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78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越野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构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越野摩托车车架。
技术背景摩托车车架属于摩托车的一个基本构件,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部件都是 依附在车架上,依靠车架作为支撑,因此,车架要求具有很强的硬度和强度,以保证摩托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断裂和永久性变形;车架与所匹配的发动 机在车辆设计车速范围内不得产生过度震动,且震动频率不应使乘骑者产生不 舒适的感觉。现有车架形状较多,其中越野摩托车主要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 使用条件恶劣,对车架要求较高。越野摩托车车架采用的是"跨骑式"结构, 如图l所示车架都是由钢管焊接为一体,车架形状呈"V"形结构,"V"形结 构的两侧分别作为摩托车的车头部分和车尾部分,再在车头和车尾之间的车架 上焊接二根主管,以增强整个车架和车身的稳定性。但现有的越野摩托车"跨骑式"结构从设计上不能完全满足越野摩托车使 用要求。首先它的发动机悬挂系统刚性不够,此种结构虽然有装配方便,但强 度不够,且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震动会被"放大",如果发动机震动频率与车架 固有频率接近,产生共振情况就更麻烦。同时,车架设计有后叉安装孔安装后叉,并经后叉连接摩托车后轮,车架 上还设计有发动机安装孔,将发动机悬挂在车头部分,后叉安装孔和发动机安 装孔之间形成一段距离L,发动机主动链轮带动后轮大链轮,就会在L段产生---个较大的力矩,使得该段应力较大;当后轮上下跳动,后叉急速摆动,使得发 动机小链轮受力方向在短时发生剧烈变化而产生附加载荷,使得此段应力较大, 易产生断裂。如图2所示传统越野车车架在尾部采用封闭结构,此种结构也不利于消 减震动,由于连接在一起后,发动机运转震动、地面崎岖不平产生的震动都会 传递到座垫上,使乘骑者感觉不舒适。现有技术的缺点是A、它的发动机悬挂系统刚性不够,且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自动会被"放大";B、后叉安装孔和发动机安装孔之间有一段距离L,此段 应力较大,易产生断裂;C、车架尾部为封闭结构,不利于消减震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越野摩托车车架,既能提高发动机悬挂系 统的刚性,又能有效消减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震动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越野摩托车车架,其关键在于它由车 架前体、车架后体和车架下体组成。其中车架前体由车头管、加强板、前斜管、前左支撑管、前右支撑管、左 "L"形连接槽和右"L"形连接槽组成,其中所述前斜管和前左、右支撑管的 前端焊接在车头管上,且前支撑管与前斜管之间形成一夹角,在该夹角中焊接 有加强板,所述前左支撑管和前右支撑管的中部向下折弯延伸,该折弯处通过 螺栓与所述车架后体连接,所述前左支撑管和前右支撑管的下端分别伸入左、右"L"形连接槽内,并与之焊接在一起,所述左、右"L"形连接槽的中部通 过螺栓与所述车架后体连接,所述左、右"L"形连接槽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下体连接。所述车架下体由条形安装槽和左、右加强管组成,其中条形安装槽上部套 装在所述前斜管的下端,二者由螺栓固接,所述条形安装槽的下端两侧分别焊 接在所述左、右加强管的前端,该左、右加强管为圆弧弯管,左、右加强管的 后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左、右"L"形连接槽连接。所述车架后体由左主管、右主管、左尾管、右尾管、横管组成,其中左主 管、左尾管与右主管、右尾管对称设置,所述横管焊接在左主管和右主管之间, 所述主管一端焊接在尾管的中部,组成近似"人"字形结构,主管的另一端通 过螺栓与所述支撑管的中部连接;在靠近焊接点的尾管向上折弯,该折弯部靠 近所述主管,所述尾管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L"形连接槽连接,尾管的另一 端向内折弯。将原有的整体焊接改为车架前体和车架后体两个部分,便于安装和维护, 保持其"跨骑式"结构不变,并增加了车架下体结构,将传统车架的"跨骑" 发动机悬挂系统改成封闭"摇篮"式结构,由于形状封闭,车架刚性大大提高, 发动机悬挂系统的刚性也获得提升,有效消减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震动影响。 同时,车架后体的尾部结构为开放式,有利于消减震动。所述车架下体中条形安装槽上设置有支耳,该支耳上开有螺纹安装孔。支耳上开螺纹安装孔,便于安装发动机,从而在保留原有发动机的安装孔 数量的前提下,增加了发动机的安装孔,增强了对发动机的稳定性。