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543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水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塞,用于排出蓄积在机动车的车身板件中的水。
背景技术
例如,机动车的车身板件(诸如行李箱盖、车门、挡泥板等)由外板和内板形成。例 如,外板的端部与内板的端部连接在一起,并使板件之间形成的间隔适当加宽,从而形成具 有预定厚度的车身板件。雨水或车身清洁操作期间的清洗水偶尔会进入这种车身板件中, 并会蓄积。据此,在车身板中形成用于排水的孔,以将车身板件中的水从该孔排到外部。然而,在开有这种排水孔的状态下,担心燃油味、泥水、灰尘以及噪声会进入车身。 据此,安装塞子,以便封堵排水孔并允许从排水孔排水。例如,JP-S61-226375-A披露了一种排水塞,该排水塞包括凸缘头部(非插入部) 以及与头部相连接的插入部。插入部插入排水孔。柱状插入部以预定高度自头部背面凸出, 并且沿周向切除插入部的一部分,以形成扇形切除槽。在端部沿插入部外周形成以预定高 度径向凸出的接合爪。当将插入部插进车身板件中所形成的排水孔时,头部从正面与排水 孔相接合,而插入部上的接合爪则从背面与排水孔相接合,从而,将塞子安装至排水孔。在由一对板件(其间形成预定间隔)所形成的车身板件中,例如,可以弯曲一个板 件以使其靠近另一板件,或者可以使两个板件都弯曲以彼此靠近,以便越靠近板件的连接 部,使间隔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自重,进入车身板件的水被引导板件的连接部中并蓄 积在其中。所以,最好在板件连接部附近设置排水孔。在JP-S61-2^375_A中,塞子的插入部形成为以预定高度凸出的柱状。在这种情 况下,当排水孔设置在板件间隔减小的位置处时,难以保证足够的插入行程用于插入该插 入部,从而,不能将塞子安装至排水孔。由于在例如行李箱盖的端缘部中板件间隔非常狭 窄,排水孔不能靠近端缘部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塞,其可应用于在车身板件连接部附近所形成 的排水孔,以便充分排水。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排水塞,其适配至车身板件在其端缘部处所形 成的排水孔中,车身板件由一对板件(外板和内板)形成,该成对板件之间的间隔自端缘 部朝规定方向加宽,该排水塞包括头部,其从正面布置在排水孔的周缘上,以盖住排水孔; 以及,接合腿,其形成于头部的背面,从而,通过将接合腿插入排水孔中,使接合腿从背面与 排水孔的周缘相接合,其中接合腿包括框壁,其由前壁与两个侧壁形成,使框壁在规定方 向延伸,同时远离头部;开口部,其设置于框壁的后部,使开口部面对车身板件的端缘部; 接合部,其形成在两个侧壁上,以从背面与排水孔的周缘相接合;以及引导面,其面向头部 形成在前壁上,该引导面引导接合部穿过排水孔。头部可以包括厚部,其具有第一厚度; 薄凸缘部,其具有比第一厚度薄的第二厚度,以及,薄凸缘部自厚部的周缘伸出,以从正面3弹性方式邻接排水孔的周缘;以及压迫凸部,其形成于厚部的背面上面对接合腿的接合部 的位置处,以从正面邻接排水孔的周缘。压迫凸部可以形成为与上述规定方向的相垂直方 向延伸的肋。在薄凸缘部的背面于框壁的相对侧,可以形成肋或凹部,以在排水孔的周缘与薄 凸缘部之间形成用于排水的间隙。根据本发明,将接合腿框壁的端部插进排水孔以沿引导面倾斜插入接合腿时,两 个侧壁的接合部从背面与排水孔的周缘相接合,并且,头部从正面邻接排水孔的周缘,以将 排水孔的周缘夹在接合腿与头部之间,从而可以将排水塞安装至排水孔。此时,由于框壁的端部向板件对之间间隔自车身板件端缘部加宽的方向倾斜延伸 并远离头部,接合腿可以斜插进排水孔,而且,即使排水孔设置在车身板件的端缘部附近、 且板件对之间的间隔狭窄,也可以将排水塞安装至排水孔。结果,排水孔可以形成为更靠近 车身板件的板件对连接部,并且,从框壁中面向车身板件端缘部的后部的开口部,可以充分 排水。由于接合腿包括前壁和两个侧壁,例如,即使排水塞10用弹性材料诸如橡胶或弹 性体形成,也可以保证足够的刚性。此外,即使水进入接合腿的内部,通过形成在框壁中的 开口部也可以排水,并且可以避免水蓄积在接合腿内部。


