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7779发布日期:2023-09-08 20:4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及民航,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


背景技术:

1、飞机作为中长途出现的工具之一,且值机环节中较为繁琐,以其中的行李托运来说,乘客需要提前1~2h小时到达航站楼,从而削弱了飞机出行的优势,对此当前结合城市系统中的轨道交通(地铁)优化出配套方案,具体方案是:去往机场的乘客可以将行李托管在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航站楼内,通过全自动流程将行李收纳在集装箱等结构中,且空返的地铁在行至到指定托运点位置上时,再次利用全自动流程将集装箱等结构输送到车厢中。

2、地铁的行驶速度为80~100km/h,甚至更高,当地铁停止时,车厢中摆放的集装箱受到惯性影响产生惯性移动,集装箱之间发生不规律碰撞,导致其内部的行李发生损伤,需要说明的是: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且惯性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对高速行驶的地铁来说,集装箱在自身重力以及地铁加速度的双重影响下,物体所受到的惯性更高,对集装箱的影响程度更大。

3、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单节车厢中所摆放的每一个集装箱重量不尽相同,导致产生的惯性有所差异,相邻之间的集装箱受到不同程度的惯性影响,可能会加剧集装箱之间的因碰撞造成的损伤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用于解决当前专用行李运输的车厢在投入运营的实际过程中,因为其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影响,使集装箱之间发生不规律碰撞,导致行李发生损伤。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包括厢体、底盘和多个集装箱本体,所述底盘安装在厢体内部底端位置上,所述厢体一端位置上开设有进入口,多个所述集装箱本体沿底盘的长度方向呈线性等距设置,所述底盘上对应集装箱本体的上表面位置上安装有纵向支架,且底盘对应进入口的右侧位置上设置有托盘机构,所述底盘上安装有横向支架,多个所述纵向支架与横向支架之间相连接,所述横向支架位于纵向支架的中线位置上,且横向支架上设置有动态固定结构,所述纵向支架上设置有多个断层连接组件;

3、所述断层连接组件位于每两个相邻位置的动态固定结构的中间位置上,且断层连接组件包括前支杆、后支杆、断层箱,所述前支杆和后支杆沿从左到右的方向设置,且前支杆和后支杆与断层箱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动态固定结构包括动态滑座、两个伺服电机和侧压板,所述动态滑座在纵向支架上表面位置上沿指向托盘机构的方向为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动态滑座上表面位置上,且伺服电机沿底盘的宽度方向呈毒刺设置,所述侧压板安装在伺服电机的传动杆末端位置上,所述前支杆的左侧一端、后支杆右侧一端安装在动态滑座的中心点位置。

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断层箱内部沿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分力板、碟簧、隔板和受力座,所述分力板和受力座在断层箱内部为滑动连接,且分力板与前支杆右侧一端之间相连接,所述受力座与后支杆左侧一端之间相连接,所述隔板与断层箱之间相连接,所述碟簧安装在分力板和隔板的中间位置上。

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力板靠近受力座的一侧安装有多个接头杆,所述接头杆贯通碟簧,且接头杆与隔板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接头杆末端与受力座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隙。

6、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态滑座沿指向托盘机构的方向设置有滑动上限距离,所述滑动上限距离和缓冲间隙的数值相等。

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盘机构包括直行滑座、上托板、升降油压泵和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安装在直行滑座的下表面位置上,所述直行滑座通过直线电机沿底盘的长度方向在底盘中为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油压泵安装在直行滑座的上表面中心点位置,所述上托板位于直行滑座的正上方位置,且上托板下表面中心点位置与升降油压泵的传动杆顶端之间相连接。

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盘上表面对应上托板的位置开设有托物槽,所述托物槽的宽度等于集装箱本体的宽度,所述上托板的宽度小于托物槽的宽度。

9、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靠近所述托盘机构的纵向支架上安装有两个第二电动推缸,且纵向支架上滑动安装有侧弧板,所述侧弧板一侧外壁中心点位置与第二电动推缸的传动杆之间相连接,且侧弧板的滑动方向与底盘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支架对应托盘机构的上表面位置上安装有总成缓冲仓和第一电动推缸,所述总成缓冲仓和第一电动推缸沿从左到右的方向设置,所述总成缓冲仓内部结构与断层箱内部结构一致,且总成缓冲仓中的前支杆安装在靠近托盘机构的动态滑座上,所述总成缓冲仓中的后支杆与第一电动推缸的传动杆之间相连接。

11、本发明具备下述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是以空轨运行状态下的地铁作为运输行李的主体,具体表现为:以集装箱本体作为盛放行李的主要结构,再利用托盘机构将集装箱本体有序的摆放到底盘上,在此过程中,首先以托物槽作为“卡住”集装箱本体的结构,随后利用有序移动的直行滑座作为摆放集装箱本体的主体结构,且在移动摆放过程中,利用升降油压泵带动集装箱本体上移,以便于集装箱本体的摆放移动过程;

