬挂牵引装置,所述的动力电池包设置在列车车头,所述列车车头的顶部前后各设置一套悬挂牵引装置,所述的悬挂牵引装置包括电动车轮、轮机架、悬臂和减振系统,所述的轮机架前后各设置一根轮轴,所述的轮轴两端设置有电动车论,所述的减震系统设置在轮机架上所述的悬臂垂直设置在减震系统上。采用超级锂电池能量包作为动力源,减少高压输电线路布线和安全防护投入,可晚上用电低谷充电节约运营电力成本。电动车轮驱动省去了驱动系统,简化了结构。

cn201620518334.2公开一种新能源空铁系统,包括悬挂轨及悬挂于悬挂轨上的称体,所述悬挂轨与车体通过车轮组件相连,所述车轮组件用于驱动车体沿着悬挂轨上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还包括固定于悬挂轨上的能量包,所述能量包与车轮组件上的动力部件电连接,所述能量包用于为所述动力部件提供电能以驱动车体运动。

cn201710223791.8公开一种悬挂式空轨列车,包括牵引系统、冷却系统和供电系统,通过蓄电池、永磁水冷电机、牵引逆变器、制动电阻之间电连接构成列车的牵引系统,通过蓄电池与辅助逆变器电连接构成列车车体供电系统,通过辅助逆变器水冷装置电连接,以及水冷装置通过冷凝管对永磁水冷电机进行冷却构成冷却系统,本发明提出悬挂式空轨列车在兼容常规供电方式的同时,还提出一种采用拖车自代电池的绿色新能源供电方式。

cn201621135767.6公开一种车箱贯通的悬挂式空中列车,包括轨道梁、走行机构、车箱,走行构架设于轨道梁内,车箱固设于走行构架底部。所述走行机构包括悬挂支架、安装支架、支承系统、应急滑板以及设于行走构架上下两侧的导向轮,所述车箱包括风挡装置,所述风挡装置包括固定于坚固框架和连接框架之间的波纹折棚、渡板装置、顶板、但层顶板、侧护板和滑动支架。起到了把部分构件整合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cn201620190482.6公开一种空轨列车箱体安装机构,包括悬挂式箱体、用于安装箱体的轨道机构和用于固定轨道的悬挂梁,所述箱体顶部相对设置有两个轨道机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机构和驱动结构,其中轨道结构包括一端固定在悬挂梁上的固定件和中部固定在固定件另一端的悬挂建。是带有上、下轨道和上、下驱动轮的空轨列车箱体安装机构。

cn201620190482.6、cn201620157755.7公开一种空中轨道列车的基桩梁改进结构,包括基桩、以及安装在基桩上的轨道梁,所属的轨道梁是在目前常规轨道梁上开一系列椭圆减重孔,以降低轨道梁的重量。

cn201621135767.6公开一种空中列车墩柱结构,由两根支撑立柱,上部由一根连接横梁相连,上顶端是一根悬挂横梁的框架结构,悬挂横梁的两端悬挂列车轨道。

cn201620134586.5公开一种空中列车墩柱结构,包括支撑主立柱、y型悬架、斜拉索架和斜拉索,所述的y型悬架设置在支撑主立柱上部,所述的支撑主立柱顶部设置有斜拉索架,支撑主立柱顶部作为索塔,所述的斜拉索上设置有斜拉索,斜拉索的一端安装在斜拉索架上,斜拉索的另一端挂在轨道上。

cn201620186632.6公开一种简易的空铁车站,包括站台、用于连接地面与站台顶面的台梯、设置于站台上空的顶棚,还包括护栏及立架,所述护栏绕站台顶面的边缘布置,所述立架用于为顶棚提供支撑,立架的下端固定于站台上,顶棚固定于立架的上端。

cn201510741082.x、cn201520873741.0公开一种重载型空中列车,包括支柱以及固定于支柱上的轨道梁,所述支柱顶部具有支柱悬臂,所述支柱悬臂横桥向设有向下方向的两块吊板,吊板下方设置有轨道梁,轨道梁内社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底部与列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柱内部和/或外部设有重载结构。该发明对支柱、轨道梁进行了结构优化,使之能承载更大的重量。其轨道梁设计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施工难度大。

cn201520119278.0公开一种可在输送机矩形桁架上自牵引行走的小车,包括车架、动力传动机构、控制柜和控制面板,所述车架包括直接架设在桁架上的车架本体、设在车架本体侧方的安全护栏和爬梯,所述车架本体上设置有四个驱动轮并直接以桁架作为导轨,且车架本体的侧面还设有导向轮;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设在车架本体上,进而与车架本体上的4个驱动轮连接提供驱动力;所述控制柜也设在车架本体上,而所述驱动面板则设在安全护栏内。本小车能适用于矩形截面水平转弯桁架,采用四轮驱动,增加了小车的爬坡能力,并利用差速减速机解决了在水平转弯段桁架上由于桁架两侧驱动轮角速度不同造成的行走困难的问题。

cn201310273975.7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动单车空轨交通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动单车空轨交通系统,包括轨道走廊、轨道、便携式电动单车及爬坡助力装置,所述轨道走廊内设有若干等高的平行轨道,所述便携式电动单车采用可挂取的方式挂于轨道上行走,在坡道处的轨道旁设有爬坡助力装置,所述爬坡助力装置与便携式电动单车配合,为便携式电动单车的爬坡行驶提供补充动力。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动单车空轨交通系统,主要克服城市现有交通工具存在的能源浪费过大、污染排放严重、安全性能差、安全威胁大、空间占用大、拥堵严重、人员过于集中难以疏散、易于疾病传播、城市容量难堪重负以及被动等待的诸多问题。

cn201310187751.4公开了一种高架微型轨道自动公交系统,包括自动驾驶车辆(1)、高架轨道(2)以及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自动驾驶车辆(1)在高架轨道(2)上运行,所述自动驾驶车辆(1)采用微型悬挂式结构,悬挂在高架轨道(2)上运行。该高架微型轨道自动公交系统采用全自动的运行方式,占道空间小、行车速度快、环境污染轻、工程造价较低,并且快捷、舒适、安全,适合各大城市的交通需求,能够缓解整个城市的交通压力。

cn201710148629.4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轨道的空轨交通系统,所述空轨交通系统包括空轨轨道系统和空轨车辆系统,所述空轨轨道系统包括空轨轨道梁和支撑所述空轨轨道梁的轨道梁立柱,所述空轨车辆系统走行在所述空轨轨道梁上,其中,所述空轨轨道梁的内部铺设有嵌入式轨道系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空轨橡胶车轮磨耗严重、能耗大的缺点,增大了车辆载重量,结构原理较为简单且生产工艺成熟,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其不仅能够降低车轮磨耗和车辆运行能耗,还能够提高运行舒适度,曲线通过和直线运行性能得以大幅的提升,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低磨耗、低成本、高性能的空轨交通系统。

wo2015062537a1公开了一种城际或城市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车站(1)、支柱(2)、轨道(3)、轨道车(4)、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轨道(3)依靠支柱(2)架设在相邻两车站(1)之间的空中,轨道(3)是呈波浪状的曲线轨道,所述车站(1)设置在轨道曲线的波峰高点上,架设在车站(1)之间的轨道(3)是中间无接缝的连续轨道,轨道车(4)依靠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沿轨道(3)行走。该发明所述轨道车是在轨道上方行走。

2016年7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在杭州联合发布了首款搭载yunos操作系统的量产互联网汽车,马云在发布会上表示,“无人驾驶技术会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2017年7月5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第一次乘坐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到了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百度ai(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

