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站台与列车间隙防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3455发布日期:2019-05-31 21:25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站台与列车间隙防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铁站台与列车间隙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地铁是城市交通中重要的出行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时也更愿意乘坐地铁;而地铁站上也设置了各类安全措施,以保证人们乘坐地铁过程中的安全。

地铁列车在到达站台后,列车的车厢与站台之间还存在大约10cm的间隙,如图1所示,这是由于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有轻微的摇摆,留有间隙可避免车厢刮擦站台。但是,所述的间隙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例如在拥挤状态下乘客在上下列车过程中,手机、钥匙等物品由于拥挤可能穿过间隙掉落到轨道上;另外乘客,尤其是小孩子的脚部可能不慎卡入到间隙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站台与列车间隙防护机构,该防护机构采用联动式结构,在地铁屏蔽门开启状态下位于列车与站台间的间隙中,以尽可能减小间隙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站台与列车间隙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地铁屏蔽门一侧的安装槽,安装槽开设在地铁站台的侧面,所述的安装槽中活动式设置有防护板;

所述的屏蔽门的门扇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的防护板,在屏蔽门的门扇打开过程中,所述的防护板的前部从安装槽中逐渐伸出;屏蔽门的门扇关闭过程中,防护板伸出安装槽的部分逐渐收回至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板从安装槽中伸出的最大长度不超过10cm。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板的前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槽中设置有矩形的装配箱,装配箱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的防护板活动式安装于装配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装配箱两侧的驱动箱,驱动箱与所述装配箱内部连通;所述的驱动箱中通过转轴安装有齿轮,所述的防护板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防护板与装配箱的后侧面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的转轴上端穿出驱动箱顶部,并在转轴的上端安装有缠线轮,缠线轮上缠绕有拉线,拉线与所述的屏蔽门的门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配箱内的底面上开设有轮槽,所述的防护板的底部设置有装配在所述轮槽中的滚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活动式的防护板结构,地铁屏蔽门打开时,防护板伸入到站台与列车之间的间隙中,同时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可有效防止乘客随身物品掉落进间隙,也可避免乘客不慎脚部被卡到间隙中。

2.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板与屏蔽门采用联动式结构,屏蔽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防护板收起,而屏蔽门打开过程中,带动防护板伸入到间隙中,这种结构使得防护板只有在屏蔽门打开时才伸出,不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3.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板通过屏蔽门的滑移进行驱动,无需添加额外的电力驱动机构,降低了安装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地铁列车与站台之间存在间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板伸入到间隙中的示意图(此时屏蔽门打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板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屏蔽门关闭);

图4为装配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装配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间隙,2-车厢门的门扇,3-车厢门的门框,4-屏蔽门的门框,5-屏蔽门的门扇,6-站台,7-滑轨,8-装配箱,9-驱动箱,10-防护板,11-缠线轮,12-拉线,13-开口,14-安装槽,15-侧槽,16-齿轮,17-转轴,18-齿条,19-滚轮,20-轮槽,2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给出的视图是列车车厢门的门扇2打开时,从车厢内部向外看时的视图,此时屏蔽门的门扇5也处于打开状态,乘客可以上下列车。所述的间隙1即为车厢停靠在站台6时,站台6与车厢之间产生的间隙1。一般来讲,列车停靠后,屏蔽门的门扇5相对于屏蔽门的门框4先打开,然后车厢门的门扇2相对于车厢门的门框3再打开。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间隙1带来的隐患,在车厢门打开之前,间隙1的防护措施就应该已经到位。

为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地铁站台6与列车间隙1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地铁屏蔽门一侧的安装槽14,安装槽14开设在地铁站台6的侧面,所述的安装槽14中活动式设置有防护板10;

所述的屏蔽门的门扇5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的防护板10,在屏蔽门的门扇5打开过程中,所述的防护板10的前部从安装槽14中逐渐伸出;屏蔽门的门扇5关闭过程中,防护板10伸出安装槽14的部分逐渐收回至安装槽14中。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站台6的侧面是指站台6靠近列车轨道的一面,安装槽14可以为矩形槽,安装槽14的开设方向是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站台6内部。防护板10设置在安装槽14中,采用活动式的安装方式,可以在垂直于站台6侧面的方向,即水平方向移动。图2所示的示意图中,列车停靠在站台6上,防护板10的前部从安装槽14中伸出,伸出部分的防护板10位于间隙1中,此时防护板10的前端与列车车厢的距离很小(小于1cm),即便乘客的随身物品跌落,也难以从防护板10与列车车厢之间跌落到轨道上,同时也可以避免乘客脚部卡到所述的间隙1中,有效地减小了间隙1带来的安全隐患。

