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43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尤指一种可使坐垫整体在垂直方向上升高
或降低,而不造成坐垫倾斜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速克达型机车为一种最普遍的个人交通工具之一,其具有车身体积小、耗油量低 及操控性佳等优点。 如图12及图13所示,为现有的不具备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坐垫及置物箱的结 构示意图,其中A线代表机车坐垫底侧的位置,B线为置物箱放置有一全罩式安全帽的顶缘 的位置。 在图12中,如为了使速克达型机车的置物箱容量较大,则通常会将坐垫设置为高 度较高,然而坐垫的高度太高会使得一般身材娇小的骑乘者不易骑乘或是双脚无法接地支 撑,造成安全上的顾虑。 而在机车坐垫较低的情况,则放置全罩式安全帽等体积较大的物品将使得坐垫与 安全帽形成干涉,如图13所示,A线即在B线的下方,若为了仍能有足够的置物箱空间而减 少坐垫填充的厚度(使A线升高),将使得坐垫对于骑乘者的支撑力量减小,而造成骑乘的 不舒适。 如图14所示,为一种现有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500,该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500 设置在该机车坐垫510周围的侧板520以及该行李箱530的前端,可调整机车坐垫的高度, 然而该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500只调整该机车坐垫510 —端处的高度,如此,该机车坐垫 510将随着高度的调整而朝前方或后方倾斜,如此除了影响骑乘者乘坐的舒适性外,亦造成 骑乘者在乘坐时容易滑动而影响骑乘的安全性。 如图15A及图15B所示,另一现有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600,该机车坐垫的调整 机构600将其所包含的固定底座610及该活动顶座620设置在该机车坐垫630的后端处, 同样地,该机车坐垫630将随着高度的调整而朝前方或后方倾斜,而具有上述机车坐垫的 调整机构500相同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 以调整机车坐垫于一合适于骑乘者的高度,且亦可调整置物箱的容量来放置安全帽等体积 较大的物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可供设置在一车架上,包 括一第一调整机构及一第二调整机构,该第一调整机构设置在该车架的前缘而该第二调 整机构设置在该车架的后缘,该第一调整机构及该第二调整机构均具有一活动顶座及一固 定底座,该活动顶座相对于该固定底座而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操作机构,其连接于该第一 调整机构及该第二调整机构,用以使该活动顶座相对于该固定底座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相同的距离;一置物箱,其包含一外箱及一内箱,该外箱为一顶部呈开口状的中空体且固定在
该车架中,该内箱紧接于该外箱的内壁而设置在该外箱中,且该内箱的顶部及底部均呈开
口状而以底部与该外箱相连通,该内箱顶缘的前端及后端连接于该活动顶座上;以及一坐
垫,其设置于该第一调整机构、该第二调整机构及该置物箱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该车架的前缘及后缘分别设置有该第一调整机构及该第二调整机构, 可避免调整该坐垫为只有一端处升高或降低,而使该坐垫向一侧倾斜,因此可使该速克达 型机车的骑乘者在乘坐时不会朝向一侧(如向前或向后)滑动,而维持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亦可确保骑乘的安全性。 二、可提供骑乘者以较佳的骑乘姿势来骑乘,确保骑乘者的双脚能够接地而支撑, 进一步若将本发明的实施例装置在大型的速克达型机车上,也能够合适于身材较娇小的骑 乘者来骑乘大型的速克达机车。 三、骑乘者可在骑乘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调整该坐垫的 高度而符合自身的骑乘姿势,并于骑乘后,可借着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来 使该置物箱的内箱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而调整该置物箱的容量,而方便骑乘者放置安全帽等 体积较大的物品。 四、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除了可提供该速克达型机车适合于各种身材的骑乘者 外,该坐垫可不需要为了使该置物箱具有足够的空间而牺牲其填充的厚度,而提供骑乘者 更佳的乘坐舒适性。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 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全车车体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第一调整机构的固定底座的立体
