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特别涉及一种能让操纵杆及踏板方便折迭,且能在 展开后稳固定位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的平板车相当轻巧及具有极佳的机动性,因此,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并 在各地造成流行的风潮。但由于平板车的车体较大且长,将会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不但 不利于室内储存,在外出活动时,亦不方便携带,而使得平板车使用的机会被压缩。因此,目前所使用的平板车大多具有折迭收纳的结构设计,以此避免占用太大的 空间,且方便外出携带。然而,电动的平板车的机动性较强,且比使用人力驱动的平板车 速度较快,因此,虽然目前一般所常用的折迭构造具有皆有折迭的功能,但在折迭构造展开 后,常会出现松动的现象,而造成使用者的不舒适,甚而影响到行驶的安全。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常用平板车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使其能方便 折迭、在展开后形成稳定的结构,且可兼具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及安全性,设计人积多年的 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定位结构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能 使展开后的结构稳定,而在行驶时,兼具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及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定位结构,且其中一定位结构为可调 整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能在展开后的结构松动时,能加以调整而确保使用者的操作舒 适性及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电动的前轮或后轮,且前轮或后轮其中之 一包括一体成型的磁圈及胶轮,使磁圈及胶轮不会脱离,而能确保行驶安全。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包括一操纵 杆、一踏板以及一折迭机构。其中,该操纵杆的下端设有一前轮,该踏板的后端设有一后轮, 而该折迭机构连结于操纵杆与踏板之间,供转动操纵杆以折迭于踏板上,且该折迭机构包 括一固定座、一转动件、一第一定位组件以及一第二定位组件。该固定座结合于踏板的前 端,固定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部;该转动件的前端与操纵杆连接,转动件与固定座枢接, 且转动件上设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组件以可相对往复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转动件上, 供转动第一定位组件时,让第一定位组件卡合于第一定位部上;而该第二定位组件以可上 下往复移动的方式连结于固定座上,第二定位组件的一端设有一卡合部,供卡合于第二定 位部上。实施时,该固定座包括一左固定板及一右固定板,该左固定板的后端及右固定板 的后端分别结合于踏板的前端。实施时,该第一定位部包括多个形成于左固定板前端周缘的左凹槽及多个形成于
3右固定板前端周缘且对应各左凹槽的右凹槽。实施时,该转动件包括一左转动板及一右转动板,该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分别与 固定座枢接。实施时,该第二定位部包括一形成于左转动板下端的左下凸部及一形成于右转动 板下端的右下凸部。实施时,该第一定位组件定位于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之间。实施时,该左转动板上设有一左导槽,该右转动板上设有一右导槽,该第一定位组 件的一端分别与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枢接,且第一定位组件的一端连接一弹性件,以使该 第一定位组件以可相对往复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转动件上,而该第一定位组件的另一端设有 一定位杆,该定位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左导槽及右导槽后,卡合于第一定位部上。实施时,该第二定位组件定位于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之间。实施时,该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以一枢轴分别与固定座枢接,该枢轴上设有一导 孔,而该第二定位组件包括一偏心手柄、一拉杆、一弹簧及一卡合件,该偏心手柄的下端分 别与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枢接,且该偏心手柄的下端连接拉杆的顶端,该拉杆穿过该枢轴 上的导孔,该弹簧套合于拉杆上,而该卡合件连结于拉杆的下端,卡合件的一端枢接于踏板 的前端,卡合件的另一端设有一卡合部,供卡合于第二定位部上。实施时,该拉杆的下端穿过卡合件,且该拉杆的下端螺纹连接一调整螺帽。实施时,该前轮包括一磁圈及一胶轮,该磁圈的外周缘设有多个相对称且不连接 的鸠尾形沟槽,而该胶轮的内周缘设有多个对应各沟槽的鸠尾形凸块,供结合该胶轮与该 磁圈。实施时,该后轮也可包括一磁圈及一胶轮,该磁圈的外周缘设有多个相对称且不 连接的鸠尾形沟槽,而该胶轮的内周缘设有多个对应各沟槽的鸠尾形凸块,供结合该胶轮 与该磁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重的定位结构,因此,能在展开后的结构稳定,使在行驶时兼 具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及安全性。2、本实用新型能在展开后的结构松动时,凭借调整螺丝重新调整卡合部与第二定 位部之间的卡合力量,因此,能确保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及安全性。