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31751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距离,使缓冲器装置3在达到最大变形量之间,车钩2的凸起部能够推动螺栓剪切板43剪断连接螺栓44。为了使车钩2失效后吸能装置才开始吸能工作,应当使车钩2的上用于与碰撞物相抵的抵部与吸能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车钩2的凸起部与螺栓剪切板43之间的距离,这样使,车钩2的凸起部推动螺栓剪切板43剪切断连接螺栓44后,吸能装置才与碰撞物接触。
[0026]本实施例设置了两级变形吸能,第一级由缓冲器装置3变形吸能,缓冲器装置3变形吸能达到一定要求后,车钩2的凸起部会推动螺栓剪切板43剪断连接螺栓44,此时车钩托梁42落下便不再支撑住车钩2,车钩2下垂,则车钩2下垂失效。此时车钩2便不再抵在缓冲器装置3与碰撞物之间,此时车体I继续向碰撞物前进,进而使吸能装置抵在车体I和碰撞物之间,此时第二级变形吸能便开始工作。本实施例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前一级吸能设备吸能后变成刚性件,而阻止了后一级变形吸能元件吸能,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机车碰撞时吸收的能量值。
[0027]吸能装置可以选取现有技术任何一种吸能装置,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设置吸能装置,最好使吸能装置为防爬吸能装置5或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当然也可以同时包括防爬吸能装置5和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其中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具有多块吸能板,且安装在车体端部,其中防爬吸能装置5具有安装座、外侧具有爬齿的防爬板和设置在所述防爬板内侧的薄壁圆筒。为了有效地提高变形吸能量,最好使吸能装置同时包括防爬吸能装置5和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由于防爬板需要直接插入车体内部,以防止爬车,所以最好将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设置在防爬吸能装置5和车体I之间,且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的触发变形力大于防爬吸能装置5的触发变形力。这样能够使防爬吸能装置5先进行变形吸能后,再由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变形吸能。
[0028]防爬吸能装置5包括安装板、防爬板、薄壁圆筒。为了防止薄壁圆筒弯曲变形,最好使薄壁圆筒的一端与防爬板相对固定另一端能够相对安装座上下移动,即安装座上没有限制薄壁圆筒的另一端上下移动的限位部件,此处需要强调的是,薄壁圆筒的另一端可以与车体相抵,也可以与安装座上的某个部位相抵。同时使防爬吸能装置5还具有设置在防爬板和安装座之间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分别与防爬板和安装座固定连接。由于薄壁圆筒的后端不再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在一起,所以对于薄壁圆筒和防爬板的支撑力不再由薄壁圆筒提供,而是由支撑件提供,进而有效地避免了薄壁圆筒因承受径向力而弯曲变形。由于车钩2 一般设置在车体I的端部的中间部位,所以为了能够车体端部受力均衡,最好在车体I的端部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防爬吸能装置5。当然也可以仅在车钩2正上方设置一个防爬吸能装置5。
[0029]为了更加有效地增加机车变形吸能的能量,最好还在缓冲器装置3与车体I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变形吸能元件6,变形吸能元件6的触发变形力应当小于车钩2失效时的缓冲器装置3的阻抗力,阻抗力即为缓冲器装置3的变形力,而缓冲器装置3的变形力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变形吸能元件6便能够预先吸收一部分能量。而当吸能装置同时包括防爬吸能装置5和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时,此时机车便能够实现四级吸能,其四级吸能分别:第一级吸能,由缓冲器装置3做弹性变形吸收能量,例如可以将缓冲器装置3的最大阻抗力设置为4450千牛,而使最大变形行程为37毫米;第二级吸能,当缓冲器装置3吸能到自身的阻抗力达到变形吸能元件6的触发变形力时,此时触发变形吸能元件6变形吸能,例如可以将变形吸能元件6的触发变形力的值设置为4200千牛,变形距离为65毫米;第三级吸能,变形吸能元件6吸能完成后,缓冲器装置3做最后的吸能,直到车钩2失效时,此时防爬吸能装置5吸能,例如可以使车钩2的凸起部与螺栓剪切板43之间的距离为105毫米,而使车钩2的抵部与防爬吸能装置5的距离为255毫米,同时使防爬吸能装置5的触发变形力为3800千牛变形距离为130毫米;第四级吸能,防爬吸能装置5变形吸能后,便由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吸能,例如是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的触发变形力为4200千牛。