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度集中控制系统、方法及其应用服务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9770发布日期:2018-11-14 05:0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度集中控制系统、方法及其应用服务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中的铁路信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调度集中控制系统、方法及其应用服务器。

背景技术

现在高铁普遍采用的调度集中控制(ctc,centralizedtrafficcontrol)系统是一种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其采用了分散自律的理念,即调度中心将行车计划下达至车站,由车站系统根据列车运行调整计划完成进路选排、冲突检测、控制输出等核心功能。ctc的主要功能包括:列车运行监视、车次号自动跟踪、到发点自动采集、实际运行图自动生成、日班(阶段)计划的自动调整、调度命令的网络下达、车站行车日志自动生成,并实现车站信号设备的集中控制和列车进路的按图排路。此外,它还具有与rbc通信及状态显示、报警等功能。

如图1所示,ctc系统由调度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数据通信网子系统三部分设备组成,具备调度中心及车站两级行车调度指挥功能。

调度中心子系统是ctc系统的核心,其主要设备包括中央服务器系统、各相关工种的操作工作台及外设、维护管理、网络通信及安全设备、电源及防雷设备等。

中央服务器系统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和各种接口服务器等,均设置于ctc机房内。

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关键性数据,如列车运行的基本图、日班计划、阶段计划、实迹运行图,列车编组信息,信号显示信息、信号设备状态信息等。

应用服务器主要用于系统基本图、日班计划、阶段计划、实绩运行图、调车作业计划及其他各项数据的存储;处理ctc内部数据与业务流程;包括列车阶段计划的维护及冲突检测和调整、调车作业计划及调车作业钩进路的生成等,是ctc系统的核心处理设备。

通信服务器主要功能是完成中心子系统与车站子系统的数据交换。

应用服务器功能是调度集中核心业务逻辑处理和信息分发,是调度集中系统的核心设备,应用服务器的设置方案,影响到调度集中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性能。为了确保数据的收发,当前ctc系统中一个应用服务器接收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同时防止应用服务器出现故障后造成系统瘫痪,现有的ctc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冗余备份的方式,例如对于应用服务器设置多个冗余备份应用服务器。

但是这种设计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各种业务运行在同一套应用服务器上,各种业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互相影响,降低了系统整体的应用效果。而且由于所有类型的数据都在同一个应用服务器上进行收发处理,所以如果一种类型的数据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其他类型数据的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ctc系统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中调度控制系统、应用服务器、数据收发方法、数据收发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度集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控制系统包括调度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和通信服务器;

其中所述应用服务器系统包括多个应用服务器;

所述多个应用服务器分别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调度集中控制系统还包括数据分发设备,其区分数据类型,并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发到所述多个应用服务器中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中。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应用服务器具有数据区分部件,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区分以判断数据的类型,对不属于本身处理的类型的数据进行丢弃或保留本身处理的类型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实时类型的数据、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数据和/或综合信息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应用服务器包括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应用服务器和/或综合信息处理应用服务器,其中:

所述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接收实时类型的数据;和/或

所述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应用服务器接收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数据;和/或

所述综合信息处理应用服务器接收综合信息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发设备与调度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或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并将从调度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或通信服务器接收的数据分发到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中。

进一步地,数据分发装置将接收到的数据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中的任意一种,并分别分发到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中:

实时类型的数据、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数据和综合信息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服务器系统与调度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或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调度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控制系统包括调度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和通信服务器;

所述应用服务器系统包括所述应用服务器;

所述应用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发送模块、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数据,并将接收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数据;

所述应用服务器只处理单一类型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服务器还包括数据区分部件,其对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进行区分以判断数据的类型,对不属于本身处理的类型的数据进行丢弃或保留本身处理的类型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区分部件将保留的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服务器从数据分发装置接收对应类型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包括实时类型的数据、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数据和综合信息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调度集中控制系统中进行数据收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数据的类型;

根据数据的类型,将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类型对应的应用服务器中。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包括实时类型的数据、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数据和/或综合信息数据。

进一步地,应用服务器包括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应用服务器和/或综合信息处理应用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将数据分别发送到不同类型对应的应用服务器中具体为:

将实时类型的数据发送到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将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数据发送到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应用服务器和/或将综合信息数据发送到综合信息数据应用服务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调度集中控制系统中进行数据收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应用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数据的类型;

应用服务器将确定的数据类型与自身所处理的数据类型进行对比;

根据数据的类型确定是丢弃数据还是接受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数据的类型确定是丢弃数据还是接受数据具体为:

对于与自身所处理的数据类型相同的数据,所述应用服务器接收该数据,否则丢弃该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包括实时类型的数据、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和/或综合信息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调度集中控制系统中进行数据收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存储器;和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能够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集中调度控制系统、应用服务器、数据收发方法、数据收发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达到了在一种类型数据或服务器出现故障后不影响其他类型数据的传输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ctc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tc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通信服务器组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ctc系统包括了调度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和通信服务器。其中调度系统包括了调度终端,其运行了调度命令、运行图、站场图显示与控制等终端程序模块;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关键性数据,如列车运行的基本图、日班计划、阶段计划、实迹运行图,列车编组信息,信号显示信息、信号设备状态信息等;通信服务器完成中心子系统与车站子系统的数据交换;应用服务器系统包括多个应用服务器,是调度集中系统的核心设备,多个应用服务器包括实时数据处理服务器、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服务器、综合信息处理服务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应用服务器,每种应用服务器只处理与自身对应类型的数据。

如图所示调度命令数据、运行图数据、站场图显示与控制数据在调度台终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传输,而应用服务器实现与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和通信服务器之间的各种类型数据的交互。

应用服务器系统通过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等端口与调度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或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并会接收多种类型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以三种类型的数据(实时类型的数据、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数据和综合信息数据)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本发明为示例性说明所指出的三种类型的数据,而且也不限于三种类型的数据系统,两种、四种及四种以上其他类型的数据系统均可以实现本发明。

如图2所示,图中应用服务器a、应用服务器b、应用服务器c均为应用服务器,但是其接收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不失一般性,例如应用服务器a与调度台终端中的站场图显示与控制交互第一种类型的数据、应用服务器b与调度命令与运行图交互第二种类型的数据、应用服务器c与查询模块交互第三种类型的数据。

如图3所示,多个通信服务器1-n与多个车站关联,而各个通信服务器又与实时数据处理服务器、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服务器、综合信息处理服务器关联,并且各个调度台还与上述实时数据处理服务器、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服务器、综合信息处理服务器关联。其中一套应用服务器最好处理范围不超过三个调度台,但也并不局限于三个调度台;一套应用服务器处理铁路线路范围不超过500公里,但也并不局限于500公里以内。

为了方便起见,本发明将应用服务器a以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将应用服务器b以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应用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将应用服务器c以综合信息处理应用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所列举的应用服务器。

所述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接收实时类型的数据;

所述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应用服务器接收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数据;

所述综合信息处理应用服务器接收综合信息数据。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发到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上:

方式一:对数据进行区分并转发,例如调度台终端将所有类型的数据发给“数据分发设备”,由数据分发设备承担数据区分、并发给相应的应用服务器。

对于数据类型的区分,可以通过一个独立的数据分发设备进行区分。这种方式将区分流程转移到数据分发设备中。该数据分发设备从调度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或通信服务器(例如tdms接口服务器、铁路总公司接口服务器、邻局中心接口服务器等)等接收到数据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帧中的类型码字段确认数据的类型:实时类型的数据、运行图和调度命令类型的数据、综合类型的数据,并根据数据类型将数据发送到对应的应用服务器中,例如将实时类型的数据发送给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将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数据发送给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应用服务器、将综合信息数据发送给综合信息处理应用服务器。各个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相应类型的数据后,通过其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

方式二:对于数据类型的区分,各个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相应的区分部件自己进行筛选。应用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通过相应的部件,例如数据区分部件来判断数据的数据类型,将数据类型与自身能处理的数据类型比较。对于属于自身能处理的数据进行保留并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对于不属于自身能处理的数据,直接丢弃。本发明以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为例对该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接收运行图数据、站场图显示、站场控制命令数据、列车的运行状态、突发情况等数据后,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数据类型进行判断。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判断列车的运行状态、突发情况、站场图显示、站场控制命令数据这些数据为实时数据,运行图数据为非实时数据。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所处理的数据类型为实时数据类型,所以保留列车的运行状态、突发情况数据、站场图显示、站场控制命令数据,而丢弃其他类型的数据。实时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相应类型的数据后,通过其数据处理模块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同样,其他类型的服务器,例如运行图和调度命令处理应用服务器、综合信息处理应用服务器对接收的数据类型进行判断,保留自身能处理的类型的数据,而丢弃其他类型的数据。

本发明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数据帧标记、数据来源或数据目的地等对数据类型进行判断。例如数据帧中有数据类型字段,相关设备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数据类型字段来判断数据类型;或根据数据的来源来判断数据类型;或者根据数据要发往的目的地来判断数据的类型。本发明对数据类型的判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判断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调度集中控制系统中进行数据收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存储器;和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能够实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系统中的各个设备之间并不必然意味是一种直接的电气连接,说明书表示的仅仅是信号传输逻辑关系,例如调度台终端的“调度命令”与“应用服务器a”连接,并不表示调度命令模块与应用服务器a直接连接,也表示了通过第三方设备使得调度命令在应用服务器a与调度台终端之间传输。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