目前大量新闻报导,已有多个大城市投入了上千辆共享汽车,在本就拥堵的城市,共享汽车集中停车场地占用和集中在一个区域大批量共享汽车的出和入,都为该区域新增加了拥堵。并且乘客要到指定的地点去开车或停车,带来及大的不方便。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共享汽车不但没有解决城市堵车问题,反而更加添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交通有两大特点,一是城际交通越来越快,不管是高铁、高速公路还是飞机,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缩得很短。二是城市交通越来越堵,把城际交通效率带来的时间效益在城市交通拥堵中抵消了。

因此,希望找到一种交通方法,既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通行速度,又不给城市增加新的拥堵,还必须是无污染物排放、低噪音、节能、环保,节约城市土地、造价低、运行成本低、为市民带来出行便利的交通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为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提供了一种城市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尤其是一种氢燃料新能源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和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车,由空中轨道系统、空地升降车站、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组成。空中轨道系统是连续延伸的矩形梁结构的轨道,由每20-60米间距一根的轨道支柱架设在空中;空中轨道系统上建设有空地升降车站,优选的,空中轨道系统每隔500米到2000米建设有一个空地升降车站;新能源轨道车在空中轨道内运行,新能源轨道车的底部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通过悬挂联接器(1e)自动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空中轨道运行,到达目的地空地升降车站后,通过辅助分离装置(9e)使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与新能源轨道车分离,空地升降车站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自动送到地面,去接或送乘客,或空地升降车站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由地面自动升到空中,然后与新能源轨道车实现自动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空中轨道运行到下一个目的地车站。所述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是整个交通系统的大脑,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分别接收乘客通过app手机软件发出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信息,调度新能源轨道车和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并向新能源轨道车和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调度命令;接收新能源轨道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新能源轨道车发出乘客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乘客出发地和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新能源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新能源系统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地升降车站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地升降车站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中轨道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中轨道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针对整个交通系统出现的突发事件发出处理命令等,以保证空中轨道、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新能源系统、以及每个空地升降车站等等都安全、高效运行。

发明详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中轨道系统,由轨道板(7a)、轨道侧壁(7b)、轨道顶板(7c)、加强筋(7d)组成的空中轨道(7)与轨道支柱(7e)、轨道悬挂臂(7f)共同组成。左右各一个轨道侧壁(7b),轨道侧壁(7b)的上端与轨道顶板(7c)焊接或铆接在一起,左右轨道侧壁(7b)的底部翼板内侧各焊接或螺栓连接有一条轨道板(7a)组成连续延伸的、底面留有缝隙的梁结构的空中轨道(7),沿长度方向每间隔1.5米-5米间距、梁结构的空中轨道(7)的外侧面焊接有加强筋(7d),轨道支柱(7e)安装在地上,每20-60米间距一根,连续延伸的梁结构的空中轨道(7)悬挂在轨道支柱(7e)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上,组成空中轨道系统。如图1和图3所示。

优选的,所述轨道侧壁(7b)为热轧或焊接倒t型钢,倒t型轨道侧壁(7b)上端与轨道顶板(7c)连接在一起,连接包括焊接、铆接。优选的,所述加强筋(7d)为倒u型整体结构。优选的,所述轨道板(7a)采用耐磨钢板,空中轨道(7)其它部位所用钢采用耐候钢,提高了轨道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空中轨道(7)轨道,包括矩形,或正方形、或圆弧形、或曲线形、或其它外观结构形式,由本专业设计人员从美学和专业实用角度自由选择。

所述倒t型轨道侧壁(7b)、加强筋(7d)与耐磨钢板轨道板(7a)的复合结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空中轨道系统抗弯性能和结构强度,使空中轨道的高度可降低20%-40%,结构简单、可加工性强、节约了材料,减轻了空中轨道系统自身的重量,提高了承载能力和性能,可增加发车密度,提高运送乘客的能力。加强筋(7d)的间隔距离由本专业人员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可短于1.5米或长于5米。

优选的,所述轨道支柱(7e)和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外形是矩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或六角形结构,或其它外观结构形式,由本专业设计人员从美学和专业实用角度自由选择。

优选的,所述空中轨道(7)可以安装在山体隧道的顶部,架设在山体隧道内,实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穿越高山隧道运行。优选的,所述空中轨道(7)可以安装在地下隧道的顶部,架设在地下隧道内,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像地铁一样穿越地下隧道通行。

本发明还提供空地升降车站,由空中轨道辅道(71)、自动道叉(72)、轨道支柱(7e)、轨道悬挂臂(7f)、升降电梯(9)、车站物联网系统(13)以及上述的空中轨道(7)组成;其特征在于,轨道支柱(7e)安装于地面下,其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连接并支撑起主轨道空中轨道(7)和空中轨道辅道(71),空中轨道辅道(71)位于主轨道空中轨道(7)外侧并在同一平面上,空中轨道辅道(71)两端通过自动道叉(72)与主轨道空中轨道(7)相连;空中轨道辅道(71)的入口和出口处安装有升降电梯(9),入口和出口的升降电梯(9)之间的空中轨道辅道(71)上,将按顺序停放等待的新能源轨道车(1);车站物联网系统(13)安装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控制自动道叉(72)把待进站的新能源轨道车(1)引导到空中轨道辅道(71)上,然后控制自动道叉(72)恢复到空中轨道(7)主轨道上,并与新能源轨道车(1)和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进行信息交换。

优选的,所述空中轨道辅道(71)上等待的新能源轨道车(1)停满后,最前面一辆等待的新能源轨道车(1)将在车站物联网系统(13)和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指挥下,自动离开该车站,智能选择停在下一个较空的车站。该空地升降车站的设计可使空中轨道(7)能更高效率、更大密度通过车辆,增大乘客输送量。

优选的,所述车站物联网系统(13),其主要功能是当新能源轨道车即将到达该目的地车站时,车站物联网系统(13)控制自动道叉(72),把待进站的新能源轨道车(1)引导到空中轨道辅道(71)上,然后把自动道叉(72)恢复到空中轨道(7)主轨道上,并与新能源轨道车(1)和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进行信息交换。优选的,升降电梯(9)可根据需要安装一部或多部。优选的,空地升降车站的结构形式,由本专业科研人员根据地形条件和需要可进行多种结构形式的车站设计。如图4所示。

优选的,所述升降电梯(9),由升降台(9a)、左右自修正装置(9b)、旋转自修正装置(9c)、停车检测装置(9d)、辅助分离装置(9e)、电梯轨道壁(9f)、升降电梯物联网系统(9g)组成。升降电梯(9)整体安装在车站的地面上,升降台(9a)安装在左右两电梯轨道壁(9f)之间自动控制升降;左右自修正装置(9b)安装在升降台(9a)上面,旋转自修正装置(9c)安装在左右自修正装置(9b)上;停车检测装置(9d)安装在电梯轨道壁(9f)下部的左右侧壁上,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相对应;辅助分离装置(9e)安装在电梯顶部,升降电梯物联网系统(9g)安装在升降电梯(9)底部的控制箱内,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物联网系统(8b)和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交换信息,接受指令或发出升降电梯(9)运行状态信息,控制升降电梯(9)自动运行。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安装在电梯顶部的辅助分离装置(9e)与共享车悬挂装置(8a)相对应,以实施把共享车悬挂装置(8a)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的分离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空地升降车站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当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进入车站空中轨道辅道(71)入口的升降电梯(9)标准位置后,辅助分离装置(9e)将自动把共享车悬挂装置(8a)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分离,然后升降电梯(9)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送到地面,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接或送乘客到达目的地;新能源轨道车(1)则自动前进,并按顺序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

