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3175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车。
【背景技术】
[0002]碰撞是列车事故中最常出现的,列车发生碰撞后的各种响应中,其中爬升和二次撞击造成的二次伤害最大。现有技术为了避免碰撞的二次撞击造成的伤害过大,采用中央钩缓冲装置。
[0003]中央钩缓装置一般包括车钩、两端分别连接车钩和车体的缓冲器,缓冲器能够变形吸能。即当机车受到冲击或者碰撞时,车钩会先受力并将力传递给缓冲器。当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小于缓冲器最大阻抗力时,缓冲器会通过一次或多次的压缩与恢复,吸收掉碰撞能量;当缓冲器达到最大阻抗力时,缓冲器会到达最大压缩状态,此时缓冲器便不再吸收碰撞能量,碰撞则会继续对机车和司乘人员造成伤害。现有技术中常常在缓冲器与车体之间再增加一个吸能变形元件,因为吸能变形元件的变形距离受到车钩的钩肩与冲击座之间的距离限制,导致吸能变形元件吸收能量有限。现有技术中也常常采用防爬吸能装置,防爬吸能装置在防止车体爬升的同时,吸收车体碰撞的能量,但仅仅通过防爬吸能装置,在发生较大的碰撞时,其所吸收的能量也是非常有限。
[0004]经过发明人长期研宄发现,因为在碰撞吸能中,吸收的能量等于变形力与变形距离之积,因此不能简单的将防爬吸能装置和中央钩缓装置组合在一起,让防爬吸能装置和中央钩缓装置同时吸能,因为变形力受车体能承受的压缩载荷限制。又由于防爬吸能装置和中央钩缓装置在达到最大吸能时即变成刚性件,抵在车体与碰撞物之间,阻止车体进一步向碰撞物靠近,进而进一步阻止车体上安装的其它吸能部件继续变形吸能。因而才导致机车碰撞时吸收的能量有限。
[0005]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机车碰撞时吸收能量有限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该机车可以有效地解决机车碰撞时吸收能量有限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机车,包括车体、车钩和缓冲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支撑座和吸能装置,所述车钩与所述缓冲器装置连接且能够相对所述缓冲器装置向下转动,所述支撑座包括冲击座、车钩托梁、螺栓剪切板以及将上述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螺栓;所述缓冲器装置达到最大变形量前,所述车钩的凸起部能够推动所述螺栓剪切板切断所述连接螺栓;所述车钩上用于与碰撞物相抵的抵部与所述吸能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螺栓剪切板之间的距离。
[0009]优选地,吸能装置为防爬吸能装置和/或车体端部吸能装置,所述车体端部吸能装置具有多块吸能板,所述防爬吸能装置具有安装座、外侧具有爬齿的防爬板和设置在所述防爬板内侧的薄壁圆筒。
[0010]优选地,所述吸能装置包括防爬吸能装置和车体端部吸能装置,所述车体端部吸能装置设置在所述防爬吸能装置和所述车体之间,所述车体端部吸能装置的触发变形力大于所述防爬吸能装置的触发变形力。
[0011]优选地,所述防爬吸能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防爬板和所述安装座之间的支撑件,所述薄壁圆筒的一端与所述防爬板相对固定另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上下移动,所述支撑件分别与所述防爬板和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车钩设置在所述车体的端部的中间,所述车体的端部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防爬吸能装置。
[0013]优选地,所述缓冲器装置与所述车体之间设置有变形吸能元件,所述变形吸能元件的触发变形力小于所述车钩失效时所述缓冲器装置的阻抗力。
[0014]优选地,所述缓冲器装置包括缓冲器、与所述车钩铰接的钩尾框、位于所述缓冲器与所述变形吸能元件之间的第一从板以及位于所述缓冲器与所述钩尾框之间的第二从板。
