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刹盘之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7127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碟刹盘之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尤指一种分离式的碟刹盘之组 装结构,属于自行车配件。(二) 背景技术习知之碟刹盘结构,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该碟刹盘6 0是呈圆形之薄板体, 该碟刹盘6 0的近外周缘设定位置分别设有若干散热镂孔6 1 ;虽然,该习知碟刹盘6 O具有刹车之使用效果,但是,由于该碟刹盘6 0 是为一体式(如图l所示),当碟刹盘6 0进行刹车动作时,刹车皮(图中未示) 会与碟刹盘6 0的外周缘作用,使得热能集中于碟刹盘6 0的外周缘,而无法 获得有效的排除,进而使刹车皮产生高热能摩擦接触,导致刹车皮容易磨损, 从而影响刹车之安全性。再者,由于一体式之碟刹盘6 O仅具有单一的颜色,较为枯燥乏味,对于 求新求变的现今来说,并不具实用性。(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一种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热能获得适当的 排除,进而避免刹车皮产生磨损,以确保刹车安全性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提 供一种可供使用者依照个人的喜好颜色进行组装,以增加整体的美观度的碟刹 盘之组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包括一主碟刹片,该主碟刹片的外周缘等间隔设置若干凹弧部,且该主碟刹片 的两两凹弧部之间形成一凸插部;若干副碟刹片,各副碟刹片相对于该主碟刹片之凹弧部的一侧分别凸设出 二凸片,该二凸片的近端部分别设有一透孔,且该二凸片之间形成一得以供该 主碟刹片之凸插部定位的弧缺口 ,而各副碟刹片的二凸片分别容置于该主碟刹 片的凹弧部内,使该主碟刹片的凸插部定位于该副碟刹片的弧缺口内;若干第一、二锁片,各第一、二锁片的近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二锁孔, 且各第一、二锁片分别设置于该主碟刹片及各副碟刹片之两侧面;若干螺锁件,各螺锁件穿过各第一锁片的第一锁孔、各副碟刹片的透孔及 各第二锁片的第二锁孔,使各第一、二锁片得以夹固各副碟刹片于该主碟刹片上。其中,该主碟刹片的各凸插部是呈外大内小的倒锥状。其中,该主碟刹片的设定位置依其中心设有若干放射状等间隔的镂空孔。其中,各副碟刹片的两相对边缘分别设有一定位凸缘及一定位凹弧,使各副碟刹片分别利用该定位凸缘定位于该定位凹弧内。其中,各第一、二锁片之两第一、二锁孔距离是等于各副碟刹片之二凸片的两透孔距离。其中,各第一、二锁片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一第一、二平面部,各第一、二 平面部得以分别贴附于该主碟刹片及各副碟刹片的两侧面。 其中,各螺锁件是为螺丝。 其中,各副碟刹片概呈7T字形。其中,各第一、二锁片概呈弧形条状。 其中,各副碟刹片之设定位置设有若干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一种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优点及功效在于该组装结构使热 能获得适当的排除,进而避免刹车皮产生磨损,确保了刹车是安全性;使用者 可依照个人的喜好颜色进行组装,增加了整体的美观度。

图1为习知碟刹盘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1 0主碟刹片1 1凹弧部 1 2凸插部 1 3镂空孔2 0副碟刹片2 1散热孔 2 2凸片 2 2 1透孔 2 3弧缺口3 0第一锁片4 0第二锁片5 0螺锁件2 4定位凸缘3 0 1第一平面部4 0 1第二平面部 碟6 0刹盘2 5定位凹弧 31第一锁孔 41第二锁孔 61散热镂孔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包括一主碟刹片1 0 ,该主碟刹片1 0是呈圆形薄板片状,该主碟刹片1 0的 外周缘等间隔设置若干凹弧部1 1,且该主碟刹片1 0之两两凹弧部1 1之间 形成一凸插部1 2 ;若干副碟刹片2 0 ,各副碟刹片2 0概呈;r字形,各副碟刹片2 0之设定 位置设有若干散热孔2 1,且各副碟刹片2 0相对于该主碟刹片1 0之凹弧部1 l的一侧分别凸设出二凸片2 2,该二凸片2 2的近端部分别设有一透孔22 1,且该二凸片2 2之间形成一得以供该主碟刹片1 0的凸插部1 2定位的 弧缺口 2 3 ,而各副碟刹片2 0的二凸片2 2分别容置于该主碟刹片1 0的凹 弧部1 1内,使该主碟刹片1 0的凸插部1 2定位于该副碟刹片2 0的弧缺口2 3内;若干第一、二锁片3 0、 40,各第一、二锁片3 0 、 4 0概呈弧形条状, 各第一、二锁片3 0 、 4 0的近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二锁孔3 1、 4 1,且 各第一、二锁片3 0 、 4 0分别设置于该主碟刹片1 0及各副碟刹片2 0之两 侧面;若干螺锁件5 0 ,各螺锁件5 0穿过各第一锁片3 0的第一锁孔3 1、各副碟刹片2 0的透孔2 2 1及各第二锁片4 0的第二锁孔4 1 ,使各 第一、二锁片3 0 、 4 0得以夹固各副碟刹片2 0于该主碟刹片1 0上。