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转向架及楔形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4038发布日期:2021-10-19 21:2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辆、转向架及楔形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及该楔形减振器。


背景技术:

2.轨道车辆一般包括车体、转向架、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转向架的作用是支承车体,引导车辆沿轨道行驶,并承受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载荷。
3.车辆通过曲线时,主要依靠车轮轮缘与钢轨之间的冲击导向,特别是构架式转向架,由于构架为一体式结构,曲线适应性较三大件式转向架更差。
4.当前构架式转向架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5.第一种构架式转向架的构架与轴箱体之间通过利诺尔减振器连接,轴箱体一侧设置利诺尔减振器、另一侧轴箱体与构架连接,轴箱相对于构架不能旋转,导致转向架的运动性能较差。
6.第二种构架师转向架的构架与轴箱一端斜楔减振器,另一端轴箱体与构架连接,轴箱相对于构架不能旋转,导致转向架的运动性能较差。
7.如何提高转向架的运动性能,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转向架运动性能的楔形减振器。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楔形减振器的轨道车辆及转向架。
9.一种楔形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楔形摩擦面和弹簧安装座,所述楔形摩擦面用于与构架摩擦配合,所述弹簧安装座用于与支撑弹簧配合安装;所述第二主体设置有摩擦表面,用于与轴箱体的竖直面摩擦配合;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抵靠且能够围绕接触位置相对转动。
10.本实用新型中的楔形减振器安装于转向架上使用时,第一主体压装于支撑弹簧和构架之间,第一主体的楔形摩擦面与轴箱体上的支撑弹簧配合安装,楔形摩擦面与构架相应表面配合,第二主体压装于轴箱体的竖直面和第一主体之间,第二主体的摩擦表面与轴箱体的竖直面相配合,楔形摩擦面和构架之间产生相应摩擦力、第二主体的摩擦表面与轴箱体之间产生相应摩擦力,在两摩擦力作用下能够约束支撑弹簧和构架之间位置,并且二者能够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满足减振需求;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能够相对转动,这样当车辆在曲线运动时,构架与轴箱体之间可以产生一定的转动,有利于曲线通过,大大提高了转向架曲线运动性能,进而提高轨道车辆的整车性能。
11.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的表面至少其中一者设置有球面,以使二者在使用时球面接触。
12.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表面为竖直面,所述第二主体朝向所述第一主体的表面具有凸起的球面。
13.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包括连接的大径轴段和小径轴段,所述大径轴段远离所述
小径轴段的端面为所述摩擦表面,所述小径轴段远离所述大径轴段的端面设置有所述球面。
14.可选的,还包括摩擦衬板,所述第一主体具有楔形面,所述摩擦衬板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的楔形面,所述摩擦衬板的表面形成所述楔形摩擦面。
15.可选的,所述楔形摩擦面的摩擦系数低于0.2。
16.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和轴箱体,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楔形减振器,所述轴箱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弹簧,两所述支撑弹簧和所述构架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轴箱体的竖直面之间。
17.可选的,两个对角设置的轴箱体之间还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沿其长度方向具有预定伸缩能力。
18.可选的,所述拉杆包括刚性杆和设置于所述刚性杆两端的弹性块体,所述弹性块体与相应所述轴箱体连接固定。
19.在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所述的转向架。
20.因轨道车辆和转向架具有上述楔形减振器,故二者也具有楔形减振器的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楔形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转向架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25.图5为图4的俯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架处于另一运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两车轴、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28.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29.1楔形减振器;11第一主体;1a楔形摩擦面;111弹簧安装座;12第二主体;121大径轴段;122小径轴段;123球面;13摩擦衬板;2轴箱体;21摩擦板;3支撑弹簧;4车轴;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1.请参考图1至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楔形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转向架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架处于另一运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两车轴、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32.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包括转向架和车体,转向架具体包括构架、轴箱体2和车轮组件,其中构架与轴箱体2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3用于减振。构架与车体固定连接,轴箱体2安装于车轮组件的车轴4上。轴箱体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弹簧3。支撑弹簧3可以为螺旋弹簧组件,螺旋弹簧组件包括至少一根螺旋弹簧,当然也可以为两根或者两根以上螺旋
