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框,特别用于运送儿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270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框,特别用于运送儿童的制作方法
婴儿车框,特别用于运送儿童本发明涉及婴儿车框。本发明具体地涉及用于运送幼童的婴儿车领域。为了在地面上推动婴儿车,婴儿车框通常装配有轮或脚轮。本发明具体涉及所谓 的“三轮”婴儿车框,即在框的前部设置有单一的轮或一对双轮而在框的后部分别在框左侧 和右侧明显地设置有两个轮子或两对双轮的婴儿车框。这类婴儿车框被高度赞赏,因为它 使婴儿车具有特别讨人喜欢的整体外形,具有运动型外观,这点特别吸引年轻的顾客,并且 在形成指向前方的三角形的顶点的三个区域中将框压在地面上的事实使框非常容易操纵。 因此这种类型的婴儿车框因其在村间小路和崎岖不平的路面上、特别是在婴儿车需要通过 人行道和楼梯等 的城市里具有良好的滚行行为而被认可。然而,现有的三轮婴儿车框具有与其体积相关的主要缺陷这种类型的框出于舒 适和安全考虑提供具有相对大直径的车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使用者放弃选购这类婴儿 车框,因为该婴儿车在不使用时难以存放起来或者运输,并且难以装载到运输车辆中和从 运输车辆中卸载。在不同于三轮婴儿车的所谓传统婴儿车领域中,即在具有“四轮”框的婴儿车领 域中,已知允许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被收起的框,特别是为了存放婴儿车。例如,在最近 的专利文件W0-A-2007/025551中,婴儿车的相同左侧或右侧的前轮和后轮可相对于婴儿 车框、同时从展开的使用位置移动至收起的存放位置,在展开的使用位置中轮子竖直地延 伸以在地面上滚动,在收起的存放位置中轮子水平地延伸以贴靠在框上。比较旧的文件 FR-A-525797、US-A-2429763和US-A-4659096提出了以这种方式收起的四轮婴儿车框的例 子。然而,在实际中,与四轮婴儿车的框相关的教导不能转移到三轮婴儿车框,因为该 框的特定结构基本包括单一的前臂和两个后臂,两个后臂分别为左后臂和右后臂。因此, W0-A-03/097466提出了一种婴儿车框,其三个轮可从展开的使用位置移动到收起的存放位 置,但仅以连续且复杂的方式收起,连续即指一个轮接着另一个轮的收起,复杂即指在用户 手动地作用于婴儿车框的几个不同区域的动作之后才能收起轮子。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文所讨论的类型的“三轮”婴儿车框,该婴儿车框的所 有轮能够被快速、简单且容易地收起。为此,本发明的主题是尤其用来运送儿童的婴儿车框,其包括-两个后臂和单一的前臂,所述臂固定地连接至彼此并且分别设置有支承在地面 上的至少一个轮;-用于使后轮和前轮相对于其对应的臂运动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适于使所 有轮分别在展开的使用位置与收起的存放位置之间同时运动,在展开的使用位置中,所有 轮的转动轴线基本垂直于框的同一正中的前后平面延伸,在收起的存放位置中,所有轮的 转动轴线基本平行于该平面延伸,后轮和前轮之间的前后距离比轮处于其展开位置时的前 后距离小;以及-用于手动地驱动运动装置的特定把手,装配在前臂的前端处。本发明的想法是利用“三轮”婴儿车框的特别结构来向使用者提供实用的操纵把手,其特别地能够收起所有轮子。凭借该把手,使用者能够容易且快速地施加驱动力,包含 在框中的运动装置在框的前部区域将该驱动力机械地传递到前轮或成双的前轮系,以及在 框的后部区域将该驱动力机械地传递到分别位于左右的两个后轮或两个成双的后轮系。该 把手使得使用者能够有利地用一只手将驱动转矩优先地施加至运动装置的输入。臂、运动 装置和把手的机械特性使得婴儿车框结实且可靠,轮和臂之间的相对运动精确、快速且可 再现。当轮处于收起的存放位置时,因为后轮朝前会聚,所以在轮体和框被布置在重叠 的平面内的方向上和框的前后方向上,框的体积都显著减小。通过将操纵把手定位在框的前端处,该把手可被使用者快速且容易地手动握住。 随后该把手相对于(vis-0-vis)使用者形成与婴儿车的运动部件的机械定位相关的参考 元件(6l6ment de reference)根据使用者施加在把手上的驱动作用,该婴儿车的所有轮 被同时收起或展开,并分别伴随着框的“缩短”或“伸长”,也就是说凭借运动装置的作用使 后轮相对于前轮接近或远离。此外,当轮处于其收起的存放位置时,前把手使得框从地面被提起,例如将其装载 到汽车行李箱中,或在地面上拉动。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婴儿车框的一个有利特性,当轮处 于其收起位置时,其后轮基本在与框的正中的前后平面垂直的同一平面内延伸,并且能够 在该同一平面内在地面上滚行。