图IA和图IB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排水塞,图IA是轴测图,以及,图IB是从相反一侧观察图IA所示排水塞的轴测图;图2A和图2B图示排水塞,图2A是仰视图,图2B是侧视图;图3A和图;3B图示排水塞,图3A是沿图2A中A-A线的剖视图,图是沿图2A中 B-B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示排水塞安装至排水孔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图示安装有排水塞的车身板件应用于开闭盖的状态;以及图6是图示排水塞的另一实施例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IA至图5,说明排水塞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排水塞10适配至在机动车车身板件1 (诸如行李箱盖、车门、 挡泥板等)的端缘部中形成的排水孔5。车身板件1包括外板2和内板3。在本实施例中, 行李箱6设置在机动车的后部,以及,如图5所示,车身板件1是安装于行李箱6开口部的 盖,以进行开闭。外板2的端部形成U形弯曲部,内板3的端部夹在U形弯曲部之间。板件 2的端部和板件3的端部彼此邻接,以及,邻接部分通过例如点焊处理连接在一起(参见图 4)。内板3以预定形状弯曲。在车身板件1中,板件2与板件3之间的间隔自连接部4朝 远离连接部4的部位加宽。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5形成在内板3中,形成为矩形形状。上述行李箱6包括外部7,其具有预定弯曲形状;以及内部8,其与外部7相连接。 密封条9安装于外部7与内部8之间连接部的后部。如图5所示,车身板件1 (行李箱盖) 封闭行李箱6的开口部。
如图IA至图;3B所示,排水塞10由软质树脂诸如橡胶及具有弹性的弹性体形成, 并包括头部20和形成在头部20 —侧的接合腿30。头部20布置于排水孔5的周缘,以从正 面盖住排水孔5。将接合腿30插进排水孔5,以从背面与排水孔5的周缘相接合。头部20包括横向长的厚部21以及伞状的薄凸缘部25,薄凸缘部25自厚部21周 缘伸出,以邻接排水孔5正面的周缘。薄凸缘部25的厚度小于厚部21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在剖视图中,与内板3的弯曲形状相对应,厚部21朝 其背面侧弯曲,接合腿30自厚部21的背面侧在规定方向(下文称为“接合腿30的伸出方 向”)伸出。此外,如图IA所示,在厚部21的正面侧中,以预定间隔平行设置防滑凸部22, 防滑凸部22在与接合腿30的伸出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当按压头部20将排水塞10插 进排水孔5时,多个防滑凸部22起到防滑件的作用。如图2A和图3A所示,在厚部21的背面侧,在面向接合腿30 —对接合部37、37 (下 文说明)的位置处,设置压迫凸部23、23,以邻接排水孔5正面的周缘。在本实施例中,肋状 压迫凸部23在与接合腿30伸出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薄凸缘部25自厚部21的外周缘朝背面侧以预定角度向外倾斜加宽成伞状。类似 于上述厚部21,薄凸缘部25对应于内板3的弯曲形状进行弯曲。此外,薄凸缘部25比厚部 21薄,并且薄凸缘部25的厚度在其伸出方向朝其末端逐渐减小(参见图3B)。如图2A和图4所示,在接合腿30的框壁32中形成开口部35,以及,在接合腿30 的后部侧(下文称为“开口部35侧”),于薄凸缘部25的背面侧上设置肋沈。肋沈置于排 水孔5的正面周缘与薄凸缘部25之间,从而形成用于排水的间隙G(参见图4)。在本实施 例中,在开口部35侧,在薄凸缘部25的一侧上设置一对肋沈、26,并且使肋沈、沈在接合腿 30伸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平行延伸。此外,一对肋沈设置在开口部35的两侧。下面,说明接合腿30。接合腿30包括框壁32,框壁32由前壁31和两个侧壁33、 33形成。开口部35形成于框壁32的后部。在远离头部20的同时,在自车身板件1的端缘 部朝板件2与板件3之间间隔加宽的方向,框壁32的端部倾斜延伸。另一方面,开口部35 在框壁32中朝车身板件1的端缘部开口。如图IB和图;3B所示,前壁31具有部分31a。沿厚部21的纵向,部分31a以预定 宽度自头部20垂设伸出,并且距厚部21的背面侧预定高度(参见图;3B)。前壁31自垂设 部分31a的端部向前部(在朝该前部的方向,板件2与板件3之间的间隔增加)随着远离 头部20斜向外伸出,同时使前壁31的宽度逐渐减小(参见图2A和图2B)。两个侧壁33、33与前壁31的两个侧缘部相连接,并且,包括自厚部21背面垂设伸 出的部分、以及随着远离头部20斜向外伸出的部分。前壁31和两个侧壁33、33延伸而出,而开口部35形成在与接合腿30的伸出方 向相反的后部中。结果,从背面侧观察排水塞10,框壁32为大致V形。如图2A所示,前壁 31的宽度朝伸出端逐渐减小,以及,如图2B和图;3B所示,两个侧壁33、33形成为朝伸出端 逐渐减小宽度。结果,从侧部观察框壁32,框壁32 (接合腿30)具有细端(参见图2B和图 3B)。以及,从底面侧观察框壁32,其伸出端也较细(参见图2A)。在两个侧壁33、33的外侧表面中,设置以预定高度凸出的接合部37、37,以从背面 与排水孔5的周缘相接合。在接合部37上,形成面向头部20的接合面37a (参见图3A),使 接合面37a以预定角度倾斜。
