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228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成为城市内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居民的日常出行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地铁乘坐的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为了提高居民乘坐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在地铁站站台设置安全门,来避免乘客被正在站台内行驶的地铁车辆所伤。安全门通常与列车车门在列车到站停车时同时开启,但不少乘客喜欢倚靠在安全门上,若乘客不能及时注意到安全门即将开启,则在安全门开启的同时,乘客则有可能会摔倒受伤并且对列车运行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需要提供一种防止乘客倚靠在地铁站台安全门上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该系统包括红外监测模块、压力监测模块、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的红外检测模块和压力监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报警器。

所述的红外监测模块包括红外光线射光面板、红外光线收集装置和光感应判别装置,所述的红外光线收集装置与光感应判别装置连接,所述的压力监测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判别装置,所述的光感应判别装置和压力判别装置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红外光线收集装置背面通过弹簧连接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红外光线收集装置包括多个光感应面板。

所述的光感应面板两侧设有供其上下滑动的滑动槽。

所述的红外光线射光面板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的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器。

所述的报警器为报警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红外监测模块,实时感应安全门的状态,一旦有人倚靠即发出报警,监测方便可靠;

2、同时采用压力监测装置,两种监测方式,确保安全;

3、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控制开关,控制红外光线射光面板、光感应面板在安全门开启时关闭工作,安全门关闭后开启工作,避免正常上下客时发生误报警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的侧面剖视图;

其中:1、红外光线射光面板,2、红外光线收集装置,3、光感应面板,4、弹簧,5、压力传感器,6、压力判别装置,7、光感应判别装置,8、控制器,9、报警器,10、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包括:具有射光功能的灯光面板,其安装在安全门上方;灯光收集装置,其镶嵌安装在安全门前端地面中;弹簧,弹簧顶端与光感应面板底端相连接,光感应面板是可上下移动的,通过两侧的滑动槽上下移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弹簧下方,在射光面板射出红外光线后,光感应面板检测射到面板的红外光线而发出检测信号,检测信号传递至光感应判别器,光感应判别器判别光感应面板接收的光面积大小,发出相应命令信号;同时若光感应面板上有重力踩压时,光感应面板通过滑动槽向下移动,弹簧挤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收到压力而发出检测信号,检测信号传递至压力判别器,压力判别器对其挤压压力进行判别发出相应命令信号;报警器;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命令信号,如控制器持续接收到两个相应的命令信号,则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

具体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该系统包括红外监测模块、压力监测模块、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的红外检测模块和压力监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报警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倚靠装置可以自动检测乘客倚靠地铁站台安全门,并进行提示,提高了乘客在候车、乘车中的安全性。

红外监测模块包括红外光线射光面板1、红外光线收集装置2和光感应判别装置7,所述的红外光线收集装置2与光感应判别装置7连接,所述的压力监测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压力传感器5和压力判别装置6,所述的光感应判别装置7和压力判别装置6分别与控制器8连接。红外光线收集装置2背面通过弹簧4连接压力传感器5。红外光线收集装置2包括多个光感应面板3。光感应面板3两侧设有供其上下滑动的滑动槽。红外光线射光面板1上设有控制开关10,所述的控制开关10连接控制器。报警器9为报警灯。

带有射光功能的灯光面板,其安装在安全门上方,距门顶端的高度为20cm,所述灯光面板横向设置在所述站台安全门上方;

灯光接收装置,镶嵌在安全门前端地面内,装置面部与地面齐平,平行于射光功能的灯光面板与其上下对齐,灯光感应装置横向设置在所述站台安全门地面前端;

光感应面板,设置在灯光收集装置表层,由若干个小的光感应面板组成,能够将灯光面板射出来的光线接收感应而发出检测信号,其表面有一定重力下可通过灯光收集装置两侧的滑动槽在灯光收集装置一定幅度范围内上下滑动;

