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986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插秧机上应用的转向器包括固定连接于牵弓丨部的第一转向座和固定连接 于插秧部的第二转向座,第一转向座与第二转向座通过销轴铰接。第二转向座上固定连接 有支座,支座上设置有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铰接,第一转向 轴位于转向筒内并与转向筒可转动连接。第一转向座上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 第二转向轴之间设有齿轮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转向轴下端的驱动齿轮 和通过销轴与第二转向座连接的双联齿轮,在第一转向座和第二转向座之间形成的空腔内 设置有万向节,万向节将动力轴和后输出轴连接在一起。转向时,由于受到万向节的限制而 存在转向死角,无法实现插秧机的转弯插秧,并且在转向时各轴受力不均勻,容易造成各轴 的损坏,为了适应转向的需要,通常在第一转向座和第二转向座上设置有容纳动力轴和后 输出轴的通孔,这样就会使第一转向座和第二转向座的强度降低,降低了转向器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0920225772. 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插秧 机转向器,它是用支撑轴代替了销轴将第一转向座和第二转向座连接在一起,并在支撑轴 上设置了锥齿轮,通过锥齿轮将动力轴和后输出轴连接在一起。它解决了传统插秧机转向 器的转向存有死角、动力轴容易损毁和安全性、稳定性差的问题。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所 述的插秧机转向器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从其结构不难看出,其整个的转向流程是方向 盘-第一转向轴-第二转向轴-驱动齿轮-双联齿轮-扇形齿轮-第一转向座-牵引部, 转向的动力需要经过第一转向轴、第二转向轴、驱动齿轮、联齿轮和扇形齿轮的传递,传递 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动力损耗,致使转向非常的费力,另外,各传动部件也很容易损毁,使用 寿命短。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转向省力、不留死角、安 全性和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的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包括转向轴、固定安装在转向轴顶端的方向盘、通过支 撑轴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转向座和第二转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与支撑轴之间通过 蜗杆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蜗杆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蜗轮和相互啮合的第一转向锥齿轮、第 二转向锥齿轮;蜗轮固定安装在支撑轴的顶端,第一转向锥齿轮固定安装在转向轴的底端, 第二转向锥齿轮固定连接在蜗杆上。[0009]所述蜗杆传动机构设置在蜗轮箱内,蜗轮箱固定在第二转向座的顶部。所述支撑轴的上部分别与蜗轮箱、第二转向座转动连接,下部与第一转向座固定 连接,底端与第二转向座转动连接;第一转向座内设有双联锥齿轮,双联锥齿轮转动连接在 支撑轴上;双联锥齿轮分别与固定在动力轴端部的第一传动锥齿轮、固定在后输出轴端部 的第二传动锥齿轮相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转向传动采用蜗杆传动机构,简化了转向动力的 传递过程,转向省力,使用寿命长;动力轴、后输出轴通过双联锥齿轮传动连接,转向时不留 死角,可实现插秧机转弯插秧,且安全性和稳定性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方向盘;2-转向轴;3-箱盖;4-第一转向锥齿轮;5-第二转向锥齿轮; 6-蜗轮;7-蜗轮箱;8-支撑轴;9-第一转向座;10-双联锥齿轮;11-动力轴;12-第一传动 锥齿轮;13-轴承;14-后输出轴;15-第二传动锥齿轮;16-第二转向座;17-蜗杆;18-压至ΓΤΠ ο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如附图所示,包括转向轴2、固定安装在转向轴2顶端 的方向盘1、固定连接于插秧机牵引部的第一转向座9和固定连接于插秧机插秧部的第二 转向座16。第二转向座16的顶部固定有蜗轮箱7,蜗轮箱7设有箱盖3,箱盖3的顶部设有 压盖18。转向轴2的下部通过轴承与箱盖3转动连接,其底端伸入蜗轮箱7内。第一转向 座9和第二转向座16通过通过支撑轴8连接在一起,支撑轴8的顶端伸入到蜗轮箱7内。 蜗轮箱7内设有蜗杆传动机构,转向轴2与支撑轴8之间通过蜗杆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17、蜗轮6和相互啮合的第一转向锥齿轮 4、第二转向锥齿轮5。蜗杆17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蜗轮箱7的壳壁上,蜗轮6固定 安装在支撑轴8的顶端。第一转向锥齿轮4固定安装在转向轴2的底端,第二转向锥齿轮 5固定连接在蜗杆17上。所述支撑轴8的上部分别通过轴承与蜗轮箱7、第二转向座16转动连接,下部与 第一转向座9固定连接,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二转向座16转动连接。第一转向座内9设有双 联锥齿轮10,双联锥齿轮10通过轴承13转动连接在支撑轴8上。双联锥齿轮10分别与 固定在动力轴11端部的第一传动锥齿轮12、固定在后输出轴14端部的第二传动锥齿轮15 相啮合。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流程为方向盘1-转向轴2-蜗杆传动机构-支撑轴8-第一转 向座9-牵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转向传动的过程,降低了转向传动过 程中的动力损耗,转向省力、使用寿命长;动力轴、后输出轴通过双联锥齿轮传动连接,转向 时不留死角,可实现插秧机转弯插秧,且安全性和稳定性高。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包括转向轴O)、固定安装在转向轴( 顶端的方向盘 (1)、通过支撑轴(8)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转向座(9)和第二转向座(16),其特征在于所述 转向轴( 与支撑轴(8)之间通过蜗杆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传动机构包括相 互啮合的蜗杆(17)、蜗轮(6)和相互啮合的第一转向锥齿轮G)、第二转向锥齿轮(5);蜗 轮(6)固定安装在支撑轴(8)的顶端,第一转向锥齿轮(4)固定安装在转向轴(2)的底端, 第二转向锥齿轮(5)固定连接在蜗杆(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传动机构设 置在蜗轮箱(7)内,蜗轮箱(7)固定在第二转向座(16)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8)的上部分 别与蜗轮箱(7)、第二转向座(16)转动连接,下部与第一转向座(9)固定连接,底端与第二 转向座(16)转动连接;第一转向座内(9)设有双联锥齿轮(10),双联锥齿轮(10)转动连接 在支撑轴(8)上;双联锥齿轮(10)分别与固定在动力轴(11)端部的第一传动锥齿轮(12)、 固定在后输出轴(14)端部的第二传动锥齿轮(1 相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包括转向轴、固定安装在转向轴顶端的方向盘、通过支撑轴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转向座和第二转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与支撑轴之间通过蜗杆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转向传动采用蜗杆传动机构,简化了转向动力的传递过程,转向省力,使用寿命长;且转向时不留死角,可实现插秧机转弯插秧,且安全性和稳定性高。
文档编号B62D3/10GK201834049SQ20102058664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刘胜 申请人:山东潍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