优选的,所述空地升降车站的使用方法,当出口升降电梯(9)的升降台(9a)位于电梯地面位置时,允许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自动定位驶入并停在升降台(9a)上,停车检测装置(9d)自动检测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的两侧面前后距离电梯侧壁的距离,判断电动车停放倾斜时,自动启动旋转自修正装置(9c),使电动车前后与电梯侧壁的距离相等,然后判断左右侧距离是否均等,如若左右侧距离不相等,则自动启动左右自修正装置(9b)向左或右移动车,使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左右侧距离相等处于中心位置。然后自动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提升到车站空中轨道辅道(71)出口标准位置,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最前面的新能源轨道车(1)将自动识别对准前行,使悬挂连接器(1e)与共享车悬挂装置(8a)自动联接并锁紧,新能源轨道车(1)将带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到下一个达目的车站

优选的,所述空地升降车站入口只设有一部升降电梯(9),适用于乘客流量较少的车站,其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当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进入车站空中轨道辅道(71)入口的升降电梯(9)标准位置后,辅助分离装置(9e)将自动把共享车悬挂装置(8a)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分离,然后升降电梯(9)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送到地面,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接或送乘客到达目的地;新能源轨道车(1)则自动前进,并按顺序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

所述入口升降电梯(9)的升降台(9a)在地面时,允许地面上的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自动驶入升降电梯(9)并上升到车站空中轨道辅道(71)标准位置后,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最近一辆新能源轨道车(1)将自动识别对准驶向入口升降电梯(9),并使悬挂连接器(1e)与共享车悬挂装置(8a)自动联接并锁紧,新能源轨道车(1)将带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由入口退回到空中轨道(7)主轨道上,然后驶到下一个目的地车站。

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由空中轨道系统、空地升降车站、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组成。空中轨道系统是连续延伸的矩形梁结构的轨道,由每20-60米间距一根的轨道支柱架设在空中;空中轨道系统上建设有空地升降车站,新能源轨道车在空中轨道系统内运行,新能源轨道车的底部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通过悬挂联接器(1e)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空中轨道运行,到达目的地空地升降车站后,通过辅助分离装置(9e)使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与新能源轨道车分离,空地升降车站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自动送到地面,或空地升降车站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由地面自动升到空中,然后与新能源轨道车实现自动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空中轨道运行到下一个目的地车站。所述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分别接收乘客发出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信息,并向新能源轨道车和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调度命令;接收新能源轨道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新能源轨道车发出乘客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乘客出发地和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新能源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新能源系统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地升降车站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地升降车站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中轨道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中轨道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针对整个交通系统出现的突发事件发出处理命令等,以保证空中轨道、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新能源系统、以及每个空地升降车站等等都安全、高效运行。

所述新能源轨道车(1),由车架结构、动力行走机构、新能源系统、制动机构、自锁紧牵引杆(4)、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组成。动力行走机构的各部件分别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底部和四个角部位置上,新能源系统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内部框架上,制动机构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底部,自锁紧牵引杆(4)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前端和后端中部位置,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内部框架上,具体安装位置均由本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如图2和图1所示。

优选的,所述车架结构,由机箱(1f)、主横梁(1a)、底横梁(1b)、上横梁(1c)、转向联接架(1d)、悬挂连接器(1e)组成。机箱(1f)呈矩形结构,机箱(1f)的中部安装有框架结构主横梁(1a),框架结构底横梁(1b)呈u形位于主横梁(1a)下方,其u形两端安装在主横梁(1a)上,距主横梁(1a)前后端1/5-1/3位置;上横梁(1c)位于主横梁(1a)上方,其两端框架安装在主横梁(1a)上;转向联接架(1d)安装在底横梁(1b)的中部,悬挂连接器(1e)安装在转向联接架(1d)的下部。由本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专业设计。如图2和图1所示。

优选的,所述动力行走机构,由电机驱动机构(2)、支撑轴(2a)、行走支撑轮(2b)、导向轮(2c)、减震悬挂机构(2d)组成。电机驱动机构(2)通过万向节与支撑轴(2a)的中部安装在一起,用以驱动支撑轮(2b)运行;支撑轴(2a)位于车架结构底部、u形底横梁(1b)的两边,电机驱动机构(2)两边的支撑轴(2a)上安装有两组减震悬挂机构(2d),支撑轴(2a)通过减震悬挂机构(2d)安装在主横梁(1a)上;支撑轴(2a)的两端各安装有行走支撑轮(2);机箱(1f)前端和后端靠近底部的四个角部和靠近顶部的四个角部,各安装有一个导向轮(2c),八个角部共安装有八个导向轮(2c)。由本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专业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是由电机和变速传动机构组成的成套装置。

优选的,所述新能源系统,由氢气罐(3a)、电池管理系统(3b)、氢燃料电池(3c)、储能电池(3d)组成。氢气罐(3a)安装在上横梁(1c)上,电池管理系统(3b)和氢燃料电池(3c)安装在主横梁(1a)上,储能电池(3d)安装在上横梁(1c)上,氢燃料电池(3c)通过电池管理系统(3b)与电机驱动机构(2)和储能电池(3d)相连,氢燃料电池(3c)所发电力经电池管理系统(3b)调频调压后供电机驱动机构(2),以驱动新能源轨道车(1)前行,富余电力由储能电池(3d)储存;电机驱动机构(2)启动瞬间氢燃料电池(3c)和储能电池(3d)同时供电,解决了氢燃料电池(3c)启动瞬间需要大电流功率匹配问题。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氢气罐(3a)轨道通过加氢站加氢气,每次加氢气时间3-4分钟,可使新能源轨道车(1)运行18小时以上。优选的,储能电池(3d)本身可以充电单独作为动力电池使用,储能电池(3d)可由锂电池替代、或锌电池、或用其他类电池替代。优选的,铝复合粉制氢装置和氢燃料电池a可由锂电池替代、或锌电池、或用其他类电池替代,只是带来效率降低和续航能力的大幅度降低。

优选的,所述加氢站为轨道加氢站,设置在轨道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的空地升降车站上,轨道加氢站由铝复合粉制氢装置(3)、氢气增压泵(31)、压力储氢罐(32)、制氢平台(33)组成。铝复合粉制氢装置(3)、氢气增压泵(31)和压力储氢罐(32)安装在制氢平台(33)上,制氢平台(33)安装在空地升降车站的起点和终点车站上。铝复合粉制氢装置(3)和氢气增压泵(31)连接为一个整体,氢气增压泵(31)通过管道与压力储氢罐(32)相连,把氢气灌入到压力储氢罐(32)中。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铝复合粉制氢装置(3)采用废铝生产的铝复合粉制备氢气,实现了废铝材生产铝复合粉、铝复合粉加水制备氢气和氢氧化铝工业原料、氢气通过氢燃料电池高效率产生出水和电能用于驱动轨道车或其他动力系统、氢氧化铝直接工业应用或再用于生产铝,全周期无废弃物排放的绿色循环重复再利用、运行成本低于汽油动力系统,更环保、安全,铝复合粉制氢节约了需要花三千多万元资金才能建设供加氢站等费用。优选的,所述氢气罐(3a)内也可以采用社会共用加氢站的氢气。

所述制动机构,由制动液压缸(5)、制动靴(5a)、外制动管(5b)、内制动轴(5c)、液压站(5d)组成。制动液压缸(5)安装在底横梁(1b)的两侧,每侧1-4个,每个制动液压缸(5)下方安装有一个外制动管(5b)和一个内制动轴(5c),内制动轴(5c)安装在外制动管(5b)的管内;制动靴(5a)是上下两个,分别镜像对称地安装在轨道板(7)边缘的两边;上制动靴(5a)安装在外制动管(5b)上,制动液压缸(5)向下驱动外制动管(5b)使上制动靴(5a)压在轨道板(7)上表面;制动靴(5a)安装在内制动轴(5c)上,制动液压缸(5)向上驱动内制动轴(5c)使下制动靴(5a)压在轨道板(7)下表面,实现机械摩擦制动。液压站(5d)安装在上横梁(1c)上,液压站(5d)供给制动液压缸(5)高压油。如图2所示。

