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站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1865发布日期:2019-03-02 01:0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不停站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17提交的序列号为62/546,926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被援引纳入本文。

本文涉及运输系统,具体涉及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拆卸载运舱的运载工具,允许载客登下和/或登上该运载工具,同时运载工具的主体不停战地连续行进。



背景技术:

运输系统如高速铁路系统可包括从始发站行进至终点站并在之间的中间车站多次停车的列车。当列车在中间站停车时,车上的一些载客可从列车上下去。类似地,等候在车站处的载客可登上该列车以行进至他们对应的目标车站。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本文的各种实施方式的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文。但是,附图不应被看作将本文限制于具体的实施方式,而是仅用于解释和理解。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方式的运输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方式的列车主体和离开载运舱间的联接装置的脱离。

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方式的列车站。

图4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方式的列车主体和附接的载运舱间的联接装置的接合。

图5描绘了根据本文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在运输系统上运行的计算机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公共运输系统的一个目标在于减少将载客从出发站运送至目标站的时间。减少时间的一种方式是提高运输系统的行进速度。这样的解决方案包括高速列车。但是,现有技术可能对行进速度强加了上限。速度极限的每次明显提升可能需要对铁路基础建设进行非常昂贵的更新。

因为公共运输系统的性质,始发站和终点站之间的中间站对于目的地为这些中间站的载客而言是必要的。虽然列车可包括多个载运舱(例如车厢),但是列车作为整体式物体行进,其在每个车站处停车以允许载客上车和/或下车。列车的每个载运舱在所有这些车站处停车以允许载客上车和离开。这些在中间站处的停车为不在中间站处离开列车的长途旅客造成了延迟。该延迟也包括用于将列车减速至完全停止以及用于将列车从完全停止加速至巡航速度的时间。这些延迟会增加长途旅客的行进时间并且构成了在高速铁路上行进的载客的行进时间的重要部分。

为了克服上文提及的缺点及其它缺点,本文的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运输系统,其在允许区间旅客在一个站处离开列车的同时可以不停站地运输长途旅客。本文的实施方式可实现对于每一位载客而言从其出发站至其目标站的不停站行进,同时允许其它载客在中间站离开。由此,本文的实施方式无需增加铁路系统的速度限制就能明显减小每位载客的单独行进时间。

