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1481发布日期:2024-03-13 21:0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的车体结构主要包括底架结构、侧墙结构、车顶结构和端墙结构,其中底架结构是车体结构的主要承载结构。轨道车辆的车体包括了头车和中间车,其中头车设置有司机室结构。

2、随着轨道车辆的推广和发展,轨道车辆需要满足更高的车辆碰撞性能要求、重联运营要求和等间距侧门布置的要求,而满足重联运营和等间距侧门要求的轨道车辆,由于开闭机构和转向架的纵向空间占用,无法通过增大司机室碰撞空间或提高碰撞界面结构强度来提高碰撞性能以达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具有较强的刚度,有效地提升轨道车辆的碰撞性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以满足运营要求。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包括:端梁、边梁组件、牵枕缓、枕内地板和枕外地板,所述端梁包括一位端梁和二位端梁。

3、两个所述边梁组件分别连接所述一位端梁和所述二位端梁,沿所述底架的纵向延伸并间隔设置。

4、所述牵枕缓包括车钩座、牵引梁和枕梁,所述车钩座与所述牵引梁连接,所述牵引梁与所述枕梁连接。所述牵枕缓分为一位牵枕缓和二位牵枕缓,所述一位牵枕缓的所述车钩座与所述第一端梁连接,所述枕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组件之间并与两个所述边梁组件连接。所述二位牵枕缓的所述车钩座与所述第二端梁连接,所述枕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组件之间并与两个所述边梁组件连接。

5、所述枕内地板连接所述一位牵枕缓和所述二位牵枕缓,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组件之间并与两个所述边梁组件连接。

6、所述一位牵枕缓和所述二位牵枕缓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枕外地板,所述枕外地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端梁和对应的所述枕梁,并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组件之间。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位端梁包括具有双层型腔的型材,所述一位端梁的双层型腔的层叠方向沿所述底架的纵向。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位牵枕缓的所述车钩座与所述一位端梁靠近所述枕外地板的内侧型腔拼合连接。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架包括第一过渡结构,所述第一过渡结构设置于所述一位端梁与所述枕外地板的连接处。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位端梁还包括防爬器安装接口,所述防爬器安装接口用于安装防爬器,两个所述防爬器安装接口沿所述底架的横向设置在所述一位牵枕缓的所述车钩座的两侧。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架包括分布在所述一位牵枕缓两侧的第一补强结构,设置在所述防爬器安装接口的后方,所述第一补强结构包括第一补强板、第二补强板和第一补强筋,所述第一补强筋连接所述一位端梁和所述枕外地板,所述第一补强板侧立在所述一位端梁上,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补强筋和所述边梁组件,所述第二补强板斜靠在所述一位端梁上,连接所述一位端梁与所述枕外地板。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强结构还包括第三补强板,所述第三补强板侧立在所述一位端梁上,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一位牵枕缓和所述第一补强筋。

13、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牵引梁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每条所述牵引梁包括两条上牵引梁和两条下牵引梁,两条所述上牵引梁以及两条所述下牵引梁分别沿所述底架的横向间隔布置,所述下盖板连接两条所述下牵引梁,并至少盖设在部分所述下牵引梁上,所述上盖板嵌入两条所述上牵引梁之间,并连接两条所述上牵引梁。

14、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枕梁还包括抗侧滚扭杆座和抗蛇行安装座。每条所述枕梁包括前枕梁和后枕梁,所述前枕梁和所述后枕梁沿所述底架的纵向相邻布置,所述前枕梁与所述枕外地板连接,所述后枕梁与所述枕内地板连接,所述抗侧滚扭杆座沿所述底架的横向设置于所述前枕梁的两端,所述抗蛇行安装座沿所述底架的横向设置于所述后枕梁的两端。

15、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牵引梁还包括第二补强结构,所述第二补强结构包括第四补强板,每条所述上牵引梁和每条所述下牵引梁夹设两条所述第四补强板,两条所述第四补强板沿所述底架的横向间隔布置。

16、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牵枕缓与所述枕外地板拼合连接,且所述上牵引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枕外地板的上平面齐平。

17、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枕梁包括前枕梁和后枕梁,所述前枕梁和所述后枕梁沿所述底架的纵向相邻布置,所述前枕梁与所述枕外地板连接,所述后枕梁与所述枕内地板连接,其中,所述前枕梁和所述后枕梁的上表面均与所述上牵引梁的上表面齐平。

18、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牵枕缓还包括第三补强结构,所述第三补强结构包括第五补强板,所述第五补强板连接所述枕梁,夹设于两条所述下牵引梁之间,并与两条所述下牵引梁连接。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补强结构还包括第六补强板,所述第六补强板设置于所述牵引梁连接到所述枕梁的外拐角处,并分别与所述枕梁和所述下牵引梁连接。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位牵枕缓的所述上盖板为单层板,所述二位牵枕缓的所述上盖板为具有型腔的型材。

21、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牵枕缓还包括第二过渡结构,所述第二过渡结构设置于所述后枕梁与所述枕内地板的连接处。

22、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牵枕缓还包括第四补强结构,所述第四补强结构包括第七补强板、第八补强板和第二补强筋,所述第七补强板与所述第二过渡结构连接,并与所述枕内地板的下平面贴合连接,所述第八补强板为折弯板,所述折弯板连接在所述后枕梁靠近所述枕内地板的一端,并向所述枕内地板弯折,所述第二补强筋嵌合在所述第七补强板和所述折弯板之间,并连接所述后枕梁。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牵引梁和所述下牵引梁均包括开口型型材,且所述上牵引梁的所述开口型型材具有双型腔,所述双型腔沿所述底架的横向相邻布置,靠近所述枕外地板的外侧型腔的壁厚小于远离所述枕外地板的内侧型腔的壁厚。

2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位牵枕缓还包括第三过渡结构,所述第三过渡结构设置于所述二位牵枕缓的所述牵引梁与所述二位牵枕缓的所述车钩座的连接处。

2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架还包括纵向梁,所述二位牵枕缓的所述车钩座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纵向梁连接,所述纵向梁与所述二位端梁连接,两条所述纵向梁沿所述底架的纵向布置,且连接在所述二位端梁上的连接点距离大于连接在所述车钩座上的连接点距离。

26、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纵向梁包括下纵梁、上纵梁和立板,所述上纵梁与所述枕外地板拼合连接,且所述上纵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枕外地板的上平面齐平,所述上纵梁连接所述立板,所述立板侧立在所述上纵梁上,所述立板连接所述下纵梁,所述枕外地板包括连接板,两条所述上纵梁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

27、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底架,所述底架包括端梁、边梁组件、牵枕缓、枕内地板和枕外地板。所述端梁、所述边梁组件和所述牵枕缓构成了刚度和强度较大的框架结构,确立纵向载荷传递的基本途径,以满足碰撞性能要求。

2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了所述底架,以满足运营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