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阻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148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列车阻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列车阻挡器。
在列车编组站,一般都设有几条盲轨,供停放机车或列车用,在盲轨的尽头,一般设有一土堆,以防止司机误操作等原因造成列车在盲轨上未停住,而冲击盲轨端部的事故,但由于土堆的整体强度较低,不能有效阻挡列车的冲击,常常出现冲毁土堆,造成列车脱轨、翻车现象。是铁路交通运输中一个较常见的安全隐患。本人所申请的专利“列车阻挡器”(98231470.1)曾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但还不是十分完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容易,可有效防止列车冲击盲轨的列车阻挡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它由架体、弹性压头、缓冲杆组成,所述架体由金属支承座组成并固装于盲轨之上,弹性压头固装于架体上方,缓冲杆的一端为一上下接触面为平面的活塞杆,并卡装于弹性压头与架体之间,另一端则穿装于架体的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压头2的A′-A′剖视图。
见附
图1、2,本实用新型由架体1、弹性压头2、阻挡块3、缓冲杆4、小轮支撑杆5、挡铁6组成,所述架体1由金属铸模成型的支承座组成,后上部铸有阻挡块3(C处为圆弧状,便于挤压),前部中央留有通孔,利用固定螺栓将架体1固定于盲轨上,弹性压头2通过一悬臂梁7安装于架体1上部,通过活动支承点a与阻挡块3顶面接触(A部为圆弧状),悬臂梁7另一端位于架体1的B处上方,缓冲杆4的一端为一上下接触面为平面的活塞杆,卡装于架体1上的阻挡块3与弹性压头2之间,另一端为一圆柱状活塞杆,穿装架体1前部的通孔中,并利用小轮支撑座5支撑,挡铁6利用挡销焊接固定在架体1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简述如下将本实用新型固装于盲轨端部,当列车因误操作等原因未停稳时,列车前端推缓冲杆,将其上下接触面为平面的一端压入阻挡器3与弹性压头2之间,由于平面与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相当大,使金属发生形变,吸收了能量,同时,悬臂梁7的另一端落下,挤压架体1B处,以防止悬臂移动,就使缓冲杆反作用于列车,令其车速降低,直至停止;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列车由于盲轨脱轨、翻车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安装使用方便,可有效防止列车于盲轨上因误操作等原因脱轨或翻车,是一种适于铁路交通运输的安全保障装置。
权利要求一种列车阻挡器,由架体(1)、弹性压头(2)、阻挡块(3)、缓冲杆(4)、小轮支撑杆(5)、挡铁(6)组成,其特征在于架体(1)由金属铸模成型的支承座组成,后上部铸有阻挡块(3)(C处为圆弧状,便于挤压),前部中央留有通孔,利用固定螺栓将架体(1)固定于盲轨上,弹性压头(2)通过一悬臂梁(7)安装于架体(1)上部,通过活动支承点a与阻挡块(3)顶面接触(A部为圆弧状),悬臂梁(7)另一端位于架体(1)的B处上方,缓冲杆(4)的一端为一上下接触面为平面的活塞杆,卡装于架体(1)上的阻挡块(3)与弹性压头(2)之间,另一端为一圆柱状活塞杆,穿装架体(1)前部的通孔中,并利用小轮支撑座(5)支撑,挡铁(6)利用挡销焊接固定在架体(1)的后部。
专利摘要一种列车阻挡器,由架体、弹性压头、缓冲杆组成,所述架体由金属支承座组成并固装于盲轨之上,弹性压头固装于架体上方,缓冲杆的一端为一上下接触面为平面的活塞杆,并卡装于弹性压头与架体之间,另一端则穿装于架体的通孔中。
文档编号B61K7/18GK2373332SQ9823193
公开日2000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31日
发明者常庆钢 申请人:常庆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