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索道两人吊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1656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旅游索道两人吊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运道上的装置,特别是旅游索道两人吊厢。
现有技术中的旅游索道两人吊厢,其目的是安装于旅游景点的索道上,供游客观赏景色乘座并代步。其构造是两人座椅置于吊厢内,由吊耳与索道相连。其不足之处是(1)仅在吊厢的顶部开有天窗,吊厢门上的窗玻璃为推拉式,不开敞,使用较为不便。吊厢内的空气对流不好,空气质量较差,尤其在天气炎热的旅游旺季更是焖热难忍。(2)吊厢内无前台板,游客随身携带的物品无置放处。(3)座椅的高度及椅面的仰角均不够,座椅两侧无扶手,乘坐不舒适,且后背极易挤压进而损坏其后的风挡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旅游索道两人吊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吊耳12连接于吊厢9的顶部。在吊厢9的左右面板14、16上对称设置有供游客上下的其上带有活动透明窗子1的推拉门10和固定式透明窗7。在吊厢9的四圆弧角上可连有防撞胶垫8。吊厢9的前后面板6、11上对称设置有固定式透明窗13和透明活动窗3。活动窗3的一端与吊厢9前后面板6、11上的窗框架铰接。连杆4的一端与活动窗3连接,连杆4的另一端置于带有凸台的弹簧助力套筒5内的弹簧上。弹簧助力套筒5的一端固定于前后面板6、11的内面。活动窗3的内面设一拉手。需开启时轻推拉手,需关闭时下拉该拉手。吊厢9四面板6、11、14、16的上部设有接雨槽2。座椅17的靠背与后面板11的内面接触并固定于吊厢9内。座椅17靠背的高度自椅面始为520毫米,正负50毫米。椅面的仰角为15度,正负5度。座椅17的两端均设有扶手18。其上带有左右各一拉手20的前台板19固定于座椅17的对面,前台板19的底部可设斜支撑。吊厢9的底部设有导向器15。门窗缝隙处设有密封胶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活动窗沿运行方向开启,可保持吊厢内空气对流,解决了炎热天气乘坐吊厢焖热这一难题。其开关机构由弹簧助力套筒构成。开启时弹簧助力套筒借助连杆将窗扇弹出并保持开启状态。关闭时该套筒将窗扇顶入并保持关闭状态。座椅为高靠背式玻璃钢座椅,乘坐舒适,且使后部透明玻璃免遭挤压,增加了安全性。前台板结构为同行业国内首创,既解决了游客随身携带物品的置放问题,又有效利用了空间。拉手与前台板为一体,方便了游客上下。前台板结构与座椅、扶手融为一体,方便了游客,使吊厢内部的完整性、装饰性上了一个新档次。本实用新型既轻便、简单又实用。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即对称的左(右)面板。
图2为
图1的侧视示意图,即对称的前(后)面板。
图3为座椅前台板扶手示意图,(因线条复杂前台板未示出)。
图4为图3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同技术解决方案。可供旅游索道上用。
权利要求1.一种旅游索道两人吊厢,吊耳(12)连接于吊厢(9)的顶部,在吊厢(9)的左右面板(14、16)上对称设置有其上具有活动透明窗子(1)的推拉门(10)和固定式透明窗(7),吊厢(9)的前后面板(6、11)上对称设置有固定式透明窗(13),吊厢(9)四面板(6、11、14、16)的上部设有接雨槽(2),座椅(17)的靠背与后面板(11)的内面接触。并固定于吊厢(9)内,吊厢9的底部设有导向器15,其特征在于吊厢(9)的前后面板(6、11)上对称设置有透明活动窗(3),座椅(17)的两端均设有扶手(18),其上带有左右各一拉手(20)的前台板(19)固定于座椅(17)的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旅游索道两人吊厢,其特征在于活动窗(3)的一端与吊厢(9)前后面板(6、11)上的窗框架铰接,连杆(4)的一端与活动窗(3)连接,连杆(4)另一端置于带有凸台的弹簧助力套筒(5)内的弹簧上,弹簧助力套筒(5)一端固定于前后面板(6、11)的内面,活动窗(3)的内面设一拉手。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旅游索道两人吊厢,其特征在于座椅(17)靠背的高度自椅面始为520毫米,正负50毫米,椅面的仰角为15度,正负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旅游索道两人吊厢,其特征在于前台板(19)的底部可设斜支撑,在吊厢(9)的四圆弧角上可连有防撞胶垫(8)。
专利摘要一种旅游索道两人吊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吊厢内空气对流不好,无前台板,座椅的高度及椅面的仰角不够,座椅无扶手的不足之处。其特征是在吊厢的前后面板6、11上对称设置有活动窗3。座椅的高度为520毫米,仰角为15度。前台板19固定于座椅17的对面。座椅的两端设有扶手18。炎热天气吊厢内空气对流,座椅乘坐舒适。前台板为国内首创,解决了游客随身携带物品的置放问题,方便了游客。可供旅游索道上使用。
文档编号B61B10/02GK2361516SQ9920654
公开日2000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6日
发明者薄德友, 汪智刚, 王春阳 申请人:中国贵航集团云马飞机制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