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8152发布日期:2019-05-15 22:5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动力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



背景技术:

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铁路轨道维护时需搬运大量设备,施工处距进出口维护栅栏门非常远,靠人力搬运在轨道上行走异常辛苦,并且维修养护时间天窗期只有短短3个小时,有的甚至只有45分钟,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将设备搬运至目标地点开始施工,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所以一般都会采用在轨道上行走的轨道动力车去运输大量的维修设备,而在目前市场中搜寻,能在轨道上走行的轨道动力车,重量超重,操控不便,在轨道测量过程中,需多人才能艰难的通过栅栏抬上运营轨道,进入铁道的栏栅门可打开宽度约为1m,现有的动力车为整体结构,不利于搬运,同时,在轨道行进时,往往需要刹车,但现有技术中,刹车结构过于简单,没有很好的刹车制动结构,刹车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铁路轨道上行走,不能实现掉头行进,一般情况下,现有技术中,都会有前进和后退都能制动的功能,但操作性不方便,难以很容易地掌握前进和后退的速度和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重量较轻,能够实现快速拆卸和拼装,便于搬运,同时,刹车能够实现同步刹车,刹车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它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动力端、从动端和刹车系统,所述动力端设有第一控制把手,所述从动端设有第二控制把手,所述第一控制把手和第二控制把手与车体均通过折叠定位机构连接,所述动力端和从动端之间设有座位部,所述座位部分别与所述的动力端和从动端均通过快速可装拆机构连接,所述动力端、座位部和从动端均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动力端和从动端的底部两端均设有行走轮,所述动力端设有用于驱动行走轮行进的电机和用于控制电机工作的控制器,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刹车上泵、刹车下泵和油路,所述第一控制把手和第二控制把手均设有刹车上泵,所述行走轮设有刹车下泵,所述刹车上泵与刹车下泵通过油路连接,所述刹车下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把手和第二控制把手均设有把手立杆,所述的折叠定位机构包括底座、螺钉、限位销钉和弹簧,所述把手立杆下部与底座通过螺钉转动连接,所述底座和把手立杆通过限位销钉穿插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在限位销钉上,所述底座两侧均设有用于限位销钉滑动的行走槽,所述行走槽为弧型结构,行走槽两端均设有圆孔。

优选地,所述的框架式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竖杆,所述两个竖杆两端之间设有用于放置行走轮的轮架,所述轮架包括两个支撑板,所述两支撑板之间设有轮轴,所述行走轮设置轮轴上,竖杆中部之间间隔设置若干个横杆。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有用于第一控制把手和第二控制把手之间切换连接的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车体上至少一端设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与车体通过可折叠定位铰链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器为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的快速可装拆机构包括楔形拉钩,所述楔形拉钩分别设在动力端和从动端上,所述拉钩上设有柱塞销孔,所述座位部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楔形拉钩的楔形槽,所述楔形槽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楔形拉钩位置的旋转柱塞,所述旋转柱塞与柱塞销孔可穿插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车体设有照明灯。

优选地,所述的动力端和从动端底部两端所设置的行走轮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行走轮一侧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置在轮架内,所述从动轮直径小于行走轮。

优选地,所述的座位部设有至少两个方向相向设置的座椅和装有电池的电池箱,电池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池为高密度动力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车体设置的动力端和从动端均与座位部通过快速可装拆机构连接,可以实现快速装拆,便于搬运;动力端、从动端和座位部均为框架式结构,减轻车体重量,车体轻便,结构紧凑,便于搬运;同时,车体设置的刹车系统,可采用刹车上泵通过油路同时控制行走轮上设置的刹车下泵,且刹车下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可以实现刹车时,电机断电的功能,使得刹车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的折叠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的折叠定位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的折叠定位机构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的快速可装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的快速可装拆机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的快速可装拆机构的轮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快速拼装轨道动力车,它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包括动力端2、从动端3和刹车系统,所述动力端2设有第一控制把手5,所述从动端3设有第二控制把手6,所述第一控制把手5和第二控制把手6与车体均通过折叠定位机构连接,使得便于搬运大量设备至车体1上,所述动力端2和从动端3之间设有座位部4,所述座位部4分别与所述的动力端2和从动端3均通过快速可装拆机构7连接,所述动力端2、座位部和从动端3均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动力端2和从动端3的底部两端均设有行走轮16,而轨道动力车是要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所以车体1两端行走轮16内侧之间的距离要小于轨道宽度,而两端行走轮16外侧之间的距离要大于轨道宽度,这样,才可以便于在轨道上行驶,而标准铁路轨道宽度为1.435米,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车体1两端行走轮16内侧间距为1.335米,车体1两端行走轮16外侧间距为1.535米。所述动力端2设有用于驱动行走轮16行进的电机20和用于控制电机20工作的控制器18,所述电机20与控制器18电连接。

