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频数字化列尾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9742发布日期:2019-09-20 21:4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扩频数字化列尾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扩频数字化列尾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列尾装置全称: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用于货物列车取消守车后,在尾部无人职守情况下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而研制的专用运输安全装置,设备应用计算机编码、无线遥控、语音合成、计算机处理技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而设计生产的安全防护设备,也是重要的铁路行车设备,现有的列尾装置多是使用的螺丝固定在车厢上,这增加了安装人员的施工时间,且为了安全,将安全防护装置设计为金属外壳,增加了无线通信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拆装简便且减少无线通信干扰的扩频数字化列尾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扩频数字化列尾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包括扩频通信模块、小黑盒和蓄电模块,所述扩频通信模块位于装置外壳的内壁左侧设置,所述扩频通信模块的左侧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小黑盒位于扩频通信模块的下侧设置,所述小黑盒的左侧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模块位于小黑盒的下侧设置,所述蓄电模块的底部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模块的左侧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的在右侧与蓄电模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接口的左侧贯穿装置外壳延伸至装置外壳的左侧,所述充电接口的表面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小黑盒的右侧包括屏蔽盒、控制主板和底柱,所述底柱位于装置外壳的内壁右侧设置,所述底柱的右侧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主板位于底柱的左侧设置,所述控制主板的右侧通过螺丝与底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屏蔽盒位于控制主板的左侧设置,所述屏蔽盒的右侧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屏蔽盒的内壁与控制主板的表面套接。

所述控制主板的底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蓄电模块的右侧设置,所述支撑杆的左侧与蓄电模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右侧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表面顶部与屏蔽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屏蔽盒的顶部包括信号灯控制模块、固定管、信号灯和卡块,所述卡块位于装置外壳的内壁顶部设置,所述卡块的顶部与装置外壳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信号灯控制模块位于卡块的底部设置,所述信号灯控制模块的表面顶部与卡块的内壁卡接,所述固定管位于信号灯控制模块的右侧设置,所述固定管的左侧与信号灯控制模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信号灯位于固定管的内部设置,所述信号灯的表面与固定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信号灯的右侧延伸至固定管的右侧,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装置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左侧包括塑料角盖,所述塑料角盖位于扩频通信模块的顶部设置,所述塑料角盖的右侧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塑料角盖的底部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包括车厢和控制盒,所述车厢位于装置外壳的左侧设置,所述车厢的右侧底部与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盒位于车厢的内壁底部设置,所述控制盒的底部与车厢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盒的右侧与车厢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包括防尘网和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位于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所述通风管的表面与支撑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的顶部与装置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网位于通风管的内部设置,所述防尘网的表面与通风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外壳的左侧包括下卡杆、上卡杆和固定螺栓,所述上卡杆的左侧与车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下卡杆位于上卡杆的左侧设置,所述下卡杆的左侧与上卡杆的左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栓位于上卡杆的顶部设置,所述固定螺栓的表面与上卡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底部贯穿上卡杆延伸至上卡杆的底部,所述固定螺栓的表面底部与下卡杆的内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外壳的右侧包括滑盖和装置控制模块,所述装置控制模块位于装置外壳的右侧底部设置,所述装置控制模块的左侧与装置外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滑盖位于装置控制模块的表面设置,所述滑盖的左侧与装置外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滑盖的底部与支撑板的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的正面包括显示屏盒操作板,所述显示屏的背面与控制盒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板位于显示屏的左侧设置,所述操作板的背面与控制盒的正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包括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位于控制盒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的顶部与控制盒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扩频数字化列尾安全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扩频数字化列尾安全防护装置,通过在车厢的右侧设置下卡杆,在装置外壳的左侧设置上卡杆和固定螺栓,从而达到了固定防护装置且拆装快速方便的目的,通过在扩频通信模块的顶部设置塑料角盖,从而解决了金属外壳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问题。

