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推式折叠双轨探伤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496发布日期:2018-11-23 20:5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推式折叠双轨探伤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伤仪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手推式折叠双轨探伤仪。



背景技术:

在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钢轨不断受到作用会产生内部损伤,当伤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钢轨折断或揭盖,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加强钢轨探伤,及时发现伤损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目前在我国的钢轨超声波探伤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采用手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速度为2km/h,其特点是体积小、上下道方便,发现能力强,缺点是检测效率低,每次只能检测一根单轨;另一种是采用进口的大型钢轨超声波探伤车加手推车定点复核模式,这种模式探伤效率高,但体积大、准确率低、成本和维护要求较高,并且放弃了轨腰投影区范围内轨底横向裂纹,如何使探伤仪灵活运输和快速检测同时实现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体积小、运输方便、检测效率高的手推式折叠双轨探伤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

一种手推式折叠双轨探伤仪,包括车体和固定在车体一侧的第一探头组,第一探头组通过矩形框架式结构的支撑梁固定在车体的外侧,关键在于:还包括通过支撑梁固定在车体另一侧的第二探头组,第一探头组和第二探头组都通过可翻转支架分别固定在车体的左右两侧,可翻转支架包括翻转合页、伸缩拉杆、折叠扳手和扳手挂钩,支撑梁通过翻转合页与车体铰接固定,支撑梁的内侧端与伸缩拉杆固定,折叠扳手和扳手挂钩通过扳手座固定在翻转合页上。

所述的第一探头组和第二探头组都包括2个直70°探头、2个斜70°探头、2个37°探头和1个0°探头。

所述的第一探头组或第二探头组与支撑梁固定的结合处设置有间距调整机构,间距调整机构包括L形的拨杆、压力弹簧和推片,拨杆的拐点处铰接固定在支撑梁上,第一探头组或第二探头组固定在推片外侧,压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推片的内侧,压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梁上,推片的内侧设置有导柱,拨杆的下端设置有滑槽,导柱装配在滑槽内并与之形成滑动配合。

所述的折叠扳手和扳手挂钩为卡扣扳手。

所述的车体上设置有推手和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普通手推式探伤仪为原型,增加另外一侧的探头组,两组探头组同时工作,相当于两台普通手推式探伤仪同时工作,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又满足了普通手推式探伤仪伤损检测的高准确率和超强的伤损发现能力;采用可折叠式设计,在工作运输过程途中,将探头架折叠起来,减少运输的体积,运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间距调整机构距离最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间距调整机构距离最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可翻转支架的半收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手推式折叠双轨探伤仪,包括车体1和固定在车体1一侧的第一探头组2,第一探头组2通过矩形框架式结构的支撑梁3固定在车体1的外侧,还包括通过支撑梁3固定在车体1另一侧的第二探头组4,第一探头组2和第二探头组4都通过可翻转支架分别固定在车体1的左右两侧,可翻转支架包括翻转合页5、伸缩拉杆6、折叠扳手7和扳手挂钩8,支撑梁3通过翻转合页5与车体1铰接固定,支撑梁3的内侧端与伸缩拉杆6固定,折叠扳手7和扳手挂钩8通过扳手座9固定在翻转合页5上,在工作运输过程途中,可以将第一探头组2和第二探头组4折叠起来,减少运输的体积,运输方便。

所述的第一探头组2和第二探头组4都包括2个直70°探头、2个斜70°探头、2个37°探头和1个0°探头。

所述的第一探头组2或第二探头组4与支撑梁3固定的结合处设置有间距调整机构,可以微调探头组的具体位置,间距调整机构包括L形的拨杆、压力弹簧和推片,拨杆的拐点处铰接固定在支撑梁3上,第一探头组2或第二探头组4固定在推片外侧,压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推片的内侧,压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梁3上,推片的内侧设置有导柱,拨杆的下端设置有滑槽,导柱装配在滑槽内并与之形成滑动配合。

所述的折叠扳手7和扳手挂钩8为卡扣扳手。所述的车体1上设置有推手和水箱。

本实用新型以普通手推式探伤仪为原型,增加另外一侧的探头组,两组探头组同时工作,相当于两台普通手推式探伤仪同时工作,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又满足了普通手推式探伤仪伤损检测的高准确率和超强的伤损发现能力;采用可折叠式设计,在工作运输过程途中,将探头架折叠起来,减少运输的体积,运输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