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9754发布日期:2022-09-21 02:4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站台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


背景技术:

2.目前,很多城际铁路的站台边缘都设置有对开式安全门,用于控制对开式安全门的线缆都是埋设在站台的地底下,安装对开式安全门前需要沿着站台挖出一定深度的用于埋设线缆的坑,而这种施工需要在列车停运后才能进行,后期运行过程中,如果线缆部分出现故障,需要将站台重新挖开进行检查或维护,同样需要在列车停运后才能进行,所以,现有的对开式安全门在施工以及后期的维护上都很麻烦,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需要在城际列车停运的时间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
3.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设计一种可以适用于城际站台的防护安全门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包括至少两个模组升降装置和多个阻栏杆,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通过阻栏杆相连接,阻栏杆内中空,阻栏杆的内腔用于容置电缆线束。
6.本实用新型的模组升降装置按照设计间距安装在城际铁路或高铁的站台上,由于连接模组升降装置的阻栏杆内中空,用于控制模组升降装置工作的电缆线束可以容置在阻栏杆中,电缆线束在阻栏杆中布线、走线即可,无需埋设在站台的地底下,安装前无需再沿着站台挖埋设线缆的坑,后期运行过程中即使电缆线束出现故障,无需重新挖开站台进行检查或维护,只需检查模组升降装置内以及阻栏杆内的电缆线束即可,在列车停运时间内即可轻松地完成,非常方便,另外,列车进站前,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阻栏杆下降至最低位置,此时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阻栏杆可以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列车进站时以及进站后,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阻栏杆可以将站台与列车隔离开,对乘客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列车停靠后,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阻栏杆上升至最高位置,此时,乘客的通行空间被打开,列车出站后,阻栏杆重新下降至最低位置,乘客的通行空间被关闭,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安全门可以应用于城际铁路站台、高铁站台,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阻栏杆可以布局的很长,乘客通行空间的开启宽度会很大,只要设置好两个模组升降装置的间距,就可以实现对同一站台不同车型停靠的车门位置的最大兼容,而且会大大降低事故率,保障乘客安全。
7.优选地,模组升降装置包括基座、升降柱、第一滑块、至少一个第二滑块、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控制器和电缆线束,
8.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齿轮和齿条,驱动部件设在基座上,驱动部件驱动齿轮转动,齿条与齿轮啮合,齿条设在升降柱上,升降柱滑设在基座上,
9.第一滑块设在升降柱上,第二滑块滑设在升降柱上且位于第一滑块的下方,
10.当升降柱在基座上升起时,传动机构驱动第二滑块向第一滑块方向运动,当升降柱在基座上下降时,传动机构驱动第二滑块远离第一滑块,
11.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中的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二滑块均通过阻栏杆连接,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中的两个控制器通过电缆线束连接,电缆线束容置在阻栏杆中,
12.控制器与驱动部件电连接。
13.因此,驱动部件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向上或向下运动,齿条可以带动升降柱在基座上升起或下降,列车进站前,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柱下降至最低位置,列车进站时以及进站后,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阻栏杆可以将站台与列车隔离开,对乘客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列车停靠后,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柱升起,同时,传动机构驱动第二滑块向第一滑块方向运动,连接第二滑块的阻栏杆同步升起,并最终抵靠在上方的连接第一滑块的阻栏杆上,此时,乘客的通行空间被打开,乘客从阻栏杆的下方即可进入列车,列车出站后,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柱下降至最低位置,乘客的通行空间被关闭,每个模组升降装置中的控制器所使用的电缆线束都在阻栏杆中布线、走线,无需埋设在站台的地底下。
14.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上转轮、下转轮和同步带,上转轮设在升降柱的侧部且靠近升降柱的顶端,下转轮设在升降柱的侧部且靠近升降柱的底端,同步带套在上转轮和下转轮上,位于上转轮和下转轮的连接线的一侧的同步带固定在基座上,位于上转轮和下转轮的连接线的另一侧的同步带固定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上。