所述自锁紧牵引杆(4)是两辆或多辆新能源牵引车联合运行时、或对故障单车实施救援时的自动连接机构,具有全自动自锁功能不会发生脱钩问题,只能采用人工解锁。如图2所示。

所述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6),由智能运行系统(6a)、测距器(6b)、图象识别(6c)、定位测速器(6d)、定位测速应答环线(6e)组成。智能运行系统(6a)安装在上横梁(1c)上;测距器(6b)和图象识别(6c)安装在转向联接架(1d)前端和后端;定位测速器(6d)安装在主横梁(1a)上,与安装在倒t型轨道侧壁(7a)上的定位测速应答环线(6e)相对应,以实现测速和定位功能、救援定位对接功能、本车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故障分析功能、物联网数据上传到运行指挥中心功能和接受运行指挥中心指令实施特殊状况自动控制运行功能。如图1和图2所示。

优选的,所述智能运行系统(6a)把定位测速器(6d)精确定位数据、测距器(6b)和图象识别(6c)对前后车测量距离和识别数据,用此数据分析结果控制本车与前后车的安全运行距离。对本车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故障分析。智能运行系统(6a)接受来自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物联网系统(8b)信息,与新能源轨道车上的智能运行系统(6)实现通讯联系,并交换运行信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安全运行,把乘客送到目的车站。智能运行系统(6)通过物联网系统并向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发送车辆运行位置、运行速度、前后车的安全距离、本车运行状况、乘客目的地及目的车站信息、乘客信息数据等时时数据,以实现全系统的精确管理和控制。如图1和图2所示。

所述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是一种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由共享车悬挂装置(8a)、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物联网系统(8b)、氢气罐a(8c)、氢燃料电池a(8d)、电池管理系统a(8e)、储能电池a(8f)、复合铝粉制氢装置a(8g)、增压泵(8h)、高压管(8j)组成。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的顶部安装有共享车悬挂装置(8a),以实现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相连接;氢气罐a(8c)供应氢燃料电池a(8d)氢气发电,氢燃料电池a(8d)通过电池管理系统a(8e)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电机和储能电池a(8f)相连,增压泵(8h)与复合铝粉制氢装置a(8g)相连,高压管(8j)把增压泵(8h)与氢气罐a(8c)连接在一起;氢气罐a(8c)、氢燃料电池a(8d)、电池管理系统a(8e)、储能电池a(8f)、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物联网系统(8b)、复合铝粉制氢装置a(8g)、增压泵(8h)、高压管(8j)安装在车内,由本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车内空间设计的具体安装位置进行安装。所述氢气罐a(8c)当其内的氢气不足又没有加氢站时,可向复合铝粉制氢装置a(8g)罐内加入规定数量的水,罐的顶部装有复合铝粉,启动制氢控制系统后自动产生的氢气经增压泵(8h)和高压管(8j)压入氢气罐a(8c)内,供氢燃料电池a(8d),可续航200-300公里。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的氢气罐a(8c)可在空地升降车站的起点车站和终点车站内的轨道加氢站加氢气,每次加氢气时间3-4分钟,可使新能源轨道车(1)行驶400公里,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也可在社会加氢站加氢气。如图1所示。优选的,氢燃料电池a可由锂电池替代或用其他电池替代,只是带来效率降低和续航能力的降低,以及车自身重量的增加。优选的,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在地面运行时可实现人工驾驶的切换,只需乘客上传本人有效驾驶执照,经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认证后,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自动发出指令进行切换,原自动驾驶功能转变为导航指导,并对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极特殊状况下可发出提醒,若不改正将自动取消人工驾驶权。

优选的,所述氢气供应氢燃料电池a(8d)所发电能经电池管理系统a(8e)调频调压后供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电机,富余电能储存于储能电池a(8f)中,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电机启动瞬间氢燃料电池a(8d)与储能电池a(8f)同时供电,以满足共享汽车电机启动瞬间需要大电流功率匹配问题。如图1所示。

优选的,所述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可由空中列车替换,所述空中列车由空中列车车箱(10)、空中列车连接装置(10a)、空中列车物联网系统(10b)组成。空中列车车箱(10)通过空中列车连接装置(10a),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相连接;空中列车物联网系统(10b)与新能源轨道车上的智能运行系统(6)通讯联系,并交换运行信息,以实现空中列车的自动控制和安全运行。所属空中列车可以是乘载2-6人的小车厢,适用于小街道交通支线,可替代共交汽车;可以是乘载7-100人的大车箱,适用于交通主干线,允许1节、2节或3节以上多节空中列车组合运行,当选择4-6节车箱组合列车时,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2-3万人。优选的,所述空中轨道(7)安装在地下隧道的顶部,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联接器(1e)悬挂空中列车车箱(10),全部在地下隧道内运行,选择6-10节车箱组合为一组列车,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3-5万人。空中列车停靠的是常规的车站,由本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如图3所示。

优选的,所述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可由空中共享车箱架(12)替换,所述空中共享车箱架(12)是一箱形框架结构,由车箱底板(121)、车轮挡(122)、车箱柱(123)、车箱顶板(124)、车箱柱滑轨(126)、软靠紧器(125)、前后滑动挡板(127)、空中运车箱架物联网系统(128)、空中运车箱架联接器(129)、左右侧挡板(12a)、左右侧加强筋板(12b)组成。车箱底板(121)四角各安装有一个车箱柱(123),并与车箱顶板(124)对应的四角相连为一个整体空中共享车箱架(12);车箱底板(121)上安装有车轮挡(122),保障私家用小车驶入空中共享车箱架(12)内定位停车;四个车箱柱(123)的前后方向上均设置有车箱柱滑轨(126),前后滑动挡板(127)的左右两端安装在车箱柱滑轨(126)上,可实现上下自动滑动,前后滑动挡板(127)在顶部时,允许私家用小车驶入空中共享车箱架(12),私家用小车在车箱底板(121)停靠在车轮挡(122)上停车到位后,两个前后滑动挡板(127)自动下行到私家用小车的前后保险杠位置时,前后滑动挡板(127)的内表面垂直安装有软靠紧器(125),软靠紧器(125)自动把私家用小车前后顶紧;左右两车箱柱(123)的中上部安装有左右侧加强筋板(12b),以提高空中共享车箱架(12)的结构强度;左右两车箱柱(123)的中下部均安装有左右侧挡板(12a),左右侧挡板(12a)的内表面垂直安装有软靠紧器(125),私家用小车在车箱底板(121)上停车到位后,软靠紧器(125)自动把私家用小车左右两侧顶紧;空中运车箱架物联网系统(128)安装在车箱顶板(124)上,与新能源轨道车上的智能运行系统(6)通讯联系,并交换运行信息,以实现空中列车的自动控制和安全运行;箱架联接器(129)安装在车箱顶板(124)的上面,以实现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相连接。如图5所示。所属空中共享车箱架(12)每个可乘载1辆私家用小车,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共用同一个空地升降车站。如图5和图6所示。

优选的,所述软靠紧器(125)是一种自动液压伸缩装置,其前端与轿车表面接触处是由软橡胶材料制成,以防止损伤车表面,其施加在轿车表面上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后自动保持,设定压力值不造成对轿车表面的损害,只起到固定轿车位置的作用。

