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后置式三桥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78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后置式三桥客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后置式三桥客车。
背景技术
为提高载客量,大型客车一般采用三桥结构。即,在车架总成的前部布置 前桥,车架总成的后部并排布置驱动桥和随动桥,且随动桥位于驱动桥的后侧。 前桥和驱动桥一般采用空气悬架结构,而随动桥必须采用门式结构,以避让传 动轴,防止与传动轴等部件发生千涉。由于门式随动桥存在结构复杂、加工困 难、生产周期长等不足,导致整车生产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市场高性价比的需 求。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随动桥结构简单、能有效降 低整车生产成本的发动机后置式三桥客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后置式三桥客车,包括车身、车 架总成、前桥、驱动桥、随动桥和发动机,其中车身位于车架总成的上方,该 车架总成为框架结构,由纵梁和横梁组成,在车架总成的前部布置前桥,尾部 布置发动机,其关键在于在所述车架总成的后部并排布置随动桥和驱动桥, 随动桥位于驱动桥的前侧,该随动桥为柔性悬架结构。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随动桥布置在驱动桥的前侧,不存在与传动轴等部 件发生干涉的问题;随动桥采用柔性悬架结构,满足了整车行驶平顺性、舒适 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并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生产周期短,能有效降低整车 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高性价比的需求。上述随动桥包括随动桥轴管、纵向推力杆、斜向推力杆、螺旋弹簧和减震 器,其中随动桥轴管位于车架总成的下方,该随动桥轴管的两头安装随动桥轮 胎;在所述车架总成两纵梁之间设有两根斜向推力杆,该斜向推力杆的前端与 对应侧纵梁内侧面的第一前支座铰接,后端铰接在随动桥轴管中部的第一后支 座上;在两纵梁的外侧各设有一根纵向推力杆,纵向推力杆的前端与纵梁外侧 面上的第二前支座铰接,后端与随动桥轴管上的第二后支座铰接;所述减震器 位于纵向推力杆的后侧,减震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纵梁和随动桥轴管联接; 所述纵梁的外侧还设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的上端与纵梁外侧面的上支座联 接,下端与随动桥轴管上的下支座联接。两根纵向推力杆和两根斜向推力杆构成四连杆结构可传递纵向的牵引力和 制动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力矩。当车轮因载荷变化而使随动桥与车架总成距离改 变时,两纵向推力杆和两斜向推力杆可绕其与前支座的铰接轴上下转动,以控 制随动桥的运动规律。同时斜向推力杆用来约束随动桥悬架的横向位移,当随 动桥与车架总成有横向距离变化时,斜向推力杆对随动桥悬架的横向位移产生 约束作用,以减小随动桥横向位移。螺旋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装在对应支座的导向轴上,主要承受垂直载荷, 左右螺旋弹簧受载不均时,导向轴可对倾斜跳动进行导向,减小纵向推力杆和 斜向推力杆的扭转。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按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三化原则设计,采用国 内外现有先进和成熟的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有效地节省了开发经费和开发周期, 降低了产品投产的成本,满足了整车行驶平顺性、舒适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并 能有效减小随动桥轮胎的早期磨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随动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4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车身l、车架总成2、前桥3、驱动桥4、 随动桥5和发动机6等几大部分构成,其中车身1安装在车架总成2的上方, 车架总成2为框架结构,由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2a和若干根相互平行的横梁2b 组成,且纵梁2a和横梁2b相互垂直。