3、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体成型的前轮或后轮结构,因此,能有效避免磁圈及胶轮脱 离,以确保使用者的行驶安全。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折迭机构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折迭机构的元件分解图;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收折前的使用状态图;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收折后的使用状态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轮的立体外观图;[00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轮的元件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1 ;折迭机构2 ;固定座3 ;左固定板31 ;左凹 槽311 ;右固定板32 ;右凹槽321 ;第一定位部33 ;枢孔312、322 ;枢轴34 ;导孔341 ;转动件 4 ;左转动板41 ;轴孔411、421 ;左导槽412 ;左下凸部413 ;右转动板42 ;右导槽422 ;右下 凸部423 ;第二定位部43 ;第一定位组件5 ;直杆51 ;定位杆52 ;连接板53 ;手柄M ;弹性件 55 ;第二定位组件6 ;偏心手柄61 ;拉杆62 ;弹簧63 ;卡合件64 ;卡合部641 ;调整螺帽65 ; 杆体66 ;操纵杆9 ;踏板91 ;前轮92 ;后轮93 ;磁圈94 ;鸠尾形沟槽941 ;胶轮95 ;鸠尾形凸 块 95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1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 动车1包括一操纵杆9、一踏板91以及一折迭机构2。其中,该操纵杆9的下端设有一前轮 92,该踏板91的后端设有一后轮93,而该折迭机构2连结于操纵杆9与踏板91之间,供转 动操纵杆9以折迭于踏板91上。请参阅图2、图3所示,该折迭机构2包括一固定座3、一转动件4、一第一定位组件 5以及一第二定位组件6。该固定座3包括一左固定板31及一右固定板32,该左固定板31前端的周缘形成 有多个左凹槽311,该右固定板32前端的周缘形成有多个右凹槽321,各个左凹槽311对应 各个右凹槽321,该多个左凹槽311及多个右凹槽321合设为第一定位部33。该左固定板 31及该右固定板32分别设有一枢孔(312、322),该两个枢孔312、322以一枢轴34枢接,该 枢轴34上设有一圆形导孔341。该左固定板31的后端及右固定板32的后端分别固定结合 于踏板91的前端。该转动件4定位于左固定板31及右固定板32之间,该转动件4包括一左转动板41 及一右转动板42,该左转动板41及该右转动板42上分别设有一与固定座3的枢孔(312、 322)同轴的轴孔011、421),而该枢轴34同轴贯穿该两个枢孔312、322及两个轴孔411、 421,以此使转动件4与固定座3枢接,让转动件4可相对于固定座3转动。此外,该左转动 板41的前端及该右转动板42的前端分别与操纵杆9连接,该左转动板41上设有一弧形的 左导槽412,该右转动板42上设有一弧形且对应于该左导槽412的右导槽422。且该左转 动板41的下端形成一向下凸出的左下凸部413,该右转动板42的下端形成一向下凸出且对 应于该左下凸部413的右下凸部423,该左下凸部413及右下凸部423合设为一第二定位部 43。该第一定位组件5定位于左转动板41及右转动板42之间,该第一定位组件5包 括一直杆51、一定位杆52、一连接板53、一手柄M及一弹性件55。其中,该直杆51及定位 杆52相互平行,该连接板53的两端分别连接直杆51及定位杆52,使该直杆51、定位杆52 及连接板53概略呈H形。此外,该直杆51的两端分别与左转动板41及右转动板42枢接 后,该直杆51的其中一端连接手柄M。而该弹性件55为一扭转弹簧,该弹性件55套接于 直杆51上,以此在直杆51受力转动后,能回复原位。此外,该定位杆52的两端分别穿过左 导槽412及右导槽422后,供卡合于第一定位部33的任一组左凹槽311及右凹槽321内。而该第二定位组件6定位于左转动板41及右转动板42之间,并位于第一定位组件5的前侧。该第二定位组件6包括一偏心手柄61、一拉杆62、一弹簧63、一卡合件64及 一调整螺帽65。其中,该偏心手柄61的下端枢接一杆体66,该杆体66的左右两端分别枢 接左转动板41及右转动板42 ;该拉杆62为一长形杆,该拉杆62的顶端连接于杆体66上, 该拉杆62穿过枢轴34上的导孔341及卡合件64后,拉杆62的下端与调整螺帽65螺纹连 接。而该弹簧63套合于拉杆62上;该卡合件64的一端枢接于踏板91的前端,卡合件64 的另一端设有一向上凸出的卡合部641。由此,即可让第二定位组件6以可上下往复移动的 方式连结于固定座3上。请参阅图4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其中,当使用者以顺时针方 向下压偏心手柄61时,凭借偏心手柄61的下端的偏心作用,即可让拉杆62向下移动,并带 动卡合件64向下摆动,使转动件4下端的第二定位部43脱离卡合件64的卡合部641的限 制。而在使用者以顺时针方向下压动手柄M时,则可让定位杆52脱离第一定位部33的限 制。如此一来,即可让操纵杆9、前轮92及转动件4同时相对于固定座3转动,以折迭于踏 板91上。而在反向操作偏心手柄61并再次按压手柄52时,即可让操纵杆9相对于踏板91 展开,并凭借第一定位组件5与第二定位组件6的双重定位作用,让整体结构稳定。而当使用者长时间重复使用,而使得转动件4下端的第二定位部43与卡合件64 的卡合部641之间产生松动时,凭借调整螺帽65的控制,则可调整对第二定位部43的卡合 力量,让卡合部641有效控制第二定位部43。另请参阅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轮92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前轮92 包括一磁圈94及一胶轮95,该磁圈94作为一轮毂电动机的外壳,该磁圈94的外周缘设有 多个相对称且不连接的鸠尾形沟槽941,而该胶轮95以射出方式成型于磁圈94的外周缘, 以使该胶轮95的内周缘形成多个对应各沟槽941的鸠尾形凸块951,以此让胶轮95与磁圈 94稳固结合,而不会脱离。