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装置及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

文档序号:402961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调整装置及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整装置及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制造等多种制造行业中,某一零件固定后,其他活动零件与该固定零件之间存在安装间隙的要求,或者安装平整度的要求,例如对于发动机罩盖和前保险杠蒙皮之间的安装间隙就存在一定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对于存在安装间隙或者平整度要求的两个零件,在进行安装时,通过手动方式反复调整活动零件的安装位置,通过多次的不断尝试,达到活动零件与固定零件之间的安装间隙或者平整度的要求。 但是,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反复调整的方式,安装效率较低,不但工作量大,而且还无法有效的保证安装的间隙要求或平整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装置及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存在安装间隙或平整度要求的零件,反复调整导致的安装效率较低及准确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拉片和插片;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本体以及卡片;其中,所述本体的上端为中空结构的型腔,与所述型腔的下端连接的为拉片通孔,所述卡片位于所述型腔内,且所述卡片位于所述型腔底部的一端带有锯齿纹;所述拉片的一端带有锯齿纹,另一端包含有连接销,该拉片中带有锯齿纹的一端,通过所述本体中的拉片通孔垂直穿入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卡片带有锯齿纹的一端啮合;所述插片,位于被所述拉片的连接销拉动的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较佳地,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型腔内,该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型腔的顶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卡片的顶部接触。所述本体包括两个连接端和腔体端;其中所述腔体端的上端为中空结构的型腔,下端拉片通孔,其中所述型腔的下端与所述拉片通孔连通;两个连接端的横截面为矩形,位于所述腔体端的底端的外侧,一端连接在所述腔体端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另一端向外延伸,包含本体安装孔。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两个螺柱;卡片的横截面为矩形,在所述卡片的两个平行的侧面上,开有螺纹孔;并在所述腔体端的两个对应侧面上,沿腔体端竖直方向开有椭圆长孔,所述两个螺柱的一端穿过所述椭圆长度固定在所述卡片上的螺纹孔内,另一端位于本体之外。
所述拉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和锯齿纹端;所述锯齿纹端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包含锯齿纹,通过所述本体中的拉片通孔与所述卡片上的锯齿纹啮合;所述连接端的一端与所述锯齿纹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的下表面包含连接销。所述拉片上的锯齿纹的齿距在O. 25mm 4mm之间。所述卡片上的齿槽数为O 3个,卡片上齿距较拉片上的齿距大O. 2mm。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调整装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并将拉片的连接销连接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的一端; 在所述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放置插片,其中,所述插片的厚度或平整度,根据所说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的安装间隙或平整度要求确定;推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的另一端向固定零件端移动,直至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将中间放置的插片夹紧;移除插片,在该位置固定被调整的活动零件。所述方法还包括调整连接在所述卡片上的螺柱,控制所述螺柱向所述本体侧面上开有的椭圆长孔上方移动,将所述拉片及卡片分离。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件中的弹簧的压力为卡片和两个螺柱重力之和的I. 05倍 5倍之间。将调整装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包括当所述调整装置为金属材料时,通过磁铁将所述调整装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或,根据所述本体上位于连接端一端的本体安装孔,通过推钉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装置及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该调整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拉片和插片,其中固定部件的本体中含有卡片,卡片的底端带有锯齿纹,拉片带有锯齿纹的一端通过拉片通孔穿入到本体内,与卡片含有锯齿纹的一端啮合,该插片为控制被调整的活动零件的安装间隙或平整度的部件,位于被拉片拉动的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由于在本发明中,该拉片的一端以及固定部件中的卡片的一端都带有锯齿纹,并且两者之间啮合,通过拉片拉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与固定零件将满足安装间隙或平整度的要求的插片夹紧,从而达到自动调整活动零件的目的,无需人工反复安装尝试,提高了调整的效率,以及调整的准确性。