所述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是新能源轨道车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运行的总指挥中心,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app信息处理中心,每辆新能源轨道车的运行信息和设备状况信息,每辆无人驾驶空地车共享(8)在地面和在空中轨道运行信息、每辆空中列车车箱(10)在空中轨道运行信息、每个车站的运行信息、新能源系统信息、空中轨道运行状况信息等等全部汇总到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指挥中心除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外,对临时出现的运行问题,立即协调整体系统、并发出问题处理指令,以保证空中轨道系统、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空中列车车箱(10)、空中共享车箱架(12)、新能源系统、以及每个空地升降车站等都安全和高效运行。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的运行方法:

1)空中轨道(7)安装在轨道支柱(7e)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上架设在空中,或安装在山体隧道的顶部架设在山体隧道内,或安装在地下隧道的顶部架设在地下隧道内;

2)新能源轨道车由其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6)自动驾驶在空中轨道内运行,新能源轨道车底部的悬挂联接器(1e)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上的共享车悬挂装置(8a)自动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着空中轨道自动运行,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可乘1-6名乘客;

3)空中轨道辅道(71)位于空中轨道(7)外侧的同一水平面上,并通过自动道叉(72)相连接,中轨道辅道(71)入口和出口安装有一部或多部升降电梯(9)组成空地升降车站。

4)当新能源轨道车即将到达目的地车站时,车站物联网系统(13)使新能源轨道车安全运行到空中轨道辅道(71)上的空地升降车站,由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6)控制自动停靠在升降电梯(9)上方时,空地升降车站上方的辅助分离装置(9e)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与新能源轨道车分离,新能源轨道车暂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等待任务,升降电梯(9)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自动送到地面,去接或送乘客;

5)当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在地面上,送乘客到达目的地后返回、或从目的地接上乘客返回到空地升降车站时,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将自动驶入升降电梯(9)内,由升降电梯(9)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由地面自动升到空中轨道辅道(71)上的空地升降车站,然后与新能源轨道车实现自动对接和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空中轨道行驶到下一个目的地车站。

6)当新能源轨道车底部的悬挂联接器(1e)与空中共享车箱架(12)上的箱架联接器(129)相连接时,空中共享车箱架(12)每个可乘载1辆私家用小车,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以同样的方式运行,共用同一个空地升降车站。

7)当新能源轨道车底部的悬挂联接器(1e)与空中列车车箱(10)上的空中列车连接装置(10a)相连接,组成空中列车,根据不同的线路和乘客的通行密度进行选择1节车箱或2节-6节车箱组合为一组列车,4-6节列车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2-3万人,空中列车物联网系统(10b)与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6)互通信息,实现运行控制。

8)当空中轨道(7)安装在地下隧道的顶部,悬挂联接器(1e)与空中列车车箱(10)上的空中列车连接装置(10a)相连接,全部在地下隧道内运行,选择6-10节车箱组合为一组列车,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3-5万人,具备地铁功能。

9)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是整个系统的大脑,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分别接收乘客通过app手机软件发出的出发地信息和目的地信息,调度与乘客距离最近的新能源轨道车和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并向新能源轨道车和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调度命令;接收新能源轨道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新能源轨道车发出乘客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乘客出发地和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新能源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新能源系统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地升降车站和升降电梯的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地升降车站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中轨道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中轨道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针对整个交通系统出现的突发事件发出处理命令等,以保证空中轨道、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空中列车车箱、空中共享车箱架、新能源系统、以及每个空地升降车站等等都安全、高效运行。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实现了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在地面由无人驾驶系统使车到达乘客呼叫地点接乘客或送乘客到达目的地,无人驾驶与乘客特殊情况下申请人工驾驶自动转换相结合的功能,为乘客带来乘车出行方便;在空中轨道快速通行,不占用城市道路、不给城市增加堵车,大幅度节省乘客市内交通时间。同时还可从空中游览城市风景。

2、新能源轨道车悬挂可承100多人的重型空中列车车箱主要用于交通主干线,单向最大乘客输送量可达2-3万多人,通行效率高;当空中轨道(7)安装在地下隧道内的顶部,全部在地下隧道内运行,悬挂空中列车车箱(10)选择6-10节车箱组合为一组列车,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3-5万人,具备地铁功能;新能源轨道车悬挂可承2-6人轻型空中列车车箱主要用于小街道支线,单向乘客输送量可达2000-5000多人,完全可替代公交汽车,通行灵活、方便,可用于城市人口流量较大的主交通干道,也可穿行于小街道,为市民带来出行交通的方便。

3、新能源轨道车在箱式钢结构轨道内,永远不会脱轨,安全性高、不受雨雪冰冻影响、运行计划率可达99.99%以上,大幅度提高了城市通行效率,较好地缓解决了城市堵车问题,缩短了通行时间。

4、采用氢燃料电源,环保无排放、无污染、噪声低、乘座舒适,

5、建设成本低,氢燃料电源替代了高压供电系统,节约投资。轨道支撑柱代替路灯杆或利用绿化带,节约城市土地空间,基本无需拆迁,综合建设投资是轻轨投资的1/3-1/5、是地铁投资的1/6-1/10。线路选择灵活,当线路需要调整时,可以拆卸移动到新的线路,再安装运行,不存在任何设备损失。

6、综合能耗低,综合运行成本低,运营成本是轻轨的1/3、是地铁的1/4,是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中轨道、新能源轨道车和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能源轨道车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地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地升降车站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地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空中运车箱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中运车箱架左视图示意图。

1、新能源轨道车,1a、主横梁,1b、底横梁,1c、上横梁,1d、转向联接架,1e、悬挂连接器,1f、机箱,2、电机驱动机构,2a、支撑轴,2b、行走支撑轮,2c、导向轮,2d、减震悬挂机构,3、铝复合粉制氢装置,31、氢气增压泵,32、压力储氢罐,33、制氢平台,3a、氢气罐,3b、电池管理系统,3c、氢燃料电池,3d、储能电池,4、自锁紧牵引杆,5、制动液压缸,5a、制动靴,5b、外制动管,5c、内制动轴,5d、液压站,6、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6a、智能运行系统,6b、测距器,6c、图象识别,6d、定位测速器,6e、定位测速应答环线,7、空中轨道,71、空中轨道辅道,72、自动道叉,7a、轨道板、7b、轨道侧壁,7c、轨道顶板,7d、加强筋,7e、轨道支柱,7f、轨道悬挂臂,8、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a、共享车悬挂装置,8b、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物联网系统,8c、氢气罐a,8d、氢燃料电池a,8e、电池管理系统a,8f、储能电池a,8g、复合铝粉制氢装置a,8h、增压泵,8j、高压管,9、升降电梯,9a、升降台、9b、左右自修正装置,9c、旋转自修正装置,9d、停车检测装置,9e、辅助分离装置,9f、电梯轨道壁,9g、升降电梯物联网系统,10、空中列车车箱,10a、空中列车连接装置,10b、空中列车物联网系统,11、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2、空中运车箱架,121、车箱底板,122、车轮挡,123、车箱柱,124、车箱顶板,126、车箱柱滑轨,125、软靠紧器,127、前后滑动挡板,128、空中运车箱架物联网系统,129、空中运车箱架联接器,12a、左右侧挡板,12b、左右侧加强筋板,13、车站物联网系统。

实施例1:

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如图1和3所示,其特征在于由轨道板7a、轨道侧壁7b、轨道顶板7c、加强筋7d组成的空中轨道7,与轨道支柱7e、轨道悬挂臂7f共同组成。左右各一个轨道侧壁7b,轨道侧壁7b的上端与轨道顶板7c焊接在一起,轨道侧壁7b的底部翼板内侧各焊接有一条轨道板7a组成的连续延伸的、底面留有缝隙的梁结构的空中轨道7,沿梁结构的空中轨道7长度方向每间隔4米间距的梁结构空中轨道7的外侧面焊接有加强筋7d,轨道支柱7e安装在地上,每40米间距一根,连续延伸的空中轨道7悬挂在轨道支柱7e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上,组成空中轨道7。如图1和图3所示。

