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运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4181发布日期:2022-06-02 03:3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自动运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耕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自动运苗机。


背景技术:

2.我国北方是水稻的主要产区,其中育苗、耕地、插秧等环节已采用机械化作业,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抢播抢种十分关键,但是由于田间种植环境所限,水稻苗移栽运送依然比较困难,影响种植速度和成效,故需要一种能够自动移送水稻苗至目标位置的装置,从而便于进行播种操作,提高种植速度,但现有运苗机不便于在运输水稻过程中对水稻进行喷灌保证水稻苗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自动运苗机,其有益效果为便于在运输水稻过程中对水稻进行喷灌保证水稻苗活性。
4.自动运苗机,包括底板、行走轮、连接板、喷淋部和水箱,底板底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行走轮,连接板设置在底板上,水箱设置在底板上,喷淋部滑动连接在底板上,喷淋部上设置有多个喷头。
5.自动运苗机,还包括连接环,底板上设置有两个连接环。
6.自动运苗机,还包括丝杠ⅰ,丝杠ⅰ转动连接在底板上,喷淋部与丝杠ⅰ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8.图1和图2为自动运苗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9.图3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为喷淋部的结构示意图
12.图6为行走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7为手扶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参看图1-7,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在运输水稻过程中对水稻进行补水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15.本装置中包括行走轮102、连接板201、喷淋部301、底板101和水箱501,多个行走轮102均转动连接在底板101底部,底板101上设置有连接板201,底板101上设置有水箱501,底板101上滑动连接有喷淋部301,多个喷头均设置在喷淋部301上。
16.在使用本装置时,农耕人员现在耕地上铺设运输轨道,且在运输轨道上设置一个能够沿着运输轨道移动的驱动小车,随后将养育水稻的水稻秧盘放置在连接板201上,并将
底板101与能够沿着运输轨道移动的驱动小车进行连接,此时多个行走轮102也位于运输轨道上方,随后操作能够沿着运输轨道移动的驱动小车的移动,进而使得底板101上的多个行走轮102转动,从而使得底板101移动,从而使得位于连接板201上的水稻秧盘移动,进而将水稻秧盘移动至合适位置,从而提高进行播种操作,提高种植速度,水箱501内设置有水泵,在运输水稻秧苗过程中,农耕人员操作水泵启动,水箱501内的水引入喷淋部301上的多个喷头内,并使得喷淋部301滑动从而使得喷淋部301上的多个喷头对水稻秧盘进行全面水雾喷洒,进而在运输水稻苗过程中,定时对水稻进行喷洒水雾操作,从而保证水稻活性,提高栽培的成活率,喷淋部301的滑动从而完成全面水雾喷洒工作相较于使用大量喷头同时喷洒水雾来说,能够在保证水稻苗活性的前提下起到节约水资源效果。
17.参看图3、图7,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便于将多个底板101连接在一起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18.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连接环103,两个连接环103分别设置在底板101左右两侧。
19.农耕人员可通过向多个连接环103内连接绳索从而将多个底板101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多个本实用新型连接在一起,进而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或通过连接环103将底板101与驱动小车连接在一起,进而便于完成运输任务。
20.参看图5,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操作喷淋部301移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21.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丝杠ⅰ302,底板101上转动连接有丝杠ⅰ302,丝杠ⅰ302与喷淋部301螺纹连接。
22.农耕人员可操作丝杠ⅰ302转动,进而使得丝杠ⅰ302转动带动喷淋部301在底板101的限位下沿着底板101滑动,从而实现对水稻秧盘上的水稻苗全面水雾喷洒的效果。
23.参看图5,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丝杠ⅰ302转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24.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电机ⅰ303,底板101上固定连接有电机ⅰ303,电机ⅰ30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丝杠ⅰ302。
25.农耕人员可操作电机ⅰ303的输出轴转动,进而使得电机ⅰ303的输出轴带动丝杠ⅰ302转动,丝杠ⅰ302转动从而驱动喷淋部301在底板101的限位下沿着底板101滑动,从而实现对水稻秧盘上的水稻苗全面水雾喷洒的效果。
26.参看图7,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便于将水箱501内的水引入喷淋部301内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27.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出水口502,出水口502设置在水箱501上。
28.农耕人员可通过使用一个软管进而将出水口502与喷淋部301上的多个喷头进行连接,进而使得水从喷淋部301上的多个喷头处喷出,进而完成喷灌效果。
29.参看图3-4,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便于农耕人员将水稻秧盘上的水稻苗取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板101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板201。
31.在底板101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农耕人员将连接板201上水稻秧盘内的秧苗由近至远依次取下进行播种,当在一个位置不需使用水稻秧盘上的全部秧苗时,会留下距离农耕人员较远的秧苗,故当底板101移动至下一个播种位置后,农耕人员可操作连接板201向农
耕人员处滑出一定距离,进而使得农耕人员能够从连接板201两侧轻易的取下原本距离农耕人员较远的秧苗,降低播种难度。
32.参看图4,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便于驱动连接板201移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33.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丝杠ⅱ401,丝杠ⅱ401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板201,底板101上转动连接有丝杠ⅱ401。
34.农耕人员可操作丝杠ⅱ401转动,进而使得丝杠ⅱ401转动带动连接板201在底板101的限位下沿着底板101滑动,从而便于操作连接板201向农耕人员处滑出一定距离,进而使得农耕人员能够从连接板201两侧轻易的取下原本距离农耕人员较远的秧苗。
35.参看图4,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便于操作丝杠ⅱ401转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36.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电机ⅱ402,底板101上固定连接有电机ⅱ402,电机ⅱ40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丝杠ⅱ401。
37.电机ⅱ402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丝杠ⅱ401转动,电机ⅱ402的设置能够为丝杠ⅱ401提高转动驱动力。
38.参看图3,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便于手动操作底板101移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39.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手扶框104,两个手扶框104均设置在底板101上。
40.农耕人员在将底板101与驱动小车断开后,可手动拉动手扶框104进而操作底板101移动,从而便于将底板101从运输轨道上单独拆下进行定期清洗和维护。
41.参看图3,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中便于农耕人员手持手扶框104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进一步地,
42.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两个保护套105,两个保护套105分别设置在两个手扶框104上。
43.保护套105为隔热棉材质,两个保护套105的设置能在农耕人员手持手扶框104时,使得农耕人员仅需触碰保护套105即可完成移动操作,进而防止手扶框104由于播种时气温较高导致手扶框104温度过高对农耕人员手部进行伤害的情况出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