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974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摩托车的位置灯(position lamp)那样的灯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摩托车中,设置有使其他车辆的驾驶员或步行者知道自己的车子的位置用的位置灯(日本特开2001 — 88758号公报)。位置灯要求有一定的照射范围和配光量 (amount of light distribution)等。在日本特开2001 — 88758号公报中,在车身前部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中央配置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的位置灯,确保必要的照射范围和配光量。另一方面,位置灯具有其存在不显眼的外观是理想的。在日本特开2001 - 88758 号公报中,虽然确保了充分的配光量,但是位置灯的存在过于显眼。然而,如果将位置灯做得小,使其不显眼,则难以得到必要的配光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存在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必要的照射范围和配光量,而且使其存在不显眼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包括覆盖交通工具前部的整流罩,所述整流罩形成有从整流罩表面向后方凹入,向前方开放的开口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上的灯的发光面。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外来的光线不容易到达开口部的内周面,在熄灯的状态下能够使灯的存在不显眼。其结果是,能够改进交通工具的外观。而且,由于开口部向前方开放,所以只要将灯点亮,就能够确保向前方的必要的照射范围和配光量。借助于此,能够增加灯的可见性。作为所述开口部,可以使用例如与将吸入空气引入发动机的空气取入口连通的开口。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空气取入口作为开口部使用,没有必要另行设置开口。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发光面具有从前方往后方向开口部的中心倾斜的前表面。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通过使发光面的前表面倾斜,使得从前面观察时发光面不那么明显,而且能够加大发光面的面积,确保必要的发光量,增加灯的可见性。而且,在将空气取入口作为开口部使用的情况下,该前表面的倾斜起到将空气导入空气取入口的导向器的作用。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发光面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的上表面部。开口部的内周面的上表面部,与内周面的下表面部相比,从交通工具上方来的光线更加不容易到达,能够使熄灯时灯的存在更不显眼。而且,与灯配置于内周面下表面部的情况相比,由于在较高的位置上点灯,能够增加点亮时灯的可见性。在将发光面配置于开口部的内周面的上表面部的情况下,最好是所述开口部的上壁具有比开口部的两侧壁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发光面配置于该突出部的下表面。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由于灯配置于比开口部的两侧壁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所以在点亮时光线不会被两侧壁遮住,能够增大交通工具两侧的配光量。其结果是,能够增加从侧面观察时灯的可见性。在将发光面配置于开口部的内周面的上表面部的情况下,最好是所述发光面具有向着交通工具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前方突出地倾斜的前表面。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从发光面的前表面射出的光线不仅射向前方,而且也向左右方向照射,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从侧面观察时灯的可见性。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发光面包括前表面和连接于所述前表面的后侧的延长面。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除了发光面的前表面外,与其相连的延长面也构成发光面,由于该延长面发射的光经开口部的内周面的发光面以外的面反射,该反射面也构成发光区域, 因此发光区域增加,借助于此,能够进一步增加灯的可见性。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开口部为将吸入空气引入发动机中的空气取入口,具有构成所述整流罩的一部分的整流罩构件、以及配置于该整流罩构件的后方,形成空气导入通路的一部分的中心冲压管(central ram)构件,所述发光面配置于所述整流罩构件与所述中心冲压管构件之间。在整流罩构件与中心冲压管构件形成一体的情况下,有必要在整流罩构件的开口部内的狭窄的空间配置灯,但是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整流罩构件与中心冲压管构件分别形成,因此将整流罩构件与中心冲压管构件分离,能够在较宽的工作空间将灯固定于整流罩构件与中心冲压管构件中的任意一个上,更加便于灯的安装。在将发光面配置于所述整流罩构件与中心冲压管构件之间的情况下,最好是所述整流罩构件与所述中心冲压管构件形成有不同颜色的外表面。由于整流罩构件与中心冲压管构件分别用不同的构件构成,容易用不同的着色材料、或涂覆不同的颜色来形成具有不同颜色的整流罩构件与中心冲压管构件。通过对各构件的着色下工夫,能够在不损害交通工具的外观的情况下使灯不显眼。