在两个侧壁33、33中位于头部20相反侧的外侧缘中,沿接合腿30的伸出方向形 成楔面33a、33a (参见图2A)。楔面33a形成为达到接合部37中与头部20相反的表面(参 见图3A)。由于借助于这些楔面33a、33a使接合腿30的凸出方向端部的宽度变窄,当将接 合腿30插入排水孔5时,避免接合腿30被排水孔5的内周卡住,使得接合腿30可以顺利 地插进排水孔5。如图2B所示,与接合部37的接合面37a不同,前壁31中面向头部20的表面形成 没有阶状部的平滑连续引导面39。当经由引导面39将接合腿30插进排水孔5时,将接合 部37引导至排水孔5的背面周缘。即使在引导面39与接合部37的接合面37a之间形成 阶状部,只要这种阶状部的高度足够低,从而,当接合腿30插进排水孔5时,接合腿30可以 越过该阶状部,这样就不会带来问题。接着,下面说明使用上述排水塞10的方法。即,抓住排水塞10的头部20,使接合腿30伸出端部的方向对准两板件(板件2和 板件3)之间间隔加宽的方向,将接合腿30的端部斜插进车身板件1的排水孔5。此时,从 排水塞10的侧面和底面看接合腿30,接合腿30形成有楔形框壁(参见图2A和图2B),因 而,接合腿30能容易地插进排水孔5。此外,由于接合腿30伸出部的两侧设置有楔面33a、 33a,避免接合腿被排水孔5的内周卡住。在接合腿30的端部如上所述插进排水孔50之后,沿前壁31上的引导面39将接合 腿30斜插进排水孔(参见图4中的虚线)。因此,引导面39与排水孔5的内周滑动接触, 接合腿30逐渐进入板件2与板件3之间。另一方面,与引导面39连续的接合面37a也受到 引导而插进排水孔5,直至从排水孔5中穿过并从背面与排水孔5的周缘相接合。由此,与 内板3的弯曲形状相对应,薄凸缘部25弯曲变形,以从正面弹性邻接排水孔5的周缘。结 果,从正面和背面将内板3中所形成排水孔5的周缘夹在薄凸缘部25与接合部37之间,从 而,将排水塞10装在排水孔5 (参见图3B)。此时,在接合腿30伸出方向的相反侧,薄凸缘部25上的一对肋沈、沈从正面邻 接排水孔5的周缘,从而,在排水孔5的正面周缘与薄凸缘部25之间形成用于排水的间隙 G(参见图4),以及,厚部21背面的一对压迫凸部23、23从正面与排水孔5的周缘邻接(参 见图3A)。于是,在排水塞10中,朝着从车身板件1的端缘部使板件2与板件3之间间隔加 宽的方向,远离头部20,接合腿30框壁的端部倾斜延伸。据此,如上所述,由于接合腿30可 以斜插进排水孔5,如图4所示,即使排水孔5设置在车身板件1的端缘部附近、且板件2与 板件3之间间隔狭窄时,排水塞10也能够可靠地安装至排水孔。结果,可以使排水孔5形 成为更靠近车身板件1中板件2和板件3的连接部4 (参见图4)。因此,蓄积在板件2与板 件3之间间隔中的水,可以通过排水孔5从框壁32的开口部35排出,而不会残留。此夕卜, 由于排水孔5的周缘被薄凸缘部25密封,可以有效地抑制废气的气味通过排水孔5进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接合腿30的后侧,于薄凸缘部25的背面侧设置肋沈,以形 成用于排水的间隙G,蓄积在板件2与板件3之间间隙中的水能容易地通过间隙G排出。此 外,由于在薄凸缘部25的背面设置肋沈,在保证用于排水的间隙G的同时,排水孔5正面周 缘与薄凸缘部25之间的间隔可以设定为最小尺寸,因而可以有效抑制废气的气味通过排 水孔5进入。
由于接合腿30包括前壁31和两个侧壁33、33,例如,即使排水塞10用弹性材料诸 如橡胶或弹性体形成时,也能保证足够的刚性。此外,即使水进入接合腿30内部时,水也能 从框壁32中所形成的开口部35流出,并从间隙G排出。因此,避免水蓄积在接合腿30的 内部。在排水塞10中,由于开口部35设置在与接合腿30的伸出方向相对的后部中,当 在板件2与板件3之间间隔加宽的方向插入接合腿30时,开口部35布置在板件2与板件 3之间的间隔狭窄的部分中。因此,开口部35可以确保对着适合排水的方向(本实施例中 为向下)。在本实施例中,头部20包括厚部21以及伞状伸出的薄凸缘部25。在厚部21背面 上面对接合腿30接合部37的位置处,形成一对压迫凸部23、23,以从正面邻接排水孔5的 周缘。据此,将接合腿30插进排水孔5,使得压迫凸部23从正面邻接排水孔5的周缘,同 时,使接合部37从背面与排水孔5的周缘相接合。