这样,当轮被收起时,后轮能成一条线搁在地面上,从而使 得婴儿车在竖直方向上被稳定,以通过此时位于框顶部的把手非常容易地从侧面被推拉, 特别被用于以行李搬运车的方式存放于壁橱和类似物中。实际中,使用者能够控制轮的收 起使得后轮在被收起时保持压在地面上,而使框逐渐地在竖直方向上直立,使其前端朝上。 这样,轮的收起自动地使框变换至稳定的竖直存放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婴儿车框的其它优点以单独或者所有技术上可能的结合的方式在 从属权利要求2至15中详细阐明。通过阅读下文仅作为示例给出的描述并参照附图将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婴儿车框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为沿图1的线II-II的部分截面图;-图3为类似于图1,图示了婴儿车框处于存放状态时的视图;-图4为沿图3的线IV-IV的部分截面图;-图5为图4的细部V的放大视图;-图6为类似于图5,示出了婴儿车框的前端处于与图5所示的自由状态相比的固 定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婴儿车框前端的立体视图;-图8和图9分别示出了图2和图4的细部VIII和IX的放大视图;-图10为框的左后端的立体视图;-图11为所述框的一部分根据图2的箭头XII正视的示意图;-图12与图11类似,示出了当框处于图3和图4的状态时框的那一部分的视图;-图1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型实施例的分解立体视图和部分截面图;-图14为图13所 示的部件处于装配状态的立体图;-图15为与图8大致类似,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型实施例的部分截面示意图,该实施例还与图13和图14的变型相结合; -图1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与图11和12所涉及的框的那一部分相关的第三变 型实施例在与图15中的部分截面平行的平面中的示意性截面图,该第三变型还与图15所 示的变型相结合;-图17为只示出了图16的一些部件根据图16中箭头XVII正视的视图;-图18为沿图17的线XVIII-XVIII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图19与图18类似,示出了图17中的部件处于不同于图18的工作状态时的视图。这些图示出了通过成人在地面S上推动来运送幼童的婴儿车的框2。正如仅在图 1中非常示意性地示出,该婴儿车除了框2还包括座架4,在该情况下,在座架4上添加且固 定有被运送的儿童所坐的座位6,需要注意的是,出于图示的清晰考虑,未示出该儿童。在未 示出的变型中,座位6由床代替使其可以运送躺着的儿童,或者由不会限制本发明的另一 类似的运送构件代替。实际中,座架4可以有极其多样的结构,包括或不包括相对于彼此铰 接的部件,可以理解,这些结构中的每一个通过框2以铰接或可拆卸的方式被支撑,特别是 当所述婴儿车不用来运送儿童时用于折叠和/或存放该婴儿车。为方便起见,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将针对处于由图1和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的婴儿 车框2而言,这样用语“上”和“顶”表示远离地面S的方向并且对应于图1的顶部,而用语 “下”和“底”表示相反的方向。类似地,应该相对于婴儿车行进的正常方向、即婴儿车被正 常推动的方向理解用语“前”和“后”,因此前对应于图1的右手部以及图2至4的顶部。类 似地,用语“左”和“右”相对于婴儿车行进的方向被定义,因此其分别表示图2至4的左手 部和右手部。框2包括非铰接的刚性的框架10,其包括单一的前臂12 ;两个后臂,包括左后 臂14G和右后臂14D;以及中央部分16。臂12、14G和14D均具有大体在框2的前后方向 纵向延伸的基本管状。前臂12在其整个长度上是笔直的,而左后臂14G和右后臂14D在 朝前的方向上朝向彼此会聚使得这些臂中的每一个都由以纵轴线X14e-X14e和X14d-X14d为 中心的笔直后部HG1和HD1组成,笔直后部HG1和HD1在部分16的方向上通过弯曲部 分1462和14D2朝前延伸。左后臂14G和右后臂14D相对于框2的正中的前后(Indian antero-posterieur)竖直平面P彼此对称,该平面穿过前臂12的中心纵轴线X12_X12。中央部分16包括部分中空的刚性主体,前臂12的后端以及后臂14G和14D的对 应前端通过引入(d6bouchant al'interieur)的方式连接至该刚性主体。