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4105发布日期:2019-06-21 23:4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车辆已得到广泛使用。

轨道交通车辆的种类很多,比如地铁、轻轨、高铁、有轨电车以及轨道工程车等。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运行不仅跟其本身有关,同时也跟轨道的铺设质量有关。

钢轨探伤是铁路运输的基础,确保钢轨运营状态良好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国内普遍采用80公里/小时运行速度的大型轨道检测机构对钢轨进行周期性检测,轨道检测机构上搭载超声波检测系统对钢轨进行探伤。超声波钢轨探伤系统是根据钢轨伤损反射的超声回波来检测钢轨伤损的,使用超声波探头进行钢轨探伤时,使用相应结构保证超声探头在钢轨上进行正确的超声波发射与接收。

目前,轨道检测机构上常用的结构为轮式结构,即将探头安装至探轮内,随着探轮在钢轨上的运动进行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然而,探轮一般安装在转向架上,而探轮内部的安装空间狭窄,并且转向架在高速运行时,由于探轮内的探头排列集中,再加上超声波探头所发射的脉冲与运行速度的匹配关系等原因,容易造成探轮内部产生杂波,如此将严重干扰探头的正常检测和数据分析,并且同时导致声能衰减剧烈的问题。

因此,如何在探头的作业过程中避免其受到杂波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降低声能衰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检测机构,能够在探头的作业过程中避免其受到杂波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降低声能衰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检测机构,包括与机车相连的传动车架、设置于所述传动车架两端底部的若干个用于与轨道表面相接触的导轮、设置于所述传动车架底部的带轮组,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车架底部并用于在作业时压紧在所述带轮组的传动带表面的超声波探头,所述带轮组的传动轮和传动带均用于在作业时与轨道表面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带轮组位于两端所述的导轮中间。

优选地,所述带轮组通过伸缩杆连接在所述传动车架的底部,且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轨道表面。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还连接有压紧机构,所述超声波探头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压紧机构的底部,用于在所述压紧机构的压力作用下压紧在所述传动带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具体可为液压缸或气缸。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车架底部、用于储存耦合液的水箱,以及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于将耦合液喷洒到轨道表面的喷水管。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传动车架底部、用于调整所述导轮与轨道在横向上的相对位置以保证两者对中的对中推板。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传动车架底部、用于与道岔相配合以改变所述导轮行驶方向的岔道导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检测机构,主要包括传动车架、导轮、带轮组和超声波探头。其中,传动车架主要用于与机车相连,一般可与探伤大车相连,在机车的牵引动力驱动下同步在轨道上运行。导轮设置在传动车架的两端底部位置,主要用于与轨道表面相接触,以便在机车的牵引下在轨面上滚动,导轮设置在传动车架两端位置可保持平衡。带轮组设置在传动车架的底部,该带轮组主要包括传动轮和传动带,其中传动轮与导轮相同,用于与轨道表面相接触,传动带缠绕在各个传动轮上,在各个传动轮转动时,传动带同步转动。超声波探头也设置在传动车架底部,更具体的说,位于带轮组内部,主要用于在作业过程中压紧在传动带的表面上,并朝向轨道表面发射超声波脉冲信息,以对轨道进行探伤检测。如此,由于导轮在轨道上滚动运行时,传动轮同步滚动,传动轮的表面与轨道表面滚动摩擦,而传动带在传动轮之间转动时相对于轨道表面做滚动摩擦,超声波探头压紧在传动带上,相对于传动带滑动摩擦,因此,超声波探头一方面能够通过传动带紧压在轨道表面,超声波脉冲能够直接透过传动带后进入轨道内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摒弃了探轮安装结构,防止杂波的产生,避免杂波的干扰和影响,提高了检测精度;另一方面通过传动带将超声波探头与轨道表面间隔开,降低轨道表面对超声波探头的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对中推板的作用过程示意图。

其中,图1—图2中:

传动车架—1,导轮—2,带轮组—3,传动轮—301,传动带—302,超声波探头—4,伸缩杆—5,压紧机构—6,水箱—7,喷水管—8,对中推板—9,岔道导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检测机构主要包括传动车架1、导轮2、带轮组3和超声波探头4。