因此,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柱在基座上升起时,升降柱带动上转轮和下转轮同步升起,由于同步带的一侧固定在基座上,同步带的另一侧就会向上传送,同步带的另一侧会带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在升降柱上向第一滑块运动并最终抵靠在第一滑块上,第二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最终抵靠在第一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上并叠加在一起,此时,乘客的通行空间被打开,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柱在基座上下降时,升降柱带动上转轮和下转轮同步下降,由于同步带的一侧固定在基座上,同步带的另一侧就会向下传送,同步带的另一侧会带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在升降柱上远离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远离第一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当驱动部件停止驱动时,最下方的第二滑块运动到最低位置,第二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也运动到最低位置,此时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阻栏杆可以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列车进站时以及进站后,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阻栏杆可以将站台与列车隔离开,对乘客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
15.优选地,第二滑块的数量为三个,升降柱上设有第一滑轨,三个第二滑块从上到下依次滑设在第一滑轨上,升降柱上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
16.当最下方的第二滑块远离第一滑块运动到最低位置时,最上方的第二滑块抵靠在第一限位块上,中间的第二滑块抵靠在第二限位块上。
17.因此,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柱升起时,同步带的另一侧会带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在升降柱上向第一滑块运动,随着同步带的继续传送,最下方的第二滑块会抵靠在第二个第二滑块上,随着同步带的继续传送,最下方的第二滑块以及第二个第二滑块会抵靠在第三个第二滑块上,随着同步带的继续传送,最下方的第二滑块、第二个第二滑块、第三个第二滑块会叠加在一起并最终抵靠在第一滑块上,此时,三个第二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叠加在一起并最终抵靠在第一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上,此时,乘客的通行空间被打开,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柱下降时,同步带的另一侧会带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在升降柱上远离第一滑块,第
二个第二滑块和第三个第二滑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远离第一滑块,升降座上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可以对第二个第二滑块和第三个第二滑块向下运动的位置进行限位,当驱动部件停止驱动时,最下方的第二滑块运动到最低位置,最下方的第二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运动到最低位置,第二个第二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以及第三个第二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也运动到相应位置,此时第一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和三个第二滑块上安装的阻栏杆彼此分离且呈一定的间距分布,此时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四个阻栏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安全的作用,列车进站时以及进站后,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之间的四个阻栏杆可以将站台与列车隔离开,对乘客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第一滑块和三个第二滑块可以提高防护安全的高度以及密度。
18.优选地,最上方的第二滑块的靠近升降柱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抵靠块,中间的第二滑块的靠近升降柱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抵靠块,
19.当最下方的第二滑块远离第一滑块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第一抵靠块抵靠在第一限位块上,第二抵靠块抵靠在第二限位块上,
20.第一限位块的高度低于第二限位块的高度以使第二抵靠块能越过第一限位块,第一抵靠块的高度大于第二抵靠块的高度以使第一抵靠块能抵靠在第一限位块上。
21.因此,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柱下降时,同步带的另一侧带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在升降柱上远离第一滑块,第二个第二滑块和第三个第二滑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远离第一滑块,第一限位块可以对最上方的第二滑块向下运动的最低位置进行限位,第二限位块可以对中间的第二滑块向下运动的最低位置进行限位,当驱动部件停止驱动时,最下方的第二滑块运动到最低位置,最上方的第二滑块上的第一抵靠块刚好抵靠在第一限位块上,中间的第二滑块上的第二抵靠块刚好抵靠在第二限位块上。
22.优选地,最上方的第二滑块的靠近第一滑块的端部上设有第一缓冲块,中间的第二滑块的靠近第一滑块的端部上设有第二缓冲块,最下方的第二滑块的靠近第一滑块的端部上设有第三缓冲块。因此,第一缓冲块可以降低最上方的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第二缓冲块可以降低中间的第二滑块与最上方的第二滑块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第三缓冲块可以降低最下方的第二滑块与中间的第二滑块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