在本实施中,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刹车上泵53、刹车下泵23和油路51,所述第一控制把手5和第二控制把手6均设有刹车上泵53,所述动力端2和从动端3底部的行走轮16均设有刹车下泵23,所述刹车上泵53与刹车下泵23通过油路51连接,起到同步刹车且刹车平稳,动力端2和从动端3所设置的行走轮16均设有刹车下泵23,可以使得其中一端刹车下泵23失灵时是另一端的刹车下泵23可作备用,进行刹车,刹车下泵23与控制器18电连接,控制器18与电机20电连接,可以让电机20直接刹车断电,刹车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第一控制把手5和第二控制把手6功能和结构一致,并分别用于相反的方向进行操作,所述控制器18连接有用于第一控制把手5和第二控制把手6之间切换连接的转换接头19,转换接头19与电机20电连接,当第一控制把手5与转换接头19电连接时,第一控制把手5则可以连通控制器18和电机20,从而操作行走轮16行进;而当第二控制把手6与转换接头19电连接时,第二控制把手6则可以连通控制器18和电机20,从而操作行走轮16与第一控制把手5所操作的行走轮16的方向反向行进,使用者就可以方便得通过切换第一控制把手5和第二控制把手6与电机20的连接,使得可以让驾驶员更加掌握好前后不同方向的速度、刹车状态及方向等。

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座位部4设有至少两个方向相向设置的座椅11和装有电池的电池箱12,所述电池为高密度动力电池,电池与控制器18电连接,为控制器、电机和车体上其它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使得续航时间长以及行进时间长,而相向设置的座椅11可以便于使用者分别操作动力端2和从动端3中设置的第一控制把手5和第二控制把手6,同时座椅11与车体1螺栓连接,可以拆卸下来增加放置空间,同时,电池箱12也可以作为置物箱,用来放置物品。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9,所述动力端2、座位部4和从动端3均为框架式结构,所述的框架式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竖杆21,所述两个竖杆21两端之间设有用于放置行走轮16的轮架9,所述轮架9包括两个支撑板90,所述两支撑板16之间设有轮轴91,所述行走轮16设置轮轴91上,竖杆21中部之间间隔设置若干个横杆22,其横杆22使得减少车体1体积,又可以起到支撑作用,而轮架为支撑行走轮16和车体1支撑起到重要作用,而座位部4下部的框架式结构既可以减轻车体1重量,又可以保证车体1的承重能力,车体1上部可设有防滑板10,以增加安全性,同时,优选所述的动力端2和从动端3底部两端所设置的行走轮16通过转轴17连接,所述行走轮16一侧设有从动轮14,所述从动轮14设置在轮架内,与行走轮16同步转动,所述从动轮14直径小于行走轮16,其减轻车体重量,其电机20输出端连接转轴17,且驱动转轴17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14转动,增加行进的稳定性和车体载重的稳定性。而框架式结构从而减轻车体1重量,轨道动力车整体总重量可小于60kg,便于搬运和运输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参考图4-图6,所述第一控制把手5和第二控制把手6均设有把手立杆6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折叠定位机构52包括底座62、螺钉63、限位销钉65和弹簧68,底座62固定连接在车体1上,所述把手立杆61下部与底座62通过螺钉63转动连接,所述底座62和把手立杆61通过限位销钉65穿插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8套在限位销钉65上,可以使限位销钉65按下和弹起,所述底座62两侧均设有用于限位销钉65滑动的行走槽64,所述行走槽64为弧型结构,行走槽64两端均设有圆孔66,限位销钉65设有与行走槽64相配合的连接杆67,且行走槽64只能通过连接杆67,按下限位销钉65,连接杆67可在行走槽64内滑动,实现控制把手的转动,从而实现折叠的功能,且可以折叠至车体1上,便于向车体1上搬运设备;当松开限位销钉65时,由于限位销钉65受弹簧68力的作用往外侧推动,当滑动至圆孔66时,圆孔66与限位销钉65轴肩配合固定,从而实现控制把手在两个工位上的固定,实现折叠和立起来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的车体1上至少一端设有防护栏8,防护栏8设有横板80,所述防护栏8与车体1通过可折叠定位铰链81连接,防护栏8可增加安全性,同时,防护栏8与车体1通过可折叠定位铰链81连接,可折叠至车体上,可便于搬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器18为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采用直流驱动,能效转换率高,同时,电机20可采用无极电机,可使得无级变速。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参考图7-图8,所述的快速可装拆机构7包括楔形拉钩71,所述楔形拉钩71分别设在动力端2和从动端3靠近座位部4的一侧,所述楔形拉钩71上设有柱塞销孔70,所述座位部4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楔形拉钩71的楔形槽73,所述楔形槽73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楔形拉钩71位置的旋转柱塞72,所述旋转柱塞72与柱塞销孔70可穿插连接,能够防止松脱,旋转柱塞72可通过座位部4所设置的通孔插入楔形槽73中,固定柱塞销孔70位置,且可以螺旋固定在座位部4,当旋转柱塞72旋转取下时,楔形拉钩71便可与楔形槽73快速分离,楔形拉钩71与楔形槽73之间的配合与模具拔模原理相似,能够方便装拆;同时,楔形挂钩71与楔形槽73的斜面配合能使车体1在受力情况下能达到紧密配合的效果,连接能够更加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的车体1设有照明灯13,在动力端2和从动端3均设有照明灯13,照明灯13可以用于在夜间工作进行照明,照明灯13可与电池电连接。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