从参照附图对下述理想的实施形态进行的说明中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形态和附图只是用于图示和说明,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零部件编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是具备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摩托车的放大正视图; 图3是图1的摩托车的前部的纵剖面图; 图4A是整流罩构件的后视图; 图4B是整流罩构件的侧视图; 图5A是中心冲压管构件的正视图; 图5B是中心冲压管构件的侧视图; 图6是位置灯的立体图;图7是整流 罩、位置灯、以及冲击进气管(ram duct)单元的分解图。符号说明
17整流罩;
30空气取入口(开口部);
35空气导入通路;
40位置灯(灯);
42前部整流片;
50中心冲压管构件;
55突出部;
72盖;
73盖的前表面(发光面); 75盖的下表面(发光面); A行驶风;
E发动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的一种交通工具的摩托车的侧视图。该摩托车的车身框架 FR具备形成车身框架FR的前半部的主车架1、以及安装于该主车架1的后部,形成车身框架FR的后半部的后车架2。前叉6通过旋转自如地支持于主车架1前端的车座架(head block) 4的转向轴(未图示)枢转自如地支持,在该前叉6的下端部安装有前轮8。又,在前叉6的上端部安装有操纵方向用的手柄7。在车身框架FR的中央下部、即主车架1的后端部设置有摇动臂支架10,在该摇动臂支架10上通过枢轴12可上下摇动自如地支持摇动臂11的前端部,在该摇动臂11的后端部支持后车轮13。在车身框架FR的中央下部,摇动臂支架10的前侧安装有发动机EjlJ 用该发动机E,通过链条或皮带16对后车轮13进行驱动。发动机E是例如四汽缸四冲程的发动机。在主车架1的上部配置有燃料箱19,在该燃料箱19后方设有支持在后车架2上的车手座位20和后盖21,而且为了覆盖后盖21的上方,配置有支持于后车架2的同乘人员座位M。又,在车身前部安装有由树脂制造的整流罩17,该整流罩17覆盖着从前叉6的上端部到车身前部侧面的部分,该整流罩17的后方部分覆盖着发动机E的侧部和下部。整流罩 17上安装有左右成对的前照灯单元观、28,在该前照灯单元观、观之间的位置形成向发动机E输入燃烧用空气的开口部、即空气取入口 30。上述车座架4是由前端开口的吸入管道部32与插通上述转向轴的头管(head pipe)(未图示)一体成型的铸件。在吸入管道部32的前端部连接冲击进气管单元34,冲击进气管单元34利用使其前端开口面对整流罩17的空气取入口 30的配置连接于整流罩 17。利用该空气取入口 30、冲击进气管单元34、以及吸入管道部32形成将燃烧用空气导入发动机E的空气导入通路35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在空气取入口 30的内周面31的上表面部配置有使人知道摩托车的存在用的位置灯40。位置灯40配置为使其发光面露出于内周面31的上表面部,但是除了内周面31的上表面部外,也可以配置于例如下表面部或侧面部,又可以在多个位置配置, 例如上表面部和侧面部。在配置于上表面部或侧面部时,与配置于下表面部的情况相比,水更不容易进入位置灯40。整流罩17具有配置于交通工具的宽度方向、即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形成空气取入口 30的一部分的前部整流片42、从车宽方向侧部覆盖车身侧面的左右成对的侧部整流片 44、以及为骑车人抵挡行驶风用的透明的防风罩46。借助于上述前部整流片42与侧部整流片44形成整流罩构件45。防风罩46利用螺丝件100安装于整流罩构件45的前部整流片 42。位置灯40用下述方法支持于前部整流片42。如图3所示,整流罩构件45的前部整流片42覆盖的车身前部中央,在与空气取入口 30相连的部分的后方配置中心冲压管构件50,跨越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 形成将行驶风A引入空气导入通路35的空气取入口 30。中心冲压管构件50的后端通过用框架49包围网眼状的筛(screen) 48的筛架单元52连接于冲击进气管单元34。如图4A所示,前部整流片42为扇形形状,在其左右方向中央部从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到下部,形成了形成空气取入口 30的前半部的空气取入用开口 47。在空气取入用开口 47的上方形成灯开口 54,形成空气取入用开口 47与灯开口 M相连的一个开口。空气取入用开口 47与灯开口 M之间形成区隔两者的侧部突起57。如图4B所示,灯开口 M向前下方倾斜。也就是说,具有使灯开口讨的上壁^a比两侧壁54b、54b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55,位置灯40的发光面配置于该突出部55的下表面。从图6可知,突出部55形成为从车宽方向的两侧部55b到中央部55a向前方突出的三角形形状。如图4A所示,在灯开口 M的上方形成向后方突出的第1螺丝基座部56。