图I为本发明提供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该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提供的该卡片的侧剖视图;图3A为本发明中固定部件中的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中该固定部件的中本体的剖视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拉片的侧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该调节装置固定部件中各部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发明中该调整装置中固定部件与拉片的装配侧剖视图;图6B为本发明中该调整装置中固定部件与拉片的前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
图8A为本发明中基于上述调整方法的调整系统的剖视图;图SB为该固定部件上本体安装孔及推钉的固定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为了有效的提高安装存在安装间隙或平整度要求的活动零件的安装效率,以及安装的准确性,提供了一种调整装置及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I为本发明提供的该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调整装置包括固定部件I、卡片2以及插片3 (插片在图I中未不出)。其中,该固定部件I包括本体I. I以及卡片I. 3,所述本体I. I的上端为中空结构的型腔,与所述型腔的下端连接的为拉片通孔,所述卡片位于所述型腔内,且所述卡片I. 3位于所述型腔底部的一端带有锯齿纹;所述拉片2的一端带有锯齿纹,另一端包含有连接销2. 1,该拉片2中带有锯齿纹的一端,通过所述本体I. I中的拉片通孔垂直穿入所述固定部件1,与所述卡片I. 3带有锯齿纹的一端哨合。插片3,位于被所述拉片2的连接销2. I拉动的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固定部件还包括两个螺柱I. 4 ;具体的,卡片I. 3的横截面为矩形,在所述卡片I. 3的两个平行的侧面上,开有螺纹孔;并在所述本体L I的两个对应侧面上,沿本体竖直方向开有椭圆长孔,所述两个螺柱I. 4的一端穿过所述椭圆长度固定在所述卡片I. 3上的螺纹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本体I. I之外。由于在本发明中,该拉片的一端以及固定部件中的卡片的一端都带有锯齿纹,并且两者之间啮合,通过拉片拉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与固定零件将满足安装间隙或平整度的要求的插片夹紧,从而达到自动调整活动零件的目的,无需人工反复安装尝试,提高了调整的效率,以及调整的准确性。图2A为本发明提供的该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提供的该卡片的侧剖视图,其中该卡片I. 3的横截面为矩形,在该卡片I. 3的一端包含有锯齿纹I. 32。并且,在该卡片I. 3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开有螺纹孔I. 31。螺柱I. 4通过卡片I. 3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开有的螺纹孔I. 31,连接在卡片I. 3上。图3A为本发明中固定部件中的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中该固定部件的中本体的剖视图,在该图3A和图3B中可知本体I. I包括两个连接端I. 11和腔体端I. 12 ;
其中如图2B所示,所述腔体端I. 12的上端为中空结构的型腔I. 121,下端拉片通孔I. 122,其中所述型腔I. 121的下端与所述拉片通孔I. 122连通;并且,在该腔体端I. 12的两个与卡片对应的平行侧面上,开有沿腔体端竖直方向的椭圆长孔I. 123 ;两个连接端I. 11的横截面为矩形,位于所述腔体端I. 12的底端的外侧,一端连接在所述腔体端I. 12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另一端向外延伸,并且该另一端包含本体安装孔I. 111。具体的在组装该调整装置时,为了将弹簧等部件组装到固定部件中,该固定部件的本体上还包括有过孔I. 13,该过孔I. 13位于腔体端I. 12的底端,与拉片通孔的底端连接。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拉片的侧剖视图, 在本发明中拉片2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端2. 3和银齿纹端2. 2 ;所述锯齿纹端2. 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2. 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包含锯齿纹;所述连接端2. 3的一端与所述锯齿纹端2. 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的下表面包含连接销2. I。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该调节装置固定部件中各部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在该图5中本体I. I包括连接端I. 11和腔体端I. 12,其中腔体端I. 12为上端为中空结构的型腔,该型腔的下端与卡片通孔连接,在该腔体端I. 12的两个平行侧面上连接有连接端I. 11的一端,在连接端I. 1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在该另一端上包含有安装孔。具体的在本发明中固定部件还包括弹簧I. 2 ;所述弹簧I. 2位于所述型腔内,该弹簧I. 2的一端与所述型腔的顶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卡片I. 3的顶部接触。卡片I. 3带有锯齿纹的一端位于该型腔的底部,通过与型腔底部连接的拉片通孔穿出。在本体I. I的型腔端I. 12的两个对应侧面上,沿型腔端的竖直方向开有椭圆长孔,螺柱通过型腔端上的椭圆长孔连接在卡片I. 3的两个螺纹孔内,另一端延伸到本体I. I之外。具体的在组装该调整装置时,通过腔体端底部的过孔将弹簧装入到本体中,并且将卡片通过过孔装入到腔体端,装入卡片后该弹簧的一端与腔体端的顶部接触,另一端与卡片的顶部接触。为了实现固定部件的组装,腔体端底部的过孔的大小应该根据弹簧以及卡片的宽度设置,并且该腔体端的高度,也应该根据弹簧的长度以及卡片的高度设置,即能够保证弹簧在受到压力伸缩时,卡片包含锯齿纹的一端能够通过接触到拉片通孔,并与拉片上的锯齿纹紧密啮合。