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第一调整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调整机构的滑块滑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第一调整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操作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操作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第二调整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 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现有的机车坐垫及置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现有的机车坐垫及置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现有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平面示意5
图15A及第十五B图15B为现有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及局部
立体分解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
1000速克达型机车1100车架2000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2100第一调整机构2200第二调整机构2300操作机构2310转动件2311转轴部2312操作部2313卡掣部2320拉动片2321卡掣孔2322翼2330第一缆线2340第二缆线2350固定架2351轴孔2360第一导引套管2370第二导引套管2380连动杆2400置物箱2410外箱2420内箱2430弹性衬套2500坐垫2600操作机构2610步进马达2620控制开关100活动顶座110柱体120卡槽200固定底座210凹槽220通孔230滑块231凹沟
240带动件241支点242导引臂243牵引臂244插销250固定件251导引沟260盖板261套筒262穿孔270弹性组件280回复弹簧300垂直蜗杆400驱动蜗杆500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510机车坐垫520侧板530行李箱600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610固定底座620活动顶座630机车坐垫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显示有一速克 达型机车1000,并包括一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2000。而图2及图3分别根据本发明的一实 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该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2000设置在一速克达型机车的车架1100 上,并包括一第一调整机构2100、一第二调整机构2200、一操作机构2300、一置物箱2400及 一坐垫2500。 如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设置在该车架1100的前缘且该第二调整 机构2200设置在该车架1100的后缘,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及该第二调整机构2200均具 有一活动顶座IOO及一固定底座200,该活动顶座100相对于该固定底座200而在垂直方向 上移动。 该操作机构2300连接于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及该第二调整机构2200,用以使该 活动顶座100相对于该固定底座200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相同的距离。该置物箱2400包含 一外箱2410及一内箱2420,该外箱2410为一顶部呈开口状的中空体且固定在该车架1100 中,该内箱2420紧接于该外箱2410的内壁而设置在该外箱2410中,且该内箱2420的顶部 及底部均呈开口状而以底部与该外箱2410相连通,该内箱2420顶缘的前端及后端连接于 该活动顶座100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置物箱2400可进一步包含一弹性衬套2430,该弹性衬套2430以 其下缘连接于该外箱2410的外壁且以其上缘连接于该内箱2420的外壁而包覆该外箱2410 及该内箱2420之间的空隙,以防止灰尘、水、脏污等渗入该外箱2410及该内箱2420的空隙 中。本实施例中,该弹性衬套2430为软质橡胶材料所制成。该坐垫2500设置于该第一调 整机构2100、该第二调整机构2200及该置物箱2400上。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活动顶座100还可包含一柱体 IIO,该柱体IIO自该活动顶座100向下延伸形成且具有多个卡槽120,所述卡槽120形成在 该柱体110上的同一侧且沿着垂直方向而彼此平行排列。 该固定底座200还可包含有一凹槽210、一通孔220及一滑块230,该凹槽210形 成在该固定底座200上且呈长条状,该通孔220形成在该固定底座200的凹槽210中,且该 柱体110插设于该通孔220中,该滑块230设置在该固定底座200的凹槽210中,且该滑块 230可沿着该凹槽210的长度方向滑动,如此可进一步通过该滑块230滑入该柱体110的所 述卡槽120的其中之一而使该柱体110在该通孔220中被限制以固定该活动顶座100相对 于该固定底座200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或该滑块230滑出该柱体110的该卡槽120的其 中之一而使该柱体110在该通孔220中上下移动以改变该活动顶座100相对于该固定底座 200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固定底座200还可包含一带动件240,该带动件240具有一 支点241、一导引臂242及一牵引臂243,该带动件240以该支点241枢接在该固定底座200 上,该导引臂242自该支点241延伸在该滑块230上且在远离该支点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 一插销244,该牵引臂243自该支点241延伸,而该滑块230上可进一步形成有一凹沟231, 该凹沟231以一角度倾斜于该凹槽210的长度方向,该插销244插设在该凹沟231内的一 端处。 