在图中所考虑的 例子中,臂12与部分16的主体成一整体,而后臂14G和14D被添加并固定至该主体,特别 是出于美观考虑安装有外罩。为了在地面S上推动婴儿车1,框2设置有三个支承在地面上的轮子,即前轮20和 两个后轮,两个后轮分别为左后轮22G和右后轮22D,这三个轮子绕对应的转动轴线Υ2(ΓΥ2(1、 Y22g-Y22g和Y22d-Y22d转动。在实际中,这些轮子的每个都有不同的实施例,就其用于在地面上 滚行的外周部ZO1JZG1JZD1而言,其可例如由橡胶护套或带内胎的轮胎构成,就其盘状的 中央主体202、20&和20D2而言,其可能为透孔(ajoure)或者轮辐状的,其中心几何轴线对 应于转动轴线 Y2Q-Y2Q、Y22g-Y22g 以及 Y22D-Y22D。如在图1和4中清楚可见以及在图5至7中详细示出的,前轮20依次通过刚性腿30和机械铰接组件32连至前臂12。更具体地,轮体202被装配为在轮毂上绕轴线Y2ci-Y2q转动,该轮毂由腿30的纵端SO1形成,所述腿沿相对于该轴线径向的方向纵向地延伸。臂 12内部设置有轴34,其在臂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以轴线X12-X12*中心。出于机械强度的 考虑,轴34的外径与臂12的内径相配。轴34的前端31通过支撑铰接组件32的端部装配 件(emboUt)36在臂12的外部朝前被延长。这里,端部装配件36刚性地连接至轴端部34” 并与该端部成一整体,端部装配件36与中空的球体相符(conforms),该球体在腿30所延伸 的一侧和相反的那侧都被截去。在由端部装配件36形成的该球体内,枢转铰接38设置在 端部装配件和腿30的、与轮20相对的端部302之间铰接38允许端部302绕与轴线X12-X12 基本垂直的轴线Z-Z、相对于端部装配件36并因此相对于轴34自由地枢转。以这种方式, 特别当婴儿车框2在地面S上滚行时,腿30以及前轮20通过腿30绕轴线Z-Z枢转,端部 302的上边缘靠在端部装配件36的底面滑动,而在腿30的纵向方向上,腿30和端部装配件 36固定地连接至彼此。枢转铰接38可由于其被机械地固定(bl0qU6e)而失去作用。在图5和图6详细示 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固定由销40实现,销40可容纳于互补凹陷42内,凹陷42在腿30 的端部302处被限定于该端部的上边缘内只要销40在凹陷42之外,如图6,腿30和端部 装配件36相对于彼此绕轴线Z-Z自由地枢转,而当销插入凹陷42中时,如图5,腿30和端 部装配件36刚性地连接至彼此,从而如图1至4所示,转动轴线Y2tl-Y2tl相对于轴线X12-X12 正交径向(orthoradiale)地延伸。在部分地置于套筒48中的超程弹簧46的介入下,销40的移动由推动指状物44 控制,套筒48被安装为沿销40移动的方向在端部装配件36中滑动。在弹簧46的作用下, 不同于销40,推动指状物44被压靠在板50上,板50在这里通过螺钉固定地连接至端部装 配件36并且大体在其与腿30相反的截断面上延伸。所述指状物44刚性地连接至安装在 端部装配件36上的调节件(enjoliveUr)52以绕轴线Z52-Z52转动,轴线Z52-Z52既垂直于板 50又通过由端部装配件36形成的球体的中心。通过使调节件52绕轴线Z52转动,使用者驱动指状物44经过相应的行程,由于其 在环绕该轴线的方向上的可变厚度,指状物44作用在固定销40上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 调节件52绕轴线Z52-Z52的位置使得在板50和套筒48之间插入指状物44的大厚度,而在 图6所示的结构中,调节件的位置使得指状物44的较小厚度被插入,随后弹簧54以与凹陷 42相反的方向弹回销40。为了方便对调节件52的处理,并出于美观考虑,该调节件具有外帽52i,容纳在由 端部装配件36限定的球形套内。类似地,如在图5和图6中可清楚地看到,可注意到腿30 的端部302与包含在上述套中的球形帽相符,从而端部装配件36的端部SO1以及调节件52 的组装件给出了整体球形,具有针对婴儿车框2的视觉“标识”效果,如可在图7中清楚看 至IJ,其中外帽52i由虚线表示以显示调节件的内部。有利地,在板和调节件52的透孔的内帽522之间设置有光源,以具有视觉警示灯。 生产这种灯的具体方式在W0-A-2006/111656中给出,读者可以参考。此外,如在图1至7中可清楚地看到,端部装配件36通过刚性连接至端部装配件 的把手60,还可通过例如直接与端部装配件成一整体的把手60朝前被延长。有利地,把手 60为弓形,把手60的细长主体62位于端部装配件36的前侧,沿端部装配件的前端部并且在大体上环绕端部装配件的方向上延伸,在它们之间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使用者能够将手指 插入其内抓住主体62。