之后,通过腔体端两个平行侧面上的椭圆长孔,将螺柱连接到卡片的两个对应侧面上开有的螺纹孔内。在连接拉片时,将拉片带有锯齿纹的一端通过本体上的拉片通孔与卡片底端的锯齿纹啮合。图6A为本发明中该调整装置中固定部件与拉片的装配侧剖视图,图6B为本发明中该调整装置中固定部件与拉片的前剖视图,根据图6A和图6B所示可知,本体I. I包括连接端I. 11和腔体端I. 12,其中腔体端I. 12为上端为中空结构的型腔,该型腔的下端与卡片通孔连接,在该腔体端I. 12的两个平行侧面的外侧上连接有连接端I. 11的一端,连接端1.1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在该另一端上包含有安装孔。该弹簧I. 2的一端与型腔的顶部接触,另一端与卡片I. 3的顶部接触。卡片I. 3位于型腔内,卡片I. 3带有锯齿纹的一端位于该型腔的底部,通过与型腔底部连接的拉片通孔芽出。在该卡片I. 3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开有螺纹孔,并且为了实现螺柱能够上下移动,在腔体端I. 12对应卡片I. 3的两个平行侧面上,沿腔体端I. 12竖直方向开有配套的椭圆长孔,螺柱I. 4通过腔体端I. 12上的椭圆长孔连接在卡片I. 3的两个螺纹孔内,另一端延伸到本体I. I之外。拉片2的一端带有锯齿纹,另一端包含有连接销,该拉片2带有锯齿纹的一端通过位于型腔端I. 12底部的拉片通孔穿入固定部件,与卡片I. 3带有锯齿纹的一端啮合。由于卡片I. 3的顶部连接有弹簧I. 2,为了保证在弹簧的压力作用下,卡片I. 3的 锯齿纹与拉片2的锯齿纹紧密啮合。该弹簧的压力为卡片和两个螺柱重力之和的I. 05倍 5倍之间。并且为了保证卡片1.3的锯齿纹与拉片2的锯齿纹的紧密啮合,卡片的锯齿纹与拉片的锯齿纹都为单向锯齿纹,如图6A所示,并且所述拉片上的锯齿纹的齿距位于
O.25mm 4mm之间。为了保证卡片与拉片100%的啮合和足够的强度,防止滑脱,卡片上的齿槽数为O 3个,卡片上齿距较拉片上的齿距大O. 2mm。由于在本发明中,该拉片2的一端以及固定部件中的卡片I. 3的一端都带有锯齿纹,并且两者之间啮合,通过拉片拉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与固定零件将满足安装间隙或平整度的要求的插片夹紧,从而达到自动调整活动零件的目的,无需人工反复安装尝试,提高了调整的效率,以及调整的准确性。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701 :将调整装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并将拉片的连接销连接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的一端。S702:在所述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放置插片,其中,所述插片的厚度或平整度,根据所说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的安装间隙或平整度要求确定。S703 :推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的另一端向固定零件端移动,直至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将中间放置的插片夹紧。S704 :移除插片,在该位置固定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图8A为基于上述调整方法的调整系统的剖视图,在该图8A中B为固定零件,A为待调整的活动零件,E为白车身。首先将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在将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时,由于固定部件连接端上的一端包含有安装孔,通过推钉将该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图8B为该固定部件上安装孔及推钉的固定结构剖视图,在该图SB中,F为推钉,在白车身上开有与推钉对应的孔,将固定部件上的连接端的一端开有安装孔,将该连接端上的安装孔与该白车身上的孔对齐,通过推钉将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或者,在本发明中,该固定部件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此时在将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时,可以通过磁铁将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如图8A中的D为磁铁。该拉片的一端包含有连接销,并且在该被调整的活动零件未要求安装间隙或平整度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因此通过拉片上的连接销与被调整活动零件上的连接孔的孔销配和,可以将拉片固定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上。由于此时该调整装置中,位于本体中的卡片
I.3与拉片2的锯齿纹啮合,该卡片以及拉片上的锯齿纹都为单向锯齿纹,因此在弹簧的压力作用下,拉片只能向一个方向运动。此时,可以通过图8A中的箭头的方向用力,推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向固定零件所在的方向移动。由于卡片与拉片的锯齿纹的啮合,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在推动力的作用下单方向移动,直到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放置的插片被夹紧,此时该插片可以根据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的平整度要求,或间隙要求设置其平整度或厚度。即例如被调整的活动零件与固定零件之间存在安装间隙的要求时,则此时该插片的厚度根据该安装间隙的要求设置,如果被调整的活动零件与固定零件之间存在平整度的要求,则此时该插片的平整度,根据该平整度的要求设置。当通过调整装置将被调整的活动零件调整到与固定零件将插片夹紧后,将插片移 除,在该位置固定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并且当固定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后,调整连接在所述卡片上的螺柱,控制所述螺柱向所述本体侧面上开有的椭圆长孔上方移动,将所述拉片及卡片分离。