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出入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341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出入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一种轨道车出入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交通,以地铁为例,通常需要构建地铁网络,尤其是复杂庞大的站点工程,占用地下空间较大,且投资巨大,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已有轨道交通的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占用空间、降低成本的轨道车出入站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出入站结构,所述出入站结构包括站点电梯、进站轨道、储车轨道和出站轨道,所述站点电梯内设置托举装置,所述托举装置形成供轨道车放置的定位区域,所述托举装置与用于带动托举装置升降的站点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站点电梯的一侧呈开放式,该侧层叠布置所述进站轨道、储车轨道和出站轨道,所述进站轨道的出口、储车轨道的出入口和出站轨道的入口均与所述定位区域相接。

进一步,所述托举装置设有与前轮或后轮固定或松开的站点固定机构。

再进一步,所述储车轨道的远离出入口的一端设有辅助托举装置,所述辅助托举装置均与带动辅助托举装置升降的辅助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辅助托举装置上方的进站轨道设有进站辅助托举影响段,在所述辅助托举装置下方的出站轨道设有出站辅助托举影响段,所述进站辅助托举影响段和出站辅助托举影响段与用于带动辅助托举影响段升降的影响升降机构连接。

所述辅助托举装置上设有与前轮后轮或固定或松开的辅助固定机构。

更进一步,所述进站轨道、储车轨道和出站轨道自上而下依次布置。这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也可以选用其他布置方式。

所述站点电梯内设置前轮托举装置和后轮托举装置,所述前轮托举装置和后轮托举装置形成供轨道车放置的定位区域。

所述前轮托举装置和后轮托举装置分别设有与前轮或后轮固定或松开的站点固定机构。

所述前轮托举装置和后轮托举装置具有高度差。当然,也可以是不具有高度差的情况。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采用了小型轨道车运送人员和货物,相对于现有的地铁运行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地下空间、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减少占用空间、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轨道车出入站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轨道车出入站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轨道钢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轨道车出入站结构,所述出入站结构包括站点电梯1、进站轨道2、储车轨道3和出站轨道4,所述站点电梯1内设置托举装置,所述托举装置形成供轨道车放置的定位区域,所述托举装置与用于带动托举装置升降的站点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站点电梯1的一侧呈开放式,该侧层叠布置所述进站轨道2、储车轨道3和出站轨道4,所述进站轨道2的出口、储车轨道3的出入口和出站轨道4的入口均与所述定位区域相接。

进一步,所述托举装置设有与前轮或后轮固定或松开的站点固定机构。

再进一步,所述储车轨道3的远离出入口的一端设有辅助托举装置7,所述辅助托举装置7均与带动辅助托举装置升降的辅助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辅助托举装置上方的进站轨道设有进站辅助托举影响段9,在所述辅助托举装置下方的出站轨道设有出站辅助托举影响段10,所述进站辅助托举影响段9和出站辅助托举影响段10设有用于带动辅助托举影响段升降的影响升降机构连接。

所述辅助托举装置7上设有与前轮后轮或固定或松开的辅助固定机构。

更进一步,所述进站轨道2、储车轨道3和出站轨道4自上而下依次布置。这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也可以选用其他布置方式。

所述站点电梯1内设置前轮托举装置5和后轮托举装置6,所述前轮托举装置5和后轮托举装置6形成供轨道车放置的定位区域,所述前轮托举装置5和后轮托举装置6分别设有与前轮或后轮固定或松开的站点固定机构。

所述前轮托举装置5和后轮托举装置6具有高度差。当然,也可以是不具有高度差的情况。

本结构是一种新型地下轨道运输的出入站部分,是这种新型轨道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有两组轨道与本部分相连接,一组与本结构的进站轨道连接,系统需要进站的轨道车通过该轨道输入本结构,另一组与本结构的出站轨道连接,已经准备完成的轨道车通过该轨道输出到运输系统。

进站轨道2、储车轨道3和出站轨道4采用层叠布置,布置顺序根据实际需要任意组合安排。比如采用上层进站轨道,中层储车轨道,下层出站轨道等方式。

以轨道车8运送人员为例。乘坐了需要通过本站点电梯1到达地面人员的轨道车8由进站轨道2进入本结构,前轮托举装置5和后轮托举装置6运行到进站轨道相同的高度与进站轨道2对接,轨道车8进入并停留在托举装置上(前轮停在前轮托举装置,后轮停留在后轮托举装置);固定机构将轨道车的前轮与前轮托举装置固定或固定机构将轨道车的后轮与后轮托举装置固定,一般情况下是固定前轮和后轮之一,另一轮可以自由前后滚动,当然,也可以依靠车辆本身的刹车装置达到固定的目的。固定完成后托举装置向上托举装置车到地面高程并通过前轮托举装置与后轮托举装置的高差调整轨道车的前后倾斜角度,使得人员方便地从运输车出来。打开轨道车的舱盖(车门)和电梯门,人员即可以从地面离开。

如果此后有人员从地面需要经过本站点电梯进入运输系统,则在人员进入轨道车并坐稳后,轨道车门和电梯门关闭,前轮托举装置5和后轮托举装置6同时下降到出站轨道高度与出站轨道对接,固定机构松开,轨道车经由出站轨道进入到运输系统。储车轨道用于本站点轨道车的调节,也可以同时用于为轨道车补充能量。该调节指当后车来临时前车暂时无人员需要乘车时,前车先关闭舱盖,托举装置运行到储车轨道高程对接储车轨道,固定机构松开,轨道车进入储车轨道,托举装置运行到进站轨道高程并与之对接,进行下一辆车的进站作业;当前车出站接着又有人出站时,本结构从储车轨道提取车辆进行下一辆车的出站作业。当本站点储车轨道上的车辆超出预设的需要量时,储车轨道上的车可经由托举装置或辅助托举装置7从出站轨道送入系统,(当然以辅助托举装置7向出站轨道运行时,出站托举影响段10上是没有轨道车的,并且在辅助托举装置7靠近时,出站托举影响段10会同时相应移动到不影响辅助托举装置与出站轨道衔接且不影响轨道车运行的位置,当辅助托举装置7回复到储车轨道附近时,出站托举影响段10又相应回复到衔接出站轨道的位置。)由系统调剂到需要轨道车的站点。反之当本站点储车轨道上的车辆少于安全备用需要量时,由系统调剂其他站点储车轨道上的车经由运输系统、进站轨道和托举装置或辅助托举装置送入储车轨道备用(当然辅助托举装置7向进站轨道运行时,进站托举影响段9上是没有轨道车的,并且在辅助托举装置7靠近时,进站托举影响段9会同时相应移动到不影响辅助托举装置7与进站轨道衔接且不影响轨道车运行的位置,当辅助托举装置7回复到储车轨道附近时,进站托举影响段9又相应回复到衔接出站轨道的位置)。

本系统除了作为人员运输用途外也可以对轨道车进行相应设计满足运送车辆或其他货物的用途。

本结构采用竖向层叠的方式布置三组轨道,机构结构简单,运行速度快;本结构设有储车轨道,作为轨道运输不平衡时的调节仓库,可以让系统运行在高效的状态;托举升降结构采用分离式的前轮托举装置5和后轮托举装置6,实现了在托举过程中轨道车姿态的调整,使得在运输时采用最优的运输姿态,出入时采用最方便出入的姿态;设有辅助托举装置7,实现储存轨道车的方便快速调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