如图8及图9所示,该操作机构2300包含一转动件2310、一拉动片2320、一第一缆 线2330及一第二缆线2340,该转动件2310具有一转轴部2311及一操作部2312,该转轴部 2311上形成有一卡掣部2313,该操作部2312安装在该转轴部2311的一端,该拉动片2320 具有一卡掣孔2321及两翼2322,该拉动片2320以该卡掣孔2321固定于该转轴部2311的 卡掣部2313上,该两翼2322自该卡掣孔2321相对延伸,该第一缆线2330及该第二缆线 2340分别以一端连接于该两翼2322的其中之一及其中另一。 该带动件240的牵引臂243以远离于该带动件240的支点241的一端连接于该第 一缆线2330及该第二缆线2340的其中之一的另一端,如此可进一步通过该转动件2310以 该转轴部2311为中心旋转,使该拉动片2320的两翼以该第一缆线2330及该第二缆线2340 同时拉动每一该固定底座200的带动件240,如图6A及图6B所示,该带动件240的插销244 即自该滑块230的凹沟23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该滑块230即沿着该凹槽210的长度方 向滑出该卡槽120,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滑块230的凹沟231可配置为其的一端较另一 端远于该滑块230所滑出的卡槽120。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固定底座200还具有一 固定件250 ,该固定 件250设置在该带动件240及该滑块230之间且具有一导引沟251,该导引沟251以该带动 件240的支点241为圆心而呈圆弧状,该导引臂242的插销244延伸在该固定件250的导 引沟251中而插设在该滑块230的凹沟231内的一端处。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固定底座200还包含有一盖板260及一弹性组件270,该盖 板260设置在该带动件240上且覆盖该凹槽210,该盖板260上具有套筒261及穿孔262, 所述套筒261自该盖板26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该穿孔262形成在该盖板260上且位于该 套筒261中,该活动顶座100的柱体110延伸入该套筒261中而经过该穿孔262而插设于 该通孔220中,该弹性组件270设置在该套筒261及该活动顶座100的柱体110之间。
请同时参阅图8及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操作机构2300还可包含一 固定架2350并以该固定架2350而安装在该车架1100的一侧,该固定架2350上具有一轴 孔2351,该转动件2310的操作部2312位于该固定架2350的一侧,而该转动件2310的转轴 部2311自该固定架2350的一侧朝向该车架1100而穿入于该固定架2350的轴孔2351中, 使该卡掣部2313位于该固定架2350的另一侧。 请参阅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操作机构2300还包含一第一导引套管2360及 一第二导引套管2370,该第一导引套管2360及该第二导引套管2370分别覆设在该第一缆 线2330及该第二缆线2340的外围且固定在该车架1100上,用以限制该第一缆线2330及 该第二缆线2340分别在该第一导引套管2360及该第二导引套管2370中移动。
以下将再根据图2至图7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的一实施例,其 基于上述实施例而修改该活动顶座100及该固定底座200的形式,然各该组件之间的连接 关系与机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设置在该车架1100的前缘且具有 一活动顶座100及一固定底座200,如前所述,该活动顶座100相对于该固定底座200而在 垂直方向上移动,而本实施例中,该活动顶座100包含两柱体110,该两柱体110自该活动顶 座100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且均具有多个卡槽120,所述卡槽120形成在该两柱体110上的 同一侧且沿着垂直方向而彼此平行排列。 如图5及图6所示,该固定底座200包含有一凹槽210、两通孔220、两滑块230、 一带动件240、两固定件250、一盖板260及两弹性组件270,该凹槽210形成在该固定底座 200上且呈长条状,该两通孔220分别形成在该固定底座200的凹槽210中的两侧,且可供 该活动顶座100的该两柱体110分别插设于该两通孔220中。 该两滑块230设置在该固定底座200的凹槽210中而位于该两通孔220之间,且 该两滑块230可沿着该凹槽210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地滑动。而该带动件240具有一支点 241、两导引臂242及一牵引臂243。该带动件240以该支点241枢接在该固定底座200上 的该凹槽210中。该两导引臂242自该支点241分别延伸在该两滑块230上且分别在远离 该支点241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插销244。