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方法及车辆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1186发布日期:2018-12-19 05:1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方法及车辆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铁路列车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方法及车辆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通过列车运送乘客和货物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铁路运输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货物以及乘客的一种运输方式。它在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特点是运送量大,速度快,成本较低,一般又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尤其适合于大宗、笨重货物的长途运输,同时其载客和运货量大,运行速度快且准时,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动车和高铁,使得铁路运输的时间更加准确以及更加快速,但是当前旅客列车经过车站时,为了让乘客上下车以及装卸货物,必须停下来,这种走走停停的运行方式有着严重的缺点。比如,增加了列车的运行时间,所增加的时间除了停车时间外,还有减速和加速耽误的时间,停的车站越多,耽误的时间也越多,铁路运输的速度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由于列车运行中要进站停车,在减速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在加速过程中再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能量损失很大。此外,有的车次的列车为了缩手短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间,多采用跨站停车的方法,这就给乘客带来了不便,如果隔几站停一站,乘客虽然路上时间较合,但等车或转车的时间却较长;而后车为了不碰撞前方车站的停车,两车相隔的距离较大,出于安全考虑,铁路上的列车稀疏,导致铁路运输量受到了限制,从而限制了铁路运输的发展。

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510116202.7)公开了一种旅客列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有如下结构:旅客列车(1)、主轨道(2)、车站的站台(3)、旅客列车(1)的最后一节车厢(1a)、转移轨道(4)和转移车(5)。旅客列车(1)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全程始终大致保持恒速运动,其通过途中任意一个车站时,乘客可以安全上车或下车,无论沿途有多少个车站,即使每个站都有乘客上车或下车,旅客列车(1)运行的时间仍等于其从始发站直接开到终点站运行的时间。本发明结构简单,对原有铁路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容易。实施本发明,旅客列车(1)的运行时间缩短,铁路输送旅客的数量显著增加,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但这种方法只针对乘客,不能分捡货物,浪费了铁路运输的资源。

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710554330.9)公开了一种旅客列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其由旅客列车(1)、列车轨道(2)、转移车(3)、车站附近的转移车轨道(4)组成。旅客列车(1)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中途不停车,其通过途中任意一个车站时,乘客可以安全上车或下车,无论沿途有多少个车站,即使每个站都有乘客上车或下车,旅客列车(1)运行的时间仍等于其从始发站直接开到终点站运行的时间。实施本发明,旅客列车(1)在途中没有减速进站的动能损失,在途中没有出站加速过程,因而无须将其他能量再转化为动能,运行时间缩短,铁路输送旅客的数量显著增加,人们出行非常方便。但这种方法只针对乘客,不能分捡货物,浪费了铁路运输的资源。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方法,实现了车辆不停车同时装卸货物和上下乘客;从而实现快速输送货物和上下乘客,节省了时间,节省了铁路运输资源,提高了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方法,实现了车辆不停车同时装卸货物和上下乘客;从而实现快速输送货物和上下乘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输送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方案是:该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轨道沿线的每个站点,设置有与所述轨道相连接的辅轨道;所述辅轨道的一端连接在轨道靠近站点的位置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轨道远离站点的位置处;

(2)装载货物/乘客的车辆由多个标准车厢组成,每个标准车厢均相互独立且可拆卸的联接;在标准车厢内部设置有货物分拣系统或/和乘客行走通道;

(3)所述装载货物/乘客的车辆在轨道上进行快速输送时,且在到达目的地沿线站点之前,所述步骤(2)中的货物分拣系统将货物进行分拣,对于即将到达目的地沿线站点的货物分拣至位于车辆行使方向头端或尾端的n节标准车厢内;相应的,对于即将到达目的地沿线站点的乘客,将其也安排乘坐至位于车辆行使方向头端或尾端的n节标准车厢内;

(4)当装载货物/乘客的标准车厢靠近站点的位置处时,所述步骤(3)中位于车辆行使方向头端或尾端的n节标准车厢与车辆相分离,沿辅轨道进站;同时可将在该站点装载的货物/乘客通过其他标准车厢从所述辅铁路铁道的另一端在所述轨道远离站点的位置处与车辆的头端或尾端相联接,即需要带走的n节标准车厢,可在道路前部等待拼接车辆的头端行进,也可加速追上车辆,与车辆的尾端拼接行进,实现车辆不停车装卸货物和上下乘客。