实施时,该后轮93亦可具有与前轮92相同的结构,同样可以作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轮,以驱动电动平板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重的定位结构,因此,能在展开后的结构稳定,使在行驶时兼 具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及安全性。2、本实用新型能在展开后的结构松动时,凭借调整螺丝重新调整卡合部与第二定 位部之间的卡合力量,因此,能确保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及安全性。3、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体成型的前轮或后轮结构,因此,能有效避免磁圈及胶轮脱 离,以确保使用者的行驶安全。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实用新型的预期目的,提供 一种不但能方便折迭,且可在展开后形成稳定的结构,以兼具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及安全 性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极具实用的价值,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 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 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之 内,合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操纵杆,其下端设有一前轮;一踏板,其后端设有一后轮;以及一折迭机构,连结于操纵杆与踏板之间,供转动操纵杆以折迭于踏板上,该折迭机构包括一固定座,结合于踏板的前端,该固定座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一转动件,其前端与操纵杆连接,该转动件与固定座枢接,且该转动件上设有一第二定 位部;一第一定位组件,以可相对往复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转动件上,供转动该第一定位组件 时,使第一定位组件卡合于第一定位部上;以及一第二定位组件,以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方式连结于固定座上,该第二定位组件的一端 设有一卡合部,供卡合于第二定位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包括一左固定板 及一右固定板,该左固定板的后端及右固定板的后端分别结合于踏板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包括多个形 成于左固定板前端周缘的左凹槽及多个形成于右固定板前端周缘且对应各左凹槽的右凹 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包括一左转动板 及一右转动板,该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分别与固定座枢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部包括一形成 于左转动板下端的左下凸部及一形成于右转动板下端的右下凸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组件定位于左 转动板及右转动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左转动板上设有一左导 槽,该右转动板上设有一右导槽,该第一定位组件的一端分别与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枢接, 且第一定位组件的一端连接一弹性件,以使该第一定位组件以可相对往复转动的方式连接 于转动件上,而该第一定位组件的另一端设有一定位杆,该定位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左导槽 及右导槽后,卡合于第一定位部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组件定位于左 转动板及右转动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以 一枢轴分别与固定座枢接,该枢轴上设有一导孔,而该第二定位组件包括一偏心手柄、一拉 杆、一弹簧及一卡合件,该偏心手柄的下端分别与左转动板及右转动板枢接,且该偏心手柄 的下端连接拉杆的顶端,该拉杆穿过该枢轴上的导孔,该弹簧套合于拉杆上,而该卡合件连 结于拉杆的下端,卡合件的一端枢接于踏板的前端,卡合件的另一端设有一卡合部,供卡合 于第二定位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拉杆的下端穿过卡合 件,且该拉杆的下端螺纹连接一调整螺帽。
专利摘要一种可折迭的轻巧电动车,于操纵杆的下端设有前轮,于踏板的后端设有后轮,并以折迭机构连结操纵杆与踏板。其中,折迭机构包括一结合于踏板前端的固定座及一与操纵杆连接的转动件,该转动件与固定座枢接。而一第一定位组件以可相对往复转动的方式连接转动件,一该第二定位组件以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方式连结固定座。以此在转动第一定位组件后,让第一定位组件卡合第一定位部;在移动第二定位组件后,让第二定位组件的卡合部卡合第二定位部,从而使操纵杆与踏板展开时的结构稳固。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849598SQ20102023594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4日
发明者黄文弘 申请人: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