该牵引臂243自该支点241延伸至该固定底 座200外并以远离于该带动件240的支点241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缆线2330的另一端(如 图4及图9所示)。 该两固定件250分别设置在该带动件240的该两导引臂242及该两滑块230之间 且具有一导引沟251,每一该导引沟251分别以该带动件240的支点241为圆心而呈圆弧 状,而每一所述滑块230上进一步形成有一凹沟231,每一所述凹沟231以一角度倾斜于该 凹槽210的长度方向。该两导引臂242的插销244分别延伸在该固定件250的导引沟251 中而插设在该滑块230的凹沟231内的一端处。 该盖板260设置在该带动件240上且覆盖该凹槽210,该盖板260上具有两套筒261及两穿孔262,该两套筒261分别自该盖板26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该两穿孔262分别 形成在该盖板260上且位于该套筒261中。 该活动顶座100的该两柱体110分别延伸入该两套筒261中而经过该两穿孔262 而分别插设于该凹槽210的该两通孔220中。该两弹性组件270则分别设置在该套筒261 及该活动顶座100的柱体110之间。本实施例中,该两弹性组件270为两线圈弹簧,且分别 套设于该活动顶座100的该两柱体110上。 通过上述本发明的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的一实施例,可提供骑乘者手动旋转该 操作机构2300的转动件2310的操作部2312,该转轴部2311即带动该拉动片2320而以该 第一缆线2330拉动该带动件240,使每一该带动件240的导引臂242的插销244沿着该两 固定件250的导引沟251而自该两滑块230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该两滑块230即相对地 滑出该两柱体110的所述卡槽120的其中之一,而使该两柱体110在该两通孔220中,可上 下移动以提供骑乘者改变该活动顶座100相对于该固定底座200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
以下将根据图10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该第二调整机构2200的一实施例,其基于上 述实施例而修改该活动顶座及该固定底座的数量及形式,然各该组件之间的连接关与机构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请参阅图10所示,该第二调整机构2200设置在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更朝向该速 克达型机车1000后方的该车架1100的后缘且具有一活动顶座100及两固定底座200。该 两固定底座200分别设置在该车架1100后缘的两侧。该活动顶座100相对于该两固定底 座200而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该活动顶座100包含四个柱体IIO,该四个柱体110两两分别自该活 动顶座100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靠近于该活动顶座100的外侧的该两柱 体110分别具有多个卡槽120,且所述卡槽120形成在靠近于该活动顶座100的外侧的该两 柱体110上的同一侧且沿着垂直方向而彼此平行排列,如图10所示,该两柱体110上所形 成的所述卡槽120并进一步位于该两柱体110彼此背对的一侧上。 每一该固定底座200包含有一凹槽210、一通孔220、一滑块230、一带动件240、一 固定件250、一套筒261、一弹性组件270,该两固定底座200的结构大致对称。
为简化说明,以下以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该车架1100后缘的其中一侧的固定底座 200为主而说明,其结构相同于设置在该车架1100后缘的另一侧的固定底座200。
如图10所示,该凹槽210形成在该固定底座200上且呈长条状,该通孔220分别 形成在该固定底座200的凹槽210中,且该活动顶座100上具有所述卡槽120的该柱体110 插设于该通孔220中。该滑块230设置在该固定底座200的凹槽210中,且该滑块230沿 着该凹槽210的长度方向滑动。 该带动件240具有一支点241、一导引臂242及一牵引臂243。该带动件240以该 支点241枢接在该固定底座200上,该导引臂242自该支点241延伸在该滑块230上且分别 在远离该支点240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插销(图未示)。该牵引臂243自该支点241延 伸至该固定底座200外并以远离于该带动件240的支点241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缆线2340 的另一端,并进一步通过一连动杆2380,在其中一侧的该固定底座200的该带动件240作动 时,使其另一侧的该固定底座200的该带动件240同时作动。 该固定件250分别设置在该带动件240的该导引臂242及该滑块230之间且具有一导引沟251。该导引沟251分别以该带动件240的支点241为圆心而呈圆弧状。而所述 滑块230上进一步形成有一凹沟(图未示),所述凹沟以一角度倾斜于该凹槽210的长度方 向。该导引臂242的插销分别延伸在该固定件250的导引沟251中而插设在该滑块230的 凹沟内的一端处。 在本实施例中,该套筒261设置在该固定底座200的一侧且对应于该活动顶座100 的未设有所述卡槽120的该柱体110。该活动顶座100的未设有所述卡槽120的该柱体110 延伸入该套筒261中。该弹性组件270则设置在该套筒261及该活动顶座100的未设有所 述卡槽120的柱体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270为两线圈弹簧,且套设在该活 动顶座的未设有所述卡槽120的该柱体110上。 