本文中的运输系统包括能够将载客从一个或多个出发位置移送至一个或多个目标位置的基础设施。本文中的载客可为人类、动物或货物。该运输系统可由政府或私人公司运行。运输系统的例子可包括铁路系统(包括高速铁路系统)、大城市地铁系统、公交系统或运送载客的任意系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输系统可包括轨道,运载工具(例如包括连续车厢的列车)可在该轨道上在不同站之间运送载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运载工具可包括沿轨道行进的连续互连的载运舱。该连续载运舱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载客脱离舱(称作脱离舱),该脱离舱可拆卸地联接于连续载运舱(称作运载工具的主体)的其余部分。随着运载工具接近车站,在该车站处将离开列车的一组载客可待在或移动至脱离舱,同时旅行远于该车站的其它载客可待在或移动至列车主体。在预定位置或时间,列车的操作者可发出请求(例如通过按压控制按钮),该请求可向控制者发送控制信号。基于该控制信号,控制者可引起脱离舱和主体的脱开,其中该脱离事件可在运载工具的巡航速度下发生。在脱离舱和主体成功分开之后,列车主体可继续沿着轨道朝向下一个车站行进而无需在当前车站停车,由此大大减少了列车主体上的那些载客的车站延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脱离舱可包括原动机,该原动机可被第二操作者驱动。该第二操作者可将脱离舱导向至站台,从而到达的载客组可在车站处从脱离舱下车。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脱离舱可包括自驱动系统,其可将脱离舱导向至当前车站。该自驱动系统可包括传感器(例如摄像机和激光雷达传感器)和实施人工智能(ai)算法(例如神经网络)的计算系统,以基于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来将脱离舱导向至当前车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组载客(也称作出发载客)可在车站处等候与列车主体行进。出发载客可已经登上在车站处等候的机动舱。一旦已与脱离舱脱开的列车主体行进通过车站,那么运载第二组出发载客的机动舱可追赶列车主体。当运载第二组出发载客的机动舱追赶上列车主体时,机动舱上的操作者可操作该联接装置以将该机动舱联接至该主体。一旦机动舱被固定地联接至列车主体,那么该机动舱可变成被列车的控制操作者驱动的列车的组成部分。通过此方式,载客可到达该车站或从该车站出发,而没有不利地影响由列车主体运载的载客的行进时间。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方式的运输系统10。参考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图1,运输系统10可为包括轨道12和运载工具(例如列车)14的铁路系统。运载工具14可包括为运载工具提供驱动力的引导车16。引导车16可包括任意适用类型的发动机,比如例如为电动机、柴油发动机、组合式发动机(电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或蒸汽机。引导车16可驱动运载载客的连续互连的载运舱18、20、22。引导车16和连续载运舱18、20、22可采用联接装置24、26、28互连。例如,如图1所示,引导车16可采用联接装置28被联接至载运舱18,载运舱18可采用联接装置26被联接至载运舱20,载运舱20可采用联接装置24被联接至载运舱2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载运舱18、20、22可通过通道30、32被连接,载客可穿过该通道30、32而在相邻载运舱之间移动。如图1所示,通道30可将载运舱20和22连接,通道32可将载运舱18和20连接。由此,当运载工具14沿着轨道12行进时,载客可在载运舱18、20、22之间自由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运载工具14可被分成包括主体和可拆卸的载运舱22(也称作脱离舱22)的两个部分。运载工具14的主体可由引导车16和载运舱18、20构成。当运载工具14靠近车站时,公告可通知目的地为下一站的载客组从主体移动至脱离舱22,并且通知其他载客移动至主体的其它载运舱18、20。当到站载客组已经移至脱离舱22时,运载工具的操作者可关闭通道30以防止在载运舱20和22之间的另外的载客移动。由此,脱离舱22准备好从主体脱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操作者可发出请求(例如通过按压控制按钮)以使脱离舱22从主体分离。操作者可响应于确定运载工具已经到达预定的脱离位置或预定的脱离时间发出请求。替代地,基于确定运载工具已经到达分离点或时间,分离的请求可由运载工具上的处理装置自动产生。响应于接收到请求,引导车16上的处理装置(如图5所示)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控制联接装置24的接合的控制电路发送信号。响应于接收到信号,控制电路可触发联接装置24的脱离以使脱离舱22从主体分离。

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方式的运载工具的主体和用于载客下车的脱离舱间的联接装置的脱离。如图2所示,载运舱20可包括控制器34以控制联接装置24的接合和脱离。控制器34可包括信号接收器(未示出)以从发射器处接收由处理装置产生的电信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处理装置可位于由运载工具的操作者所操作的引导车16中。该电信号可表示来自引导车16的操作者的、使脱离舱22自主体分离的请求。响应于接收到的电信号,控制器34可触发联接装置24的脱离。

如图2中的详细视图所示,联接装置24可包括锁合构件36和销38。锁合构件36可为被固定地附接至载运舱20并且采用电磁力由控制器34控制的夹钳。销38可被固定地附接至脱离舱22。当脱离舱22被联接至主体时,锁合构件36可被紧固地锁合至销38上。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使联接装置24脱离的电信号,控制器34可触发锁合构件36从销38处解锁,由此将脱离舱22从主体分离。

本文的实施方式可在主体不停站行进的同时允许到站载客在当前车站离开运载工具并且允许在当前车站等候的要出发的载客登上该运载工具。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方式的车站。如图3所示,车站50的区域可包括穿过该车站的轨道14。此外,车站50可包括接入轨道40、42,其通过轨道道岔48a、48b连接至主轨道14。接入轨道40可经由轨道道岔48a连接至主轨道14以允许脱离舱22在脱离舱22从运载工具12的主体分离之后进入站台。类似地,接入轨道42可经由轨道道岔48b连接至主轨道14以允许机动舱46进入主轨道14并且追赶上运载工具的主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主体与载运舱22分离并且主体已经通过轨道道岔48a之后,操作轨道道岔48a的控制装置(未示出)可切换主轨道以与接入轨道40对齐。由此,操作者可将脱离舱22驱动至站台44并且让其上的到站载客在站台44处下车。

