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77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含二轮、三轮及四轮摩托车,沙滩车,卡丁车等) 自行车(含二轮、三轮、四轮自行车等)上的遮阳挡雨挡风结构和安全防护结
构、及摩托车和自行车上的零部件材料结构、和其表面的防锈蚀层结构,尤其
是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 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在其车体上的坐垫的上端及周边是敞开无遮 拦的结构、或是固定不动的加门的封闭结构,在车上的零部件材料的表面只覆 盖有单层的薄层的非金属层或防锈蚀的金属层;这些结构存在无遮阳挡雨挡风
结构和无安全防护结构的弊端、或存在因加门的封闭结构所造成的成本过高的 缺陷,存在零部件表面易锈蚀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为了克 服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它采用了在车体上连接盖体、在零部件和车体及盖体 的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多层和厚层的防锈蚀层的技术方案。
要觯决的技术问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A,在车体上移动或转动 连接有盖体;B,在包括车体和盖体在内的各承载和受力的零部件的内空结构里
填充有封闭式的气压;c,在包括零部件和车体及盖体在内的金属件及非金属件 的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多层和厚层的不同结构的防锈蚀层,这些多层和厚层的 不同结构的防锈蚀层分别是a,由金属防锈蚀层所组成的防锈蚀层;b,由金 属防锈蚀层和厚度等于及超过0.005毫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明的非金属层 所组成的防锈蚀层;c,只由厚度等于及超过0.01毫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
明的非金属层所组成的防锈蚀层;d,由含有导电微粒的载体层和金属防锈蚀层 所组成的防锈蚀层;e,由含有导电微粒的载体层和金属防锈蚀层及厚度等于和 超过0.005亳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明的非金属层所组成的防锈蚀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可靠的遮阳挡雨挡风结构和安全防护结构, 节约了零部件的用材,降低了因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高成本,提高了零部件和 车体及盖体表面的防锈蚀能力和外观。
附圃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车体上移动式连接盖体的结构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车体上转动式连接盖体的结构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包括车体和盖体在内的、各承载和受力的零部件的 内空结构里填充封闭式气压的结构图,是在包括零部件和车体及盖体在内的金 属件及非金厲件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多层和厚层的防锈蚀层的结构图。
在图中1、盖体。2、车体。3、坐垫。4、气压。5、零部件。6、防锈蚀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盖体(1)通过滑槽、滚轮或轴孔等结构形式与车体(2)移动 式连接。
在图2中,盖体(1)通过铰链或轴孔等结构形式与车体(2 )转动式连接。
在图3中,在包括车体(2)盖体(1)在内的各承载和受力的零部件(5) 的内空结构里通过压缩气体等方式填充有封闭式的气压(4)。
在图3中,在包括零部件(4)和车体(2)及盖体(1)在内的金属件及非 金属件的表面通过镀涂等方式覆盖连接有多层和厚层的防锈蚀层(6 )。
在以上结构中,车体(2)分别是摩托车车体、自行车车体,零部件(4) 和车体(2)及盖体(1)的材料可以分别是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由金属层 与非金属层相组合的复合层材料,金属防锈蚀层有5种不同的结构,分别是a, 由单一的防锈蚀的金属及合金层所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b,由多种防锈蚀的金 属及合金层所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c,由单一的防锈蚀的金属层与单一的防锈 蚀的金属的合金层所共同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结构;d:由多种防锈蚀的金属层 与单一的防锈蚀的金属的合金层所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e,由单一的防锈蚀的
金属层与多种防锈蚀的金属的合金层所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结构;非金属层有5
种不同的外观,分别是a,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特性的非金属层;b,具有非透 明特性的非金属层;c,具有能吸收和释放光能特性的非金属层;d,具有金属 外观的非金属层;e,具有美术紋理外观的非金属层。

图1图2所示操纵盖体(1)移动或转动与车体(2)相合拢时所呈的 封闭结构状态具有遮阳挡雨挡风的作用,具有保护载人时的安全作用。
如图3所示在包括车体(2)盖体(1)在内的所有承载和受力的零部件 (5)的内空结构里所填充的封闭式气压(4)具有增强车体(2)盖体(1)及 零部件(5)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在包括车体(2)盖体(1)及零部件(5)在 内的金属件及非金属件表面的覆盖层中所含有的多层和厚层的防锈蚀层(6)具 有提髙其表面的防锈蚀能力和外观的作用。
