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886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汽车后部后车架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已有的车辆中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结构如图l,其结构包括有ll地板焊接翻 边,12后车架大梁焊接翻边,13侧围焊接翻边。该类连接梁安装如图2,通过ll地板焊接翻 边与后地板点焊连接,通过12后车架大梁焊接翻边与后车架大梁的外侧面点焊连接,通过13 侧围焊接翻边与侧围点焊连接。
该类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与外部连接的均为单一翻边,而且11地板焊接翻边和13 侧围焊接翻边都是非简单平面,焊接工艺有所欠缺;单一翻边同时带来的不足是强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延伸梁本体为三面围成的槽型结构,其中槽型结构的 槽开口部位与后地板连接,槽型结构的两侧边分别与后车架大梁外侧、侧围连接。
为加强焊接工艺,在所述槽型结构的槽开口部位有地板焊接翻边;在所述的槽型结构的 一个侧边分别有侧围焊接翻边;在所述的槽型结构的一个侧边分别有后车架大梁焊接翻边。 利用槽型结构设计成与后车架大梁、侧围连接均采用三面翻边的点焊连接,与地板采用双面 翻边点焊连接方式。这样后车架延伸梁在焊接后自身成了一个封闭的腔体结构,强度提高。 在焊接工艺上,新型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七面焊接翻边都设计成简单平面,大大简化 了焊接工艺,提高焊接可靠性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连接强度高,焊接工艺好。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l是传统的延伸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传统的延伸梁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传统的延伸梁安装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延伸梁本体l为三面围成的槽型结构,其中槽型结构的槽开口部位与后地 板15连接,槽型结构的两侧边分别与后车架大梁外侧16、侧围14连接;延伸梁本体l的槽型 结构为梯型。
为加强焊接工艺,在所述槽型结构的槽开口部位有地板焊接翻边8;在所述的槽型结构 的一个侧边分别有侧围焊接翻边2;在所述的槽型结构的一个侧边分别有后车架大梁焊接翻边3。
为加强强度,在槽型结构的槽板上压有加强凹筋5;在槽型结构的相邻两面接合部连接
有加强筋4。
在槽型结构的底部开有线束安装螺母6;在槽型结构的底部连接有线束孔7,用于安装线束。
安装时,将地板焊接翻边8、侧围焊接翻边2、后车架大梁焊接翻边3分别后地板15、侧 围14、后车架大梁外侧16焊接连为一体。
在附


图1中,9是传统延伸梁的地板焊接翻,IO是传统延伸梁的后车架大梁焊接翻边, 11是传统延伸梁的侧围焊接翻边。
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征在于延伸梁本体(1)为三面围成的槽型结构,其中槽型结构的槽开口部位与后地板(15)连接,槽型结构的两侧边分别与后车架大梁外侧(16)、侧围(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征在于延伸 梁本体(1)的槽型结构为梯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槽型结构的槽开口部位有地板焊接翻边(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槽型结构的一个侧边分别有侧围焊接翻边(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槽型结构的一个侧边分别有后车架大梁焊接翻边(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征在于 在槽型结构的槽板上压有加强凹筋(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征在于 在槽型结构的相邻两面接合部连接有加强筋(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征在于 在槽型结构的底部开有线束安装螺母(6)。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征在于 在槽型结构的底部连接有线束孔(7)。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其特点是延伸梁本体为三面围成的槽型结构,其中槽型结构的槽开口部位与后地板连接,槽型结构的两侧边分别与后车架大梁外侧、侧围连接;利用槽型结构设计成与后车架大梁、侧围连接均采用三面翻边的点焊连接,与地板采用双面翻边点焊连接方式。这样后车架延伸梁在焊接后自身成了一个封闭的腔体结构,强度提高。在焊接工艺上,新型的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七面焊接翻边都设计成简单平面,大大简化了焊接工艺,提高焊接可靠性和效率。其优点是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连接强度高,焊接工艺好。
文档编号B62D21/00GK201254213SQ20082030158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4日
发明者回 杨, 海 黎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