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具有一回复弹簧280设置在所述带动件240的支点 241处,如图5所示,以辅助所述带动件240在经由该第一缆线2330及该第二缆线2340拉 动后,回复至原来的位置而使所述滑块230滑入所述柱体110的所述卡槽120的其中之一 中。 本发明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2000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及该 第二调整机构2200可均具有一活动顶座100、一固定底座200、一垂直蜗杆300及一驱动蜗 杆400。如图11所示,以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为一范例,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 言可基于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内容,对该第二调整机构2200为相同或等效修改的配置。
其中该操作机构2600具有一步进马达2610及一控制开关2620,该垂直蜗杆300 以顶端抵接于该活动顶座100的下侧,并自顶端垂直向下延伸而穿设于该固定底座200中。 该驱动蜗杆400与该垂直蜗杆300相互啮合且与该步进马达2610连接,并通过该步进马达 2610驱动该驱动蜗杆400以长度方向为轴旋转。 该控制开关2620连接于该步进马达2610,用以控制该步进马达2610驱动该驱 动蜗杆400以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旋转,而使与该驱动蜗杆400相互啮合的垂直蜗杆300 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以电力的方式驱动该操作机构2600的该步进马达 2610,使其带动该驱动蜗杆400转动,该驱动蜗杆400再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该垂直蜗杆 300旋转,进而使该活动顶座100相对于该固定底座200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相同的距离, 而提供骑乘者操作该控制开关2620来方便地调整该速克达型机车1000的坐垫2500相对 于地面的高度。 依上所述,可以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该车架1100的前缘及后缘分别设置有该第一调整机构2100及该第二 调整机构2200,相较于现有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可避免调整该坐垫2500为只有一端处 升高或降低,而使该坐垫2500向一侧倾斜,因此可使该速克达型机车1000的骑乘者在乘坐 时不会朝向一侧(如向前或向后)滑动,而不影响乘坐的舒适性,亦可确保骑乘的安全性。
二、可提供骑乘者以较佳的骑乘姿势来骑乘,并确保骑乘者的双脚能够接地而支 撑,进一步若将本发明的实施例装置在大型的速克达型机车上,也能够合适于身材较娇小 的骑乘者来骑乘大型的速克达机车。 三、骑乘者可在骑乘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2000,调整该坐 垫2500的高度而符合自身的骑乘姿势,并于骑乘后,可借着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坐垫的调 整机构2000来使该置物箱2400的内箱2420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而调整该置物箱2400的容量,而方便骑乘者放置安全帽等体积较大的物品。 四、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除了可提供该速克达型机车1000适合于各种身材的骑 乘者外,该坐垫2500亦不需要为了使该置物箱2400具有足够的空间而牺牲其填充的厚度 2500 ,而提供骑乘者更佳的乘坐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故 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 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可供设置在一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调整机构及一第二调整机构,该第一调整机构设置在该车架的前缘而该第二调整机构设置在该车架的后缘,该第一调整机构及该第二调整机构均具有一活动顶座及一固定底座,该活动顶座相对于该固定底座而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操作机构,其连接于该第一调整机构及该第二调整机构,用以使该活动顶座相对于该固定底座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相同的距离;一置物箱,其包含一外箱及一内箱,该外箱为一顶部呈开口状的中空体且固定在该车架中,该内箱紧接于该外箱的内壁而设置在该外箱中,且该内箱的顶部及底部均呈开口状而以底部与该外箱相连通,该内箱顶缘的前端及后端连接于该活动顶座上;以及一坐垫,其设置于该第一调整机构、该第二调整机构及该置物箱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顶座包含一柱体,该柱体自该活动顶座向下延伸形成且具有多个卡槽,所述卡 槽形成在该柱体上的同一侧且沿着垂直方向而彼此平行排列;以及该固定底座包含有一凹槽、一通孔及一滑块,该凹槽形成在该固定底座上且呈长条状, 该通孔形成在该固定底座的凹槽中,而该柱体插设于该通孔中,该滑块设置在该固定底座 的凹槽中且可沿着该凹槽的长度方向滑动;通过该滑块滑入该柱体的所述卡槽的其中之一而使该柱体在该通孔中被限制以固定 该活动顶座相对于该固定底座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或该滑块滑出该柱体的该卡槽的其中 之一而使该柱体在该通孔中上下移动以改变该活动顶座相对于该固定底座在垂直方向上 的距离。