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用车钩钩提杆链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3482阅读:1837来源:国知局
铁路货车用车钩钩提杆链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钩结构,特别是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钩提杆链环结构。



背景技术:

车钩是用于使车辆与车辆,机车或动车相互连挂,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并缓和纵向冲击力的车辆部件。

现有的铁路货车用13号车钩用于连接相邻的车厢,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链环1、上马蹄环2、下马蹄环3、钩提杆4及上锁销5;链环1分别与上、下马蹄环的一端连接,上马蹄环2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钩提杆4上,下马蹄环3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上锁销5上,钩提杆4连接在车体端部的钩提杆座6上,上锁销5安装于车钩钩头7的内部。

相关规定要求,13号车钩钩提杆链松余量的运用限度是40-55mm(经过正常的检修是可以达到这个限度要求的)。如果小于这个限度,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就有可能因为车钩的内外移动或左右摆动而导致开锁,造成列车分离。

但运用中经常发现由于震动、冲击等出现链环1打横的情况。链环打横如图2所示,上、下马蹄环相互卡死在链环里,形成一个整体,造成钩提杆链松余量小于运用限度或根本无松余量,给车辆运行埋下安全隐患。列检作业也只能是发现一件处理一件,不能控制运行中的突发情况。

经过分析,发现链环的内宽尺寸和上下马蹄环直径之和相近,那么在运行过程中,上、下马蹄环就极有可能会和中间链环卡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导致松余量不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钩提杆链环结构。它可有效避免铁路货车13号车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链环打横的情况,进而保证了列车的运行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铁路货车用车钩钩提杆链环结构,包括上马蹄环、下马蹄环、钩提杆及上锁销;钩提杆连接在车体端部的钩提杆座上,上锁销安装于车钩钩头内;其还包括链环;链环上固接有分隔杆,分隔杆将链环的内环分隔为封闭环A和封闭环B;上、下马蹄环的一端分别连接在链环的封闭环A和封闭环B内,上马蹄环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钩提杆上,下马蹄环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上锁销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马蹄环和下马蹄环均呈U形,两者均设有封闭端和开口端。上马蹄环上的转轴连接在上马蹄环的开口端,下马蹄环上的转轴连接在下马蹄环的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装有13号车钩的铁路货车因运行中震动、冲击等意外非人为因素而出现链环打横,进而导致钩提杆链松余量不足而引发车钩意外开锁的情况。有效防范了铁路货车运行中发生脱钩导致意外分离的事故,保障了铁路车辆运行安全和铁路运输秩序的正常。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铁路货车用13号车钩钩提杆链正常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铁路货车用13号车钩钩提杆链出现“链环打横”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铁路货车用车钩钩提杆链环结构,包括链环1、上马蹄环2、下马蹄环3、钩提杆4及上锁销5。

链环1上焊接固定有分隔杆11,分隔杆11将链环1的内环分隔为封闭环A12和封闭环B13。上、下马蹄环的一端分别连接在链环1的封闭环A12和封闭环B13内。上马蹄环2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钩提杆4上,下马蹄环3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上锁销5上,钩提杆4连接在车体端部的钩提杆座6上,上锁销5装于车钩钩头7内。

上马蹄环2和下马蹄环3均呈U形,两者均设有封闭端和开口端。上马蹄环2上的转轴连接在上马蹄环2的开口端,下马蹄环3上的转轴连接在下马蹄环3的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上马蹄环2与下马蹄环3互不接触,不会出现卡死在链环1中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