通过采用上述步骤进行输送货物/乘客,车辆在轨道上不经停站点,即可同时实现货物的装卸和乘客的上下,大大地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能源和铁路运输资源;提高了输送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每个标准车厢具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和货物分拣系统,当多个标准车厢相互联接时,每个标准车厢具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和货物分拣系统也分别联接,统一动作。其中标准车厢指的是按照我国铁路或者其他国家铁路所使用列车的车厢的标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制所需的车厢大小,比如我国的铁路列车22型车厢长度为23.6m,25型(包括25t、25k、25g和25b型)车厢长度为26.6m。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2)中,每个标准车厢的外部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标准车厢内部的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转换器与标准车厢的内部电源相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使车厢的内部电源使用太阳能发电,从而节省能源,标准车厢内部的电源供车厢的各种输出电源使用,比如车厢内的电视、车厢内的插座、车厢内的照明等。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步骤(2)中,每个标准车厢均采用无人驾驶或有人操作,且具有与总控操作系统相联接的信号连接器,所述信号连接器采用有线或无线与所述总控操作系统相联接。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列车在控制室即可操控,且控制精确,减少了人力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在车辆到达轨道的沿线站点前,后台操作系统接收到车辆信号连接器发送的即将到达站点信号,并将该信号转送给站点。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车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车辆装置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标准车厢组成,每个车厢均具有动力系统和货物分拣系统;所述多个标准车厢联接在一起行使在轨道上,用于快速输送货物/乘客;标准车厢内部设置有乘客行走通道;该车辆装置还设置有与后台操作系统相联接的信号连接器。通过在相互独立的车厢上安装动力系统和货物分拣系统,然后将车厢与轨道连接在一起,且车厢内部设有乘客行走通道,同时与后台操作系统信号相连接,这样实现了车辆在轨道上不经停站点,即可实现货物的装卸和乘客的上下,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输送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标准车厢的外部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标准车厢内部的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转换器与标准车厢的内部电源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标准车厢上设有车载传感系统,所述车载传感系统与所述车辆信号连接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和车辆装置进行输送货物/乘客,车辆在轨道上不经停站点,即可同时实现货物的装卸和乘客的上下,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方法的简易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车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轨道沿线的每个站点,设置有与所述轨道相连接的辅轨道;所述辅轨道的一端连接在轨道靠近站点的位置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轨道远离站点的位置处;

(2)装载货物/乘客的车辆由多个标准车厢组成,每个标准车厢均相互独立且可拆卸的联接;在标准车厢内部设置有货物分拣系统或/和乘客行走通道;

(3)所述装载货物/乘客的车辆在轨道上进行快速输送时,且在到达目的地沿线站点之前,所述步骤(2)中的货物分拣系统将货物进行分拣,对于即将到达目的地沿线站点的货物分拣至位于车辆行使方向头端或尾端的n节标准车厢内;相应的,对于即将到达目的地沿线站点的乘客,将其也安排乘坐至位于车辆行使方向头端或尾端的n节标准车厢内;

(4)当装载货物/乘客的标准车厢靠近站点的位置处时,所述步骤(3)中位于车辆行使方向头端或尾端的n节标准车厢与车辆相分离,沿辅轨道进站;同时可将在该站点装载的货物/乘客通过其他标准车厢从所述辅铁路铁道的另一端在所述轨道远离站点的位置处与车辆的头端或尾端相联接,实现车辆不停车装卸货物和上下乘客。

在所述步骤(2)中,每个标准车厢具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和货物分拣系统,当多个标准车厢相互联接时,每个标准车厢具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和货物分拣系统也分别联接,统一动作;所述步骤(2)中,每个标准车厢的外部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标准车厢内部的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转换器与标准车厢的内部电源相连接;所述步骤(2)中,每个标准车厢均采用无人驾驶或有人操作,且具有与总控操作系统相联接的信号连接器,所述信号连接器采用有线或无线与所述总控操作系统相联接;在车辆到达轨道的沿线站点前,总控操作系统接收到车辆信号连接器发送的即将到达站点信号,并将该信号转送给站点。

在本实施例中,辅轨道与轨道结构上是一样的,以方便二者实现对接。

如图2所示,基于轨道快速输送货物/乘客的车辆装置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标准车厢组成,相邻两个标准车厢采用无缝对接,并实现最大面积接触,每个车厢均具有动力系统和货物分拣系统,这些均属于现有技术;所述多个标准车厢联接在一起行使在轨道上,用于快速输送货物/乘客;标准车厢内部设置有乘客行走通道;该车辆装置还设置有与后台操作系统相联接的信号连接器(市面上有售);每个标准车厢的外部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标准车厢内部的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转换器与标准车厢的内部电源相连接;每个标准车厢上设有车载传感系统,所述车载传感系统与所述车辆信号连接器相连接。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可以是基于公路,水体(河、海、湖)等作为运输通道,标准车厢也可以等同置换成标准船体、标准汽车箱体等,轨道的沿线站点可以是码头和公路站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