[00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车,该机车包括车体、车钩、缓冲器装置、支撑座和变形吸能装置,支撑座包括固定座、车钩托梁、螺栓剪切板以及将上述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螺栓,即连接螺栓将固定座、车钩托梁和螺栓剪切板连接在一起。车钩和缓冲器装置连接在一起,且车钩能够相对缓冲器装置上下转动,此处应当强调的是,车钩应当同现有技术一样水平设置,以使车钩在碰撞的前期为一个二力杆,车钩托梁应当托住车钩以使车钩能够水平设置,当螺栓剪切板剪切断连接螺栓后,车钩托梁便不再能够再继续托住车钩,使车钩向下转动,形成下垂。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车钩下垂应当有且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下垂后便不抵在车体与碰撞物之间,进而车体可以与碰撞物之间进一步靠近,另外一种是车体上具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低于车钩托梁设置,当车钩下垂后由支撑部支撑时,此时车钩的前端则会受到一个垂直于车钩的钩体方向的力,这样车钩则需要承受扭矩,此时车钩则会折断,折断后的车钩也将不抵在车体与碰撞物之间,使得车体与碰撞物之间可以进一步靠近。且同时应当保证缓冲器装置在达到最大变形量之间,车钩的凸起部能够推动螺栓剪切板剪断连接螺栓,且应当使车钩上用于与碰撞物相抵的抵部与吸能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凸起部与螺栓剪切板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车钩失效后,吸能装置才开始工作。
[0016]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该机车采用了两级变形吸能,第一级由缓冲器装置变形吸能,缓冲器装置变形吸能达到一定要求后,车钩的凸起部会推动螺栓剪切板剪断连接螺栓,此时车钩托梁下落便不再支撑住车钩,车钩下垂,则车钩下垂后不管处于上述中哪两种状态车钩都会失效。此时车钩便不再抵在缓冲器装置与碰撞物之间,此时车体继续向碰撞物前进,进而使吸能装置抵在车体和碰撞物之间,此时第二级变形吸能便开始工作。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因为无法同时安装两级吸能装置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机车碰撞时吸收的能量值,所以该机车有效地解决了机车碰撞时吸收能量有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端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端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车,以有效地解决机车碰撞时吸收能量有限的问题。
[00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端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端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车,该机车包括车体1、车钩2、缓冲器装置3、支撑座4和变形吸能装置,支撑座4包括固定座41、车钩托梁42、螺栓剪切板43以及将上述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螺栓44,即连接螺栓44将固定座41、车钩托梁42和螺栓剪切板43连接在一起。
[0024]车钩2和缓冲器装置3连接在一起,且车钩2能够相对缓冲器装置3上下转动,此处应当强调的是,车钩2与缓冲器装置3可以通过钩尾销铰接,其中钩尾销可以横向水平设置,当然也可以同现有技术一样竖直设置,而当钩尾销竖直设置时,应当使车钩2上的钩尾销穿孔的孔径应当比钩尾销的外径大,以能够实现车钩2相对缓冲器装置3上下转动。车钩2应当同现有技术一样水平设置,以使车钩2在碰撞的前期为一个二力杆,抵在缓冲器装置3与碰撞物之间,车钩托梁42应当托住车钩I以使车钩2能够水平设置,当螺栓剪切板43剪切断连接螺栓44后,车钩托梁42便不再继续托住车钩2,此时车钩2向下转动,形成下垂,车钩2下垂后便不能成为一个二力杆抵在车体I与碰撞物之间,此时车钩2便失效而不能继续抵在碰撞物与车体I之间。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车钩2下垂应当有且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下垂后便不抵在车体I与碰撞物之间,进而车体I可以与碰撞物之间进一步靠近,另外一种是车体I上具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低于车钩托梁42设置,当车钩2下垂后由支撑部支撑时,此时车钩2的前端则会受到垂直车钩2的钩体方向的力,这样车钩2则需要承受扭矩,此时车钩2则会折断,折断后的车钩2也将不抵在车体I与碰撞物之间,使得车体I与碰撞物之间可以进一步靠近。
[0025]为了使缓冲器装置3在变形失效前,能够使车钩2下垂,从而使车钩2失效;所以应当控制好车钩2的凸起部与螺栓剪切板43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