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74970发布日期:2023-10-08 03:0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矿井作业安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


背景技术:

1、矿井下发生坍塌或者其它危险灾害时,会造成巨大人员危害和财产损失,给井下作业工人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目前井下安全通道主要是乘坐系统,类似于一种逃生的移动工具;

2、现有的乘坐系统主要由乘坐仓和通道组合而成,通道预先建设在井下和地面之间,乘坐仓可依靠相应的导轨在通道内运行,方便带着工人逃离井下;

3、现有的乘坐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的乘坐系统主要依靠乘坐仓保护乘坐的工人,乘坐仓仅靠外部壳体抗压,防护层单一,没有额外的防护装置进行防护,一旦乘坐仓配套的通道坍塌,造成乘坐仓壳体变形,便会给内部人员带来危险,并且变形的乘坐仓也不便于打开,无法充分保障乘坐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井下作业所用乘坐设备防护功能单一,无法充分保障乘坐人员的安全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包括乘坐仓和架空通道;所述乘坐仓的内部设置有座椅组件;所述架空通道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导轨,所述乘坐仓的底部连接有下钢板,所述下钢板与驱动导轨配合滑动连接;

4、所述乘坐仓的顶部设置有上钢板,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连接有侧钢板,所述侧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卷绕柱,所述第一卷绕柱上连接有第一卷帘防护组件,所述下钢板的两侧均连接有电动导轨,所述第一卷帘防护组件与电动导轨配合连接,所述电动导轨远离第一卷帘防护组件的一端滑动穿插有顶栓,所述顶栓与电动导轨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顶栓上连接有锁杆,所述第一卷帘防护组件与电动导轨之间配合设置有定位机构,且定位机构与锁杆相配合;

5、所述上钢板远离侧钢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卷绕柱,所述第二卷绕柱上设置有第二卷帘防护组件,且第二卷帘防护组件配设有联动链条,所述下钢板上连接有卷绕电机,且卷绕电机的主轴端与联动链条配合连接;所述架空通道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电动导轨和卷绕电机均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卷帘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钢柱和第一连接链条,所述第一连接链条连接在第一卷绕柱上,所述第一防护钢柱设置有多个,且等距分布在第一连接链条上,所述第一卷帘防护组件起始位置的第一防护钢柱与电动导轨滑动连接。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杆和联动架,所述卡杆设置有多个,且等距分布在电动导轨上,且卡杆一端贯穿电动导轨的侧壁,每个所述卡杆的另一端均与联动架连接,所述联动架与下钢板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锁杆穿插在联动架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一防护钢柱的底部一侧均开设有与卡杆相配合的定位孔。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卷帘防护组件包括第二防护钢柱和第二连接链条,所述第二连接链条与第二卷绕柱连接,所述第二防护钢柱设置有多个,且等距分布在第二连接链条上;所述第二卷帘防护组件起始位置的第二防护钢柱与联动链条连接。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板和靠背,所述乘坐仓的内底部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座椅板滑动连接在条形滑槽上,所述靠背转动连接在座椅板的一端,且靠背与乘坐仓内壁之间连接有锁扣。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乘坐仓的顶部设置有换气扇组件;所述乘坐仓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救济箱。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救济箱的顶部配设有箱盖,所述乘坐仓靠近箱盖的位置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滑动设置有锁栓,且锁栓穿插在箱盖的一侧,所述锁栓与顶栓连接。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乘坐仓内顶部还设置有监控摄像头。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乘坐仓底部设置有备用电源,且电动导轨和卷绕电机均与备用电源电连接。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设置的乘坐仓便于井下作业人员在发生事故时进行逃生,在乘坐仓带着作业人员逃生过程中若架空通道发生坍塌,乘坐仓两侧的电动导轨便带动收卷的第一防护钢柱展开在乘坐仓两侧,并且第一防护钢柱展开后可作用到设置的顶栓上,使得顶栓解锁联动架,联动架便带动所有卡杆卡入对应的第一防护钢柱的定位孔内,使得所有第一防护钢柱固定住,同时收卷的第二防护钢柱也在卷绕电机作用下展开,且与第一防护钢柱相配合,实现对乘坐仓周围进行防护,同时乘坐仓顶部依靠上钢板进行防护,从而对乘坐仓内的人员进行保护,避免通道坍塌将乘坐仓压扁,造成危险;

16、2、本发明乘坐仓内设置有救济箱以及可以休息的座椅组件,在通道发生坍塌导致第一防护钢柱展开时,第一防护钢柱作用的顶栓不仅解锁联动架,同时也使得救济箱的箱盖解锁,乘坐人员可依靠救济箱内的物资维持生存,等待救援,即保障人员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包括乘坐仓(1)和架空通道(3);所述乘坐仓(1)的内部设置有座椅组件;所述架空通道(3)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导轨(5),所述乘坐仓(1)的底部连接有下钢板(16),所述下钢板(16)与驱动导轨(5)配合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帘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钢柱(21)和第一连接链条(22),所述第一连接链条(22)连接在第一卷绕柱(20)上,所述第一防护钢柱(21)设置有多个,且等距分布在第一连接链条(22)上,所述第一卷帘防护组件起始位置的第一防护钢柱(21)与电动导轨(23)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卡杆(24)和联动架(25),所述卡杆(24)设置有多个,且等距分布在电动导轨(23)上,且卡杆(24)一端贯穿电动导轨(23)的侧壁,每个所述卡杆(24)的另一端均与联动架(25)连接,所述联动架(25)与下钢板(16)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26),所述锁杆(27)穿插在联动架(25)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一防护钢柱(21)的底部一侧均开设有与卡杆(24)相配合的定位孔(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帘防护组件包括第二防护钢柱(7)和第二连接链条(8),所述第二连接链条(8)与第二卷绕柱(6)连接,所述第二防护钢柱(7)设置有多个,且等距分布在第二连接链条(8)上;所述第二卷帘防护组件起始位置的第二防护钢柱(7)与联动链条(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板(12)和靠背(13),所述乘坐仓(1)的内底部开设有条形滑槽(11),所述座椅板(12)滑动连接在条形滑槽(11)上,所述靠背(13)转动连接在座椅板(12)的一端,且靠背(13)与乘坐仓(1)内壁之间连接有锁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仓(1)的顶部设置有换气扇组件(18);所述乘坐仓(1)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救济箱(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济箱(14)的顶部配设有箱盖(31),所述乘坐仓(1)靠近箱盖(31)的位置开设有活动腔(33),所述活动腔(33)内滑动设置有锁栓(32),且锁栓(32)穿插在箱盖(31)的一侧,所述锁栓(32)与顶栓(2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仓(1)内顶部还设置有监控摄像头(1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仓(1)底部设置有备用电源(15),且电动导轨(23)和卷绕电机(17)均与备用电源(15)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作业用安全保障乘人设备,涉及矿井作业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乘坐仓和架空通道;所述乘坐仓的内部设置有座椅组件;所述架空通道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导轨,所述乘坐仓的底部连接有下钢板,所述下钢板与驱动导轨配合滑动连接;所述乘坐仓的顶部设置有上钢板,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连接有侧钢板,所述侧钢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卷绕柱,所述第一卷绕柱上连接有第一卷帘防护组件。本发明乘坐仓两侧的电动导轨便带动收卷的第一防护钢柱展开在乘坐仓两侧,同时收卷的第二防护钢柱也在卷绕电机作用下展开,且与第一防护钢柱相配合,实现对乘坐仓周围进行防护,避免通道坍塌将乘坐仓压扁,造成危险。

技术研发人员:连维瑞,李永全,田春峰,姜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南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