所述轨道侧壁7b为热轧倒t型钢,倒t型轨道侧壁7b上端与轨道顶板7c焊接在一起。所述加强筋7d为倒u型整体结构。所述空中轨道7的轨道是矩形。所述轨道板7a采用耐磨钢板,空中轨道7其它部位所用钢采用耐候钢,提高了轨道的使用寿命。

所述轨道支柱7e和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外形是矩形。所述空中轨道7轨道悬挂臂7f吊挂在空中。

实施例2:

一种空中轨道7,其特征在于左右倒t型轨道侧壁7b的底部翼板内侧各采用螺栓连接有一条轨道板7a。沿箱形梁结构的空中轨道7长度方向每间隔5米间距的箱形梁结构空中轨道7的外侧面焊接有倒u型加强筋7d。轨道支柱7e安装在地上,每25米间距一根。

所述倒t型轨道侧壁7b上端与轨道顶板7c铆接在一起。所述空中轨道7的轨道是圆弧形。

所述轨道支柱7e和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外形是圆形。

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空中轨道7,其它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沿箱形梁结构的空中轨道7长度方向每间隔2米间距的箱形梁结构空中轨道7的外侧面焊接有倒u型加强筋7d,轨道支柱7e安装在地上,每55米间距一根。

所述空中轨道7的轨道是曲线形。所述轨道支柱7e和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外形是六角形。

实施例4:

一种空中轨道7,其它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中轨道7的轨道是正方形,沿空中轨道7长度方向每间隔3米间距,所述空中轨道7安装在山体隧道的顶部,架设在山体隧道内。

实施例5:

一种空中轨道7,其它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中轨道7安装在地下隧道的顶部,架设在地下隧道内。

实施例6:

一种空地升降车站,如图4所示,由空中轨道辅道(71)、自动道叉(72)、升降电梯(9)、轨道支柱(7e)、轨道悬挂臂(7f)、车站物联网系统(13)以及实施例1-5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7)组成;其特征在于轨道支柱7e安装于地面下,其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连接并支撑起主轨道空中轨道(7)和空中轨道辅道71,空中轨道辅道71位于主轨道空中轨道7外侧并在同一平面上,空中轨道辅道71两端通过自动道叉72与主轨道空中轨道7相连,空中轨道辅道71的入口和出口处安装有升降电梯9,入口和出口的升降电梯9之间的空中轨道辅道71上,将按顺序停放等待的新能源轨道车1;空中轨道辅道71上安装有车站物联网系统13;

所述空中轨道辅道71上等待的新能源轨道车1停满后,最前面一辆等待的新能源轨道车1将在车站物联网系统13和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指挥下,自动离开该车站,智能选择停在下一个较空的车站。该空地升降车站的设计可使空中轨道7能更高效率、更大密度通过车辆,增大乘客输送量。

所述车站物联网系统13,其主要功能是当新能源轨道车即将到达该目的地车站时,控制自动道叉72,把待进站的新能源轨道车1引导到空中轨道辅道71上,然后把自动道叉72恢复到空中轨道7主轨道上,并与新能源轨道车1和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进行信息交换。

升降电梯9安装有2部,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前后各一部。

所述升降电梯9,由升降台9a、左右自修正装置9b、旋转自修正装置9c、停车检测装置9d、辅助分离装置9e、电梯轨道壁9f、升降电梯物联网系统9g组成。升降电梯9整体安装在车站的地面上,升降台9a安装在左右两电梯轨道壁9f之间自动控制升降;左右自修正装置9b安装在升降台9a上面,旋转自修正装置9c安装在左右自修正装置9b上;停车检测装置9d安装在电梯轨道壁9f下部的左右侧壁上,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相对应;辅助分离装置9e安装在电梯顶部,升降电梯物联网系统9g安装在升降电梯9底部的控制箱内,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物联网系统8b和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交换信息,接受指令或发出升降电梯9运行状态信息,控制升降电梯9自动运行。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在电梯顶部的辅助分离装置9e与共享车悬挂装置8a相对应,以实施把共享车悬挂装置8a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的分离功能。

实施例7:

一种空地升降车站,如图4所示,其特征在于空地升降车站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当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进入车站空中轨道辅道71入口的升降电梯9标准位置后,辅助分离装置9e将自动把共享车悬挂装置8a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分离,然后升降电梯9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送到地面,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接或送乘客到达目的地;新能源轨道车1则自动前进,并按顺序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

所述空地升降车站的使用方法,当出口升降电梯9的升降台9a位于电梯地面位置时,允许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自动定位驶入并停在升降台9a上,停车检测装置9d自动检测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的两侧面前后距离电梯侧壁的距离,判断电动车停放倾斜时,自动启动旋转自修正装置9c,使电动车前后与电梯侧壁的距离相等,然后判断左右侧距离是否均等,如若左右侧距离不相等,则自动启动左右自修正装置9b向左或右移动车,使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左右侧距离相等处于中心位置。然后自动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提升到车站空中轨道辅道71出口标准位置,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最前面的新能源轨道车1将自动识别对准前行,使悬挂连接器1e与共享车悬挂装置8a自动联接并锁紧,新能源轨道车1将带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到下一个达目的车站。

其它同实施例6。

实施例8:

一种空地升降车站,如图4所示,其它同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地升降车站只设有入口一部升降电梯9,适用于乘客流量较少的车站,其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当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进入车站空中轨道辅道71入口的升降电梯9标准位置后,辅助分离装置9e将自动把共享车悬挂装置8a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分离,然后升降电梯9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送到地面,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接或送乘客到达目的地;新能源轨道车1则自动前进,并按顺序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

所述入口升降电梯9的升降台9a在地面时,允许地面上的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自动驶入升降电梯9并上升到车站空中轨道辅道71标准位置后,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最近一辆新能源轨道车1将自动识别对准驶向入口升降电梯9,并使悬挂连接器1e与共享车悬挂装置8a自动联接并锁紧,新能源轨道车1将带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由入口退回到空中轨道7主轨道上,然后驶到下一个目的地车站。

其它同实施例6。

实施例9:

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空中轨道、空地升降车站、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组成。空中轨道是连续延伸的矩形梁结构的轨道,由轨道支柱架设在空中;空中轨道系统上建设有空地升降车站,新能源轨道车在空中轨道内运行,新能源轨道车的底部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通过悬挂联接器1e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空中轨道运行,并在目的地空地升降车站通过辅助分离装置9e使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与新能源轨道车分离,空地升降车站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自动送到地面,或空地升降车站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由地面自动升到空中,然后与新能源轨道车实现自动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空中轨道运行到下一个目的地车站;

所述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分别接收乘客发出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信息,并向新能源轨道车和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调度命令;接收新能源轨道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新能源轨道车发出乘客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乘客出发地和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新能源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新能源系统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地升降车站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地升降车站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中轨道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中轨道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针对整个交通系统出现的突发事件发出处理命令等,以保证空中轨道、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新能源系统、以及每个空地升降车站的运行。

实施例10:

所述新能源轨道车1,其特征在于由车架结构、动力行走机构、新能源系统、制动机构、自锁紧牵引杆4、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组成。动力行走机构的各部件分别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底部和四个角部位置上,新能源系统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内部框架上,制动机构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底部,自锁紧牵引杆4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前端和后端中部位置,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安装在车架结构的内部框架上。如图2和图1所示。

其它同实施例9。

实施例11:

