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台自动衔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4237发布日期:2018-07-24 20:5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站台自动衔接系统。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中国在交通领域发展迅猛,尤其是轨道交通,现在中国轨道的总里程数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站台的建设,站台作为衔接乘客与轨道交通的必要设施被大量建设。

但是但是现有的站台与列车为了行车顺畅及行车安全,保有一段间隙,这一段间隙给上下列车的乘客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国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轨道交通站台自动衔接系统,能够使站台与列车达到无缝衔接,有效减少乘客上下车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站台自动衔接系统,包括伸缩机构和激光检测装置,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卷帘和收卷滚轮,所述收卷滚轮通过支撑轴转动安装在电动伸缩杆固定部的一侧,所述卷帘的一端连接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部,卷帘的另一端连在收卷滚轮的滚轮外壁上;所述激光检测装置与伸缩机构的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激光检测装置包括电连接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安装在站台台阶侧面上端,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对应安装在站台台阶下端的轨道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有多个,多个伸缩机构对应停靠车辆的车门位置间隔地安装在站台台阶侧面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卷帘的材料为铝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最大伸长长度等于站台至停靠车辆车门的距离。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自动衔接系统,具备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使车站与列车无缝衔接,减少乘客上下车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1.伸缩机构,110.电动伸缩杆,111.固定部,112.伸缩部,120.卷帘,130.收卷滚轮,140.支撑轴,131.滚轮外壁,210.激光发射器,220.激光接收器,310.台阶上面,320.台阶侧面,4.轨道,5.站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轨道交通站台自动衔接系统,包括伸缩机构1和激光检测装置,所述伸缩机构1包括:电动伸缩杆110、卷帘120和收卷滚轮130,所述收卷滚轮130通过支撑轴140转动安装在电动伸缩杆110固定部111的一侧,所述卷帘120的一端连接电动伸缩杆110的伸缩部112,卷帘120覆盖电动伸缩杆110上表面后卷帘120的另一端连在收卷滚轮130的滚轮外壁131上,电动伸缩杆110的伸缩动作能够带动收卷滚轮130转动,使得卷帘120进行收卷动作。所述激光检测装置与伸缩机构1的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伸缩机构1电源的通断,所述激光检测装置包括电连接的激光发射器210和激光接收器220,所述激光发射器210和激光接收器220与PLC信号连接,伸缩机构1的控制开关与PLC连接,使得当激光发射器210和激光接收器220持续一定时间切断,持续的时间在PLC中提前预设,优选5秒,PLC通过控制PLC控制伸缩机构1的作伸长动作,当激光发射器210和激光接收器220接通时,伸缩机构1的进行缩回动作。

所述伸缩机构1安装在站台5台阶侧面320上端,所述激光发射器210和激光接收器220对应安装在站台5台阶下端的轨道4两侧,所述电动伸缩杆110能够沿站台5台阶上面310进行伸缩动作。所述伸缩机构1有多个,多个伸缩机构1对应停靠车辆的车门位置间隔地安装在站台5台阶侧面320上端。

具体地,所述卷帘120的材料为铝合金,铝合金的卷帘120能够增加卷帘120强度,防止踩踏变形。

具体地,所述电动伸缩杆110的最大伸长长度等于站台5至停靠车辆车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过程如下:

当车辆停靠在站台5一侧,停靠的车辆阻挡激光接收器220接收激光发射器210发射的激光信号,当激光接收器220持续5秒钟接收不到激光信号,PLC控制伸缩机构1的控制开关动作,使得电动伸缩杆110通电,电动伸缩杆110通电用电后带动卷帘120伸出,从而实现车厢的车门与站台5无缝连接。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