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687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固定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起飞发展,未来将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然而我们处处可以发现到,社会的结构形态日新月异,人们所需求的生活品质相对提高,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编号第477321号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兼具动态、静态的附加装置”,该附加装置为ㄩ形的架体,架体底部设有一底板,底板两侧设有三角形的侧壁,侧壁顶端是凹设有供后轮轴顶掣的顶掣口,而两侧壁之间是容许自行车后轮安置,该案两侧壁为固定状,因此并无法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自行车花毂,且侧壁仅以凹设的顶掣口来供后轮轴置放,而不具有任何的限位结构,如果使用者欲将自行车后轮架设起来进行静态修理,或是欲将自行车后轮架设起来作为训练用或作为健身用等动态使用,则上述的附加装置将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故造成使用上之不便,在实用性上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固定架,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车轮,且当车轮架设于固定架时,既能作为修理架或是停车架的静态使用,也能作为室内健身器械动态使用,极具产业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固定架,包括有一固定架,该固定架具有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两侧边之间容置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
一抵顶装置,是装设在第二侧边端部,该车轮轴一端结合于第一侧边端部,另端则被该抵顶装置抵顶定位。
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是包括相互枢接的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
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均呈Ц形,并于自由端透过旋钮相互枢结。
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第二侧边端部设有一调整部,该调整部设有螺孔,该抵顶装置包括一滑动筒,该滑动筒滑动配合地设于该调整部上,一具有外螺纹的调整杆上套设一弹性体,该调整杆穿设于该滑动筒与调整部的螺孔。
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滑动筒外缘设有一结合于调整杆的抵接件,该抵接件抵接于该轮轴端部。
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部具有一颈部,而滑动筒开设有一长沟与该颈部结合且形成滑动配合。
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第一侧边端部设有一承接轮轴端的承接件。
依据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固定架确实较传统结构更具增进的功效,其优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固定架,可使抵顶件快速的往承接件方向移动,并渐抵靠于轮轴第二端位置,并通过调整杆与调整部的螺合关系,可将调整杆定位于抵顶位置,并可视轮轴的轮轴宽度,而能适时调整调整杆相对于调整部的螺合位置,从而可使不同车型不同大小的车轮稳固置放于固定架上,同样的,藉滑动筒与调整部的滑移关系而在调整杆与调整部旋退时,亦可达到快速释放轮轴的功效。
2、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固定架,可调整抵顶件相对于承接件之间距,而使得该固定架能稳固定位不同尺寸车型的车轮轴,且该固定架可作为室内训练或是健身器械使用,亦可作为一般停车架或是供工作者将自行车车轮架设于固定架上进行修理,为一多功能性的固定架。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述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抵顶装置尚未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抵顶装置调整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抵顶装置另一调整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固定架,其包括有一第一架体10,是于底部设有一横架11,横架11两端分别延伸接设出支撑架12,形成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而构成一Ц形的架体结构,两侧边之间可容置自行车车轮,且该横架11抵接于地面上;一第二架体20,是与该第一架体10对应设置,并于底部设有一横架21,横架2 1两端分别延伸接设出支撑架22,而构成一Ц形的架体结构,且该横架21抵接于地面上,并于两支撑架22的自由端设有枢接耳221,使第一架体10两支撑架12端部结合于枢接耳221,并透过旋钮30穿设定位,使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枢接在一起,且两支撑架12、22构成固定架的侧边,而使两侧边间允许自行车车轮纳入,并藉由旋钮30的调整可使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可相对枢摆打开一角度或是相互叠合,其中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亦可为一体设置。