在其纵端处,主体62通过在端部装配件36的方向上朝向彼此会聚 的腿64刚性地连接至端部装配件36的侧边。在框2的后部,轮22G和22D的主体22G2和22D2根据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针对婴 儿车右侧的配置,分别连至臂14G和14D的笔直部分HG1和HD1,可以理解的是左侧的配 置通过相对于平面P和组成部件对称导出,附图中特别 是图10中的组成部件具有和右侧相 同数字标号但其后跟以字母G而不是字母D。如在图8和9中更详细地示出,右轮22D的主体22D2被装配为在轮毂上绕轴线 Y20D-Y20D转动,该轮毂由腿70D的纵端70Di形成,腿70D沿相对于该轴线径向的方向纵向地 延伸。其与轮体22D2相反的端部70D2沿腿的纵向方向固定地连接至衬套72D,衬套72D既 同轴地包围臂14D的笔直部分HD1,又以部分地从该部分后面突出的方式延伸。有利地,由 于腿70D和衬套72D之间的连接是绕着平行于转动轴线Y22d-Y22d的倾斜轴线74D铰接的,因 此允许腿70D在用于缓冲的黏弹性垫76D的介入下绕着该轴线相对于衬套摆动。因此后轮 22通过摆动的腿70D、相对于框架10被悬挂,这使婴儿车的滚行对于被运送的儿童而言即 使在地面S表面状况不好的时候也是非常舒适的。后轮22G和22D的这种悬挂结构还能够 避免对通过两个臂14G和14D的后面的空间直接连接这两个后轮的刚性轴的需求。因此, 推动婴儿车的成人就可以舒服地走路,而不用担心迈大步时会磕到腿。衬套72D刚性地连接至连接块78D,连接块78D被同轴地装配在衬套72D和笔直部 分HD1内。在这里所涉及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衬套72D和连接块78D在它们的后端处彼此 连接。连接块78被装配为在管状滑动件80D内移动,滑动件80D同轴地置于连接块和笔直 部分HD1之间。连接块78D设置有螺旋状的外肋78D1;其绕着连接块的纵轴线卷绕,而滑 动件80D的内表面限定互补的螺旋状槽SOD1,螺旋状槽SOD1接纳所述肋。这样,连接块78D 能够通过以轴线X14d-X14d为中心的螺旋运动在滑动件80D内运动。连接块78D相对于滑动件80D的驱动由推拉绳索82D控制。该绳索82D的后端设 置有小的端部装配件82Di,其为基本球形,因此能够使其自身关于头部84D中绳索82D的剩 余部分自由转动,头部84D固定至连接块78D的前端并且沿绳索82D的纵向方向固定地连 接至该绳索。绳索82D在臂14D内朝前延伸,该绳索的连续(courante)部分被接纳在固定地卡 在臂内的护套86D中。特别地,该护套的后端卡在到滑动件80D的固定的前端部装配件SOD2 内,绳索82D从一侧到另一侧穿过端部装配件80D2。如在图11至13中更详细地示出,绳索82D和82G的对应前端82D2和82G2固定于 同一个操纵轮(volant) 88,操纵轮88刚性地装配在轴34的后端342处。更具体地,操纵轮 88以轴线X12-X12为中心,而绳索82D和82G的后端82D2和82G2被固定在操纵轮88的、相 对于轴线X12-X12在直径上(diam6tralement)相对的区域内。把手60控制轮20、22G和22D相对于框架10的运动。更具体地,如果我们考虑到 轮子最初处于图1和2所示的使用位置、即相对于框架10的展开位置,使得它们可以在地 面S上滚行,其中它们的转动轴线Y2tl-Y2tl,Y22g-Y22g以及Y22d-Y22d均垂直于平面P,通过用户 抓住主体62对把手60的相应操作来驱动轴34以如在图1和图2中箭头R所示,使其自身 绕轴线X12-X12转动90°的角程,致使三个轮实现如下所述的组合收起。换言之,为此,用户抓住把手60并且绕轴线X12-X12施加四分之一圈的驱动转矩。
在框2的前部,转动轴34的前端31,致使端部装配件36相应地转动90°的角程, 以及由此致使腿30和轮体202的相应地转动90°的角程。随后轮20从其在图1和图2中 的位置变换至其在图3和图4中的位置,其中其转动轴线Y2tl-Y2tl平行于平面P延伸。需要 注意的是,在轮收起的过程中,如上所述,枢转铰接38可通过先前插入凹陷42中的固定销 40被固定。在框2的后部,转动轴34的后端342,致使操纵轮88绕轴线X12-X12转动90°,该 操纵轮随后从其在图11中的位置变换至其在图12中的位置。随后绳索82D和82G被拉过 相同的行程,使连接块78D和78G在它们的相对于臂14D和14G固定的滑动件80D和80G 内被向前拉动。随后连接块78D和78G沿各自的螺旋行程行进,其结合了向前的平移运动 和分别绕轴线X14d-X14d和X14e-X14e的90°转动。其致使后轮22D和22G从其在图1和图2 中的位置变换至其在图3和图4中的收起位置,其中转动轴线Y22d-Y22d和Y22e-Y22t;平行于平 面P延伸。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后轮在收起的过程中始终相对于平面P彼此对称。