23.优选地,第一抵靠块的靠近第一限位块的端部上设有第四缓冲块,第二抵靠块的靠近第二限位块上的端部上设有第五缓冲块。因此,第四缓冲块可以降低第一抵靠块与第一限位块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第五缓冲块可以降低第二抵靠块与第二限位块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
24.优选地,还包括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位于升降柱的侧方。因此,当升降柱下降至行程开关位置时,驱动部件停止工作,此时升降柱下降至最低位置,当升降柱升起至行程开关位置时,驱动部件停止工作,此时升降柱升起至最高位置。
25.优选地,模组升降装置上设有客显屏和psl控制盘,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上的两个客显屏通过电缆线束连接,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上的两个控制盘通过电缆线束连接。因此,客显屏可以对列车的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使乘客可以实时知悉列车的相关信息,工作人员通过psl控制盘可以就地对模组升降装置以及客显屏进行操控,每个模组升降装置中的客显屏以及psl控制盘所使用的电缆线束都在阻栏杆中布线、走线,无需埋设在站台
的地底下。
26.优选地,还包括雷达检测单元、摄像检测单元、主控单元和报警单元,
27.雷达检测单元设在模组升降装置与车厢之间,雷达检测单元用于探测阻栏杆与车厢之间是否有障碍物存在,
28.摄像检测单元设在模组升降装置与车厢之间,摄像检测单元用于采集阻栏杆与车厢之间的画面信息,
29.雷达检测单元、摄像检测单元均与主控单元电连接,主控单元与报警单元电连接。
30.因此,以雷达检测与摄像检测作为检测方式,可以实时检测阻栏杆与车厢之间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当乘客上下车完毕且阻栏杆将站台与列车隔离开后,主控单元可以接收来自于站台中央控制盘的启动命令,开始启动检测间隙内是否有旅客滞留或障碍物工作,当雷达检测单元探测到阻栏杆与车厢之间有障碍物存在时,输出报警信息至报警单元进行报警,从而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摄像检测单元采集的图像进行人工复核,避免肉眼复核而导致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通过雷达检测不仅能够判断阻栏杆与车厢之间的通道间隙是否存在障碍物,还能够实时采集和识别通道间隙内障碍物所在的位置和大小,方便站台工作人员判断并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应用在客运站时,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检测及提醒危险预警。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所示的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中模组升降装置隐藏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所示的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中模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3所示的模组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35.图5为图4所示的模组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36.图6为图4所示的模组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37.图7为图6所示的模组升降装置隐藏升降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图1所示的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中升降柱升起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
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41.图1至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的结构。
42.参阅图1至图8,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包括至少两组模组升降装置10和多个阻栏杆20。此外,电缆架空型升降式安全门还包括行程开关50、雷达检测单元、摄像检测单元、主控单元和报警单元。
43.参阅图1,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之间通过阻栏杆20相连接。
44.阻栏杆20内中空,即阻栏杆20是空心的,电缆线束可以穿插在阻栏杆20的内腔中,阻栏杆20的内腔可以用来布线、走线。
45.参阅图1,每个模组升降装置10安装在一个壳体60中,壳体60的两侧以及顶部均设置有供阻拦杆20升降的开口,开口处安装有防止异物掉入的毛刷。
46.参阅图3,模组升降装置10包括基座1、升降柱2、第一滑块3、第二滑块4、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控制器7和电缆线束。
47.参阅图3和图4,升降柱2滑设在基座1上,即升降柱2可以在基座1上滑动以实现升降柱2的升起或下降,具体地:参阅图6,基座1上安装有导轨卡接块11,升降柱2的靠近基座1的端面上安装有第二滑轨24,导轨卡接块11卡接在第二滑轨24上,第二滑轨24可以在导轨卡接块11中滑动,为了确保升降柱2在基座1上滑动的平稳性,第二滑轨2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滑轨24平行排布,每个第二滑轨24上卡接三个导轨卡接块11,壳体60的顶部设置有供升降柱2升起的穿出口。
48.参阅图3和图4,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升降柱2在基座1往复滑动,从而实现升降柱2的升起或下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51、齿轮52和齿条53,驱动部件51固定在基座1上,驱动部件51驱动齿轮52转动,齿条53与齿轮52啮合,齿条53固定在升降柱2的侧部,齿条53的长度方向与升降柱2的长度方向一致,当驱动部件51驱动齿轮52转动时,齿轮52带动齿条53和升降柱2在基座1滑动,从而实现升降柱2的升起或下降,驱动部件51可以选用电机,齿轮52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电机通过正转或反转驱动齿条53和升降柱2在基座1往复滑动,实现升降柱2的升起或下降。
