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轮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6746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正三轮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特别涉及一种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正三轮摩托车随着市场需要的发展,根据其使用功能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 为用于承栽货物的载货正三轮摩托车, 一类为用于乘坐人的载客正三轮摩托车, 这两类正三轮摩托车由于功能的不同,车体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区别,通常载货 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后部车身为矩形的平底大货箱,该货箱采用焊接或铆接固
定在车架上;载客正三轮摩托车的车身为壳体车厢,车厢的壳体覆盖件通过铆 接固定在车架上焊接的车厢骨架上,车厢的骨架是焊接在车架不能变动。由于 载货、载客正三轮摩托车的功能不同,两种摩托车的车架结构以及车身结构均 不相同,无论哪一种结构的正三轮摩托车, 一旦车体根据使用功能定型后,其 车架结构就不能改变了,如果要改变结构,就必须对车架、车身重新设计模具, 因此三轮摩托车制造企业都针对载货正三轮摩托车和载客正三轮摩托车的车 架,分别设计、制作模具以及工装夹具,并同时保存这两类摩托车车架的模具 和工装夹具,以备客户订单需要。然而模具的设计和制作费用价格昂贵,同时 保存这两类摩托车车架的模具和工装夹具,会造成摩托车制造业的成本加大, 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如何解决载货和载客正三轮摩托车车架模具分别制作, 同时保存,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的矛盾, 一直困扰着三轮摩托车制造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载货和载客正三 轮摩托车能够共用的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车架的前端焊接车头立管,所述车架为 前低后高的台阶结构,车架前部龙骨上焊接有几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 龙骨上的横向悬臂梁的两端分别焊接纵向边梁形成支承地板的框架,车头立管焊接在龙骨的前端,车架后部为几根弯曲的后纵梁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几根
弯曲的后纵梁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龙骨尾端的一才M黄向悬臂梁上,车身地板与龙 骨、横向悬臂梁、弯曲的后纵梁形成的台阶焊接,车架前部的地板上设置有驾 驶区隔离底架,所述驾驶区隔离底架后端与车架后部的台阶前端之间留有间距, 在驾驶区隔离底架上、车架后部的台阶结构的前端和上端的地板上均设有用于 拼装连接的结构,形成一个用于与车身部件拼装组合的预制才莫形件车架。
由于釆用了上述方案,将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制作为前低后高的台阶结构, 其前部相对较低的部分设为驾驶区,有利于驾驶员的上下,其后部相对较高部 分既可作为后座的底座又可作为载货平台的底座,使本车架同时具备用于载客 和载货功能,为载客正三轮摩托车和载货正三轮摩托车共用 一种车架奠定基础。 在车架前部龙骨上焊接有几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龙骨上的横向悬臂梁 的两端分别焊接纵向边梁形成支承地板的框架,车架后部为几根弯曲的后纵梁 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几根弯曲的后纵梁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龙骨尾端的一根横 向悬臂梁上。该结构利用一根龙骨支撑几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与通常 采用2~3根大纵梁作为龙骨相比较,减少了纵梁的用材,降低了材料成本;而 后纵梁采用几根弯曲的纵梁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通过弯曲纵梁结构,增强了 后部的承载力。车身地板与龙骨、横向悬臂梁、弯曲的后纵梁形成的台阶焊接, 车架前部的地板上设置有驾驶区隔离底架,所述驾驶区隔离底架后端与车架后 部的台阶前端之间留有间距,使该车架用于拼装载客的正三轮摩托车时,车架 后部的台阶前面具有后座乘员的搁脚位置。在驾驶区隔离底架上、车架后部的 台阶结构的前端和上端的地板上均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可以利用这些用 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拼装连接一些车身部件,实现拼装组合出使用功能不同的正 三轮摩托车,使本车架形成一个用于与车身部件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 例如在驾驶区隔离底架后端与车架后部的台阶前端通过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拼 装连接一载货板,可以使车架后部的台阶与载货板共同构成一个加大面积的载 货平台,由此拼装组合成一个载货的正三轮摩托车。