弹簧以增加支撑强度。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楔形减振器1,设置于支撑弹簧3的上端部,位于构架和支撑弹簧3之间。楔形减振器1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第一主体11包括楔形摩擦面1a和弹簧安装座111,楔形摩擦面1a用于与构架摩擦配合,楔形摩擦面1a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而定,本文不做限定。
34.第一主体11的弹簧安装座111用于与支撑弹簧3配合安装;弹簧安装座111通常为柱形。第二主体12设置有摩擦表面,用于与轴箱体2的竖直面摩擦配合;在一种实施例中,轴箱体2上可以安装摩擦板21,摩擦板21与第二主体12摩擦配合;当然,轴箱体2的相应侧壁也可以与第二主体12的摩擦表面直接配合摩擦。
35.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抵靠且能够围绕接触位置相对转动。
36.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的材料不做限定只要满足使用需求即可。
37.本实用新型中的楔形减振器1安装于转向架上使用时,第一主体11压装于支撑弹簧3和构架之间,第一主体11的楔形摩擦面1a与轴箱体2上的支撑弹簧3配合安装,楔形摩擦面1a与构架相应表面配合,第二主体12压装于轴箱体2的竖直面和第一主体11之间,第二主体12的摩擦表面与轴箱体2的竖直面相配合,楔形摩擦面1a和构架之间产生相应摩擦力、第二主体12的摩擦表面与轴箱体2之间产生相应摩擦力,在两摩擦力作用下能够约束支撑弹簧3和构架之间位置,并且二者能够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满足减振需求;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能够相对转动,这样当车辆在曲线运动时,构架与轴箱体2之间可以产生一定的转动,有利于曲线通过,大大提高了转向架曲线运动性能,进而提高轨道车辆的整车性能。
3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相对的表面至少其中一者设置有球面,以使二者在使用时球面接触。也就是说,可以在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其中一者上设置球面,也可以同时在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上同时设置球面。本文示出了在第二主体12上设置球面。
39.具体地,第一主体11朝向第二主体12的表面为竖直面,第二主体12朝向第一主体11的表面具有凸起的球面。该设置方式比较简单,并且有利于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的安装。
4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12包括连接的大径轴段121和小径轴段122,大径轴段121远离小径轴段122的端面为摩擦表面,小径轴段122远离大径轴段121的端面设置有球面。
41.这样既能满足第二主体12与轴箱体2较大接触面积的需求,又能降低第二主体12的重量,进一步提高机构动作灵活性和可靠性。
42.为了提高构架转动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摩擦衬板13,第一主体11具有楔形面,摩擦衬板13安装于第一主体11的楔形面,摩擦衬板13的表面形成楔形摩擦面1a。
43.摩擦衬板13的具体摩擦系数可以根据需求合理选取,并且当摩擦衬板13磨损后,只需将磨损后的摩擦衬板13拆除,更换新摩擦衬板13即可,降低了楔形减振器1的使用成本。
44.上述各实施例中,楔形摩擦面1a的摩擦系数可以低于0.2,以确保第一主体11和构架之间的摩擦力兼顾转动和减振的需求。
45.上述各实施例中,摩擦表面可为平面或者曲面。
4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转向架,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楔形减振器1,如上所述轴箱体2的两侧设置有支撑弹簧3,两支撑弹簧3和构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主体11,第二主体12设置于第一主体11和轴箱体2的竖直面之间。
47.一个转向架通常有两根车轴,每个车轴的两端都安装有一个轴箱体2。
48.进一步地,两个对角设置的轴箱体2之间还连接有拉杆5,拉杆5沿其长度方向具有预定伸缩能力。通过拉杆5可以将各轴箱体2连接起来,导向轮驶入曲线时会产生横向偏转,通过拉杆5带动从动轮也产生横向偏转,提高车辆曲线通过能力。
4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拉杆5包括刚性杆和设置于刚性杆两端的弹性块,弹性块可以为橡胶,也可以为其他部件。
50.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51.轨道车辆和转向架的其他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做赘述。
52.因轨道车辆和转向架具有上述楔形减振器,故二者也具有楔形减振器的上述技术效果。
5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及该楔形减振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