所述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机箱1f、主横梁1a、底横梁1b、上横梁1c、转向联接架1d、悬挂连接器1e组成。机箱1f呈矩形结构,机箱1f的中部安装有框架结构主横梁1a,框架结构底横梁1b呈u形位于主横梁1a下方,其u形两端安装在主横梁1a上,距主横梁1a前后端1/5-1/3位置;上横梁1c位于主横梁1a上方,其两端框架安装在主横梁1a上;转向联接架(1d)安装在底横梁(1b)的中部,悬挂连接器(1e)安装在转向联接架(1d)的下部。由本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专业设计。如图2和图1所示。

其它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2:

所述动力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由电机驱动机构2、支撑轴2a、行走支撑轮2b、导向轮2c、减震悬挂机构2d组成。电机驱动机构2通过万向节与支撑轴2a的中部安装在一起,用以驱动支撑轮2b运行;支撑轴2a位于车架结构底部、u形底横梁1b的两边,电机驱动机构2两边的支撑轴2a上安装有两组减震悬挂机构2d,支撑轴2a通过减震悬挂机构2d安装在主横梁1a上;支撑轴2a的两端各安装有行走支撑轮2;机箱1f前端和后端靠近底部的四个角部和靠近顶部的四个角部,各安装有一个导向轮2c,八个角部共安装有八个导向轮2c。由本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专业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是由电机和变速传动机构组成的成套装置。

其它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3:

所述新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氢气罐3a、电池管理系统3b、氢燃料电池3c、储能电池3d组成。氢气罐3a安装在上横梁1c上,电池管理系统3b和氢燃料电池3c安装在主横梁1a上,储能电池3d安装在上横梁(1c)上,氢燃料电池3c通过电池管理系统3b与电机驱动机构2和储能电池3d相连,氢燃料电池3c所发电力经电池管理系统3b调频调压后供电机驱动机构2,以驱动新能源轨道车1前行,富余电力由储能电池3d储存;电机驱动机构2启动瞬间氢燃料电池3c和储能电池3d同时供电,解决了氢燃料电池3c启动瞬间需要大电流功率匹配问题。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氢气罐3a轨道通过加氢站加氢气,每次加氢气时间3-4分钟,可使新能源轨道车1运行18小时以上。

所述储能电池3d本身可以充电单独作为动力电池使用,储能电池3d可由锂电池替代、或锌电池、或用其他类电池替代。所述铝复合粉制氢装置和氢燃料电池a可由锂电池替代、或锌电池、或用其他类电池替代,只是带来效率降低和续航能力的大幅度降低。

其它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4:

所述轨道加氢站,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轨道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的空地升降车站上,轨道加氢站由铝复合粉制氢装置3、氢气增压泵31、压力储氢罐32、制氢平台33组成。铝复合粉制氢装置3、氢气增压泵31和压力储氢罐32安装在制氢平台33上,制氢平台33安装在空地升降车站的起点和终点车站上。铝复合粉制氢装置3和氢气增压泵31连接为一个整体,氢气增压泵31通过管道与压力储氢罐32相连,把氢气灌入到压力储氢罐32中。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铝复合粉制氢装置3采用废铝生产的铝复合粉制备氢气,实现了废铝材生产铝复合粉、铝复合粉加水制备氢气和氢氧化铝工业原料、氢气通过氢燃料电池高效率产生出水和电能用于驱动轨道车或其他动力系统、氢氧化铝直接工业应用或再用于生产铝,全周期无废弃物排放的绿色循环重复再利用、运行成本低于汽油动力系统,更环保、安全,铝复合粉制氢节约了需要花三千多万元资金才能建设供加氢站等费用。所述氢气罐3a内也可以采用社会共用加氢站的氢气。

其它同实施例13。

实施例15:

所述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制动液压缸5、制动靴5a、外制动管5b、内制动轴5c、液压站5d组成。制动液压缸5安装在底横梁1b的两侧,每侧2个,每个制动液压缸5下方安装有一个外制动管(5b)和一个内制动轴(5c),内制动轴(5c)安装在外制动管(5b)的管内;制动靴(5a)是上下两个,分别镜像对称地安装在轨道板(7)边缘的两边;上制动靴(5a)安装在外制动管(5b)上,制动液压缸(5)向下驱动外制动管(5b)使上制动靴(5a)压在轨道板(7)上表面;制动靴(5a)安装在内制动轴(5c)上,制动液压缸(5)向上驱动内制动轴(5c)使下制动靴(5a)压在轨道板(7)下表面,实现机械摩擦制动。液压站(5d)安装在上横梁(1c)上,液压站(5d)供给制动液压缸(5)高压油。。如图2所示。

其它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6:

其它同实施例15,不同之处在于:每侧有1个制动液压缸(5),用于轻型车或乘座2-6人的共享车。

实施例17:

其它同实施例15,不同之处在于:每侧有4个制动液压缸(5),用于乘座100人的重轻型车。

实施例16:

所述自锁紧牵引杆4,其特征在于是两辆或多辆新能源牵引车联合运行时、或对故障单车实施救援时的自动连接机构,具有全自动自锁功能不会发生脱钩问题,只能采用人工解锁。如图2所示。

其它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7:

所述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6,其特征在于由智能运行系统6a、测距器6b、图象识别6c、定位测速器6d、定位测速应答环线6e组成。智能运行系统6a安装在上横梁1c上;测距器6b和图象识别6c安装在转向联接架1d前端和后端;定位测速器6d安装在主横梁1a上,与安装在倒t型轨道侧壁7a上的定位测速应答环线6e相对应,以实现测速和定位功能、救援定位对接功能、本车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故障分析功能、物联网数据上传到运行指挥中心功能和接受运行指挥中心指令实施特殊状况自动控制运行功能。如图1和图2所示。

所述智能运行系统6a把定位测速器6d精确定位数据、测距器6b和图象识别6c对前后车测量距离和识别数据,用此数据分析结果控制本车与前后车的安全运行距离。对本车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故障分析。智能运行系统6a接受来自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物联网系统8b信息,与新能源轨道车上的智能运行系统6实现通讯联系,并交换运行信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安全运行,把乘客送到目的车站。智能运行系统6通过物联网系统并向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发送车辆运行位置、运行速度、前后车的安全距离、本车运行状况、乘客目的地及目的车站信息、乘客信息数据等时时数据,以实现全系统的精确管理和控制。

其它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8:

所述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是一种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由共享车悬挂装置8a、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物联网系统8b、氢气罐a8c、氢燃料电池a8d、电池管理系统a8e、储能电池a8f、复合铝粉制氢装置a8g、增压泵8h、高压管8j组成。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的顶部安装有共享车悬挂装置8a,以实现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相连接;氢气罐a8c供应氢燃料电池a8d氢气发电,氢燃料电池a8d通过电池管理系统a8e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电机和储能电池a8f相连,增压泵8h与复合铝粉制氢装置a8g相连,高压管8j把增压泵8h与氢气罐a8c连接在一起;氢气罐a8c、氢燃料电池a8d、电池管理系统a8e、储能电池a8f、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物联网系统8b、复合铝粉制氢装置a8g、增压泵8h、高压管8j安装在车内。所述氢气罐a8c当其内的氢气不足又没有加氢站时,可向复合铝粉制氢装置a8g罐内加入规定数量的水,罐的顶部装有复合铝粉,启动制氢控制系统后自动产生的氢气经增压泵8h和高压管8j压入氢气罐a8c内,供氢燃料电池a8d,可续航200-300公里。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的氢气罐a8c可在空地升降车站的起点车站和终点车站内的轨道加氢站加氢气,每次加氢气时间3-4分钟,可使新能源轨道车1行驶400公里,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也可在社会加氢站加氢气。如图1所示。