在站台44处,打算经由运载工具离开车站50的载客已经登上了载运舱46。另一个操作者可驱动机动舱46至接近轨道道岔48b的位置。一旦运载工具的主体通过轨道道岔48b,控制轨道道岔的控制装置可触发轨道道岔48b以使接入轨道42与主轨道14连接,由此允许机动舱进入主轨道14并且追赶上主体。

一旦机动舱16追赶上主体,控制器34可触发联接装置24以将载运舱46与主体连接。图4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方式的联接装置在运载工具的载运舱46和主体间的接合。如图4所示,机动舱46可以比主体更快的速度行进以追赶上主体。一旦接近主体,机动舱46的操作者可以与主体基本相同(或略快)的速度驱动。响应于确定载运舱46准备好被连接,控制器34可触发锁合构件36以锁合至紧固地附接至载运舱46的销38上,由此采用联接装置24以将载运舱46连接至主体。载运舱46上的载客接下来可作为运载工具的部分行进至下一站。

运载工具14可包括计算机系统以向控制器34发出请求。图5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操作的计算机系统的方框图。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计算机系统500可被连接(例如通过网络,比如局域网(lan)、内联网、外联网或因特网)至其它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500可以在客户端-服务器环境中以服务器或客户端计算机的身份操作,或者在对等式或分布式网络环境中作为对等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系统500可由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机顶盒(stb)、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式电话、网络设备、服务器、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或网桥或能够执行明确了将由那个装置执行的具体动作的一组指令(顺序或其它)而设置。另外,术语“计算机”应包括单独或结合执行一组(或多组)指令以执行本文描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计算机集合。

在另一方面,计算机系统500可包括处理装置502、易失性存储器504(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非易失性存储器506(例如只读存储器(rom)或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和可通过总线508彼此通信的数据存储装置516。

处理装置502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比如为通用处理器(比如例如为复杂指令集计算(cisc)微处理器、简化指令集计算(risc)微处理器、超长指令字(vliw)微处理器、实现其他类型指令集的处理器或者实现指令集类型的组合的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比如例如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网络处理器)。

计算机系统500还可包括网络接口装置522。计算机系统500也可包括影像显示单元510(例如lcd)、字母数字输入装置512(例如键盘)、光标控制装置514(例如鼠标)和信号发生装置520。

数据存储装置516可包括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4,其上可储存编码本文描述的方法或功能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指令526。

指令526还可在由计算机系统500对其进行执行期间完全或部分地存在于易失性存储器504之内和/或处理装置502之内,由此易失性存储器504和处理装置502也可构成可机读存储介质。

虽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24在说明性示例中被示出为单个介质,但是术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包括存储一组或多组执行指令的单个介质或多个介质(例如集中式数据库或分布式数据库和/或相关缓存和服务器)。术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应包括能够存储或编码一组由计算机执行的指令的任意有形介质,其使计算机执行任意一种或多种本文描述的方法。术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包括但不限于固态存储器、光学介质和磁性介质。

本文所描述的方法、部件和特征可由分立硬件部件实现或可被集成在其它硬件部件比如asics、fpga、dsp或类似装置的功能中。另外,该方法、部件和特征可由硬件装置内的固件模块或功能电路来实现。另外,方法、部件和特征可通过硬件装置、计算机程序部件的任意组合或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

除非具体指明,否则术语如“接收”、“相关联”、“确定”、“更新”等是指由计算机系统执行或实现的动作和过程,该动作和过程操作并且将表示为计算机系统记录器和存储器之类的物理(电)量的数据转换为类似表示为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记录器或其它此信息存储器、传输或显示装置的其它数据。同样,本文所采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表示为在不同元件之间进行区分的标记并且不会根据它们的数字标记具有序数含义。

本文描述的示例也涉及用于执行本文描述方法的设备。这个设备可被特殊构造以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或者它可包括被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机程序选择性编程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此计算机系统可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的有形存储介质中。

本文描述的方法和说明性示例本文并不涉及任何特定计算机或其它设备。各种通用系统可根据本文描述的教导使用,或者其可证明方便构造更加专业的设备以执行方法500和/或其单独功能、例程、子例程或操作中的每一个。在上文描述中阐述了用于各种这些系统的结构示例。

上文描述旨在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虽然本文已经参考具体的说明性示例和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应意识到本文并不限于描述的示例和实施方式。本文的范围应参考下文权利要求书以及等同于赋予权利要求书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