内板3在排水孔5处被两个部件夹住, 从而可将排水塞10安装至排水孔5。此时,由于在厚部21中形成有一对压迫凸部23、23, 排水塞10安装期间的荷载集中于压迫凸部23、23,因而可以维持薄凸缘部25的柔软性。因 此,薄凸缘部25可以沿内板3的形状柔软地变形,并能与之紧密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述一对肋状压迫凸部23、23在与接合腿30伸出方向相垂直 的方向伸出,压迫凸部23、23从正面与排水孔5的周缘接触。因此,可以以压迫凸部23为 支点,适宜地改变头部20相对于排水孔5的角度,以及,排水塞10可以柔性地对应于内板 3的弯曲形状进行安装。即使由于不同车辆中排水孔5附近的内板3形状变化,排水塞10 仍然可以应用。图6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排水塞。与上述实施例实质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 图标号,在此省略其具体说明。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排水塞IOa中,在接合腿30的开口部35侧,在薄凸缘部25背 面侧设置凹部27,用于形成排水用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沿着与接合腿30伸出方向相反 的方向,在薄凸缘部25上开口部35侧的一侧边中央形成此凹部。因此,当排水塞IOa安装至排水孔5时,薄凸缘部25的凹部27的周缘从正面邻接 排水孔5的周缘,抑制废气气味进入的同时,还能可靠地排水。本申请要求2009年10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9-235036的优先权,该 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水塞,其适配至车身板件在其端缘部处所形成的排水孔中,所述车身板件由 一对板件形成,即,由外板和内板形成,所述一对板件之间的间隔自所述端缘部朝规定方向 加宽,所述排水塞包括头部,其从正面布置在所述排水孔的周缘上,以盖住所述排水孔;以及 接合腿,其形成于所述头部的背面,从而,通过将所述接合腿插入所述排水孔中,使所 述接合腿从背面与所述排水孔的周缘相接合, 其中所述接合腿包括框壁,其由前壁和两个侧壁形成,使所述框壁随着离开所述头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伸出;开口部,其设置于所述框壁的后部,使所述开口部面向所述车身板件的端缘部; 接合部,其形成在两个所述侧壁上,以从背面与所述排水孔的周缘相接合;以及 引导面,其面向所述头部形成于所述前壁上,以引导所述接合部穿过所述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孔, 其中,所述头部包括厚部,其具有第一厚度;薄凸缘部,其具有比所述第一厚度薄的第二厚度,以及,所述薄凸缘部自所述厚部的周 缘伸出,以从所述正面弹性方式邻接所述排水孔的周缘;以及压迫凸部,其形成于所述厚部的背面上面对所述接合腿的所述接合部的位置处,以从 正面邻接所述排水孔的周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塞,其中,所述压迫凸部形成为在所述规定方向的相垂直方向延伸的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塞,其中,在所述薄凸缘部的背面于所述框壁的相对侧,形成肋或凹部,以在所述排水孔的 周缘与所述薄凸缘部之间形成用于排水的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水塞,包括头部,其从正面布置在排水孔的周缘上;以及接合腿,其从背面与排水孔的周缘相接合,其中,接合腿包括框壁,其在形成车身板件的一对板件之间间隔加宽的方向延伸;开口部,其面向车身板件的一对板件的连接部;接合部,其形成在框壁的两个侧壁上,以从背面与排水孔的周缘相接合;以及引导面,其形成在框壁的前壁上,以引导接合部穿过排水孔。
文档编号B62D25/12GK102039936SQ20101050504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9日
发明者大庭敏也, 小川敦史, 山口友树, 齐藤肇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百乐仕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