一套接部23,是设于第二架体20其一支撑架22端部位置,该套接部23朝向另一支撑架22位置凸伸出一接杆231,该接杆231周缘环设一凹环槽232。
一调整部24,是形成于第二架体20另一支撑架22端部位置上,并为一中空管状,并横向贯穿一螺孔241,而该调整部24与支撑架22间形成一平直渐缩状的颈部242。
一抵顶装置40,包括一滑动筒41,该滑动筒41于第一端设有一小孔411连通于内部,并由第二端形成一大孔412透出,且该滑动筒41周缘纵向凹设有一长沟413,该长沟413连接于大孔412,使该滑动筒41利用大孔412端而滑设于第二架体20的调整部24上,且长沟413结合于颈部242。
一调整杆42,具有一头部421,头部421具有一凹槽422,凹槽422中央凸伸出一杆部423,该杆部423近头部421位置设有一段外螺纹424,而于端部位置设有一凹环槽425,使该调整杆42穿设一弹性体43,而穿入调整部24的螺孔241与滑动筒41,并使凹环槽425凸露出小孔411外;一抵顶件44,是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凹设有一锥状的抵接孔441,第二端则设有一结合孔442,该结合孔442外周缘横向贯设有两个销孔443,使结合孔442套设于调整杆42的端部,并以销体444穿入销孔443与凹环槽425间形成定位;一承接件45,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凹设有一结合孔451,结合孔451外周缘横向贯设有两个销孔453,而第二端则设有一半圆凹状的承接部452,该承接件45结合孔451得以套设于套接部23的接杆231,并以销体454穿入销孔453与凹环槽232间形成定位。
而如图3所示,为车轮的花毂50置于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间,且轮轴51尚未受抵顶装置40抵制限位,此时,弹性体43为舒张状态,而弹性顶持于调整杆42的头部421位置,而调整杆42之外螺纹424尚未螺合于螺孔241内,使得承接件45与抵顶件44仍可提供车轮的花毂50轮轴51置于其间的未抵顶位置。
而如图4所示,当车轮的花毂50轮轴51第一端置于承接件45的承接部452,第二端则对应于抵顶件44,而欲实施抵顶动作时,可先施力按压调整杆42,使滑动筒41于调整部24的颈部242产生滑移,并藉由头部421压制该弹性体43压缩,并使与调整杆42端部结合的抵顶件44往承接件45方向移动,而使抵顶件44的抵接孔441渐抵靠于轮轴51第二端位置。
再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在抵顶件44的抵接孔441靠接于轮轴51后,旋转操作调整杆42的头部421,使外螺纹424螺入该螺孔241内,而将调整杆42与其抵接件44固定抵持在轮轴51第二端位置,而能将轮轴51往承接件45推靠形成稳固定位,并可视花毂50的尺寸大小以及轮轴51的轮轴宽度,而能适时调整调整杆42相对于调整部24的螺合位置,而使抵顶件44更往承接件45内移动,或是远离于承接件45,藉此可达到不同车型的车轮置放于固定架上,且透过抵顶装置40更能有效的、快速的顶持限位于轮轴51,而在自行车车轮架设于固定架上时,更能提供于动态、静态操作的稳定性。
而如图6所示,利用旋钮30的螺合位置调整,而能在旋钮30螺松时,第一架体10可相对第二架体20产生枢摆动作,而由打开位置移动至相互叠合位置,而有利于固定架的收藏。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固定架,包括有一固定架,该固定架具有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两侧边之间容置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一抵顶装置,是装设在第二侧边端部,该车轮轴一端结合于第一侧边端部,另端则被该抵顶装置抵顶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是包括相互枢接的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均呈Ц形,并于自由端透过旋钮相互枢结。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第二侧边端部设有一调整部,该调整部设有螺孔,该抵顶装置包括一滑动筒,该滑动筒滑动配合地设于该调整部上,一具有外螺纹的调整杆上套设一弹性体,该调整杆穿设于该滑动筒与调整部的螺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滑动筒外缘设有一结合于调整杆的抵接件,该抵接件抵接于该轮轴端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部具有一颈部,而滑动筒开设有一长沟与该颈部结合且形成滑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第一侧边端部设有一承接轮轴端的承接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固定架,包括一固定架,该固定架具有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两侧边之间容置自行车车轮,一抵顶装置是可调整地装设在第二侧边端部,该车轮轴一端结合于第一侧边端部,另端则被该抵顶装置抵顶定位。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车轮,且当车轮架设于固定架时,既能作为修理架或是停车架的静态使用,也能作为室内健身器械动态使用。
文档编号B62H3/00GK2570140SQ02251838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日
发明者庄士文 申请人:极点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