然后,后轮22D和22G的主体22D2和22G2大体在与平面P垂直的同一平面内延 伸,通过两个后轮绕其轴线Y22d-Y22d以及Y22e-Y22t;的转动来允许框2在地面S上滚行。如需 要,婴儿车框2通过例如锁定销的特定固定装置被锁定在该状态中。然后婴儿车框2就可 以以行李搬运车的方式稳定地移动,其前臂12和把手60朝上,使得用户能够抓住把手移动 婴儿车框,从而通过将其推进例如壁橱而将其竖直地放置起来。在具体的实践方式中,可以 理解,当用户在轮子展开时握住把手60并且操作把手按如上所述收起轮子时,该用户同时 使用该把手使婴儿车框竖直立起(redresser),从而自动使框处于支承在后轮上的稳定位 置。此外,由于后轮22G和22D的收起运动的螺旋行进,可以理解的是前轮20的转动 轴线Y2tl-Y2tl与每个后轮22D和22G的转动轴线Y22d-Y22d和Y22e-Y22e之间的距离Δ随着连接 块78D和78G的、被收起到其相应滑动件80D、80G内的部分的前后尺寸的变化而变化,其实 际上差不多为40毫米。因此,框2的总的前后尺寸在轮子被收起时减少了 Δ。明显地,当轮20、22D和22G最初被收起时,把手60控制轴34在与上述方向的相 反方向转动90°,通过反向运动的传递,致使这三个轮同时展开。可选地,每个绳索82D,82G的纵向部分有利地由具有形状记忆的金属合金制成, 例如基于镍和钛的合金,由NIMESIS公司(法国)销售,因此,当用户控制轮子收起或展开 而该收起不凑巧受限制时,例如在轮子被墙卡住使收起受限制的时候,该绳索部分可通过 横向弹性变形被扭弯甚至折叠而不会损坏。这样,就避免了对绳索其它部分的损坏,而该损 坏可能对正常地必须由绳索提供的拉力和推力的正确传递造成损坏。图13和14示出婴儿车框2的连接块78D和78G以及滑动件80G和80D的变型实 施例。下面针对婴儿车框2左侧对该变型实施例的相应布置进行具体描述,可以理解的是, 其右侧的布置可以相对于平面P对称地导出。因此,根据图13和14的这一变型,连接块78G和滑动件80G分别被连接块78G' 和滑动件80G'所代替。在婴儿车框2内,连接块78G'和滑动件80G'的布置和功能与连 接块78G和滑动件80G的布置和功能类似具体地,连接块78G'同轴地设置在衬套72G中, 如图15中示意性示出,连接块78G'和衬套72G在它们的后端处刚性地连接至彼此,而滑动件80G'固定地设置在臂14G的笔直部分HG1内,同样如图15所示。连接块78G'和滑动件80G'与连接块78G和滑动件80G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与通过以臂14的轴线X14e-X14e为中心的大体螺旋运动在滑动件80G'中引导连接块78G' 相关的布置。实际中,通过取代图1至图12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螺旋状的肋和槽,滑动件 80G'的管状壁被两个在直径上相对的孔(fente)80G' i、以相对于轴线X14e-X14e对称的方 式从一侧到另一侧被穿过。每个槽(rainUre)80G'工沿其长度包括以轴线X14e-X14e为中心 的螺旋状的前端部分80G' 2和平行于该轴线的笔直的后端部分80G' 3。当连接块78G' 被装配在滑动件80G'内时,这些槽80G' i中的每个接纳贯穿的锁定销78G' i的纵端中的 一个,锁定销78G'工刚性地连接至连接块78G',垂直于轴线X14e-X14e延伸,锁定销78G' i 的纵端中的一个在图14中可见,为标号78G' 2。每个槽80G' 宽度与锁定销78G'工的 端部78G' 2的宽度相配,因此,在连接块78G'和滑动件80G'的相对运动中,相应的运动 连续地包括当锁定销78G'工的端部78G' 2通过槽80G'工的螺旋状部分80G' 2时的第 一螺旋子运动,以及当上述端部通过槽的笔直部分80G' 3时的第二笔直子运动。
因此,通过锁定销78G'工和槽80G'工的螺旋状部分80G' 2的协作,重新获得连 接块78G'和滑动件80G'之间的、通过基本如图1至12的实施例所述的螺旋运动实现的 前后引导。此外,通过锁定销78G'工和槽80G'工的笔直部分80G' 3的协作,连接块78G' 和滑动件80G'之间的相对角位置被固定这种结构对应于图14所示的连接块78G'相对 于滑动件80G'的最后端布置(placement arriere extreme),即对应于后轮22G和22D展 开的状态。因此在展开状态中的这些轮的机械强度得到了增强。有利地,该机械强度通过连接块78G'外表面上的锯齿状的环78G' 3得以增强, 该锯齿状的环包括多个轴向的肋78G' 4,这些肋分布在连接块的外周上并其适于以互补的 方式被轴向的槽80G' 4所接纳,这些槽80G' 4是在滑动件80G'的内表面挖空的,这里是 在滑动件的后端处挖空的。通过适当的尺寸设计,当锁定销78G'工从笔直部分的前端到其 后端通过槽80G'工的笔直部分80G' 3时,这些肋78G' 4和这些槽80G' 4逐渐地轴向啮 合至彼此。