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6812发布日期:2022-02-07 23:3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铁列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


背景技术:

2.目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处全部采用橡胶管作为缓冲吸能部件,而橡胶管的吸能能力很低,其单位缓冲吸能能力仅为2
×
103kj/m3,虽然高铁列车发生碰撞事故的几率较低,但几率低不代表不会发生碰撞事故,一旦出现碰撞事故,碰撞动能将毫无阻碍的在车厢间传递,将直接导致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以高铁列车为规避碰撞而制动减速为例,当减速后的车速为70km/h左右时,经测算,撞击动能可达3
×
105kj,而橡胶管对撞击动能的吸收可以忽略不计,根本起不到保护列车安全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单位缓冲吸能能力可达3
×
105kj/m3以上,碰撞动能可以被高效吸收,提高了高铁列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的安全性,保护了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包括蒙皮和泡沫铝吸能柱,所述泡沫铝吸能柱数量若干,若干泡沫铝吸能柱在车厢衔接间隙处的车体外侧立面并排分布,相邻泡沫铝吸能柱之间粘接在一起,全部泡沫铝吸能柱均垂直于车厢衔接间隙处的车体外侧立面;所述泡沫铝吸能柱内端与车体外侧立面粘接固连在一起,所述蒙皮包覆在泡沫铝吸能柱外端。
5.所述泡沫铝吸能柱由铝管和泡沫铝组成,泡沫铝填充在铝管内部。
6.所述铝管的直径为φ50mm~φ150mm。
7.所述铝管的长度为100mm~250mm。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的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单位缓冲吸能能力可达3
×
105kj/m3以上,碰撞动能可以被高效吸收,提高了高铁列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的安全性,保护了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12.图中,1—蒙皮,2—泡沫铝吸能柱,3—车体,4—铝管,5—泡沫铝。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4.如图1、2所示,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包括蒙皮1和泡沫铝吸能柱2,所述泡沫铝吸能柱2数量若干,若干泡沫铝吸能柱2在车厢衔接间隙处的车体3外侧立面并排分布,相邻泡沫铝吸能柱2之间粘接在一起,全部泡沫铝吸能柱均垂直于车厢衔接间隙处的车体3外侧立面;所述泡沫铝吸能柱2内端与车体3外侧立面粘接固连在一起,所述蒙皮1包覆在泡沫铝吸能柱2外端。
15.所述泡沫铝吸能柱2由铝管4和泡沫铝5组成,泡沫铝5填充在铝管4内部。
16.所述铝管4的直径为φ50mm~φ150mm。
17.所述铝管4的长度为100mm~250mm。
18.经测算,当高铁列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后,碰动动能的吸收总量可达3
×
105kj/m3以上,因此有效提高了高铁列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的安全性,保护了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19.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蒙皮和泡沫铝吸能柱,所述泡沫铝吸能柱数量若干,若干泡沫铝吸能柱在车厢衔接间隙处的车体外侧立面并排分布,相邻泡沫铝吸能柱之间粘接在一起,全部泡沫铝吸能柱均垂直于车厢衔接间隙处的车体外侧立面;所述泡沫铝吸能柱内端与车体外侧立面粘接固连在一起,所述蒙皮包覆在泡沫铝吸能柱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铝吸能柱由铝管和泡沫铝组成,泡沫铝填充在铝管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的直径为φ50mm~φ15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的长度为100mm~250mm。

技术总结
一种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包括蒙皮和泡沫铝吸能柱,泡沫铝吸能柱数量若干,若干泡沫铝吸能柱在车厢衔接间隙处的车体外侧立面并排分布,相邻泡沫铝吸能柱之间粘接在一起,全部泡沫铝吸能柱均垂直于车厢衔接间隙处的车体外侧立面;泡沫铝吸能柱内端与车体外侧立面粘接固连在一起,蒙皮包覆在泡沫铝吸能柱外端;泡沫铝吸能柱由铝管和泡沫铝组成,泡沫铝填充在铝管内部;铝管直径为φ50mm~φ150mm;铝管长度为100mm~250mm;本实用新型的高铁列车车厢衔接间隙缓冲盒,单位缓冲吸能能力可达3


技术研发人员:姚广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茂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