49.参阅图3,第一滑块3固定在升降柱2上且靠近升降柱2的顶部,具体地,参阅图4,升降柱2上安装有两个平行排布的第一滑轨21,第一滑块3通过两个第一卡接快31卡在两个第一滑轨21上,第一卡接快31固定在第一滑轨21上且不能在第一滑轨21上滑动,即第一滑块3始终固定在靠近升降柱2顶部的位置;参阅图3,第二滑块4滑设在升降柱2上且位于第一滑块3的下方,具体地,第二滑块4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三个第二滑块4从上到下依次滑设在第一滑轨21上,参阅图4,每个第二滑块4通过两个第二卡接快401卡在两个第一滑轨21上且可以沿着第一滑轨21滑动。
50.参阅图1,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两个第一滑块3通过一个阻栏杆20连接,阻栏杆20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第一滑块3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第一滑块3上;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三组第二滑块4通过三个阻栏杆20连接,第一个阻栏杆20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最上方的第二滑块
4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上,第二个阻栏杆20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中间的第二滑块4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中间的第二滑块4上,第三个阻栏杆20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上。
51.参阅图3和图5,传动机构包括上转轮61、下转轮62和同步带63,上转轮61安装在升降柱2的侧部且靠近升降柱2的顶端,下转轮62安装在升降柱2的侧部且靠近升降柱2的底端,同步带63套在上转轮61和下转轮62上且呈闭合状,参阅图5,位于上转轮61和下转轮62的连接线的一侧的同步带63固定在基座1上,位于上转轮61和下转轮62的连接线的另一侧的同步带63固定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上,具体地,位于上转轮61和下转轮62的连接线的一侧的同步带63通过第一固定夹631固定在基座1上,位于上转轮61和下转轮62的连接线的另一侧的同步带63通过第二固定夹632固定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上;参阅图3,驱动部件51通过齿轮52与齿条53的啮合驱动升降柱2升起时,升降柱2带动上转轮61和下转轮62同步升起,由于同步带63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夹631固定在基座1上,同步带63的另一侧就会向上传送,由于同步带6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固定夹632固定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上,同步带63的另一侧会带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在升降柱2上向第一滑块3方向滑动,随着升降柱2的继续升起,同步带63的另一侧继续向上传送,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会抵靠在中间的第二滑块4上,随着升降柱2的继续升起,同步带63的另一侧继续向上传送,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以及中间的第二滑块4会抵靠在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上,随着升降柱2的继续升起,同步带63的另一侧继续向上传送,三个第二滑块4会叠加在一起并最终抵靠在第一滑块3上,此时,升降柱2抬起,三个第二滑块4上安装的三个阻栏杆20也被抬起且叠加在一起并最终抵靠在第一滑块3上安装的阻栏杆20上,驱动部件51通过齿轮52与齿条53的啮合驱动升降柱2下降时,升降柱2带动上转轮61和下转轮62同步下降,由于同步带63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夹631固定在基座1上,同步带的另一侧就会向下传送,由于同步带6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固定夹632固定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上,同步带63的另一侧会带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在升降柱2上远离第一滑块3,中间的第二滑块4和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也会远离第一滑块3,升降座2上可以设置限位部件对中间的第二滑块4和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向下运动的位置进行限位,当驱动部件51停止驱动时,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运动到最低位置,中间的第二滑块4、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也运动到相应位置,此时第一滑块3和三个第二滑块4彼此分离且呈一定的间距分布,四个阻栏杆20也彼此分离且呈一定的间距分布。