然后,力被施加至特定的锁定装置,使婴儿车框2及其车轮固定在展开状态,保 持婴儿车框2及其车轮由该固定装置限制和支撑而不被损坏。通过可选的有利的布置,在图中没有具体示出,槽80G' i的螺旋状部分80G' 2通 过笔直的槽部分向前延长,该笔直的槽部分不需要和后面的笔直部分80G' 3—样长,并且 当相应的后轮22G通过如上所述折叠靠到框架10上而被收起时,该笔直的槽部分能够稳定 连接块78G'和滑动件80G'之间的相对角位置。增强了对随后施加至适当折叠的婴儿车 框2的力的抵抗。图15和16示出了婴儿车框2的另一个变型实施例,除了已经参照图13和图14 描述的以外,该实施例与参照图1至12描述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基本在于下面将要详细描述 的连接块78D和滑动件78G或78D'和78G'相对于其相应的后臂14D和14G的驱动装置 的结构,以及附带地,不同之处还在于与后臂相关联的一些部件的微小轮廓改变,然而这些 微小的改变导致显著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因此,不同于根据图8和图9所述通过推拉绳索82D和82G驱动每个连接块78D 和78G,图15和16中变型例提出了使用半刚性杆82D'或82G'形式的致动装置,需要注意 的是,图15和16中只有与左后臂14G相关联的杆82G'可见。此外,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婴儿车框2左侧的相应布置,可以理解的是右侧的布置可以通过相对于平面P对称导出。因此,参照图15和16 ,半刚性杆82G'在运动中连接连接块78G'和轴34的后端 342。为此,杆的后端82G'工固定地连接至连接块78G'的前端头部84G',这里通过具有 球根形而被接纳并保持在限定在头部84G'中的互补凹陷中。有利地,头部84G'相对于连 接块78G'由贯穿的锁定销78G' i固定。半刚性杆82G'的连续部分82G' 2被接纳在与护套86G功能相似的护套86G'中 护套86G'被固定地包含在臂14G内,特别地,其后端卡在滑动件80G'的固定的前端部装 配件80G' 5中,而杆82G'从一侧到另一侧穿过该端部装配件。利用杆的连续部分82G' 2 的挠性,一方面通过折弯杆82G'的纵向轮廓(profil)使杆82G'的整体纵向轮廓适于臂 14G的弯曲部14G2,另一方面,无损坏地支持杆82G'的、与连接块78G'的螺旋运动相关联 的微小扭曲。最后一方面的结果是杆82G'和连接块78G'之间的机械连接不像绳索82G 和连接块78G之间的那样复杂,特别地,不需要在所述绳索的后端处设置小的球状尾端件。作为示例,为了获得杆的连续部分82G' 2的足够挠性,并且保证通过杆的连续部 分传递足够的力,连续部分82G' 2在杆的纵向方向具有十字形(croix)的横截面并且由诸 如尼龙的合成材料制成。杆82G'的前端82G' 3刚性地设置有插入部件(insert)82G' 4,例如与杆的前端 模制(SUrm0Ul6)在一起,如图16所示。插入部件82G' 4在其与杆82G'相反的端部处被 固定至操纵轮88',操纵轮88'设置在轴34的后端342处并且与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 操纵轮88的功能类似。在图16所涉及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以轴线X12-X12为中心的操纵轮 88'在关于该轴线的在直径上相对的区域中设置有两个突出球体88G'i,球体 88G' ^皮设计为以球窝接合的方式分别容纳在互补的壳体82G' 5中,所述壳体 由相应的左杆82G'或右杆82D'的后端的插入部件82G' 4刚性地支承。因此,像操纵轮88,操纵轮88'通过轴34以轴线X12-X12为中心转动90°角程, 根据该转动的方向,致使半刚性杆82G'和82D'或被向前拉或被向后推从而驱动连接块 78G'和78D'在其滑动件80G'和80D'中的运动。与绳索82G和82D相比,致动杆82G' 和82D'的优势在于它们是市场上普遍可得的标准机械部件,其无损坏地支持展开和收起 后轮22G和22D所需的力的传递。图16至19示出了婴儿车框2的另一个变型实施例,其特别涉及轴34的后端342 和操纵轮88或88'之间的机械连接,该变型在这里被应用于操纵轮88'并且在该背景下 在下文对此进行详细描述。与图1至图12中实施例所涉及的将操纵轮刚性地连接至轴34 的后端342不同,而是在它们之间插入马蹄形弹簧90,以限制在操纵轮88'和轴端部342之 间传递的转矩的强度。更具体地,所述弹簧90适于以轴线X12-X12为中心的方式围住(enserrer)套筒 343,套筒343刚性地连接至轴端部342和操纵轮88'的中央区域88' 1:弹簧90的刚度被 设计为只要这两个部件之间传递的转矩强度小于预定的限值(valeur limite),就固定套 筒343和操纵轮区域88'工绕轴线X12-X12的相对转动,如图18所示。