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厢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1676发布日期:2022-07-13 09:1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厢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车厢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地铁车辆回风一般采用上送上回即客室天花板格栅送风,天花板中间设置回风口,进行回风,还有就是上送下回即客室天花板格栅送风,座椅下方设置回风口,通过侧墙回风,回到车顶,通过对比分析,上送下回可以使新风和客室内空气交换更加均匀,提高车内乘客乘坐舒适性。然而侧墙回风时,在侧墙板与车体侧墙之间设置单独的风道,成本高、重量重,安装复杂。
3.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轨道车辆侧墙回风结构成本高、重量大以及安装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厢及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侧墙回风结构成本高、重量大以及安装困难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厢,包括:空调机组,空调机组设置在轨道车厢的顶部,且空调机组具有分别与轨道车厢的内部连通的出风口和回风口;座椅组件,座椅组件为多个,轨道车厢的两个内侧壁分别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座椅组件,座椅组件的底部具有进风口,且座椅组件的背部与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回风通道,第一回风通道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回风组件,回风组件为多个,两个内侧壁分别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回风组件,回风组件与对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回风通道,第一回风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回风通道连通,第二回风通道远离第一回风通道的一端与回风口连通,回风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空调机组和座椅组件连接,以使轨道车厢内部的空气能够依次通过进风口、第一回风通道、第二回风通道、回风口进入到空调机组的内部并由出风口排出到轨道车厢的内部以形成循环。
6.进一步地,回风组件包括:骨架,骨架与内侧壁连接,且骨架与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回风通道;装饰板,装饰板盖设在骨架远离内侧壁的一侧。
7.进一步地,轨道车厢还包括挡板,挡板盖设在内侧壁上,骨架与挡板连接并形成第二回风通道,座椅组件的背部与挡板之间形成第一回风通道。
8.进一步地,轨道车厢还包括防寒层,防寒层设置在挡板与内侧壁之间。
9.进一步地,回风组件还包括密封层,密封层设置在骨架和装饰板之间。
10.进一步地,座椅组件包括:椅背,椅背的背部与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回风通道;底座结构,底座结构与椅背的底部连接,且底座结构具有进风口。
11.进一步地,底座结构的内部具有进风腔,进风口通过进风腔与第一回风通道连通。
12.进一步地,底座结构包括:本体部,本体部与椅背连接,且本体部具有进风腔以及与进风腔连通的安装开口;回风板,回风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开口处,且回风板具有进风
口。
13.进一步地,座椅组件还包括滤网,滤网设置在进风腔的内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轨道车厢。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轨道车厢包括空调机组、座椅组件以及回风组件。空调机组设置在轨道车厢的顶部,且空调机组具有分别与轨道车厢的内部连通的出风口和回风口;座椅组件为多个,轨道车厢的两个内侧壁分别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座椅组件,座椅组件的底部具有进风口,且座椅组件的背部与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回风通道,第一回风通道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回风组件为多个,两个内侧壁分别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回风组件,回风组件与对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回风通道,第一回风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回风通道连通,第二回风通道远离第一回风通道的一端与回风口连通,回风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空调机组和座椅组件连接,以使轨道车厢内部的空气能够依次通过进风口、第一回风通道、第二回风通道、回风口进入到空调机组的内部并由出风口排出到轨道车厢的内部以形成循环。
16.使用本技术中的轨道车厢时,由于轨道车厢具有回风组件,所以能够通过回风组件与轨道车厢的两侧的内壁以及座椅组件形成轨道车厢内部回风的回风通道。从而在空调机组通过轨道车厢天花板格栅向轨道车厢内部送风,即空调机组通过出风口向轨道车厢内部送风。而轨道车厢内部的气体则能够通过座椅组件的进风口进入到回风组件与轨道车厢的两侧的内壁以及座椅组件形成回风通道,并重新由空调机组的出风口排出。即轨道车厢内部的空气能够通过座椅组件的进风口依次通过第一回风通道和第二回风通道,然后重新进入到空调机组的内部。由于在本技术中是在轨道车厢内部加设回风组件,因此不再需要对轨道车厢的内侧壁进行改造,所以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以及重量轻等特点。因而,本技术中的轨道车厢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侧墙回风结构成本高、重量大以及安装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轨道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图1中的轨道车厢的装饰板、防寒层、以及密封层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1.10、空调机组;20、座椅组件;21、进风口;22、第一回风通道;23、椅背;24、底座结构;241、本体部;242、回风板;25、进风腔;30、回风组件;31、第二回风通道;32、骨架;33、装饰板;34、挡板;35、防寒层;36、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3.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