在本实施形态中,设置两个第1螺丝基座部56。也可以设置1个或3个以上。在空气取入用开口 47的下方,形成向后方突出的第2螺丝基座部58。第2螺丝基座部58的两侧形成分别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安装片60。各安装片60上形成朝向车身的前后方向的贯通孔60a。如图5A所示,在中心冲压管构件50的上部形成保持位置灯40用的灯收容开口 62,在下部形成了形成所述空气取入口 30的后半部的冲压开口 59。在灯收容开口 62的上方形成安装法兰64,在安装法兰64上的与前部整流片42的第1螺丝基座部56 (图4A)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第1螺栓插通孔64a。如图5B所示,在中心冲压管构件50的前端部的下端形成向下方延伸的支持片66,支持片66的与前部整流片42的第2螺丝基座部58 (图4A) 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图5A所示的第2螺栓插通孔66a。如图3所示,位置灯40具有发光体68、覆盖发光体68的上方和后方,支持发光体 68的壳体70、以及覆盖发光体68的前方、侧方和后方的盖72。在本实施形态中,发光体68 采用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为“LED”),LED 68通过具有使LED 68发光用的电路的基板69支持于壳体70。基板69上连接有使来自LED 68的发射光射向前方和下方用的透镜71。但是发光体不限于LED。基板69配置于迎着行驶风A的空气取入用开口 47附近。借助于此, 基板69的发热部分可以借助于行驶风A冷却,能够抑制发热部分的温度上升。所述壳体70由树脂构成,在其后壁具有引入LED用的电缆74的电缆导入部70a。 而且具有从壳体70的上壁后端向上方延伸的法兰部76,法兰部76上形成图6所示的螺栓插通孔76a。
所述盖72由透明树脂构成,构成位置灯40的发光面。具体地说,图3所示的盖72 的前壁7 的外表面,即前表面73、以及由下壁72b的外表面形成,与前表面73的后侧相连的延长面,即下表面75构成发光面。盖72的上表面和侧面由于透镜71射出的发射光没有射到,所以不构成发光面。前表面73向下方倾斜,即从前方越是往后方越是向空气取入用开口 47的中心倾斜。而且前表面73如图6所示,向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向前方突出地倾斜。下面用图7对位置灯40、前部整流片42、以及中心冲压管构件50的组装进行说明。首先,以将位置灯40安装于中心冲压管构件50的灯收容开口 62 (图5A),使位置灯40 的盖72与前部整流片42的灯开口 54(图4A)—致的状态,将自攻螺丝那样的紧固构件102 插通中心冲压管构件50的第1螺栓插通孔6 和位置灯40的螺栓插通孔76a,拧在图4A 的前部整流片42的第1螺丝基座部56上,以此用图7的前部整流片42和中心冲压管构件 50夹着位置灯40加以支持。而且将自攻螺丝那样的紧固构件104插通中心冲压管构件50的第2螺栓插通孔 66a,将其拧在前部整流片42的第2螺丝基座部58上,以此将中心冲压管构件50的下部与前部整流片42加以连接,形成整流罩构件45。借助于此,将位置灯40、前部整流片42、以及中心冲压管构件50形成一体。接着,将未图示的紧固构件插入图4A所示的前部整流片42的下部两侧的安装片 60上设置的贯通孔60a,将其拧在图2的侧部整流片44上设置的螺丝孔(未图示)上,将前部整流片42与侧部整流片44形成一体,再利用螺丝件100将防风罩46安装于前部整流片 42,组装由前部整流片42和侧部整流片44构成的整流罩构件45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所构成的整流罩17。最后将整流罩17安装于图1的主车架1。这时,如图3所示,在中心冲压管构件 50的后端部与冲击进气管34之间夹入上述筛架单元52。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分别用独立的构件构成。前部整流片与中心冲压管构件形成一体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前部整流片的开口部内的狭窄空间配置位置灯,而将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形成为分立构件,将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加以分离,能够在较大的工作空间,在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中的任意一个或两者上固定位置灯40,便于位置灯40的组装。又,在外部露出的前部整流片42与未露出的中心冲压管构件50分别用不同着色的材料成型加工,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外表面。也可以在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 50上涂覆有不同的颜色以形成不同颜色的外表面。如上所述,由于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用分立构件构成,因此容易用不同颜色形成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 50。在前部整流片与中心冲压管构件一体成型的情况下,为了使两者有不同的颜色,需要对单一的构件涂覆不同的颜色。位置灯40用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同色系的颜色着色。具体地说,盖72形成为透明盖,壳体70用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同色系的颜色着色。这样能够防止在灯熄灭时发光面73、75显眼。为了避免发光面73、75显眼,最好是中心冲压管构件50着色为黑色或与黑色同色系的颜色。又发光面73、75本身也可以用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同色系的着色材料形成。这样也能够使位置灯40不显眼。而且位置灯40的发光体68由于是LED,与白炽灯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借助于此,能够使位置灯40更不显眼。
