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侧顶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4339发布日期:2023-12-30 07:2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侧顶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轨道车辆制造,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侧顶板结构。


背景技术:

1、在目前现有城铁车辆中,回风格栅通常设置在车顶某一区域处,占用较大面积,需要单独安装回风格栅,装配工序多,还有一些列车将回风格栅开在侧顶板朝向车厢的面上,气流直接进入回风格栅,影响下侧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城铁车辆需要单独安装回风格栅,装配工序多,或者回风格栅开在侧顶板朝向车厢的面上,影响下侧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新型侧顶板结构,回风格栅为为隐形格栅,设置在车厢侧面,气流从侧面进入回风格栅,乘客乘坐舒适性好。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侧顶板结构,包括侧顶板本体,锁具、侧顶板旋转支架和安装型材,所述侧顶板本体中部水平板状,一侧为z型结构,另一侧为倾斜向上延伸的倾斜面;z型结构上平面上设置锁具,z型结构的斜面上带有格栅回风孔;侧顶板本体的倾斜面内侧靠近边缘部分设有s型弯钩支架;安装型材下端朝向侧墙延伸连接侧顶板旋转支架,侧顶板旋转支架设有与s型弯钩支架一端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内设有转动轴,s型弯钩支架套装在转动轴外侧,s型弯钩支架在弧形槽内绕转动轴转动实现侧顶板本体的打开或者闭合。

3、进一步地,所述锁具为压紧锁,侧顶板本体开设有转动孔,压紧锁穿过转动孔,压紧锁一端穿过转动孔设置于侧顶板本体的正面,压紧锁的另一端设置侧顶板本体的背面。

4、进一步地,所述侧顶板旋转支架和配合的s型弯钩支架配套设置三套或者三套以上。

5、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优点和进步:

6、本实用新型侧顶板本体中部水平板状,一侧为z型结构,安装时靠近侧墙,另一侧为倾斜向上延伸的倾斜面,有效增加了侧顶板强度,保证格栅开孔后整体强度仍能满足需求。

7、本实用新型中的z型结构的斜面上带有格栅回风孔,具备回风功能,侧顶板安装完毕后格栅从车厢内正视范围内看不到,为隐形回风格栅,侧顶板回风格栅与侧顶板一体,无需额外安装。

8、本实用新型中的侧顶板对锁具隐藏在侧顶板本体背面,在车内正视范围内锁具不可见。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侧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顶板本体(1),锁具(2)、侧顶板旋转支架(3)和安装型材(4),所述侧顶板本体(1)中部水平板状,一侧为z型结构,另一侧为倾斜向上延伸的倾斜面;z型结构上平面(101)上设置锁具(2),z型结构的斜面(102)上带有格栅回风孔(6);侧顶板本体(1)的倾斜面内侧靠近边缘部分设有s型弯钩支架(103);安装型材(4)下端朝向侧墙延伸连接侧顶板旋转支架(3),侧顶板旋转支架(3)设有与s型弯钩支架(103)一端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内设有转动轴,s型弯钩支架(103)套装在转动轴外侧,s型弯钩支架(103)在弧形槽内绕转动轴转动实现侧顶板本体(1)的打开或者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侧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2)为压紧锁,侧顶板本体(1)开设有转动孔,压紧锁穿过转动孔,压紧锁一端穿过转动孔设置于侧顶板本体(1)的正面,压紧锁的另一端设置侧顶板本体(1)的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侧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顶板旋转支架(3)和配合的s型弯钩支架(103)配套设置三套或者三套以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侧顶板结构,包括侧顶板本体,锁具、侧顶板旋转支架和安装型材,所述侧顶板本体中部水平板状,一侧为Z型结构,另一侧为倾斜向上延伸的倾斜面;Z型结构上平面上设置锁具,Z型结构的斜面上带有格栅回风孔;侧顶板本体的倾斜面内侧靠近边缘部分设有S型弯钩支架;安装型材下端朝向侧墙延伸连接侧顶板旋转支架,侧顶板旋转支架设有与S型弯钩支架一端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内设有转动轴,S型弯钩支架套装在转动轴外侧,S型弯钩支架在弧形槽内绕转动轴转动实现侧顶板本体的打开或者闭合。本技术的新型侧顶板结构,有效增加了侧顶板强度,Z型结构的斜面上带有格栅回风孔,为隐形回风格栅。

技术研发人员:陈杨,欧阳瑞璟,贾娜,蒋吉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