前桥3位于车架总成2的前部,并通过 一对前桥板簧18和一对减震器19与车架总成2联接,车架总成2的前部由该 前桥3支撑。发动机6安装在车架总成2上,并位于车架总成2的尾部。在车 架总成2的后部并排布置随动桥5和驱动桥4,车架总成2的后部由随动桥5和 驱动桥4支撑,且随动桥5位于驱动桥4的前侧,该随动桥5为柔性悬架结构。 所述驱动桥4通过一对驱动桥板簧20和一对减震器21与车架总成2联接,前桥3、驱动桥4与车架总成2的联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中可知,随动桥5由随动桥轴管7、纵向 推力杆8、斜向推力杆9、螺旋弹簧10和减震器11等部件构成,其中随动桥轴 管7位于车架总成2的下方,该随动桥轴管7的两头安装随动桥轮胎。在车架 总成2两纵梁2a之间设有两根呈"V"字形分布的斜向推力杆9,该斜向推力杆 9的前端与安装在对应侧纵梁2a内侧面的第一前支座14铰接,两斜向推力杆9 的后端均铰接在随动桥轴管7中部的第一后支座15上。在两纵梁2a的外侧各 设有一根纵向推力杆8,该纵向推力杆8与纵梁2a的外侧面平行,纵向推力杆 8的前端与安装在纵梁2a外侧面上的第二前支座12铰接,后端与随动桥轴管7 上的第二后支座13铰接;在纵向推力杆8的后侧设置减震器11,该减震器ll 的上端与纵梁2a外侧面的安装支架联接,下端与随动桥轴管7上的销柱联接。 在所述随动桥轴管7位于纵梁2a外侧的管身的安装下支座17,下支座17上具 有下导向轴,该下导向轴的正上方具有上导向轴,上导向轴通过上支座16固定 于纵梁2a的外侧面,在所述上、下导向轴上套装有螺旋弹簧IO。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后置式三桥客车,包括车身(1)、车架总成(2)、前桥(3)、驱动桥(4)、随动桥(5)和发动机(6),其中车身(1)位于车架总成(2)的上方,该车架总成(2)为框架结构,由纵梁(2a)和横梁(2b)组成,在车架总成(2)的前部布置前桥(3),尾部布置发动机(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总成(2)的后部并排布置随动桥(5)和驱动桥(4),且随动桥(5)位于驱动桥(4)的前侧,该随动桥(5)为柔性悬架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置式三桥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 桥(5)包括随动桥轴管(7)、纵向推力杆(8)、斜向推力杆(9)和减震器(11), 其中随动桥轴管(7)位于车架总成(2)的下方,该随动桥轴管(7)的两头安 装随动桥轮胎;在所述车架总成(2)两纵梁(2a)之间设有两根斜向推力杆(9), 该斜向推力杆(9)的前端与对应侧纵梁(2a)内侧面的第一前支座(14)铰接, 后端铰接在随动桥轴管(7)中部的第一后支座(15)上;在两纵梁(2a)的外 侧各设有一根纵向推力杆(8),纵向推力杆(8)的前端与纵梁(2a)外侧面上 的第二前支座(12)铰接,后端与随动桥轴管(7)上的第二后支座(13)铰接; 所述减震器(11)位于纵向推力杆(8)的后侧,减震器(11)的上、下两端分 别与纵梁(2a)和随动桥轴管(7)联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后置式三桥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 梁(2a)的外侧还设有螺旋弹簧(10),该螺旋弹簧(10)的上端与纵梁(2a) 外侧面的上支座(16)联接,下端与随动桥轴管(7)上的下支座(17)联接。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后置式三桥客车,包括车身、车架总成、前桥、驱动桥、随动桥和发动机,其中车身位于车架总成的上方,该车架总成为框架结构,由纵梁和横梁组成,在车架总成的前部布置前桥,尾部布置发动机,其关键在于在所述车架总成的后部并排布置随动桥和驱动桥,随动桥位于驱动桥的前侧,该随动桥为柔性悬架结构。本实用新型按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三化原则设计,采用国内外现有先进和成熟的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有效地节省了开发经费和开发周期,降低了产品投产的成本,满足了整车行驶平顺性、舒适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并能有效减小随动桥轮胎的早期磨损。
文档编号B62D61/10GK201089352SQ20072012519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1日
发明者昶 万, 叶成友, 达永东, 平 邓 申请人: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