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底座包含一带动件, 该带动件具有一支点及一导引臂,该带动件以该支点枢接在该固定底座上,该导引臂自该 支点延伸在该滑块上且在远离该支点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插销,该滑块上进一步形成有 一凹沟,该凹沟以一角度倾斜于该凹槽的长度方向,该插销插设在该凹沟内的一端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带动件具有一牵引臂,该牵引臂自该支点延伸;以及该操作机构包含一转动件、一拉动片、一第一缆线及一第二缆线,该转动件具有一转轴 部及一操作部,该转轴部上形成有一卡掣部,该操作部安装在该转轴部的一端,该拉动片具 有一卡掣孔及两翼,该拉动片以该卡掣孔固定于该转轴部的卡掣部上,该两翼自该卡掣孔 相对延伸,该第一缆线及该第二缆线分别以一端连接于该两翼的其中之一及其中另一,而 该带动件的牵引臂以远离于该带动件的支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缆线及该第二缆线的其 中之一的另一端;通过该转动件以该转轴部为中心旋转,使该拉动片的两翼以该第一缆线及该第二缆线 同时拉动每一该固定底座的带动件,该带动件的插销即自该滑块的凹沟的一端移动至另一 端,该滑块即沿着该凹槽的长度方向滑出该卡槽。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机构包含一固定架 并以该固定架而安装在该车架的一侧,该固定架上具有一轴孔,该转动件的操作部位于该 固定架的一侧,而该转动件的转轴部自该固定架的一侧朝向该车架而穿入于该固定架的轴 孔中,使该卡掣部位于该固定架的另一侧。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机构包含一第一导 引套管及一第二导引套管,该第一导引套管及该第二导引套管分别覆设在该第一缆线及该 第二缆线的外围且固定在该车架上,用以限制该第一缆线及该第二缆线分别在该第一导引 套管及该第二导引套管中移动。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底座具有一固定件, 该固定件设置在该带动件及该滑块之间且具有一导引沟,该导引沟以该带动件的支点为圆 心而呈圆弧状,该导引臂的插销延伸在该固定件的导引沟中而插设在该滑块的凹沟内的一 端处。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块的凹沟的一端较另 一端远于该滑块所滑出的卡槽。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回复弹簧设置在 该带动件的支点处。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底座包含有一套 筒,该套筒自该固定底座向上延伸,该活动顶座的柱体延伸入该套筒中。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弹性组件设 置在该套筒及该活动顶座的柱体之间。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置物箱包含一弹性衬 套,该弹性衬套以其下缘连接于该外箱的外壁且以其上缘连接于该内箱的外壁,而包覆该 外箱及该内箱之间的空隙。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整机构及该第二调整机构进一步均具有一垂直蜗杆及一驱动蜗杆,该垂直蜗 杆以顶端抵接于该活动顶座的下侧,并自顶端垂直向下延伸而穿设于该固定底座中,该驱 动蜗杆与该垂直蜗杆相互啮合;以及该操作机构包含有一步进马达及一控制开关,该步进马达与该驱动蜗杆连接,用以驱 动该驱动蜗杆以长度方向为轴旋转,该控制开关连接于该步进马达,用以控制该步进马达 驱动该驱动蜗杆以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旋转,而使与该驱动蜗杆相互啮合的垂直蜗杆在垂 直方向上转动;由此,使该活动顶座相对于该固定底座而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其可供设置在一车架上,包括一第一调整机构、一第二调整机构、一操作机构、一置物箱及一坐垫,该第一调整机构及该第二调整机构分别设置在该车架的前缘及后缘,且均具有一活动顶座及一固定底座,该活动顶座相对于该固定底座而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该操作机构连接于该第一调整机构及该第二调整机构使该活动顶座相对于该固定底座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相同的距离,该置物箱包含一外箱及一内箱,该内箱以底部与该外箱相连通而以顶缘的前端及后端连接于该活动顶座上,该坐垫设置于该第一调整机构、该第二调整机构及该置物箱上;由此,可使该坐垫整体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文档编号B62J1/12GK101723017SQ200810174680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1日
发明者陈昱崴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