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33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人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童车。
现有技术中,双人童车的座位左右并排设置于车架上或前后分别设置于车架上。其车架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所述的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前下方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的后下方的后轮,所述的侧支架包括前腿、后腿、篮框杆、推手杆,其推手杆的下端部与前腿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后腿的上端部与推手杆可转动连接,篮框杆的前端部与前腿相连接,篮框杆的后端部与后腿相连接,推手杆的前部前腿的后部之间设有锁定机构,当解锁后,所述的侧支架可以折叠呈前腿着地的状态,其折叠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后童车的前轮和后轮着地,该前轮和后轮对折叠后的车体进行支撑的双人童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人童车,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所述的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前下方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的后下方的后轮,所述的侧支架至少包括前腿、后腿、篮框杆、推手杆,所述的篮框杆由前篮框杆和后篮框杆组成,所述的前篮框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篮框杆与所述的后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篮框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后篮框杆的前端部在前腿和后腿之间可转动连接;扶手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腿的上端部或后腿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向与扶手杆的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推手杆延伸段,第三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后腿可转动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车体折叠时,受到推手杆等后部杆件的重力作用,整个车体可以在施加很小的力后就自动向折叠状态变化,前轮及后轮在折叠时滚动,因此折叠时省力,折叠后的车体可以直立。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附

图1为本发明在打开状态下的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在半折叠状态下的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轮;[2]、前腿;[3]、前靠背杆;[4]、第一连杆;[5]、扶手杆;[6]、推手杆延伸段;[7]、推手杆;[8]、后靠背杆;[9]、第二连杆;[10]、后坐杆;[11]、第三连杆;[12]、后腿;[13]、后轮;[14]、后篮框杆延伸段;[15]、后篮框杆;[16]、前篮框杆;实施例参见附图,一种双人童车,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所述的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前下方的前轮[1]、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的后下方的后轮[13],所述的侧支架至少包括前腿[2]、后腿[12]、篮框杆、推手杆[7],所述的篮框杆由前篮框杆[16]和后篮框杆[15]组成,所述的前篮框杆[16]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篮框杆[15]与所述的后腿[1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篮框杆[16]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后篮框杆[15]的前端部在前腿[2]和后腿[12]之间可转动连接;扶手杆[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或后腿[12]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例如所述的后腿[12]的上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和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也可以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12]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或扶手杆[5]的前端部。所述的扶手杆[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7]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7]向与扶手杆[5]的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推手杆延伸段[6],第三连杆[11]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6]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1]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后腿[12]可转动连接。
高于所述的篮框杆的后坐杆[10]的前端部与所述的扶手杆[5]或后腿[12]或前腿[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坐杆[10]的前部还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4]的上端部,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篮框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坐杆[10]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9]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连杆[9]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第三连杆[11]或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6]上。在附图中,所述的后腿[1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及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共轴可转动连接。
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有多种连接结构,例如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后篮框杆[15]上;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前篮框杆[16]上;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后篮框杆[15]及所述的前篮框杆[16]共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篮框杆[15]向上方延伸形成后篮框杆延伸段[14],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后篮框杆延伸段[14]可转动连接。
附图中,所述的后坐杆[10]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及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及所述的后腿[12]的上端部共轴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二连杆[9]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6]及所述的第三连杆[11]的上端部共轴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6]与所述的第三连杆[11]之间设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在锁定状态下,作为锁定装置的设在推手杆延伸段[6]上的挂钩钩在所述的第三连杆[11]上,锁定装置解锁后,所述的整个车架如附图2所示折叠。
所述的篮框杆上设有前座位,所述的后坐杆[10]上设有后座位。所述的篮框杆上可转动连接有前靠背杆[3],所述的前靠背杆[3]与所述的篮框杆之间设有前靠背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后坐杆[10]上可转动连接有后靠背杆[8],所述的后靠背杆[8]与所述的后坐杆[10]之间设有后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可转动连接是指枢轴连接,例如铰接。
权利要求
1.一种双人童车,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所述的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前下方的前轮[1]、设置于所述的侧支架的后下方的后轮[13],所述的侧支架至少包括前腿[2]、后腿[12]、篮框杆、推手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框杆由前篮框杆[16]和后篮框杆[15]组成,所述的前篮框杆[16]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腿[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篮框杆[15]与所述的后腿[1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篮框杆[16]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后篮框杆[15]的前端部在前腿[2]和后腿[12]之间可转动连接;扶手杆[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或后腿[12]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杆[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7]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7]向与扶手杆[5]的可转动连接部的下方延伸形成推手杆延伸段[6],第三连杆[11]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6]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1]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后腿[12]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童车,其特征在于高于所述的篮框杆的后坐杆[10]的前端部与所述的扶手杆[5]或后腿[12]或前腿[2]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坐杆[10]的前部还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4]的上端部,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篮框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坐杆[10]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9]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连杆[9]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第三连杆[11]或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1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及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共轴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后篮框杆[15]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前篮框杆[16]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后篮框杆[15]及所述的前篮框杆[16]共轴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篮框杆[15]向上方延伸形成后篮框杆延伸段[14],所述的第一连杆[4]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后篮框杆延伸段[14]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坐杆[10]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及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及所述的后腿[12]的上端部共轴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杆[9]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6]及所述的第三连杆[11]的上端部共轴可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6]与所述的第三连杆[11]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12]的上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和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扶手杆[5]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12]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或扶手杆[5]的前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框杆上设有前座位,所述的后坐杆[10]上设有后座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框杆上可转动连接有前靠背杆[3],所述的前靠背杆[3]与所述的篮框杆之间设有前靠背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后坐杆[10]上可转动连接有后靠背杆[8],所述的后靠背杆[8]与所述的后坐杆[10]之间设有后靠背角度调节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人童车,包括左右两侧的侧支架、用于连接所述的侧支架的横向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支架之间的座位、前轮[1]、后轮[13],其特征在于:篮框杆由前篮框杆[16]和后篮框杆[15]可转动连接而成,扶手杆[5]与前腿[2]或后腿[12]可转动连接,扶手杆[5]的后端部与推手杆[7]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1]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延伸段[6]可转动连接,其下端部与所述的后腿可转动连接。它具有车体折叠后可以直立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B7/10GK1318489SQ00115428
公开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0日
发明者沈海东 申请人:好孩子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