其中,该主碟刹片1 0的各凸插部1 2是呈外大内小之倒锥状。 其中,该主碟刹片l 0的设定位置依其中心设有若干放射状等间隔的镂空 孔l 3。其中,各副碟刹片2 0的两相对边缘分别设有一定位凸缘2 4及一定位凹 弧2 5,使各副碟刹片2 0.分别利用该定位凸缘2 4定位于该定位凹弧2 5内。 其中,各第一、二锁片3 0、 4 0之两第一、二锁孔3 1、 4 l距离是等 于各副碟刹片2 0之二凸片2 2的两透孔2 2 1距离。其中,各第一、二锁片3 0、 4 0之相对侧分别设有一第一、二平面部3 0 1、 4 0 1,各第一、二平面部3 0 1、 4 0 1得以分别贴附于该主碟刹 片1 0及各副碟刹片2 0的两侧面。其中,各螺锁件5 O是为螺丝。请续配合参阅图2至图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之碟刹盘是由一主碟刹片1 0及若干副碟刹片2 0所组成(如图3所示),使用者仅需将各副碟刹片2 0的 二凸片2 2分别容置于主碟刹片1 0的凹弧部1 1内,使主碟刹片1 0的凸插 部1 2定位于副碟刹片2 0的弧缺口 2 3内,之后,将各第一、二锁片3 0 、4 0分别设置于主碟刹片1 0及各副碟刹片2 0的两侧面,并利用若干螺锁件5 0穿过各第一锁片3 0之第一锁孔3 1、各副碟刹片2 0的透孔2 2 1及各 第二锁片4 0之第二锁孔4 1,使各第一、二锁片3 0、 4 0得以夹固各副碟 刹片2 0于主碟刹片1 0上(如图2及图4所示),整体之组装方式简单方便, 深具实用性。由于本实用新型之碟刹盘是由一主碟刹片1 0及若干副碟刹片2 0所组成 (如图3所示),使得组装后之碟刹盘进行刹车动作时,刹车皮(图中未示)得 以与主碟刹片l 0外缘之各个副碟刹片2 0作用,使副碟刹片2 0得以进行导 热作用,使热能获得适当的排除,进而避免刹车皮产生磨损,以确保刹车的安 全性。再者,由于分离式飞副碟刹片2 0的组合,可供使用者依照个人的喜好颜 色进行组装,以增加整体的美观度,避免令人产生单一颜色枯燥的感觉,深具 实用性。
权利要求1. 一种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一主碟刹片,该主碟刹片的外周缘等间隔设置凹弧部,且该主碟刹片的两两凹弧部之间形成一凸插部;副碟刹片,各副碟刹片相对于该主碟刹片之凹弧部的一侧分别凸设出二凸片,该二凸片的近端部分别设有一透孔,且该二凸片之间形成一得以供该主碟刹片的凸插部定位的弧缺口,而各副碟刹片的二凸片分别容置于该主碟刹片的凹弧部内,使该主碟刹片的凸插部定位于该副碟刹片的弧缺口内;第一、二锁片,各第一、二锁片的近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二锁孔,且各第一、二锁片是分别设置于该主碟刹片及各副碟刹片飞两侧面;螺锁件,各螺锁件穿过各第一锁片的第一锁孔、各副碟刹片的透孔及各第二锁片的第二锁孔,使各第一、二锁片夹固各副碟刹片于该主碟刹片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碟刹片的 各凸插部是呈外大内小的倒锥状。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碟刹片的 设定位置依其中心设有放射状等间隔的镂空孔。
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碟刹片 的两相对边缘分别设有一定位凸缘及一定位凹弧,使各副碟刹片分别利用该定 位凸缘定位于该定位凹弧内。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 锁片之两第一、二锁孔距离是等于各副碟刹片之二凸片的两透孔距离。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 锁片之相对侧分别设有一第一、二平面部,各第一、二平面部分别贴附于该主 碟刹片及各副碟刹片的两侧面。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锁件为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碟刹片 是呈;c字形。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 锁片是呈弧形条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碟 刹片之设定位置设有散热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碟刹盘之组装结构,其系由一主碟刹片、若干副碟刹片、若干第一、二锁片及若干螺锁件所组成;主碟刹片外周缘等间隔设置若干凹弧部,且主碟刹片之两两凹弧部之间形成一凸插部,各副碟刹片相对于主碟刹片的凹弧部一侧分别凸设出二凸片,二凸片近端部分别设有一透孔,且二凸片之间形成一供主碟刹片的凸插部定位的弧缺口,而各副碟刹片的二凸片分别容置于主碟刹片的凹弧部内,使主碟刹片的凸插部定位于副碟刹片的弧缺口内;各第一、二锁片近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二锁孔,且各第一、二锁片是分别设置于主碟刹片及各副碟刹片两侧面,利用各螺锁件穿过各第一锁片的第一锁孔、各副碟刹片的透孔及各第二锁片的第二锁孔。
文档编号B62L1/00GK201080237SQ20072015579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日
发明者温芫鋐 申请人:温芫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