所述车架下体中左、右加强管之间焊接有连接管;所述左、右加强管的外 侧焊接有脚蹬杆安装柱。车架下体上安装脚躞杆,更复合驾驶员的坐姿要求。所述车架前体中左"L"形连接槽和右"L"形连接槽上都设置有支耳,该 支耳上开有螺纹安装孔连接所述左尾管与右尾管。所述车架前体中左"L"形连接槽和右"L"形连接槽上都开有通孔,且二 通孔中串有同一根销轴,该销轴上套装有摩托车后叉,该销轴还穿过发动机安装孔。将摩托车后叉与发动机安装孔套装在同一根销轴上,消除了原有摩托车后 叉安装孔a与发动机安装孔b之间的距离L,使该处车架不会断裂。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A、车架刚性大大提高,发动机悬挂系统的刚性也获得提升,有效消减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震动影响;B、消除了原有摩托车后 叉安装孔a与发动机安装孔之间的距离L,使该处车架不会断裂;C、车架后体 的尾部结构为开放式,有利于消减震动,还增加了驾驶员驾坐摩托车时的舒适感。


图1为现有越野摩托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越野摩托车车架尾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5车架下体的侧视图;图6车架下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3、 4、 5、 6所示 一种越野摩托车车架,它由车架前体、车架后体和车架下体组成。其中车架前体由车头管1、加强板2、前斜管3、前左支撑管4、前右支撑 管4'、左"L"形连接槽5和右"L"形连接槽5,组成,其中所述前斜管3和 前左、右支撑管4、 4'的前端焊接在车头管l上,且前支撑管与前斜管3之间 形成一夹角,在该夹角中焊接有加强板2,所述前左支撑管4和前右支撑管4, 的中部向下折弯延伸,该折弯处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后体连接,所述前左支撑 管4和前右支撑管4'的下端分别伸入左、右"L"形连接槽5, 5'内,并与之 焊接在一起,所述左、右"L"形连接槽5, 5'的中部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后体 连接,所述左、右"L"形连接槽5, 5,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下体连接。所述车架下体由条形安装槽6和左、右加强管7、 7'组成,其中条形安装槽6上部套装在所述前斜管3的下端,二者由螺栓固接,所述条形安装槽6的 下端两侧分别焊接在所述左、右加强管7、 7,的前端,该左、右加强管7、 7' 为圆弧弯管,左、右加强管7、 7'的后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左、右"L"形连 接槽5, 5'连接。左、右加强管7、 7'为圆弧弯管,便于与发动机外形相适应,使左、右加 强管7、 7'能与发动机密切配合,使安装更紧凑。所述车架后体由左主管8、右主管8'、左尾管9、右尾管9'、横管IO组成, 其中左主管8、左尾管9与右主管8'、右尾管9'对称设置,所述横管10焊接 在左主管8和右主管8'之间,所述主管8、 8' —端焊接在尾管9、 9'的中部, 组成近似"人"字形结构,主管8、 8,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管4、 4' 的中部连接;在靠近焊接点的尾管9、 9'向上折弯,该折弯部靠近所述主管8、 8',所述尾管9、 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L"形连接槽5, 5'连接,尾管9、 9'的另一端向内折弯。将原有的整体焊接改为车架前体和车架后体两个部分,保持其"跨骑式" 结构不变,并增加了车架下体结构,将传统车架的"跨骑"发动机悬挂系统改 成封闭"摇篮"式结构,由于形状封闭,车架刚性大大提高,发动机悬挂系统 的刚性也获得提升,有效消减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震动影响。同时,车架后体 的尾部结构为开放式,有利于消减震动。所述车架下体中条形安装槽6上设置有支耳6a,该支耳6a上开有螺纹安装孔。支耳6a上开螺纹安装孔,便于安装发动机,从而在保留原有发动机的安装 孔数量的前提下,增加了发动机的安装孔,增强了对发动机的稳定性。所述车架下体中左、右加强管7、 7'之间焊接有连接管ll;所述左、右加强管7、 7'的外侧焊接有脚蹬杆安装柱16。车架下体上安装脚蹬杆,更复合驾驶员的坐姿要求。所述车架前体中左"L"形连接槽5和右"L"形连接槽5'上都设置有支耳 12,该支耳12上开有螺纹安装孔连接所述左尾管9与右尾管9'。所述车架前体中左"L"形连接槽5和右"L"形连接槽5'上都开有通孔, 且二通孔中串有同一根销轴13,该销轴13上套装有摩托车后叉14,该销轴13 还穿过发动机15安装孔。将摩托车后叉14与发动机15安装孔套装在同一根销轴13上,由于发动机 和后叉是同孔安装,消除了原有摩托车后叉安装孔a与发动机安装孔b之间的 距离L,由于链轮受力方向变化而产生的附加载荷也比传统车架要小很多,使该 处车架不会断裂。其工作原理是先将车架前体和车架后体用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再在车架前体上安装发 动机15和摩托车后叉14,并将发动机15的一个安装孔与后叉14安装孔套装在 同一根销轴13上,再用螺栓将车架下体和车架前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时,将 发动机15与条形安装槽6的支耳6a螺栓固定在一起。提高了车架强度大大, 发动机悬挂系统的刚性也获得提升,有效消减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震动影响; 消除了原有摩托车后叉安装孔a与发动机安装孔之间的距离L,使该处车架不会 断裂。