52.参阅图3和图4,升降柱2上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2和第二限位块23,第一限位块22和第二限位块23位于两个第一滑轨21之间,参阅图7,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的靠近升降柱2的端面上固定有第一抵靠块41,第一抵靠块41位于两个第二卡接快401之间,中间的第二滑块4的靠近升降柱2的端面上固定有第二抵靠块42,第二抵靠块42位于两个第二卡接快401之间,当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远离第一滑块3运动到最低位置时(图1所示的状态),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上的第一抵靠块41抵靠在第一限位块22上确保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无法继续向下滑动,当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远离第一滑块3运动到最低位置时(图1所示的状态),中间的第二滑块4上的第二抵靠块42抵靠在第二限位块23上确保中间的第二滑块4无法继续向下滑动,第一限位块22可以对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向下运动的最低位置进行限位,第二限位块23可以对中间的第二滑块4向下运动的最低位置进行限位;为了确保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在滑
动过程中不会与第一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3发生干涉,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的靠近升降柱2的端面与升降柱2的表面的间距要高于第一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3的高度,为了确保中间的第二滑块4在滑动过程中不会与第一限位块22发生干涉,中间的第二滑块4的靠近升降柱2的端面与升降柱2的表面的间距要高于第一限位块22的高度,为了确保中间的第二滑块4上的第二抵靠块42能抵靠在第二限位块23上,第一限位块22的高度要低于第二限位块23的高度以使第二抵靠块42在滑动过程中能越过第一限位块22并抵靠在第二限位块23上,为了确保最上面的第二滑块4上的第一抵靠块41能抵靠在第一限位块22上,第一抵靠块41的高度要大于第二抵靠块42的高度。
53.参阅图3,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的靠近第一滑块3的端部上安装有第一缓冲块43,第一缓冲块43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缓冲块43可以降低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与第一滑块3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中间的第二滑块4的靠近第一滑块3的端部上安装有第二缓冲块44,第二缓冲块44的数量为两个,第二缓冲块44可以降低中间的第二滑块4与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的靠近第一滑块3的端部上安装有第三缓冲块45,第三缓冲块45的数量为两个,第三缓冲块45可以降低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与中间的第二滑块4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参阅图7,第一抵靠块41的靠近第一限位块22的端部安装有第四缓冲块46,第四缓冲块46可以降低第一抵靠块41与第一限位块22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第二抵靠块42的靠近第二限位块23上的端部上安装有第五缓冲块47,第五缓冲块47可以降低第二抵靠块42与第二限位块23抵靠时由于碰撞产生的噪音;第一缓冲块43、第二缓冲块44、第三缓冲块45、第四缓冲块46、第五缓冲块47可以由弹性材质制成,如橡胶、硅胶等。
54.参阅图2,升降柱2的侧方可以安装两个行程开关50,行程开关50与控制器7(微控制器、单片机、计算机等)连接,升降柱2上可以安装一个挡片,控制器7通过束线与驱动部件51连接,当升降柱2升起到最高点时(图8所示的状态),升降柱2上的挡片触发上方的行程开关50,此时控制器7控制驱动部件51停止工作,当升降柱2下降到最低点时(图1所示的状态),升降柱2上的挡片触发下方的行程开关50,此时控制器7控制驱动部件51停止工作,参阅图1和图2,控制器7可以安装在壳体60中。
55.参阅图1,每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上安装有客显屏30和psl控制盘40,客显屏30可以对列车的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使乘客可以实时知悉列车的相关信息,工作人员通过psl控制盘40可以就地对模组升降装置10以及客显屏30进行操控。
56.每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上也可以安装广告屏进行广告的投放。
57.壳体60上可以安装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通过束线与控制器7连接,当升降柱2在升起过程中有乘客靠近时,红外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乘客靠近信息发送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驱动部件51停止工作,升降柱2停止升起,防止阻栏杆20夹住乘客的衣物或手。
58.可以在壳体60与车厢之间的站台上安装一个安装柱;雷达检测单元安装在安装柱上,雷达检测单元可以实时探测阻栏杆20与车厢之间是否有障碍物存在,雷达检测单元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雷达检测单元的探测方向相反,两个雷达检测单元背向设置且安装在安装柱上,一个雷达检测单元用来探测站台长度左半区域的障碍物,另一个雷达检测单元用来探测站台长度右半区域的障碍物,两个雷达检测单元可以实现站台长度全区域的障碍物监测,雷达检测单元与主控单元(微控制器、单片机、计算机等)通过线束连接,主控单
