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6054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火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火车。



背景技术: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的火车,它由不可替代的作用,火车的便捷快速,以及能源节约等有其他交通工具不能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在1781年,乔治.斯蒂芬森发明内燃机以来,火车一直在不断地改进,180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柴油内燃机车,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

21世纪1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到达300公里;日本东京至大阪的高速列车时这也达到500公里以上。人们对这样的高速列车仍不满足。法国、日本等国率先开发了磁悬浮列车。我国也在上海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由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机场。这种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时速可达700-800公里。

而这几百年的改进人类视乎都只是在速度以及马力上不断的提升,而到了现如今,这两个值几乎已经到达了极限,然而我国的火车交通的拥堵问题,以及追求极限速度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人类一直难以解决的几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新式火车。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式火车,包括火车主体,轨道以及设置在轨道上的变道仓,所述火车主体为多个扇形柱状的舱室围成一圈组成的圆柱形火车主体,所述舱室由圆弧形拉伸装置连接,所述每个舱室顶端均铰接有变道装置,所述变道装置可以通过内部的机械装置摆动,所述变道仓为水平设置的隧道,所述变道仓顶端铰接有与火车变道装置相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内侧设置有滑轮,所述变道仓下方设置有与变道仓呈角度向下斜的变道隧道;所述变道隧道伸入变道仓内,所述轨道从外部穿过变道仓延伸到变道隧道内,所述变道仓另一侧设置有水平的轨道;当火车需要变道,火车变道装置向内收缩呈圆锥状,在变道仓的滑块作用下,火车拉伸装置压缩,火车驶入变道仓,从变道隧道驶出,当不需要变道,火车变道装置张开,火车从变道仓表面驶过变道仓继续直行。

所述拉伸装置包括,设置在火车内的拉伸槽,拉伸块以及拉伸弹簧,所述每个拉伸块伸入两个相邻的拉伸槽,所述相邻的拉伸槽中间的拉伸块以及伸入拉伸槽的拉伸块上均设置有拉伸弹簧。

所述变道装置与舱室铰接处的变道装置上设置有齿轮,所述舱室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齿轮,所述齿轮由电机带动转动。

所述变道仓与滑块铰接处的滑块上设置有金属块,所述金属块上下均设置有复位弹簧。

所述每个舱室内侧设置有多对变道轮,所述变道轮转动方向与轨道方向一致,所述变道轮指向火车主体圆心。

所述轨道为十字架形的单轨轨道。

所述火车底部设置有承重轮的舱室还设置有限位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转弯变道采取的是隧道式,减少了其他露天变道方式的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发明不同角度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拉伸装置结构视图;

图5为本发明拉伸装置内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变道装置内部视图;

图7为本发明滑块内部视图。

其中,1火车主体,101舱室,1011齿轮,1012电机,102变道装置,103拉伸装置,1031拉伸块,1032拉伸槽,1033拉伸弹簧,104变道轮,105限位轮,106承重轮,2变道隧道,3轨道,4变道仓,401滑块,4011金属块,401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7。

一种新式火车,包括火车主体1,轨道3以及设置在轨道3上的变道仓4,所述火车主体1为多个扇形柱状的舱室101围成一圈组成的圆柱形火车主体1,所述舱室101由圆弧形拉伸装置103连接,所述每个舱室101顶端均铰接有变道装置102,所述变道装置102可以通过内部的机械装置摆动,所述变道仓4为水平设置的隧道,所述变道仓4顶端铰接有与火车变道装置102相对应的滑块401,所述滑块401内侧设置有滑轮402,所述变道仓4下方设置有与变道仓4呈角度向下斜的变道隧道2;所述变道隧道2伸入变道仓4内,所述轨道3从外部穿过变道仓4延伸到变道隧道2内,所述变道仓4另一侧设置有水平的轨道3;当火车需要变道,火车变道装置102向内收缩呈圆锥状,在变道仓4的滑块401作用下,火车拉伸装置103压缩,火车驶入变道仓4,从变道隧道2驶出,当不需要变道,火车变道装置4张开,火车从变道仓4表面驶过变道仓4继续直行。

所述拉伸装置103包括,设置在火车内的拉伸槽1032,拉伸块1031以及拉伸弹簧1033,所述每个拉伸块1031伸入两个相邻的拉伸槽1032,所述相邻的拉伸槽1032中间的拉伸块1031以及伸入拉伸槽1032的拉伸块1031上均设置有拉伸弹簧1033。

述变道装置102与舱室101铰接处的变道装置101上设置有齿轮1011,所述舱室101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齿轮,所述齿轮由电机1012带动转动。

所述变道仓4与滑块401铰接处的滑块401上设置有金属块4011,所述金属块4011上下均设置有复位弹簧4012。

所述每个舱室4内侧设置有多对变道轮104,所述变道轮104转动方向与轨道3方向一致,所述变道轮104指向火车主体圆心。

所述轨道3为十字架形的单轨轨道。

所述火车底部设置有承重轮106的舱室101还设置有限位轮105。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简述如下:

火车行驶到变道仓4一侧时,不需要变道的火车,启动电机1012,通过齿轮1011带动变道装置102张开,火车通过滑块401作用下,拉伸装置103张开,火车从变道仓4外车行驶过去。当火车需要变道时,启动电机1012,通过齿轮1011带动变道装置102向内收缩呈圆锥状,圆锥状的变道装置102驶入滑块401,在滑块401上的滑轮402的作用下,火车拉伸装置103紧缩,同时火车对滑块401的作用下滑块401向外侧张开,复位弹簧4012压缩,火车驶入变道仓4,从变道隧道2驶出,当火车驶离,复位弹簧4012的作用下,滑块401回复原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火车。包括火车主体,轨道以及设置在轨道上的变道仓,所述火车主体为多个扇形柱状的舱室围成一圈组成的圆柱形火车主体,所述舱室由圆弧形拉伸装置连接,所述每个舱室顶端均铰接有变道装置,所述变道装置可以通过内部的机械装置摆动,所述变道仓为水平设置的隧道,所述变道仓顶端铰接有与火车变道装置相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内侧设置有滑轮,所述变道仓下方设置有与变道仓呈角度向下斜的变道隧道;所述变道隧道伸入变道仓内,所述轨道从外部穿过变道仓延伸到变道隧道内,所述变道仓另一侧设置有水平的轨道;本发明转弯变道采取的是隧道式,减少了其他露天变道方式的不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汪从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汪从利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8.0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