权利要求1.一种越野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它由车架前体、车架后体和车架下体组成;其中车架前体由车头管(1)、加强板(2)、前斜管(3)、前左支撑管(4)、前右支撑管(4’)、左“L”形连接槽(5)和右“L”形连接槽(5’)组成,其中所述前斜管(3)和前左、右支撑管(4、4’)的前端焊接在车头管(1)上,且前支撑管与前斜管(3)之间形成一夹角,在该夹角中焊接有加强板(2),所述前左支撑管(4)和前右支撑管(4’)的中部向下折弯延伸,该折弯处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后体连接,所述前左支撑管(4)和前右支撑管(4’)的下端分别伸入左、右“L”形连接槽(5,5’)内,并与之焊接在一起,所述左、右“L”形连接槽(5,5’)的中部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后体连接,所述左、右“L”形连接槽(5,5’)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下体连接;所述车架下体由条形安装槽(6)和左、右加强管(7、7’)组成,其中条形安装槽(6)上部套装在所述前斜管(3)的下端,二者由螺栓固接,所述条形安装槽(6)的下端两侧分别焊接在所述左、右加强管(7、7’)的前端,该左、右加强管(7、7’)为圆弧弯管,左、右加强管(7、7’)的后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左、右“L”形连接槽(5,5’)连接;所述车架后体由左主管(8)、右主管(8’)、左尾管(9)、右尾管(9’)、横管(10)组成,其中左主管(8)、左尾管(9)与右主管(8’)、右尾管(9’)对称设置,所述横管(10)焊接在左主管(8)和右主管(8’)之间,所述主管(8、8’)一端焊接在尾管(9、9’)的中部,组成近似“人”字形结构,主管(8、8’)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管(4、4’)的中部连接;在靠近焊接点的尾管(9、9’)向上折弯,该折弯部靠近所述主管(8、8’),所述尾管(9、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L”形连接槽(5,5’)连接,尾管(9、9’)的另一端向内折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下体中 条形安装槽(6)上设置有支耳(6a),该支耳(6a)上开有螺纹安装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下体中 左、右加强管(7、 7')之间焊接有连接管(11);所述左、右加强管(7、 7') 的外侧焊接有脚蹬杆安装柱(16)。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体中 左"L"形连接槽(5)和右"L"形连接槽(5')上都设置有支耳(12),该支 耳(12)上开有螺纹安装孔连接所述左尾管(9)与右尾管(9')。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体中 左"L"形连接槽(5)和右"L"形连接槽(5')上都开有通孔,且二通孔中串 有同一根销轴(13),该销轴(13)上套装有摩托车后叉(14),该销轴(13) 还穿过发动机(15)安装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越野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它由车架前体、车架后体和车架下体组成;其中车架下体由条形安装槽和左、右加强管组成,其中条形安装槽上部套装在前斜管的下端,二者由螺栓固接,所述条形安装槽的下端两侧分别焊接在左、右加强管的前端,该左、右加强管为圆弧弯管,左、右加强管的后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车架前体连接。其显著的技术效果是车架刚性大大提高,有效消减发动机运转中产生的震动影响;消除了原有摩托车后叉安装孔与发动机安装孔之间的距离L;增加了驾驶员驾坐摩托车时的舒适感。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1102605SQ200720125200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1日
发明者夏先明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