由于本正三轮摩托车的车 架为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只要制作出能够满足三轮摩托车常规功能的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就能够在本车架上拼装组合装配出功能 不同的正三轮摩托车,采用本车架可以减少大量的模具设计、制作费用,使三 轮摩托车的制造成本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的基本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的基本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的基本结构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的第二种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的第三种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的第四种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的第五种实施例; 图8为本实用新型正三轮摩托车的第六种实施例。
附图中,1为前轮,2为前挡泥罩,3为驾驶区隔离底架,4为连接柱,5 为车头立管,6为方向把,7为驾驶员座椅,7a为座垫,8为龙骨,IO为前地板, ll为横向悬臂梁,12为中地板,13为后纵梁,14为连接座,15为后地板边框, 16为后减震器,17为独立悬架,18为发动机,19为发动机悬挂架,20为后轮, 21为立地板,22为后地板,23为球笼传动轴,24为排气管,25为后护栏支架, 26为前护栏,27为T形件,28为驾驶室的骨架框,29为^f黄管,30为立架,31 为搭接件,32为中护栏,33为载货板,34为插接螺紋柱,35为后支架,36为 顶框架,36a为顶角架,37a、 37b为搭接座,38为后座椅,39为座椅支撑, 40为顶架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包括含车架的正三轮摩托车底盘,所述车架及车身部件为 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这些用于拼装組合的预制模形件设置有用于拼装 连接的结构,所述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互相通过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连 接,并用螺栓、螺母紧固,拼装组合成功能不同的正三轮摩托车车身。所述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所述车架为前低后高的台阶结构,车架前部龙
骨8上焊接有三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11,龙骨8上的横向悬臂梁的两端 分别焊接纵向边梁形成支承地板的框架,车头立管5焊接在龙骨8的前端;车 架的后部为四根弯曲的后纵梁13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四根弯曲的后纵梁的前 端共同焊接在龙骨8尾端的第三横向悬臂梁lie上,这些后纵梁用于支撑地板; 车身地板与龙骨8、横向悬臂梁ll、弯曲的后纵梁13形成的台阶焊接,其中前 地板10焊接在第一横向悬臂梁lla和第二横向悬臂梁lib上,中地板12焊接 在第二横向悬臂梁lib和第三横向悬臂梁lie上,后地板22焊接在后纵梁13 形成的向上台阶上,该台阶的前端立面焊接立地板21;所述后地板22通过后地 板边框.15和后地板横梁43与后纵梁13上端焊接形成台阶平台;在车架前部的 前地板10和第二横向悬臂梁lib上焊接或铆接或用螺栓固定连接有驾驶区隔离 底架3,该驾驶区隔离底架3用钢管焊接成留有开口的矩形支架框,将位于驾驶 区的方向把6、驾驶员座椅7围住,其开口供驾驶者进出,供驾驶者进出的开口 也可以安装门扇,使开口可以关闭;所述驾驶区隔离底架3后端与车架后部的 台阶前端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所在的空间用于后乘人员搁脚;三轮车的前挡 泥罩2位于车头立管5下方与龙骨8固定连接;由此构成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 模形件车架。所述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的车头立管5中可转动地配 合方向柱,方向柱的下端安装与前轮减震器,前轮减震器与前轮1的轴可转动 地配合,方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方向把6,车架后部的后纵梁13并排形成的向 上台阶的下方设置后轮20,后轮20的轴与独立悬架17可转动地配合,独立悬 架17铰接在第三横向悬臂梁llc上焊接的铰接座41上,后减震器16设于后地 板22与独立悬架17之间,后减震器16的上端通过安装座45与后地板22固定 连接,后减震器16的下端与独立悬架17上悍接的铰接座42铰接,由此构成正 三轮摩托车的底盘。 一个发动机悬挂架19位于后地板22的下方,通过螺栓固 定连接在后地板横梁43上焊接的安装支架44上,发动机18放置在发动机悬挂 架19上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悬挂架19固定连接,发动机18的输出轴分别通过球 笼传动轴23与左、右后轮的轴连接并传递动力,发动机18的排气管24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悬挂架19连接固定。