光感应判别装置,设置在灯光收集装置底部,对若干个小的光感应面板发出的检测信号进行接收判别,判断光感应面板接收的射光面积大小,发出相应命令信号;

弹簧,其设置在灯光感应面板底端,在面板面端若有重力压沉时,面板通过滑动槽向下滑动,弹簧随之向下移动;

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弹簧下方,当光感应面板在外力作用下,弹簧随之向下运动,挤压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收到所述压力后发出检测信号;

压力判别装置,其设置在灯光收集装置底部,对压力传感器发出的检测信号进行接收判别,判别其压力值大小,发出相应命令信号;

控制器,其连接至所述光感应判别模块、压力判别模块和所述报警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命令信号,如所述控制器持续接收到相应的一个或者两个命令信号,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其中,所述命令信号为:光感应判别器接收到的检测信号通过判断处理,若光感应面板接收到的光线不能全部被光感应面板接收,则认为有物体倚靠在安全门上,发出命令值为1的命令信号;压力判别器接收到的检测信号通过判断处理,若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压力值超过一定压力值时,判断为光感应面板上有重力作用,则发出命令值为1的命令信号。

所述报警器为报警灯,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站台安全门上。

所述射光灯灯光面板,其宽度为5cm,长度与安全门长度相等,面板上灯泡由红外光灯泡组成。

控制开关其控制灯光面板、光感应面板在安全门开启时关闭工作,安全门关闭后开启工作。

光感应面板其宽度为5cm,长度与射光灯光长度相等,表面为钢化玻璃制成。

光感应面板能够接收射光灯光面板发出的所有红外光线。

滑动槽为弹性滑动槽,在其上方无重力时,光感应面板与地面平齐。弹簧压缩量为4mm。

压力判别装置6、光感应判别装置7,其开设在灯光收集装置底部,当压力传感器与光感应面板发出检测信号后,两者相应接收信号,并进行程序化判断压力值与接收光面积大小,从而发出相应的命令信号;报警器9,其设置在地铁站站台安全门上;控制器8,其设置在安全门上,控制开关10,其设置在灯光面板中,其控制灯光面板、光感应面板工作的开启及关闭。

正常情况下,当无人倚靠在地铁站台安全门时,门上方灯光面板发射出来的红外光线能够被光感应面板全部接收,光感应面板发出空检测信号至光感应判别器,判别器经过判断识别无物体遮挡光线,发出空命令信号至控制器;同时光感应不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压力传感器在弹簧挤压情况下不会发出检测信号,压力判别器没有接收到检测信号判断无人倚靠安全门,压力判别器发出空命令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两个为空的命令信号,控制器则不会启动报警器进行报警。

而在有人倚靠在地铁站台安全门时,由于乘客站在光感应面板之上,因身体部位遮挡部分红外光线,光感应面板不能接收所有红外光线,光感应面板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光感应判别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进行判断识别则认为有物体倚靠在安全门上,发出值为1命令信号至控制器;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下,光感应面板因物体踩压,通过滑动槽向下滑动,弹簧随之向下移动挤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压力判别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进行判断识别则认为有物体倚靠安全门上,发出值为1命令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两个值为1命令后,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提醒乘客与地铁站台安全门保持距离。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在当光感应面板上有污渍、垃圾等情况时,由于光感应面板不能接收全部红外光线进而发出有物体倚靠在安全门的检测信号,光感应判别也会发出值为1命令信号至控制器;但由于污渍、垃圾等物体由于其重力很小,光感应面板不会因重力作用通过滑动槽向下移动,压力传感器不会受到弹簧挤压,从而发出为空的命令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一个命令值为1、一个空命令信号后则不会控制报警器报警。

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中,光感应面板能够接收射光灯光面板发出的所有红外光线。弹簧压缩量为4mm。即当弹簧向压力传感器移动4mm时,弹簧开始挤压传力传感器,使压力传感器出发检测信号。报警器为报警灯,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站台安全门上。报警器通过发出闪烁的红蓝相间的光线来给出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防倚靠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制作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