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保证达到最大吸能量,最好使车钩2失效时,缓冲器装置3的变形量尽量接近最大变形量,且最好使变形吸能元件6的触发变形力尽量接近车钩2失效时的缓冲器装置3的阻抗力。为了更好的布置缓冲器装置3,最好使缓冲器装置3包括缓冲器31、与车钩2铰接的钩尾框32、位于缓冲器31与变形吸能元件6之间的第一从板33以及位于缓冲器31与所述钩尾框32之间的第二从板34。其中第一从板33和第二从板34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缓冲器31,以更好的传递力。为了更多的吸收碰撞能量,和使车钩2在碰撞时更易失效,最好使车钩2的长度足够长,一般最好使车钩的长度为850毫米至950毫米之间。
[003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机车,包括车体(I)、车钩(2)和缓冲器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I)上的支撑座(4 )和吸能装置,所述车钩(2 )与所述缓冲器装置(3 )连接且能够相对所述缓冲器装置(3)向下转动,所述支撑座(4)包括冲击座(41)、车钩托梁(42)、螺栓剪切板(43)以及将上述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螺栓(44);所述缓冲器装置(3)达到最大变形量前,所述车钩(2)的凸起部能够推动所述螺栓剪切板(43)切断所述连接螺栓(44);所述车钩(2)上用于与碰撞物相抵的抵部与所述吸能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螺栓剪切板(43)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其特征在于,吸能装置为防爬吸能装置(5)和/或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所述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具有多块吸能板,所述防爬吸能装置(5)具有安装座、外侧具有爬齿的防爬板和设置在所述防爬板内侧的薄壁圆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装置包括防爬吸能装置(5)和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 ),所述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 )设置在所述防爬吸能装置(5 )和所述车体(I)之间,所述车体端部吸能装置(7)的触发变形力大于所述防爬吸能装置(5)的触发变形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爬吸能装置(5)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防爬板和所述安装座之间的支撑件,所述薄壁圆筒的一端与所述防爬板相对固定另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上下移动,所述支撑件分别与所述防爬板和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2)设置在所述车体(I)的端部的中间,所述车体(I)的端部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防爬吸能装置(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装置(3)与所述车体(O之间设置有变形吸能元件(6),所述变形吸能元件(6)的触发变形力小于所述车钩(2)失效时所述缓冲器装置(3)的阻抗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装置(3)包括缓冲器(31)、与所述车钩(2)铰接的钩尾框(32)、位于所述缓冲器(31)与所述变形吸能元件(6)之间的第一从板(33)以及位于所述缓冲器(31)与所述钩尾框(32)之间的第二从板(34)。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车,包括车体、车钩和缓冲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支撑座和吸能装置,所述车钩与所述缓冲器装置连接且能够相对所述缓冲器装置向下转动,所述支撑座包括冲击座、车钩托梁、螺栓剪切板以及将上述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螺栓;所述缓冲器装置达到最大变形量前,所述车钩的凸起部能够推动所述螺栓剪切板切断所述连接螺栓;所述车钩上用于与碰撞物相抵的抵部与所述吸能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螺栓剪切板之间的距离。由于缓冲器装置变形吸能达到一定要求后,车钩的凸起部会推动螺栓剪切板剪断连接螺栓,此时车钩失效,进而能够使吸能装置继续吸能,所以该机车有效地解决了机车碰撞时吸收能量有限的问题。
【IPC分类】B61G9/04, B61F19/04
【公开号】CN104908772
【申请号】CN201510372616
【发明人】索建国, 金希红, 闵阳春, 刘丰芹, 杨小荣, 何永强, 曾燕军, 杨相健, 胡坤镜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