所述驾驶区隔离底架3上设置用于拼装连接的 结构,驾驶区隔离底架3的四根立柱管的上端分别焊接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 为连接柱4,每个连接柱4上设有截切平面,其截切平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固 定孔,以保证与其它部件连接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所述驾驶区隔离底架3的 位于驾驶员座椅7后面的横管上焊接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支耳。所述连接 柱4和支耳作为预设结构,可以通过连接柱4、支耳连接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 形件车身部件,以改变车身功能。所述车架的地板上设置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 在后地板22上焊接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连接座14,连接座14上设有两个 用于固定对接件的孔,以保证与其它部件连接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该孔的轴 向与连接座的对接端面垂直,能够通过螺栓将对接件紧固在连接座的对接端面。 所述连接座14为冲压成型的U形座,其U形开口方与后地板22焊接,使连接 座14的对接面凸出于后地板22上端面,便于安装对接件时的操作。所述连接 座14作为预设结构,可以通过连接座14连接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 部件,以改变车身功能。所述立地板21上设有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安装孔, 可以通过安装孔连接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以改变车身功能。
图4为本正三轮摩托车的第二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结构的正三轮摩托车底盘,以及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安装结构安装操纵装 置、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制动装置等,并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 上拼装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所述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 车身部件为前护栏26、后护栏支架25,前护栏26、后护栏支架25均为弯曲成 型为U形结构。所述前护栏26的两端头分别焊接有连接柱4,连接柱4上设有 截切平面,其截切平面上设有两个连接固定孔,前护栏26通过连接柱4的截切 平面与驾驶区隔离底架3上焊接的连接柱搭接,并用螺栓从两个连接柱上的连 接固定孔紧固形成前护栏26与驾驶区隔离底架3的固定连接,以提高驾驶区隔 离底架3的高度和防护性能。所述后护栏支架25的两端头分别焊接T形件27, T形件27的两边延伸部上分别设置安装孔,后护栏支架25通过T形件与后地板 22上的连接座14对接,、并用螺栓将T形件和连接座14紧固,让本正三轮摩托车的后地板22的左、右两边具有防止货物掉落的简易护栏,能够利用后地板22 作为载货平台,装栽相对较少的货物。所述前护栏26为两个,分别安装在驾驶 区隔离底架3的前、后部。
图5为本正三轮摩托车的第三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结构的正三轮摩托车底盘,以及釆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安装结构安装操纵装 置、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制动装置等,并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 上拼装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所述的车身结构在上述第二种实 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基础上,在车架后部向上台阶上作为载货平台的后地板22与 驾驶区隔离底架3之间,拼装连接一载货板33,该载货板33同样为预制模形件, 其前端设有向上折转的连接部,后端设有向下折转的连接部,所述载货板33的 前后端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所述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安 装孔,用螺栓穿过载货板33前端的安装孔与驾驶区隔离底架3上焊接的支耳紧 固连接,用螺栓穿过载货板33后端的安装孔与立地板21紧固连接,形成与后 地板22处于相同高度的载货平台,由此使本正三轮摩托车的载货平台面积增大, 并且在后地板22上安装的后护栏支架25与前护栏26之间拼装连接中护栏32, 使增大的载货平台的左、右两侧均具有防护栏。所述中护栏32为用于拼装组合 的预制模形件,可制作为直管,直管的两端头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 所述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焊接在直管上的插接螺紋柱34,中护栏32两端的插 接螺紋柱34分别穿过前护栏26和后护栏支架25上预设的安装孔,并用螺母紧 固,这样能够防止增大了的载货平台所装载的货物掉落。
