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00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上用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童车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童车转向机构通常采用刚性转轴连接方向盘及轮轴,实现车子的转向。现有 的这种转向结构存在的缺点一是转动方向盘费力,二是童车转向的角度小,不易在狭窄或 弯度大的地方转弯,三是转动噪声大,转动自由行程大,方向间隙明显;四是对于遥控童车, 现有的这种转向结构安装麻烦、费电、转向效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童车转向机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童车转向机构转向费力、转向角度小、方向间隙大、难 安装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轮轴和转向头,轮轴包括左轮轴和右轮轴,左轮轴 上设有左转向盘,在右轮轴上设有右转向盘,在转向头、左转向盘、右转向盘之间设有传送
市ο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特征在于左转向盘中部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右转向盘中部设有 第二环形凹槽,转向头的中部设有第三环形凹槽;传送带为一转向绳,该转向绳绕在第一环 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上。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特征在于转向绳依次绕于左转向盘的第一环形凹槽、右转向盘 的第二环形凹槽和转向头的第三环形凹槽内,转向绳在第一环形凹槽至少盘绕一圈,转向 绳在第二环形凹槽至少盘绕一圈,转向绳在第三环形凹槽至少盘绕一圈。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特征在于左转向盘中部设有第一链轮,右转向盘中部设有第二 链轮,转向头的中部设有第三链轮;传送带包括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第一链条套于第一链 轮和第三链轮上,第二链条套于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上。本实用新型用于童车,具有转向省力,转向角度大,方向间隙小、转向效率高、易安 装,且在狭窄或弯度大的地方易转弯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带为转向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送带为链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轮轴和转向头4,轮轴包括左轮轴1和右轮轴 5,左轮轴1上设有左转向盘2,左转向盘2中部设有第一环形凹槽9,在右轮轴5上设有右 转向盘6,右转向盘6中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7,转向头4的中部设有第三环形凹槽8 ;第一 环形凹槽9、第二环形凹槽7和第三环形凹槽8上绕有一转向绳3。转向绳3依次绕于左转向盘的第一环形凹槽9、右转向盘的第二环形凹槽7和转向 头的第三环形凹槽8内,转向绳3在第一环形凹槽9上至少盘绕一圈,转向绳3在第二环形 凹槽7上至少盘绕一圈,转向绳3在第三环形凹槽8上至少盘绕一圈。这里的转向绳3为 钢缆。左前轮11装于左轮轴1的端部,右前轮10装于右轮轴5的端部。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轮轴和转向头4,轮轴包括左轮轴1和右轮轴 5,左轮轴1上设有左转向盘2,在右轮轴5上设有右转向盘6。左转向盘2中部设有第一链 轮14,右转向盘6中部设有第二链轮12,转向头4的中部设有第三链轮13。传送带包括第 一链条15和第二链条16,第一链条15套于第一链轮14和第三链轮13上,第二链条16套 于第二链轮12和第三链轮13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头4上部设有接口槽,转向头4通过接口槽与转向杆连接, 转向杆顶端连接方向盘。
权利要求一种童车转向机构,包括轮轴和转向头,其特征在于轮轴包括左轮轴和右轮轴,左轮轴上设有左转向盘,在右轮轴上设有右转向盘,在转向头、左转向盘、右转向盘之间设有传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左转向盘中部设有第一环形凹 槽,右转向盘中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转向头的中部设有第三环形凹槽;传送带为一转向 绳,该转向绳绕在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向绳依次绕于左转向盘的第一 环形凹槽、右转向盘的第二环形凹槽和转向头的第三环形凹槽内,转向绳在第一环形凹槽 至少盘绕一圈,转向绳在第二环形凹槽至少盘绕一圈,转向绳在第三环形凹槽至少盘绕一 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左转向盘中部设有第一链轮,右 转向盘中部设有第二链轮,转向头的中部设有第三链轮;传送带包括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 第一链条套于第一链轮和第三链轮上,第二链条套于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向头上部设有接口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童车转向机构,包括轮轴和转向头,轮轴包括左轮轴和右轮轴,左轮轴上设有左转向盘,在右轮轴上设有右转向盘,在转向头、左转向盘、右转向盘之间设有传送带。本实用新型用于童车,具有转向省力,转向角度大,方向间隙小、转向效率高、易安装,且在狭窄或弯度大的地方易转弯等的特点。
文档编号B62M9/00GK201694315SQ20102018211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日
发明者戴亦飞 申请人:戴亦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