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88770阅读:来源:国知局
合的第一安装螺栓31。所述第一下支架33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所述第一安装底座35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且在第一安装底座35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安装螺栓36。所述第一下支架33的开口小于第一安装底座35的开口,且第一下支架33位于第一安装底座35的U型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的外端和第一支撑部的外端分别连接在第一下支架33的顶部。所述第一安装螺栓31与第一腰形孔25相适应。所述第二安装螺栓36与第二挡板部112上的第二腰形孔117相适应。所述第一橡胶块34,其中上部位于第一下支架32的内部,其中下部位于第一安装底座35的内部。所述第一下支架的侧壁与第一安装底座的侧壁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口向下的U型的第一下支架和开口向上的U型的第一安装底座,能够保证第一橡胶块长时间运行变形后不会脱离出来,起到进一步保护悬置系统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上支架设计为L型,并将其焊接在第一下支架上,使第一上支架与第一下支架的顶部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上支架的结构强度,确保第一上支架不变形。所述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均为一体成型件,(除第一上支架、第一下支架、第一橡胶块和第一安装底座为一体成型外,第一安装螺栓也与这四个部件是一体成型的),这样能够提高装配效率,且能够有效节约垫片、弹片等零部件。
[0045]如图15-图16所示,所述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支架板41、与第一支架板41下端内侧相连的第二支架板42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架板41与第二支架板42之间的第二加强筋43。所述第一支架板41与第二支架板42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加强筋43与第一支架板41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支架板41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发动机连接孔44。所述第二支架板42上依次开设有1个螺栓安装孔46和1个与定位销55相适应的定位限位孔45。所述的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4均为整体铸造成型件,结构强度高,能够对发动机进行有力地支撑。所述第一支架板41、第二支架板42与第二加强筋43围成一个截面为三角形的腔体,这样能够增加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4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二发动机连接孔44为4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板41的四个端角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1个定位限位孔,能够在将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安装到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上后,将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上的定位销插入到定位限位孔中,从而保证悬置软垫拧接装配好后,进一步对悬置软垫进行限位,保证悬置软垫长时间运动后不会围绕安装螺栓旋转。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和第二加强筋围成一个截面为三角形的腔体,能够提高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的结构强度,保证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在长时间运动后不会发生变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是一体铸造成型的,采用铸造工艺设计可以进一步保证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的强度,提高制造效率,节省成本。
[0046]如图17-图20所示,所述左发动机后托架和右发动机后托架6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托架板61、倾斜设置的第二托架板64、连接第一托架板61中部与第二托架板64中部的纵向支撑板63以及与纵向支撑板63中部垂直相连的第三加强筋62。所述第二托架板64上设有若干个第四腰形孔65。所述第三加强筋6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托架板61、第二托架板64的内侧相连。所述第三加强筋62为对称设置在纵向支撑板63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托架板上设有若干个车身底架安装孔,所述车身底架安装孔为4个,分别位于第一托架板的四个端角处。本发明通过设置倾斜设置的第二托架板64,可以将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受到的发动机的压力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有利于延长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托架板与倾斜设置的第二托架板通过十字型支架板(所述十字型支架板即为纵向支撑板和垂直设置在纵向支撑板两侧的两个第三加强筋)连接,保证了第一托架板和第二托架板的相对位置不会在三维空间上发生相对变形,可以有效加强支架强度。
[0047]如图21-图23所示,所述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5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上支架51、第二橡胶块52和第二安装底座53。所述第二上支架51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且该U型槽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三安装螺栓54和定位销55。所述第二安装底座53包括中间连接部532和对称设置在中间连接部532两端的第一连接部531与第二连接部533。所述中间连接部532上开设有若干个托架连接孔534。所述第一连接部531与中间连接部532以及第二连接部533与中间连接部532的夹角均为钝角。所述第二橡胶块52,其中上部位于第二上支架51内部,其中下部位于第一连接部531与第二连接部533之间。所述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以及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的各个部件均采用硫化方式粘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销可以进一步保证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相对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的安装位置。通过将第二上支架51设计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可以保证第二橡胶块在该U型槽两侧的方向上不会受力过大而发生相对运动,起到保护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的作用。通过将第二安装底座设计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能够保证第二橡胶块在受压后不会向外溢出,避免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和右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受损,保证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减震效果。
[0048]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为:
[0049]( 1)根据发动机对安装位置及安装倾角的要求,在发动机前托架上选择合适的两行车身底架连接孔,并通过螺栓将发动机前托架安装在车身底架上;同时,采用螺栓穿过第一托架板上的车身底架安装孔,将左发动机后托架和右发动机后托架也安装在车身底架上。
[0050](2)采用螺栓将左发动机前支架、右发动机前支架分别安装在发动机前端的左右两侧,同时采用螺栓将左发动机后支架、右发动机后支架分别安装在发动机后端的左右两侦k具体地说,分别采用螺栓穿过左发动机前支架和右发动机前支架的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发动机连接孔,从而分别将左发动机前支架和右发动机前支架的第一安装板连接在发动机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采用螺栓穿过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的第一支架板上的第二发动机连接孔,从而分别将左发动机后支架和右发动机后支架的第一支架板连接在发动机的后端的左右两侧。
[0051](3)分别将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第一安装螺栓穿过左发动机前支架、右发动机前支架的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一腰形孔中,从而将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右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分别安装在左发动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