所述氢燃料电池a可由锂电池替代或用其他电池替代,只是带来效率降低和续航能力的降低,以及车自身重量的增加。

所述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在地面运行时可实现人工驾驶的切换,只需乘客上传本人有效驾驶执照,经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认证后,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自动发出指令进行切换,原自动驾驶功能转变为导航指导,并对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极特殊状况下可发出提醒,若不改正将自动取消人工驾驶权。

所述氢气供应氢燃料电池a8d所发电能经电池管理系统a8e调频调压后供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电机,富余电能储存于储能电池a8f中,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电机启动瞬间氢燃料电池a8d与储能电池a8f同时供电,以满足共享汽车电机启动瞬间需要大电流功率匹配问题。如图1所示。

实施例19:

所述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可由空中列车替换,其特征在于由空中列车车箱10、空中列车连接装置10a、空中列车物联网系统10b组成。空中列车车箱10通过空中列车连接装置10a,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相连接;空中列车物联网系统10b与新能源轨道车上的智能运行系统6通讯联系,并交换运行信息,以实现空中列车的自动控制和安全运行。所属空中列车是乘载2-6人的轻型车厢,适用于小街道交通支线,可替代共交汽车,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2000-5000人,空中列车停靠的是常规的车站,由本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如图3所示。

其它同实施例18。

实施例20:

其它同实施例19,所不同之处在于:所属空中列车是乘载100多人的重型车厢,适用于交通主干线,允许1节、2节、3节或4-6节空中列车组合运行,当选用4-6节空中列车组合列车运行时,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2-3人。

实施例21:

其它同实施例19,所不同之处在于:当空中轨道(7)安装在地下隧道的顶部,悬挂联接器(1e)悬挂空中列车车箱(10),全部在地下隧道内运行,选择6-10节车箱组合为一组列车,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3-5万人,具备地铁功能。

实施例22:

所述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可由空中共享车箱架12替换,其特征在于空中共享车箱架12是一箱形框架结构,由车箱底板121、车轮挡122、车箱柱123、车箱顶板124、车箱柱滑轨126、软靠紧器125、前后滑动挡板127、空中运车箱架物联网系统128、空中运车箱架联接器129、左右侧挡板12a、左右侧加强筋板12b组成。车箱底板121四角各安装有一个车箱柱123,并与车箱顶板124对应的四角相连为一个整体空中共享车箱架12;车箱底板121上安装有车轮挡122,保障私家用小车驶入空中共享车箱架12内定位停车;四个车箱柱123的前后方向上均设置有车箱柱滑轨126,前后滑动挡板127的左右两端安装在车箱柱滑轨126上,可实现上下自动滑动,前后滑动挡板127在顶部时,允许私家用小车驶入空中共享车箱架12,私家用小车在车箱底板121停靠在车轮挡122上停车到位后,两个前后滑动挡板127自动下行到私家用小车的前后保险杠位置时,前后滑动挡板127的内表面垂直安装有软靠紧器125,软靠紧器125自动把私家用小车前后顶紧;左右两车箱柱123的中上部安装有左右侧加强筋板12b,以提高空中共享车箱架12的结构强度;左右两车箱柱123的中下部均安装有左右侧挡板12a,左右侧挡板12a的内表面垂直安装有软靠紧器125,私家用小车在车箱底板121上停车到位后,软靠紧器125自动把私家用小车左右两侧顶紧;空中运车箱架物联网系统128安装在车箱顶板124上,与新能源轨道车上的智能运行系统6通讯联系,并交换运行信息,以实现空中列车的自动控制和安全运行;箱架联接器129安装在车箱顶板124的上面,以实现与新能源轨道车1上的悬挂连接器1e相连接。如图5所示。所属空中共享车箱架12每个可乘载1辆私家用小车,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共用同一个空地升降车站。如图5和图6所示。

所述软靠紧器125是一种自动液压伸缩装置,其前端与轿车表面接触处是由软橡胶材料制成,以防止损伤车表面,其施加在轿车表面上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后自动保持,设定压力值不造成对轿车表面的损害,只起到固定轿车位置的作用。

其它同实施例18。

实施例23:

所述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其特征在于是新能源轨道车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运行的总指挥中心,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app信息处理中心,每辆新能源轨道车的运行信息和设备状况信息,每辆无人驾驶空地车共享8在地面和在空中轨道运行信息、每辆空中列车车箱10在空中轨道运行信息、每个车站的运行信息、新能源系统信息、空中轨道运行状况信息等等全部汇总到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指挥中心除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外,对临时出现的运行问题,立即协调整体系统、并发出问题处理指令,以保证空中轨道系统、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空中列车车箱10、空中共享车箱架12、新能源系统、以及每个空地升降车站等都安全和高效运行。

实施例24: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空地两用共享空中轨道交通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1)空中轨道(7)安装在轨道支柱7e顶部的轨道悬挂臂7f上架设在空中,或安装在山体隧道的顶部架设在山体隧道内,或安装在地下隧道的顶部架设在地下隧道内;

2)新能源轨道车由其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6自动驾驶在空中轨道内运行,新能源轨道车底部的悬挂联接器1e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上的共享车悬挂装置8a自动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着空中轨道自动运行,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可乘1-6名乘客;

3)在位于空中轨道7外侧,通过自动道叉72连接的空中轨道辅道71上,入口和出口安装有两部或多部升降电梯9组成空地升降车站。

4)当新能源轨道车即将到达目的地车站时,车站物联网系统13使新能源轨道车安全运行到空中轨道辅道71上的空地升降车站,由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6控制自动停靠在升降电梯9上方时,空地升降车站上方的辅助分离装置9e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与新能源轨道车分离,新能源轨道车暂停在空中轨道辅道71上等待任务,升降电梯9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自动送到地面,去接或送乘客;

5)当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在地面上,送乘客到达目的地后返回、或从目的地接上乘客返回到空地升降车站时,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将自动驶入升降电梯9内,由升降电梯9把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由地面自动升到空中轨道辅道71上的空地升降车站,然后与新能源轨道车实现自动对接和锁紧联接,新能源轨道车载着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沿空中轨道行驶到下一个目的地车站。

6)当新能源轨道车底部的悬挂联接器(1e)与空中共享车箱架(12)上的箱架联接器(129)相连接时,空中共享车箱架(12)每个可乘载1辆私家用小车,与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8)以同样的方式运行,共用同一个空地升降车站。

7)当新能源轨道车底部的悬挂联接器(1e)与空中列车车箱(10)上的空中列车连接装置(10a)相连接,组成空中列车,根据不同的线路和乘客的通行密度进行选择1节车箱或2节-6节车箱组合为一组列车,4-6节列车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2-3万人,空中列车物联网系统(10b)与新能源轨道车物联网系统(6)互通信息,实现运行控制。

8)当空中轨道(7)安装在地下隧道的顶部,悬挂联接器(1e)与空中列车车箱(10)上的空中列车连接装置(10a)相连接,全部在地下隧道内运行,选择6-10节车箱组合为一组列车,每小时单向可运送乘客3-5万人。

9)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11是整个系统的大脑,空地物联网智能运行指挥中心分别接收乘客通过app手机软件发出的出发地信息和目的地信息,调度与乘客距离最近的新能源轨道车和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并向新能源轨道车和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调度命令;接收新能源轨道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新能源轨道车发出乘客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或向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发出乘客出发地和目的地信息或调度命令;接受新能源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新能源系统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地升降车站和升降电梯的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地升降车站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接受空中轨道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处理,监视空中轨道运行状况或向维护人员发出维护检查调度命令;针对整个交通系统出现的突发事件发出处理命令等,以保证空中轨道、新能源轨道车、无人驾驶空地共享车、空中列车车箱、空中共享车箱架、新能源系统、以及每个空地升降车站等等都安全、高效运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