图6为本正三轮摩托车的第四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结构的正三轮摩托车底盘,以及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安装结构安装操纵装 置、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制动装置等,并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 上拼装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f莫形件车身部件。所述车身结构在上述第二种实施 例的车身结构的基础上,去掉拼装在驾驶区隔离底架3上的前护栏,在驾驶区 隔离底架3上拼装连接驾驶室的骨架框28。所述驾驶室的骨架框28由用于拼装 组合的预制模形件立架30、横管29拼装组合而成。立架30弯曲成型为驾驶室的上部形状,两立架30之间拼装连接横管29构成驾驶室的骨架框。所述立架 30上分别设置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包括连接柱4、连接 座。连接柱4分别焊接在立架30的下部连接端,通过连接柱上的截切平面与驾 驶区隔离底架3上的连接柱的截切平面搭接,并用螺栓、螺母紧固形成固定连 接;连接座焊接在立架30管柱的侧面,横管29两端焊接搭接件31,所述搭接 件31具有一折转面,该搭接件31与立架30上的连接座对接,搭接件的折转面 同时与连接座侧面贴合形成三维定位,搭接件31与连接座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使横管29牢固的连接在两个立架30之间,形成对立架的支撑。在驾驶区隔离 底架3上拼装连接驾驶室的骨架框28形成一个具有独立空间的驾驶室,再在驾 驶区隔离底架3和驾驶室的骨架框28上安装篷布或覆盖件,还能够遮挡风雨、 日晒。同时这种独立的驾驶室提高了安全防护性。
图7为本正三轮摩托车的第五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结构的正三轮摩托车底盘,以及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安装结构安装操纵装 置、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制动装置等,并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 上拼装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所述车身结构在上述第四种实施 例的车身结构的1^出上,在驾驶室与后地板22之间拼装连接载货板33,该载货 板33同样为预制模形件,其前端设有向上折转的连接部,后端设有向下折转的 连接部,所述载货板33的前后端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所述 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安装孔,用螺栓穿过载货板33前端的安装孔与驾驶区隔 离底架3上焊接的支耳紧固连接,用螺栓穿过载货板33后端的安装孔与立地板 21紧固连接,形成与后地板22处于相同高度的载货平台,由此使本正三轮摩托 车的载货平台面积增大,并且在后地板22上安装的后护栏支架25与驾驶室的 骨架框28之间拼装连接中护栏32,使增大的载货平台的左、右两侧均具有防护 栏。所述中护栏32为预制的直管,直管的两端头分别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 所述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焊接在直管上的插接螺紋柱34,中护栏32两端的插 接螺紋柱34分别穿过驾驶室的骨架框28的立架30和后护栏支架25上预设的 安装孔,并用螺母紧固,这样能够防止增大了的载货平台所装载的货物掉落。通过拼装组合,使本正三轮摩托车形成为既能够装载较多货物的大平板载货车, 又具有独立的驾驶室空间。
图8为本正三轮摩托车的第六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结构的正三轮摩托车底盘,以及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安装结构安装操纵装 置、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制动装置等,并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 上拼装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身部件。所述车身结构在上述第四种实施 例的车身结构的1^出上,在车架后部台阶上的后地板22上拼装组合客厢骨架, 所述客厢骨架同样采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拼装连接形成。所述客厢骨 架包括后支架35、顶框架36、顶角架36a、顶架支撑管40、中护栏32,所述后 支架35、顶架支撑管40的下端均焊接有T形件27,后支架35、顶架支撑管40 分别通过T形件27与后地板22上设有的连接座14连接,T形件27与连接座 14用螺栓紧固连接固定,后支架35的上端、顶角架36a的两端以及顶框架36 的一端分别焊接有连接柱4,所述后支架35、顶角架36a、顶框架36通过相互 设有的连接柱的截切平面搭接,并用螺栓、螺母将相搭接的两个连接柱紧固连 接固定,顶框架36的另一端焊接搭接座37a,该4荅接座37a设有伸出座体对接 面的搭接块,座体的对接面设有两个安装孔。