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底架前端及动车组车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5999发布日期:2023-09-02 18:5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车体底架前端及动车组车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车体底架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体底架前端及动车组车体。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提高高速动车组时速的研究中,关键顶层技术指标主要包括运行速度、制动距离、运行能耗以及噪声控制。车体速度的提升会导致气动载荷增大、振动载荷增大、车间连接载荷增大以及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载荷增大等问题,为了获得良好的制动距离、优良的运行能耗并减轻轮轨能耗对线路的损伤,需要对车体进行更深层次的轻量化设计。

2、基于车体结构特点,车体轻量化技术重在底架,底架轻量化技术重在前端,因此前端结构轻量化设计是车体轻量化设计的重点。现有的前端结构一般重量较重,结构的截面变化率较大,增大了应力集中问题,尤其是牵引梁,由于需要对车钩面板的纵向力进行传递,因此极易在牵引梁断面较窄位置产生较高的应力,降低了接头位置的疲劳行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底架前端及动车组车体,能够有效释放牵引梁端部的应力,降低了底架前端的结构重量,实现了车体的轻量化设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体底架前端,包括:

3、两个牵引梁,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

4、车钩面板,设置于两个牵引梁之间,车钩面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侧翼板;

5、两个侧立板,连接于车钩面板的前侧,且向前延伸;

6、端部组成,连接于两个侧立板的前端;

7、其中,两个牵引梁的上方设有用于与底架相连的连接板,连接板向前延伸至侧立板的顶面上,端部组成的上缘与底架的底面相连。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侧立板的前端逐渐相互远离,侧立板的下缘逐渐向前下方弧形延伸。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牵引梁的后端设有贴合连接于连接板底面上的补强板,补强板向两侧凸出于牵引梁的两侧壁设置。

10、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的后端宽度逐渐变大,连接板上贯通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11、一些实施例中,牵引梁内具有前后贯通的减重腔,减重腔的纵截面为矩形或三角形。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靠近牵引梁的一侧至远离牵引梁的一侧,侧翼板的底面逐渐向外上方弧形延伸;

13、侧翼板的底面上贴合连接有延伸至牵引梁底部的连接条,连接条的前侧缘设有用于与车钩面板卡接的限位孔。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钩面板的两侧缘分别一体成型有向前延伸的前连接部、向后延伸的后连接部以及向外延伸的侧连接部,前连接部与侧立板的后侧缘相连,后连接部与牵引梁的前端面相连,侧连接部与侧翼板的侧缘相连。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侧立板之间还连接有水平延伸的下底板,下底板的前侧缘与端部组成相连、后侧缘与车钩面板相连,端部组成上设有与车钩面板前后对应的避让孔。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板上贯穿设有配合孔,车钩面板的顶部设有向上凸起、并与配合孔定位配合的定位凸起。

17、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体底架前端,通过在车钩面板两侧设置侧翼板,实现与车钩面板的横向连接,可有效地防止车钩面板的扭动,增强车钩面板的结构稳定性;牵引梁通过连接板与底架固定连接,实现了应力的重新分布,避免了焊缝集中应力高的问题,提高了牵引梁与底架之间连接强度;侧立板用于连接车钩面板和端部组成,对端部组成形成有效的加强作用;上述车体底架前端从多角度考虑进行轻量化设计,能够满足牵引梁纵向力的传递要求,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抗疲劳性能,为车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车组车体,上述动车组车体包括车体底架前端。上述动车组车体的车体底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可实现应力的均匀分布,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为车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技术特征:

1.车体底架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前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立板的前端逐渐相互远离,所述侧立板的下缘逐渐向前下方弧形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梁的后端设有贴合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底面上的补强板,所述补强板向两侧凸出于所述牵引梁的两侧壁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后端宽度逐渐变大,所述连接板上贯通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梁内具有前后贯通的减重腔,所述减重腔的纵截面为矩形或三角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前端,其特征在于,自靠近所述牵引梁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牵引梁的一侧,所述侧翼板的底面逐渐向外上方弧形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面板的两侧缘分别一体成型有向前延伸的前连接部、向后延伸的后连接部以及向外延伸的侧连接部,所述前连接部与所述侧立板的后侧缘相连,所述后连接部与所述牵引梁的前端面相连,所述侧连接部与所述侧翼板的侧缘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前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立板之间还连接有水平延伸的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前侧缘与所述端部组成相连、后侧缘与所述车钩面板相连,所述端部组成上设有与所述车钩面板前后对应的避让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贯穿设有配合孔,所述车钩面板的顶部设有向上凸起、并与所述配合孔定位配合的定位凸起。

10.一种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底架前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体底架前端及动车组车体,包括两个牵引梁、车钩面板、两个侧立板以及端部组成,车钩面板设置于两个牵引梁之间,车钩面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侧翼板;两个侧立板连接于车钩面板的前侧;端部组成连接于两个侧立板的前端,两个牵引梁的上方设有连接板,端部组成的上缘与底架的底面相连。本技术提供的车体底架前端从多角度考虑进行轻量化设计,能够满足牵引梁纵向力的传递要求,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抗疲劳性能,为车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贺东宇,王力,刘新喜,张硕韶,张锦华,吴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