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877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〇〇〇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前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的前后两端分别采用一对左右托架进行固定,不仅装配效率低,而且减震效果也不佳。另外,现有的左右托架结构不同,在装配过程中容易装错,造成发动机中心与桥变速箱中心不在一条直线上,产生扭力,影响传动效率,造成传动轴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该悬置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装配效率和减震效果,且能够避免装配差错,保证传动效率和传动轴的正常使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前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发动机前端左右两侧的左发动机前支架与右发动机前支架、用于将左发动机前支架与右发动机前支架安装在车身底架上的发动机前托架、设置在左发动机前支架与发动机前托架左端之间的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设置在右发动机前支架与发动机前托架右端之间且与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相对置的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对称设置在发动机后端左右两侧的左发动机后支架与右发动机后支架、用于将左发动机后支架安装在车身底架上的左发动机后托架、用于将右发动机后支架安装在车身底架上且与左发动机后托架相对置的右发动机后托架、设置在左发动机后支架与左发动机后托架之间的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设置在右发动机后支架与右发动机后托架之间且与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相对置的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
[0006]进一步的,所述左发动机前支架和右发动机前支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下端垂直相连的第二安装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中部与第二安装板中部之间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发动机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或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第一腰形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前托架包括托架主体、嵌入设置在托架主体内部的内侧加强筋和设置在托架主体底部的下侧加强筋;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托架主体包括底板以及对称设置在底板左右两端的左侧挡板与右侧挡板;所述左侧挡板和右侧挡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倾斜设置在底板左端或右端的第一挡板部以及与第一挡板部的另一端折弯相连的第二挡板部,且所述底板与第一挡板部的夹角和第一挡板部与第二挡板部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第一挡板部上开设有若干个车身底架连接孔;所述第二挡板部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腰形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支架、第一下支架、第一橡胶块和第一安装底座;所述第一上支架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一支架连接部与第一支撑部以及与第一支架连接部螺纹配合的第一安装螺栓;所述第一下支架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且在第一安装底座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安装螺栓;所述第一下支架的开口小于第一安装底座的开口,且第一下支架位于第一安装底座的U型槽的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支架板、与第一支架板下端内侧相连的第二支架板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之间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加强筋与第一支架板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支架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发动机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架板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安装孔和定位限位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左发动机后托架和右发动机后托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托架板、倾斜设置的第二托架板、连接第一托架板中部与第二托架板中部的纵向支撑板以及与纵向支撑板中部垂直相连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二托架板上设有若干个第四腰形孔;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托架板、第二托架板的内侧相连;所述第三加强筋为对称设置在纵向支撑板前后两侧的两个。
[0012]进一步的,所述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上支架、第二橡胶块和第二安装底座;所述第二上支架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且该U型槽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三安装螺栓和定位销;所述第二安装底座包括中间连接部和对称设置在中间连接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个托架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中间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与中间连接部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第二橡胶块,其中上部位于第二上支架内部,其中下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0013]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前端下方设置一体的发动机前托架,能够避免因左右托架不同而造成的装配困难及差错,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准确度;通过将发动机后托架设置成对称设置的左发动机后托架及右发动机后托架,能够进一步避免因左右托架不同而造成的装配困难及差错,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准确度;通过设置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能够使发动机的前后左右四端都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对发动机前托架、左发动机前支架、右发动机前支架、左发动机后托架、右发动机后托架、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的结构及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结构进行设计,能够提高整个悬置的结构强度,保证对发动机进行稳定可靠地支撑。综上,该悬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装配效率和减震效果,且能够避免装配差错,保证传动效率和传动轴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的左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的右视图;
[0017]图4是左发动机前支架和右发动机前支架的主视图;
[0018]图5是左发动机前支架和右发动机前支架的侧视图;
[0019]图6是左发动机前支架和右发动机前支架的俯视图;
[0020]图7是发动机前托架的主视图;
[0021]图8是发动机前托架的侧视图;
[0022]图9是发动机前托架的俯视图;
[0023]图10是托架主体的主视图;
[0024]图11是托架主体的侧视图;
[0025]图12是托架主体的俯视图;
[0026]图13是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或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主视图;
[0027]图14是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或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侧视图;
[0028]图15是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的主视图;
[0029]图16是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