元与报警单元通过线束连接,雷达检测单元探测到的障碍物信息可以传输至主控单元进行分析处理,主控单元可以发送指令给两个雷达检测单元和报警单元,从而实现对两个雷达检测单元的运行控制以及对报警单元声光报警的控制;摄像检测单元安装在安装柱上,摄像检测单元可以实时采集阻栏杆20与车厢之间的画面信息,摄像检测单元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摄像检测单元的采集方向相反,两个摄像检测单元背向设置且安装在安装柱上,一个摄像检测单元用来采集站台长度左半区域的画面信息,另一个摄像检测单元用来采集站台长度右半区域的画面信息,两个摄像检测单元可以实现站台长度全区域的画面采集,摄像检测单元与主控单元(微控制器、单片机、计算机等)通过线束连接,摄像检测单元采集到的画面信息可以传输至主控单元进行分析处理,主控单元可以发送指令给两个摄像检测单元,从而实现对两个摄像检测单元的运行控制。以雷达检测与摄像检测作为检测方式,可以实时检测阻栏杆20与车厢之间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当乘客上下车完毕且阻栏杆20将站台与列车隔离开后,主控单元可以接收来自于站台中央控制盘的启动命令,开始启动检测间隙内是否有旅客滞留或障碍物工作,当雷达检测单元探测到阻栏杆20与车厢之间有障碍物存在时,输出报警信息至报警单元进行报警,从而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摄像检测单元采集的图像进行人工复核,避免肉眼复核而导致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通过雷达检测不仅能够判断阻栏杆20与车厢之间的通道间隙是否存在障碍物,还能够实时采集和识别通道间隙内障碍物所在的位置和大小,方便站台工作人员判断并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应用在客运站时,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检测及提醒危险预警。
59.参阅图1,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两个控制器7通过电缆线束连接,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上的两个客显屏30通过电缆线束连接,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上的两个psl控制盘40通过电缆线束连接,电缆线束穿插容置在阻栏杆20中,每个阻栏杆20的两端可以分别成型有一个出线孔,阻栏杆20中的电缆线束穿过出线孔后与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相关部件连接;如:最上面的阻栏杆20中走的是驱动部件51的驱动控制线,从上向下第二个阻栏杆20中走的是工业以太网线,控制客显屏30和广告屏,从上向下第三个阻栏杆20中走的是驱动部件51的电源线,从上向下第四个阻栏杆20中走的是应急信号线。
60.参阅图1,按照设计间距将多个模组升降装置10即多个壳体60安装在城际铁路或高铁的站台上,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中的第一滑块3通过阻栏杆20连接,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上的三个第二滑块4通过三个阻栏杆20连接,由于阻栏杆20内中空,用于控制模组升降装置10工作的电缆线束可以在阻栏杆20中进行布线、走线,无需埋设在站台的地底下,安装前无需再沿着站台挖埋设线缆的坑,后期运行过程中即使电缆线束出现故障,无需重新挖开站台进行检查或维护,只需检查壳体60内、模组升降装置10内以及阻栏杆20内的电缆线束即可,在列车停运时间内即可轻松地完成,非常方便;列车进站前,驱动部件51驱动升降柱2下降至最低位置(图1所示的状态),升降柱2上的挡片触发下方的行程开关50,驱动部件51停止驱动,此时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之间的四个阻栏杆20可以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列车进站时以及进站后,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之间的四个阻栏杆20可以将站台与列车隔离开,对乘客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列车停靠后,驱动部件51驱动升降柱2升起,同步带63会带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在升降柱2上向第一滑块3运动,随着同步带63的继续传送,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会抵靠在中间的第二滑块4上,随着同步带63的继续传送,最下方的
第二滑块4以及中间的第二滑块4会抵靠在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上,随着同步带63的继续传送,三个第二滑块4叠加在一起并最终抵靠在第一滑块3上(图8所示的状态),此时,三个第二滑块4上安装的阻栏杆20叠加在一起并最终抵靠在第一滑块3上安装的阻栏杆20上(图8所示的状态),升降柱2上的挡片触发上方的行程开关50,驱动部件51停止驱动,此时,乘客的通行空间被打开,乘客从阻栏杆20的下方即可进入列车;列车出站后,驱动部件51驱动升降柱2下降,同步带63会带动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在升降柱2上向下运动远离第一滑块3,中间的第二滑块4和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也向下运动远离第一滑块3,当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运动到最低位置时(图1所示的状态),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上的第一抵靠块41抵靠在第一限位块22上,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无法继续向下运动,中间的第二滑块4上的第二抵靠块42抵靠在第二限位块23,中间的第二滑块4也无法继续向下滑动,此时,升降柱2上的挡片触发下方的行程开关50,驱动部件51停止驱动,此时,最下方的第二滑块4上安装的阻栏杆20运动到最低位置,中间的第二滑块4上安装的阻栏杆20以及最上方的第二滑块4上安装的阻栏杆20也运动到相应位置,此时第一滑块3上安装的阻栏杆20和三个第二滑块4上安装的阻栏杆20彼此分离且呈一定的间距分布(图1所示的状态),两个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之间的四个阻栏杆20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安全的作用,列车进站时以及进站后,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之间的四个阻栏杆20可以将站台与列车隔离开,对乘客起到防护安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安全门可以应用于城际铁路站台、高铁站台,相邻的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之间的阻栏杆20可以布局的很长,乘客通行空间的开启宽度会很大,只要设置好两个模组升降装置10的间距,就可以实现对同一站台不同车型停靠的车门位置的最大兼容,而且会大大降低事故率,保障乘客安全。
6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