13、2、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每个纵向支架上增设动态固定方式,具体方式是以两个侧压板对单一的集装箱本体进行“夹持”固定,侧压板的动态固定方向需要结合到地铁的行驶方式,具体方向为:侧压板位于集装箱本体的方向为地铁的行驶方向,其目的是:在集装箱本体因为惯性影响时,采用自主动态滑动的方式,以“惯性力”作为集装箱本体移动过程中的“动力源”,避免在集装箱本体内部的行李发生碰撞;

14、3、再进一步说明的是:每个集装箱本体之间并非为直接靠近的摆放位置,且在横向支架上对应两个集装箱本体之间设置断层连接组件,以多个断层连接组件将多个集装箱本体“组合”成一体,而实际状态下,集装箱本体在断层连接组件的“连接”作用下,并非直接接触,而在其中一个集装箱本体受惯性影响发生惯性移动时,使两个集装箱本体发生“接触”,此方式的目的:在形成断层式缓冲区域的基础之上,采用逐层“叠加”结合动态固定的组合方式,最终将每一个集装箱本体所受到的惯性影响“汇集”到单点位置,“忽视”掉因集装箱重量的差异引起的惯性差异,降低每个集装箱本体之间发生不规律碰撞引起的行李受损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包括厢体(1)、底盘(3)和多个集装箱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安装在厢体(1)内部底端位置上,所述厢体(1)一端位置上开设有进入口(2),多个所述集装箱本体(6)沿底盘(3)的长度方向呈线性等距设置,所述底盘(3)上对应集装箱本体(6)的上表面位置上安装有纵向支架(7),且底盘(3)对应进入口(2)的右侧位置上设置有托盘机构,所述底盘(3)上安装有横向支架(4),多个所述纵向支架(7)与横向支架(4)之间相连接,所述横向支架(4)位于纵向支架(7)的中线位置上,且横向支架(4)上设置有动态固定结构,所述纵向支架(7)上设置有多个断层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层箱(14)内部沿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分力板(23)、碟簧(20)、隔板(21)和受力座(24),所述分力板(23)和受力座(24)在断层箱(14)内部为滑动连接,且分力板(23)与前支杆(18)右侧一端之间相连接,所述受力座(24)与后支杆(19)左侧一端之间相连接,所述隔板(21)与断层箱(14)之间相连接,所述碟簧(20)安装在分力板(23)和隔板(21)的中间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板(23)靠近受力座(24)的一侧安装有多个接头杆(22),所述接头杆(22)贯通碟簧(20),且接头杆(22)与隔板(21)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接头杆(22)末端与受力座(24)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滑座(8)沿指向托盘机构的方向设置有滑动上限距离,所述滑动上限距离和缓冲间隙的数值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机构包括直行滑座(15)、上托板(5)、升降油压泵(16)和直线电机(17),所述直线电机(17)安装在直行滑座(15)的下表面位置上,所述直行滑座(15)通过直线电机(17)沿底盘(3)的长度方向在底盘(3)中为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油压泵(16)安装在直行滑座(15)的上表面中心点位置,所述上托板(5)位于直行滑座(15)的正上方位置,且上托板(5)下表面中心点位置与升降油压泵(16)的传动杆顶端之间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上表面对应上托板(5)的位置开设有托物槽(26),所述托物槽(26)的宽度等于集装箱本体(6)的宽度,所述上托板(5)的宽度小于托物槽(26)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靠近所述托盘机构的纵向支架(7)上安装有两个第二电动推缸(13),且纵向支架(7)上滑动安装有侧弧板(25),所述侧弧板(25)一侧外壁中心点位置与第二电动推缸(13)的传动杆之间相连接,且侧弧板(25)的滑动方向与底盘(3)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行李运输专用车厢,涉及轨道交通及民航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以空轨状态下的地铁用作批量行李的运输主体,具体表现为:以集装箱本体盛放行李,且将集装箱本体按照底盘长度进行等距设置且摆放,在摆放过程中利用到托盘结构进行逐一运输,在上述基础上,对每个集装箱本体之间增设断层连接组件,其目的是形成断层式的缓冲区域,采用逐层“叠加”结合动态固定的组合方式,使每个集装箱本体在惯性影响下,具备互相干涉影响或互不干涉影响的协同状态,最终将每一个集装箱本体所受到的惯性影响“汇集”到单点位置,“忽视”掉因集装箱重量的差异引起的惯性差异,降低每个集装箱本体之间发生不规律碰撞引起的行李受损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邵金雁,卢源,李英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