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侧墙回风结构成本高、重量大以及安装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厢及轨道车辆。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轨道车辆一般指的是地铁车辆。因此,本技术中的轨道车厢为地铁的单节车厢。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轨道车厢包括空调机组10、座椅组件20以及回风组件30。空调机组10设置在轨道车厢的顶部,且空调机组10具有分别与轨道车厢的内部连通的出风口和回风口;座椅组件20为多个,轨道车厢的两个内侧壁分别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座椅组件20,座椅组件20的底部具有进风口21,且座椅组件20的背部与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回风通道22,第一回风通道22的一端与进风口21连通;回风组件30为多个,两个内侧壁分别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回风组件30,回风组件30与对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回风通道31,第一回风通道22的另一端与第二回风通道31连通,第二回风通道31远离第一回风通道22的一端与回风口连通,回风组件30的两端分别与空调机组10和座椅组件20连接,以使轨道车厢内部的空气能够依次通过进风口21、第一回风通道22、第二回风通道31、回风口进入到空调机组10的内部并由出风口排出到轨道车厢的内部以形成循环。
28.使用本技术中的轨道车厢时,由于轨道车厢具有回风组件30,所以能够通过回风组件30与轨道车厢的两侧的内壁以及座椅组件20形成轨道车厢内部回风的回风通道。从而在空调机组10通过轨道车厢天花板格栅向轨道车厢内部送风,即空调机组10通过出风口向轨道车厢内部送风。而轨道车厢内部的气体则能够通过座椅组件20的进风口21进入到回风组件30与轨道车厢的两侧的内壁以及座椅组件20形成回风通道,并重新由空调机组10的出风口排出。即轨道车厢内部的空气能够通过座椅组件20的进风口21依次通过第一回风通道22和第二回风通道31,然后重新进入到空调机组10的内部。由于在本技术中是在轨道车厢内部加设回风组件30,因此不再需要对轨道车厢的内侧壁进行改造,所以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以及重量轻等特点。因而,本技术中的轨道车厢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侧墙回风结构成本高、重量大以及安装困难的问题。
29.需要指出的是,在图1中,箭头的方向为气体的流动方向。
30.当然,在本技术中,空调组件也可以从轨道车厢的外部吸入空气并在经过处理后通过出风口排入到轨道车厢的内部,并且此时第二回风通道31远离第一回风通道22的一端可以与通过轨道车厢的内侧壁排出到轨道车厢的外部,也就是说在本技术中轨道车厢内部的空气可以在经过座椅组件20的进风口21、第一回风通道22和第二回风通道31后,排出到轨道车厢的外部。
31.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现有技术中地铁车厢内部的结构,其内部的座椅一般是沿着车厢两侧内壁设置的并沿车厢的长度方向排列延伸。因此,在本技术中轨道车厢两侧的内壁均设置有座椅组件20和回风组件30。
32.并且,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空调机组10可以包括轨道车厢天花板的出风
格栅。
33.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回风组件30包括骨架32和装饰板33。骨架32与内侧壁连接,且骨架32与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回风通道31;装饰板33盖设在骨架32远离内侧壁的一侧。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骨架32能够围成第二回风通道31的大体轮廓,而通过设置装饰板33则能够通过装饰板33以及轨道车厢的内侧壁围成第二回风通道31,从而实现本技术中本技术中用于回风的结构的轻量化的设计。
34.可选地,轨道车厢还包括挡板34,挡板34盖设在内侧壁上,骨架32与挡板34连接并形成第二回风通道31,座椅组件20的背部与挡板34之间形成第一回风通道22。通过设置挡板34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一回风通道22和第二回风通道31的气密性,从而能够保证第一回风通道22和第二回风通道31内部的气体能够按照预设的流动方向流动。
35.可选地,轨道车厢还包括防寒层35,防寒层35设置在挡板34与内侧壁之间。通过设置防寒层35可以有效地保证轨道车厢内部的温度。
36.可选地,回风组件30还包括密封层36,密封层36设置在骨架32和装饰板33之间。通过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有效地保证第二回风通道31的气密性。并且,通过设置密封层36还能够起到减振的作用。
3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密封层36是密封垫。
38.具体地,座椅组件20包括椅背23和底座结构24。椅背23的背部与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回风通道22;底座结构24与椅背23的底部连接,且底座结构24具有进风口21。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座椅组件20可以具有多个进风口21,并且多个进风口21均设置在底座结构24的底部。
40.可选地,底座结构24的内部具有进风腔25,进风口21通过进风腔25与第一回风通道22连通。
41.具体地,底座结构24包括本体部241和回风板242。本体部241与椅背23连接,且本体部241具有进风腔25以及与进风腔25连通的安装开口;回风板242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开口处,且回风板242具有进风口21。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回风板242通过铰链与本体部241连接并通过固定螺钉进行加固,在进行检修时,拆卸回风板242上的螺钉,即可将回风板242打开,从而对进风腔25进行清理。
42.优选地,座椅组件20还包括滤网,滤网设置在进风腔25的内部。通过设置滤网可以对进入到第一回风通道22的空气进行初步的过滤。
43.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44.1、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侧墙回风结构成本高、重量大以及安装困难的问题;
45.2、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46.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
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