这样,如果在轴34和 操纵轮88'之间绕轴线X12-X12的相对转矩被施加有大于上述限值的强度,则弹簧90弹性 变形以允许轴34自身和操纵轮88'自身的相对自由转动,如图19所示。这样,当使用者通过把手60收起和展开婴儿车框2的轮子时,当所述收起或展开在后轮22G和22D中的一个处不凑巧地受限制时,例如该轮被墙卡住而受限制,该轮的运动 阻力在操纵轮88'上引起相对于轴34绕轴线X12-X12W转矩差(diffSrentiel)如果该转 矩差的强度大于上述限值,即使使用者继续转动轴34,也没有相应的力通过弹簧90传递至 操纵轮88'以及杆82G'和82D',因此就避免了对该操纵轮和这些杆的损坏。 还可以考虑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婴儿车框2的各种布置和变型例。下面给出了一 些实施例-每个轮20、22D和22G或这些轮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装配有转动固定装置,以将婴 儿车框2固定在地面S上用于停靠一段时间;-前轮20和/或后轮22D和22G中的每个可由成双的一对轮、甚至成双的轮系取 代;-此外,为将前轮20连接至臂12,腿30可由叉取代,该叉的两个分支在轮体202的 两侧延伸;-可选地,当收起或展开轮子时通过把手60对轴34的转动可通过合适的布置传递 至婴儿车的结构4,尤其有助于相对框折叠和打开该结构;和/或-同样可选地,婴儿车框2的结构可通过刚性地连接后臂14D和14G的交叉构件 (traverse)被加固,特别在它们的笔直部分HD1和HG1处;例如,这种交叉构件的相反端 被固定地连接至对应的固定的帽,所述帽在外部夹住臂部HD1和14G1;如在图15中部分示 出的,其中上述交叉构件的标号为92。
权利要求
特别用于运送儿童的婴儿车框(2),包括 两个后臂(14D,14G)和单一的前臂(12),固定地连接至彼此并且分别设置有支承在地面(S)上的至少一个轮(20,22D,22G); 用于使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相对于其对应的臂运动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适于使所有轮分别在展开的使用位置与收起的存放位置之间同时运动,在所述展开的使用位置中,所述所有轮的转动轴线(Y20 Y20,Y22D Y22D,Y22G Y22G)基本垂直于所述框的同一正中的前后平面(P)延伸,在所述收起的存放位置中,所述所有轮的转动轴线基本平行于所述平面延伸,所述后轮与所述前轮之间的前后距离(Δ)比所述轮处于其展开位置时的所述前后距离小;以及 用于手动地驱动所述运动装置的特定把手(60),设置在所述前臂(12)的前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轮(22D,22G)处于其收起位 置时,所述后轮(22D,22G)基本在与所述框的所述正中的前后平面(P)垂直的同一平面内 延伸,并且能够在所述同一平面内在所述地面(S)上滚行。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包括主轴 (34),所述主轴(34)由所述前臂(12)支撑以能够在所述前臂上转动,所述主轴(34)的前 端(34》被运动地连接至所述把手(60)和所述或每个前轮(20)的轮毂,而所述主轴(34) 的后端(342)被运动地连接至每个后轮(22D,22G)的轮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60)被刚性地连接至所述 主轴(34)的所述前端(34》,特别地与所述端部成一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或每个前轮(20) 的所述轮毂被固定地连接至腿(30)或叉,通过机械铰接组件(32)连接至所述主轴(34)的 所述前端(34》,所述机械铰接组件(32)包括枢转铰接(38),限定横向于所述主轴的轴 线(Z-Z),所述腿或所述叉和所述主轴绕所述轴线相对于彼此自由地枢转;以及固定装置 (40,42),用于固定所述铰接并且刚性地连接所述腿或所述叉和所述主轴,使得所述前轮的 所述转动轴线(Y2CrYJ相对于所述主轴基本正交径向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32)由与端部装配件 (36)支撑,所述端部装配件(36)刚性地连接至所述主轴(34)的所述前端(34),所述把手 (60)具有主要沿所述端部装配件的前外周部分延伸的弓形,在所述把手(60)与所述端部 装配件(36)之间限定有用于接纳使用者手指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0, 42)被调节件(52)控制,所述调节件(52)相对于所述主轴(34)的所述前端(34)可移动, 所述调节件覆盖所述枢转铰接(38)。