考虑到方便使用的问题,本分方案中防护板10通过屏蔽门的门扇5来驱动。如图2所示,屏蔽门的门扇5活动式安装在屏蔽门的门框4上,屏蔽门的门扇5(两个)采用水平移动的方式打开或关闭,并在站台6上设置有安装屏蔽门的门扇5的滑轨7。由于列车到站后,屏蔽门是先于车厢门打开的,因此通过屏蔽门的门扇5来驱动防护板10是可行而且便捷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可选地,所述的防护板10从安装槽14中伸出的最大长度不超过10cm;这是由于一般列车与站台6之间的间隙1为10cm左右,如果防护板10伸出部分的长度超过10cm,可能碰触到列车的车厢而对车厢造成损伤。因此防护板10一般伸出长度应小于10cm,例如可以为7-9cm。

优选地,所述的防护板1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垫;防护板10为矩形板,所述的前侧面为防护板10靠近列车的侧面。橡胶垫的作用是即便防护板10前侧面与车厢接触时,也不会对车厢造成划痕等损伤。

如图2至图5所示,为了便于防护板10的安装设置,本方案中,所述的安装槽14中设置有矩形的装配箱8,装配箱8的前侧面(靠近列车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口13,所述的防护板10活动式安装于装配箱8中。装配箱8的尺寸和安装槽14的尺寸相同,装配箱8上的开口13,是将装配箱8前侧面去掉后形成的结构;即装配箱8只有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以及后侧面共五个面。装配箱8的前端与安装槽14的前端齐平,即所述的防护板10的前部伸出安装槽14也即伸出所述的开口13。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动机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装配箱8两侧的驱动箱9,两个驱动箱9内部的结构相同,以一个驱动箱9为例进行说明:

驱动箱9与所述装配箱8内部连通,即在驱动箱9与装配箱8连接的部分开设有通槽,使得二者内部连通;所述的驱动箱9中通过转轴17安装有齿轮16,转轴17的轴向垂直于水平面(也垂直于装配箱8、驱动箱9的上下表面)。所述的防护板10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齿轮16配合的齿条18,齿轮16穿过所述的通槽与齿条18啮合。

防护板10与装配箱8的后侧面之间设置有弹簧21,弹簧21是防护板10的复位机构;即防护板10的前部伸出安装槽14时通过屏蔽门的门扇5驱动,伸出后弹簧21处于拉伸状态;防护板10伸出安装槽14的部分回收至安装槽14内时,依靠的是弹簧21的弹性回复力。

所述的转轴17上端穿出驱动箱9顶部,并在转轴17的上端安装有缠线轮11,缠线轮11上缠绕有拉线12,拉线12与所述的屏蔽门的门扇5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联动机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3所示,两个驱动箱9上方的缠线轮11,在屏蔽门的门扇5关闭时,所述的拉线12缠绕在缠线轮11上,仅留拉线12的一端与屏蔽门的门扇5连接;即先把拉线12一端与缠线轮11固定,再将拉线12缠绕在缠线轮11上,然后将拉线12另一端与屏蔽门的门扇5连接。当列车到达站台6后,屏蔽门的两个门扇沿着滑轨7背向运动而使屏蔽门打开的过程中,拉线12逐渐从缠线轮11上脱下,由于拉线12的带动作用,将使得两个缠线轮11旋转,缠线轮11旋转时通过转轴17带动齿轮16旋转,齿轮16与齿条18配合,使得齿条18带动防护板10从安装槽14伸出;当屏蔽门的门扇5完全打开时,防护板10伸出至最大限度,即图2所示的状态,此时列车的车厢门打开,乘客上下列车。在防护板10被车厢门的门扇2驱动而伸出安装槽14的过程中,弹簧21被拉伸,而当屏蔽门的门扇5闭合时,在弹簧21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防护板10被弹簧21带动复位至装配箱8中,复位过程中,拉线12被缠绕到缠线轮11上,由此完成一个循环。

装配箱8和驱动箱9在安装时,首先在站台6的侧面上开设与装配箱8相适配的安装槽14以及与驱动箱9相适配的侧槽15,然后将装配箱8和驱动箱9分别置于安装槽14和侧槽15中即可;侧槽15无顶面。

如图5所示,所述的装配箱8内的底面上开设有轮槽20,所述的防护板10的底部设置有装配在所述轮槽20中的滚轮19;滚轮19的设置使得防护板10在移动时阻力更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