顶框架36通过搭接座37a与驾驶 室的骨架框28上焊接的搭接座37b相互搭接,其中搭接座37a的伸出座体对接 面的搭接块搭在搭接座37b的上端面形成三维定位,两个搭接座的对接面用螺 栓、螺母紧固连接固定,由此使顶框架36能够方便牢固的与驾驶室的骨架框28 连接。顶架支撑管40上端焊接插接螺故柱34,该插接螺紋柱34穿过顶框架36 上设有的安装孔用螺母紧固连接固定,中护栏32两端的插接螺紋柱分别穿过顶 架支撑管40和驾驶室的骨架框28上设有的安装孔并用螺母紧固,由此形成一 个牢固的客厢骨架,再在客厢骨架和驾驶室的骨架框上覆盖篷布或覆盖件,就 能够形成一个载客的正三轮摩托车车身。并且在车架后部的向上台阶的后地板 22上安装后座椅38,后座椅38的座垫、靠背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座椅支撑39 上,所述座椅支撑39为倒置的V型支撑,使该倒置的V型支撑具有稳定重心的 支撑脚,其中一个支撑脚有水平延伸部用于安装后座椅38的座垫,后座椅38的靠背通过螺栓固定在倒置的V型支撑的斜面部分,座椅支撑39通过螺栓紧固 连接在后地板上设有的安装孔中,这样利用车架后部的台阶高度作为座椅高度, 中地板12作为后座乘员的搁脚地板,使后座乘员能够舒适地乘坐。
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由于采用用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 件通过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连接,拼装组合成功能不同的正三轮摩托车车身, 使本正三轮摩托车还可以有更多的拼装组合形式,例如在增大的载货平台上拼 装组合货厢的篷布骨架,再在该骨架上覆盖篷布形成货厢遮棚。因采用这些用 于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进行拼装组合,能够根据客户需要装出功能不同的正 三轮摩托车。
权利要求1.一种正三轮摩托车车架,车架的前端焊接车头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前低后高的台阶结构,车架前部龙骨上焊接有几根向两侧延伸的横向悬臂梁,龙骨上的横向悬臂梁的两端分别焊接纵向边梁形成支承地板的框架,车头立管焊接在龙骨的前端,车架后部为几根弯曲的后纵梁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几根弯曲的后纵梁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龙骨尾端的一根横向悬臂梁上,车身地板与龙骨、横向悬臂梁、弯曲的后纵梁形成的台阶焊接,车架前部的地板上设置有驾驶区隔离底架,所述驾驶区隔离底架后端与车架后部的台阶前端之间留有间距,在驾驶区隔离底架上、车架后部的台阶结构的前端和上端的地板上均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形成一个用于与车身部件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区隔 离底架的上端设有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设有截切平面的连接柱和安装支 耳,所述连接柱的截切平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固定孔,所述连接柱分布于驾 驶区隔离底架的上端四角,分别焊接在驾驶区隔离底架上,安装支耳焊接在驾 驶区隔离底架的后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 的台阶结构的前端地板上设有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安装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 的台阶结构的上端地板上设有的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为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 两个用于固定对接件的孔,该孔的轴向与连接座的对接端面垂直,所述连接座 分布在台阶结构的上端地板的四角处,分别焊接在地板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部 龙骨上安装驾驶员座椅,驾驶员座椅位于驾驶区隔离底架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三轮摩托车车架,车架为前低后高的台阶结构,车架前部龙骨上焊接有几根横向悬臂梁,龙骨前端焊接车头立管,车架后部为几根弯曲的后纵梁并排形成的向上台阶,后纵梁的前端共同焊接在龙骨尾端的一根横向悬臂梁上,车架前部的地板上设置驾驶区隔离底架,驾驶区隔离底架后端与车架后部的台阶前端之间留有间距,在驾驶区隔离底架上、车架后部的台阶结构的前端和上端的地板上均设有用于拼装连接的结构,形成一个用于与车身部件拼装组合的预制模形件车架。本车架能够使载货和载客正三轮摩托车共用,由此可以减少大量的模具设计、制作费用,使三轮摩托车的制造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1347166SQ20082010039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9日
发明者代小军, 冯孝奎, 健 吴, 华 文, 曾显军, 达 李, 耀 钟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