其中,传动车架1主要用于与机车相连,一般可与探伤大车相连,在机车的牵引动力驱动下同步在轨道上运行。导轮2设置在传动车架1的两端底部位置,主要用于与轨道表面相接触,以便在机车的牵引下在轨面上滚动,导轮2设置在传动车架1两端位置可保持平衡。

带轮组3设置在传动车架1的底部,该带轮组3主要包括传动轮301和传动带302,其中传动轮301与导轮2相同,用于与轨道表面相接触,传动带302缠绕在各个传动轮301上,在各个传动轮301转动时,传动带302同步转动。

超声波探头4也设置在传动车架1底部,更具体的说,位于带轮组3内部,主要用于在作业过程中压紧在传动带302的表面上,并朝向轨道表面发射超声波脉冲信息,以对轨道进行探伤检测。

如此,由于导轮2在轨道上滚动运行时,传动轮301同步滚动,传动轮301的表面与轨道表面滚动摩擦,而传动带302在传动轮301之间转动时相对于轨道表面做滚动摩擦,超声波探头4压紧在传动带302上,相对于传动带302滑动摩擦,因此,超声波探头4一方面能够通过传动带302紧压在轨道表面,超声波脉冲能够直接透过传动带302后进入轨道内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摒弃了探轮安装结构,防止杂波的产生,避免杂波的干扰和影响,提高了检测精度;另一方面通过传动带302将超声波探头4与轨道表面间隔开,降低轨道表面对超声波探头4的磨损。

为保证带轮组3的顺利运行,本实施例中,可将带轮组3设置于传动车架1底部位于两端的导轮2中间。当然,若带轮组3设置于一端导轮2之外也同样可行。

同时,考虑到带轮组3在运行作业时,其传动带302与轨道表面滚动摩擦,磨损较大,而在非作业期间,传动带302则不需与轨道表面相接触,针对此,本实施例在传动车架1的底部设置了伸缩杆5。具体的,该伸缩杆5的顶端可连接在传动车架1的底部表面上,而伸缩杆5的底端可连接在带轮组3的底端,比如带轮组3的轮轴表面等位置。同时,伸缩杆5的伸缩方向垂直于轨道的表面,即为垂向。如此设置,当超声波探头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则伸缩杆5可伸出一定长度,使得带轮组3整体中心下沉,并使传动带302和传动轮301的表面均与轨道表面相接触;而当超声波探头4处于工作状态时,则伸缩杆5可收缩一定长度,使得带轮组3整体上升一定距离,进而使得传动带302和传动轮301的表面均与轨道表面脱离接触。

另外,考虑到超声波探头4在作业时,为了尽量减小声能衰减,需要保持与传动带302表面的紧密贴合,为此,本实施例在伸缩杆5的末端增设了压紧机构6。超声波探头4的顶端可连接在压紧机构6的底部,同时该压紧机构6主要用于在压力的作用下将超声波探头4压紧在传动带302的表面上。具体的,该压紧机构6可以为液压缸或气缸等。

此外,考虑到超声波探头4在作业时,需要使用耦合液的配合,才能保证较高检测精度,为此,本实施例在传动车架1的底部增设了水箱7。该水箱7主要用于储存耦合液,同时在水箱7上连通有若干个喷水管8,比如前后两根等,如此,在超声波探头4作业时,可通过该喷水管8将耦合液喷洒到轨道表面上,从而使得超声波探头4在作业时与耦合液配合工作。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所示的对中推板的作用过程示意图(箭头为施力方向)。

不仅如此,本实施例还在传动车架1的底部增设了对中推板9和岔道导板10。其中,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安装在转向架上的探轮在高速检测中受到轮轨相对运动,尤其是曲线超高和磨耗不均对探轮对中、耦合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避免对中不良的负面影响,本实施例通过对中推板9来调整导轮2与轨道的相对位置。具体的,该对中推板9可与导轮2的内侧面紧贴,在超声波探头4开始作业前,对中推板9可对导轮2由内沿外施加推力,从而调节导轮2与轨道在横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比如当对中推板9的表面与轨道的内侧面相紧贴时,即可使得两者对中。而岔道导板10则主要用于在导轮2沿轨道行驶时,使得导轮2能够沿着轨道的转向方向前进,具体的,该岔道导板10主要用于与轨道沿线上设置的道岔相配合,使得岔道导板10与道岔侧边相贴合,进而改变导轮2的前进方向,实现转向。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