综上,通过对现有技术的以上改进、实现和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遮阳挡雨 挡风、安全防护、节约用材、降低成本和提高车上的外观件表面的防锈蚀能力 和外观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在车体(2)上的坐垫(3)的周边及上端是敞开无遮挡的结构、或是固定不动的有门的封闭结构,其特征是A,在车体(2)上移动或转动连接有盖体(1);B,在包括车体(2)和盖体(1)在内的各承载和受力的零部件(5)的内空结构里填充有封闭式的气压(4);C,在包括零部件(5)和车体(2)及盖体(1)在内的金属件及非金属的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多层和厚层的不同结构的防锈蚀层(6),这些多层和厚层的不同结构的防锈蚀层分别是a,由金属防锈蚀层所组成的防锈蚀层;b,由金属防锈蚀层和厚度等于及超过0.005毫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明的非金属层所组成的防锈蚀层;c,只由厚度等于及超过0.01毫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明的非金属层所组成的防锈蚀层;d,由含有导电微粒的载体层和金属防锈蚀层所组成的防锈蚀层;e,由含有导电微粒的载体层和金属防锈蚀层及厚度等于和超过0.005毫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明的非金属层所组成的防锈蚀层;在以上结构中车体(2)分别是摩托车车体、自行车车体;金属防锈蚀层有5种不同的结构,分别是a,由单一的防锈蚀的金属及合金层所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b,由多种防锈蚀的金属及合金层所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c,由单一的防锈蚀的金属层与单一的防锈蚀的金属的合金层所共同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结构;d由多种防锈蚀的金属层与单一的防锈蚀的金属的合金层所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e,由单一的防锈蚀的金属层与多种防锈蚀的金属的合金层所构成的金属防锈蚀层结构;非金属层有3种不同的特性,分别是a,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特性;b,具有非透明的特性;c,具有能吸收和释放光能的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4^正是在 包括零渐牛(5)和车体(2)賴体(1)在内的金属件及一^r属件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锌及 锌^r层(2)和厚度等于^SM过0. 01毫米的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特性的非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1正是 魏括零剩牛(5) 5f^体(2) M# (1)在内的金属件及4^r属件表面的覆盖层中只含有厚度等于^^过0. 02亳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明的#^属层。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1正是 ^^括零部件(5)和车体(2)腫体(1)在内的金属件及一^i件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 铬及^^层和厚度^^J^过0. 01毫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明的4,层。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正是 魏括零部件(5)和车体(2)腫沐(1)在内的^i件及4^I件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 铝及铝^^层和厚度等于^^it0. 01亳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明的非金属层。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f正是 在包括零部件(5)和车体(2)膽体(1)在内的^^件及一^r属件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 锡及^^层和厚度等于^^过0. 01亳米的透明或半透明或非透明的非金属层。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是 在包括零部件(5)和车体(2) M体(1)在内的金属件及4睡属件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 含有导电微粒的载体层和锌及锌^r层;含有厚度等于^M过0. 01毫米的透明或半 透明或非透明的4睹属层。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t正是 ^^括零部件(5)和车体(2) M体(1)在内的金属件及#^属#*面的覆盖层中含有 含有导电微粒的载体层和铬及^^层;含有厚度等于^^过0.01毫米的透明或半 透明或非透明的#^属层。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正是: ^^#部件(5)和车体(2) M体(1)在内的^if牛及t^ifh^面的覆盖层中含有 含有导电微粒的载体层和铝及钼^^层;含有厚度等于,过O.Ol毫米的透明或半 透明或非透明的一睹属层。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正是: 在包括零部件(5)和车体(2)腫体(1)在内的金属件及一^"属件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 含有导电微粒的载体层和铜及铜M层;含有厚度等于,过O.Ol毫米的透明或半 透明或非透明的#^属层。
专利摘要一种可封闭和敞开的摩托车及自行车,其特征是A,在车体(2)上移动或转动连接有盖体(1);B,在包括车体(2)和盖体(1)在内的各承载和受力的零部件(5)的内空结构里填充有封闭式的气压(4);C,在包括零部件(5)和车体(2)及盖体(1)在内的金属件及非金属件表面的覆盖层中含有多层和厚层的不同结构的防锈蚀层(6),通过以上的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使摩托车自行车及汽车具有遮阳挡雨挡风及在行驶中有安全防护的作用,且表面的防锈蚀能力和外观得到提高,用材得到节约。
文档编号B62J17/00GK201151436SQ200720125149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6日
发明者毛立荣 申请人:毛立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