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65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与此同 时,人们对汽车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例如对汽车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越 野能力越来越强。然而,由于野外的地形复杂,当现有的汽车行驶于野外时,常常会因为有 跨沟的存在,使得汽车无法跨越,从而使得汽车无法前进,影响汽车使用的便 利性。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跨沟的汽车。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主体及与该车身主体相连的跨越机构,该跨越机构 具有支持座及伸缩杆,该伸缩杆设置于该车身主体,该支持座与该伸缩杆相连, 跨越时,该伸缩杆从该车身主体向外延伸,该支持座抵持于地面。上迷汽车具有跨越机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若碰到跨沟,可通过跨越机构 跨越,从而完成跨沟行驶。因此上述汽车具有可跨沟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汽车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汽车局部n的放大图。图3是图l所示汽车伸缩杆伸出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汽车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与图2,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例的汽车10。其包括车身主体11、 跨越机构13、收容套筒15、前轮17及后轮18。跨越机构13具有支持座131及 与支持座131相连的伸缩杆133。伸缩杆133通过收容套筒15设置于车身主体 11。跨越时,伸缩杆133从收容套筒15向外延伸,支持座131则抵持于地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跨越机构13为两个,其分别设置在车身主体11的前 部与后部,以下主要以设置于车身主体11前部的跨越机构13为例做说明。跨 越机构13还包括调节装置135与回位件137。调节装置135 (需要说明的是 后部的跨越机构13的调节装置135与前部的跨越机构13的调节装置135结构 略有不同)包括第一转动件1351、踏板件1353、连杆1355及第二转动件1357。 第一转动件1351固定在车身主体ll。踏板件1353成弯折状,其在一端部及中 部分别设有一轴孔与上与第一转动件1351及连杆1355转动连接。连杆1355与 第二转动件1357相连。第二转动件1357固定在收容套筒15上。收容套筒15 大致呈长条形筒状,其具有收容腔151与滚动件153。滚动件153位于收容腔 151的两端,与伸缩杆133相接触。收容套筒15远离支持座131的一端与车身 主体11的横杆111转动连接,并且收容套筒15从与车身主体11转动连接的一 端向靠近支持座131的一端由下往上倾斜,即收容套筒l5与车身主体11转动 连接的一端较为靠近地面。回位件137可为弹簧,其两端分别与车身主体11的 前端及收容套筒15相固定。伸缩杆133收容于收容套筒15的收容腔151内,且可在收容腔151做伸缩运动。滚动件153用于减少伸缩杆133在收容套筒15 的收容腔151内做伸缩运动的摩擦力。支持座131呈"丄,,形,其位于车身主 体11前轮17侧,在使用前,支持座131远离伸缩杆133的一端挂于车身主体 11上。此外,汽车IO还包括驱动装置(图未示),其与分别前轮17及后轮18相连, 即前轮17与后轮18都是驱动轮。该驱动装置可为电动机或内燃机。请同时参见图3,汽车IO在遇有跨沟时,可使跨越机构13的伸缩杆133从 收容套筒15中延伸出,然后脚踏踏板件1353使收容套筒15转动,从而让支持 座'131与跨沟相对的另一侧的地面相抵持。与此同时,回位件137祐:拉伸。后 轮18被驱动转动时,前轮17进入跨沟区域而踏空,此时车身主体11的前部由 伸缩杆133与支持座131支撑;在汽车10被后轮18驱动向前行驶时,由于支 持座131抵持在地面上,因此伸缩杆133向收容套筒15内收缩,使得汽车10 可继续向前运动让前4仑17进入《争沟相对的另一侧的地面。此时若爭〉开5發板件 1353,则回位件137可将伸缩杆133与支持座131拉起。当汽车10的后轮18 行驶至靠近该跨沟时,则将后部的跨沟机构13的支持座131与地面相抵持,由 此前轮17被驱动时,后轮18前进进入跨沟而踏空,此时车身主体ll的后部由 伸缩杆133与支持座131支撑。在汽车10被前轮17驱动向前行驶运动时,由 于支持座131抵持在地面上,因此伸缩杆133从收容套筒15向外延伸,汽车10 可继续向前运动直到后4仑18进入跨沟相对的另一侧的地面。由于汽车IO具有跨越机构13,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若碰到跨沟,可通过跨越 机构13跨越,完成跨沟行驶,因此可方便汽车IO的使用。此外,由于调节装 置135还包括回位件137,当汽车IO跨沟动作完成后,还可将踏板件1353恢复 至原位,进一步方^f更汽车10的^f吏用。可以理解,若汽车IO还包括一与伸缩杆133相连的控制件,用于控制该伸缩杆133自动伸缩,还可进一步方便汽车IO的使用。例如,该控制件包括一控 制单元,及一与该控制单元及伸缩杆133相连的气缸。该控制件通过控制单元 控制气缸的伸缩实现伸缩杆133的自动伸缩。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例如,当汽车10 跨沟时,仅一前轮17或后轮18会踏空时,那么跨越机构13可仅设置在汽车10 的前部或后部,相应的驱动轮可以仅为前轮17或后4仑18,当然也可仅一个前專仑 17与一个后轮18为驱动轮;当汽车本身的重量较大时,汽车10的前部或后部 的跨越机构13可同时设置有多个伸缩杆133与支持座131,以增加汽车IO做丑争 沟行驶时的稳定性;此外,收容套筒15、调节装置135还可省略;当然,这些 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主体,其特征在于该汽车还具有与该车身主体相连的跨越机构,该跨越机构具有支持座及伸缩杆,该伸缩杆设置于该车身主体,该支持座与该伸缩杆相连,跨越时,该伸缩杆从该车身主体向外延伸,该支持座抵持于地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跨越机构还包括调节装置,其与 该伸缩杆相连,用于调节该支持座抵持于地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还包括一与车身主体相连的 收容套筒,该收容套筒具有一收容腔,该伸缩杆收容在该收容套筒的收容腔 内,该伸缩杆通过该收容套筒与该调节装置相连。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动件、踏板 件、连杆及第二转动件,该第一转动件设于该车身主体,该踏板件与该第一 转动件及该连杆转动连接,该连杆与该第二转动件相连,该第二转动件设于 该收容套筒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收容套筒远离该支持座的一端与 该车身主体转动连接,且该收容套筒从与该车身主体转动连接的一端向靠近 该支持座的 一端由下往上倾斜。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收容套筒还包括一滚动件,其与 该伸缩杆相接触。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跨越机构还包括一回位件,其一 端与该车身主体相连,相对的另一端与该收容套筒相连。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回位件为弹簧。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为四轮汽车,其还包括两个 前轮与两个后轮,且至少一前轮与至少一后轮为驱动轮;该跨越机构有两个,其中 一个设置在该车身主体前端,另外一个设置在该车身主体后端。
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还包括一与该伸缩杆相连的 控制件,其用于控制该伸缩杆自动伸缩。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主体及与该车身主体相连的跨越机构,该跨越机构具有支持座及伸缩杆,该伸缩杆设置于该车身主体,该支持座与该伸缩杆相连,跨越时,该伸缩杆从该车身主体向外延伸,该支持座抵持于地面。上述汽车具有可跨沟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D57/028GK101298259SQ20081006782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1日
发明者刘跃明, 董铸荣, 萍 贺, 陆国达, 高谋荣, 黄文伟 申请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