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装置及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该调整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拉片和插片,其中固定部件的本体中含有卡片,卡片的底端带有锯齿纹,拉片带有锯齿纹的一端通过拉片通孔穿入到本体内,与卡片含有锯齿纹的一端啮合,该插片为控制被调整的活动零件的安装间隙或平整度的部件,位于被拉片拉动的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由于在本发明中,该拉片的一端以及固定部件中的卡片的一端都带有锯齿纹,并且两者之间啮合,通过拉片拉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与固定零件将满足安装间隙或平整度的要求的插片夹紧,从而达到自动调整活动零件的目的,无需人工反复安装尝试,提高了调整的效率,以及调整的准确性。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拉片和插片;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本体以及卡片; 其中,所述本体的上端为中空结构的型腔,与所述型腔的下端连接的为拉片通孔,所述卡片位于所述型腔内,且所述卡片位于所述型腔底部的一端带有锯齿纹; 所述拉片的一端带有锯齿纹,另一端包含有连接销,该拉片中带有锯齿纹的一端,通过所述本体中的拉片通孔垂直穿入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卡片带有锯齿纹的一端啮合; 所述插片,位于被所述拉片的连接销拉动的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弹簧; 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型腔内,该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型腔的顶部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卡片的顶部接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两个连接端和腔体端; 其中所述腔体端的上端为中空结构的型腔,下端拉片通孔,其中所述型腔的下端与所述拉片通孔连通; 两个连接端的横截面为矩形,位于所述腔体端的底端的外侧,一端连接在所述腔体端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另一端向外延伸,包含本体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两个螺柱; 卡片的横截面为矩形,在所述卡片的两个平行的侧面上,开有螺纹孔; 并在所述腔体端的两个对应侧面上,沿腔体端竖直方向开有椭圆长孔,所述两个螺柱的一端穿过所述椭圆长度固定在所述卡片上的螺纹孔内,另一端位于本体之外。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和锯齿纹端; 所述锯齿纹端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包含锯齿纹,通过所述本体中的拉片通孔与所述卡片上的锯齿纹啮合; 所述连接端的一端与所述锯齿纹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的下表面包含连接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上的锯齿纹的齿距在O.25mm 4mm 之间。
7.如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上的齿槽数为O 3个,卡片上齿距较拉片上的齿距大O. 2mm。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I 7所述的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调整装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并将拉片的连接销连接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的一端; 在所述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放置插片,其中,所述插片的厚度或平整度,根据所说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的安装间隙或平整度要求确定; 推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的另一端向固定零件端移动,直至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将中间放置的插片夹紧; 移除插片,在该位置固定被调整的活动零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连接在所述卡片上的螺柱,控制所述螺柱向所述本体侧面上开有的椭圆长孔上方移动,将所述拉片及卡片分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件中的弹簧的压力为卡片和两个螺柱重力之和的I. 05倍 5倍之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调整装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包括 当所述调整装置为金属材料时,通过磁铁将所述调整装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或, 根据所述本体上位于连接端一端的本体安装孔,通过推钉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在白车身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装置及基于该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解决现有两个存在安装间隙或平整度要求的零件,反复调整导致的安装效率低及准确性差的问题。该调整装置固定部件的本体中含有卡片,拉片带有锯齿纹的一端通过拉片通孔穿入到本体内,与卡片含有锯齿纹的一端啮合,该插片为控制被调整的活动零件的安装间隙或平整度的部件,位于被拉片拉动的被调整的活动零件及固定零件之间。由于在本发明中,该拉片的一端以及固定部件中的卡片的一端都带有锯齿纹两者啮合,通过拉片拉动被调整的活动零件,与固定零件将满足安装间隙或平整度的要求的插片夹紧,从而达到自动调整活动零件的目的,无需人工反复安装尝试,提高了调整的效率,以及调整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B62D65/02GK102806957SQ20111015034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
发明者王亮亮, 胡敏, 俞吉长, 曾贺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