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后轮(22D, 22G),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连接块(78D,78G;78D',78G'),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后轮的所 述轮毂,并且可移动地安装在滑动件(80D,80G;80D',80G')内,所述滑动件连接至相应 的后臂(14D,14G)并且适于通过螺旋运动在前后方向上引导所述连接块;以及推拉装置 (82D,82G ;82D',82G'),在运动中连接所述连接块和所述主轴(34)的所述后端(3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后轮(22D,22G),所述滑 动件(80D',80G')限定用于接纳互补部件(78D' i;78G')的至少一个槽(80D ‘ 1;280G' ^,所述互补部件(78D' i;78G')连接至所述连接块(78D ‘,78G')以在前后 方向上引导所述连接块,所述槽依次包括螺旋状的前部(80D' 2,80G' 2)和笔直的后部 (80D' 3'80G' 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后轮(22D,22G),所述连接 块(78G',78D')和所述滑动件(80D',80G')包括对应的轴向肋部分(78D' 4,78G' 4) 和槽部分(80D' 4,80G' 4),当连接至所述连接块的所述互补部件(78D' i;78G' ^被接纳 在所述槽(80D' 1 80G' D的所述笔直的后部(80D' 3,80G' 3)中时,所述肋部分(78D' 4, 78G' 4)和所述槽部分(80D' 4,80G' 4)适于通过形状的互补而彼此协作。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后轮 (22D,22G),所述推拉装置包括推拉绳索(82D,82G),所述推拉绳索(82D,82G)连接所述连 接块(78D,78G)和所述主轴(34)的所述后端(34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推拉绳索(82D,80G)的至少一 部分包括具有形状记忆的金属合金。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后轮 (220,226),所述推拉装置包括半刚性的致动杆(820',82G'),所述致动杆在所述杆的纵 向方向上、在所述连接块(78D',78G')和所述主轴(34)的所述后端(342)之间传递拉力 和推力,并且能够通过折弯而发生弹性变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包 括操纵轮(88 ;88'),所述操纵轮(88 ;88')刚性且同轴地连接至所述主轴(34)的所述后 端(342),所述推拉绳索(82D,82G)或所述致动杆(82D',82G')的对应后端(82D2,82G2 ; 82D' 1 82G' D以在直径上相对的方式固定至所述操纵轮(88 ;88')。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框,其特征在于,转矩限制装置(90)、特别是马蹄形 弹簧被置于所述操纵轮(88 ;88')和所述主轴(34)的所述后端(342)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所谓的三轮婴儿车框(2),前轮(20)和两个后轮(22D,22G)分别相对于刚性地连接至彼此的前臂(12)和两个后臂(14D,14G)同时在展开的使用位置与收起的存放位置之间运动,在展开的使用位置中,轮子的转动轴线(Y20-Y20,Y22D-Y22D,Y22G-Y22G)垂直于框的相同前后平面(P)延伸,在收起的存放位置中,轮子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该平面延伸,后轮和前轮之间的前后距离(Δ)比轮子处于展开位置时的前后距离小。为了快速、简单且容易地移动轮子,所述婴儿车框还包括用于手动驱动轮运动装置的特定把手(60),把手(60)装配在前臂的前端处。
文档编号B62B7/04GK101952157SQ200980105829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7日
发明者让-米歇尔·弗朗索瓦·肖德尔热 申请人:让-米歇尔·弗朗索瓦·肖德尔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