2、该扩频数字化列尾安全防护装置,通过在支撑板的内部设置固定管,在固定管的内部设置防尘网,从而达到了在通风散热的同时可以防止灰尘堆积的目的,通过在控制主板的表面设置屏蔽盒,从而解决了外界各种电磁信号干扰控制主板工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其中,1装置外壳、2通风管、3支撑杆、4防尘网、5蓄电模块、6装置控制模块、7充电接口、8下卡杆、9操作板、10显示屏、11无线接收模块、12控制盒、13车厢、14上卡杆、15固定螺栓、16塑料角盖、17扩频通信模块、18滑盖、19小黑盒、20支撑板、21卡块、22固定管、23信号灯、24信号灯控制模块、25底柱、26控制主板、27屏蔽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扩频数字化列尾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的内部包括扩频通信模块17、小黑盒19和蓄电模块5,扩频通信模块17位于装置外壳1的内壁左侧设置,扩频通信模块17的左侧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小黑盒19位于扩频通信模块17的下侧设置,小黑盒19的左侧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蓄电模块5位于小黑盒19的下侧设置,蓄电模块5为防护装置提供脱机工作时需要的电力支持,蓄电模块5的底部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蓄电模块5的左侧包括充电接口7,充电接口7的在右侧与蓄电模块5的左侧固定连接,充电接口7的左侧贯穿装置外壳1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左侧,充电接口7的表面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小黑盒19的右侧包括屏蔽盒27、控制主板26和底柱25,底柱25位于装置外壳1的内壁右侧设置,底柱25的右侧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底柱25将控制主板26固定,且将控制主板26与装置外壳1内壁隔开一定距离,有利于散热,控制主板26位于底柱25的左侧设置,控制主板26的右侧通过螺丝与底柱25的左侧固定连接,屏蔽盒27位于控制主板26的左侧设置,屏蔽盒27的右侧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屏蔽盒27的内壁与控制主板26的表面套接,屏蔽盒27将控制主板26保护在内,防止外界干扰控制主板26的工作,装置外壳1的左侧包括下卡杆8、上卡杆14和固定螺栓15,上卡杆14的左侧与车厢13的右侧固定连接,下卡杆8位于上卡杆14的左侧设置,下卡杆8的左侧与上卡杆14的左侧滑动连接,固定螺栓15位于上卡杆14的顶部设置,固定螺栓15的表面与上卡杆14的内壁滑动连接,固定螺栓15的底部贯穿上卡杆14延伸至上卡杆14的底部,固定螺栓15的表面底部与下卡杆8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固定在车厢13上的下卡杆8和固定在装置外壳1组左侧的上卡杆14相互卡接,再由固定螺栓15将上卡杆14和下卡杆8之间固定,拆装都比较快速方便,装置外壳1的右侧包括滑盖18和装置控制模块6,装置控制模块6位于装置外壳1的右侧底部设置,装置控制模块6的左侧与装置外壳1的右侧固定连接,滑盖18位于装置控制模块6的表面设置,滑盖18的左侧与装置外壳1的右侧固定连接,滑盖18的底部与支撑板20的表面活动连接,滑盖18将装置控制模块6保护住,防止误触。

控制主板26的底部包括支撑杆3,支撑杆3位于蓄电模块5的右侧设置,支撑杆3的左侧与蓄电模块5的右侧固定连接,支撑杆3的右侧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支撑杆3的表面顶部与屏蔽盒27的底部固定连接,屏蔽盒27的顶部包括信号灯控制模块24、固定管22、信号灯23和卡块21,卡块21位于装置外壳1的内壁顶部设置,卡块21的顶部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信号灯控制模块24位于卡块21的底部设置,信号灯控制模块24的表面顶部与卡块21的内壁卡接,固定管22位于信号灯控制模块24的右侧设置,固定管22的左侧与信号灯控制模块24的右侧固定连接,信号灯23位于固定管22的内部设置,信号灯23的表面与固定管22的内壁固定连接,信号灯23的右侧延伸至固定管22的右侧,装置外壳1的底部包括支撑板20,支撑板20的上表面与装置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20的上表面与装置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20的内部包括防尘网4和通风管2,通风管2位于支撑板20的内部设置,通风管2的表面与支撑板20的内壁固定连接,通风管2的顶部与装置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装置外壳1的顶部左侧包括塑料角盖16,塑料角盖16位于扩频通信模块17的顶部设置,塑料角盖16的右侧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塑料角盖16的底部与装置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防尘网4位于通风管2的内部设置,防尘网4的表面与通风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管22在支撑板20的内壁开设,散热方便,防尘网4在固定管22内放置空气中灰尘进入装置外壳1内部,支撑板20的左侧包括车厢13和控制盒12,车厢13位于装置外壳1的左侧设置,车厢13的右侧底部与支撑板20的左侧固定连接,控制盒12位于车厢13的内壁底部设置,控制盒12的底部与车厢13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控制盒12的右侧与车厢13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控制盒12的正面包括显示屏10盒操作板9,显示屏10的背面与控制盒12的正面固定连接,操作板9位于显示屏10的左侧设置,操作板9的背面与控制盒12的正面固定连接,控制盒12的内部包括无线接收模块11,无线接收模块11位于控制盒12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无线接收模块11的顶部与控制盒12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无线接收模块11接收扩频通信模块17发射的无线信号,处理后根据司机操作在显示屏10上显示出来。

使用时,将防尘网4放入固定管22内,将装置外壳1左侧的上卡杆14与车厢13右侧的下卡杆8卡住,将固定螺栓15插入上卡杆14和下卡杆8,即可完成将装置外壳1固定在车厢13上,扩频通信模块17的顶部设置的塑料角盖16,不会影响通信的无线信号,司机在车厢13内控制盒12上的无线接收模块11可以接收到更好的通信信号,对列车尾部有更好的了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