在上述结构中,图3的位置灯40的发光面73、75被配置于从外部来的光线不容易到达的空气取入口 30的内周面31,因此在位置灯40熄灭的状态下,不容易感觉到位置灯 40的存在,其结果是,能够使摩托车的外观更美观。而且位置灯40由于配置在将吸入空气引入发动机E的空气取入口 30,因此没有必要另行设置开口。而且由于空气取入口 30是向前方开放的,所以如果位置灯40点亮,则能够确保前方所需要的照射范围和配光量。借助于此,能够增大位置灯40的可见性。又,位置灯40由于配置在从上方来的光线不容易到达的内周面31的上侧,因此在熄灯时更加不容易感觉到位置灯40的存在。而且与在下侧的内周面配置位置灯40的情况相比,由于在较高的位置点亮位置灯40,因此能够增大点亮时的位置灯40的可见性。又,位置灯40的盖72的前表面73从前方向后方越来越向下侧倾斜,因此从前面看来作为发光面的前表面73就不那么显眼,而且能够加大作为发光面的前表面73的面积, 确保必要的发光量,能够增大位置灯40的可见性。而且前表面73的倾斜起着将行驶风A 导向空气取入口 30的作用。位置灯40的盖72的发光面73配置于比图4所示的两侧壁Mb、Mb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55,因此在灯点亮时光线不被两侧壁54b、54b所遮蔽,能够加大摩托车两侧的配光量。其结果是,更容易从侧面看到位置灯40。位置灯40的盖72的前表面73如图6所示向车宽方向中央部向前方突出地倾斜, 因此从位置灯40的盖72的前表面73来的光线不仅向前方照射,而且也向左右方向照射, 因此更容易从侧面看到位置灯40。由于与图3的位置灯40的盖72的前表面73的后侧相连的下表面75也发光,在下表面75发射的光线被与盖72的下表面75相对的空气取入口 30的内周面31的下表面反射,该反射面也成为发光区域,发光区域增加,能够进一步增大位置灯40的可见性。而且露出于外部的前部整流片42与形成空气导入通路35的一部分的中心冲压管构件50用不同的构件构成,位置灯40配置于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之间,因此将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分离,能够在较宽的工作空间将位置灯40固定于前部整流片42与中心冲压管构件50中的任一方或两者上,更加便于位置灯40的组装。上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超越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追加、变更或删除。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空气取入口的内周面上配置位置灯,但是只要是从整流罩表面向后方凹入,前方开放的开口部即可,不限定于空气取入口。又,安装于开口部内周面的灯也可以是位置灯以外的灯。而且也可以适用于摩托车以外的交通工具、例如越野车(buggy)、四轮车、小型划艇等。从而,这样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交通工具前部的整流罩,所述整流罩上形成有从整流罩表面向后方凹入,向前方开放的开口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上的灯的发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是与将吸入空气引入发动机的空气取入口连通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具有从前方往后方向开口部的中心倾斜的前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的上表面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的上壁具有比开口部的两侧壁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发光面配置于该突出部的下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具有向着交通工具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前方突出地倾斜的前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包括前表面和连接于所述前表面的后侧的延长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构成所述整流罩的一部分的整流罩构件、以及配置于该整流罩构件的后方,形成空气导入通路的一部分的中心冲压管构件,所述发光面配置于所述整流罩构件与所述中心冲压管构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构件与所述中心冲压管构件形成有不同颜色的外表面。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配置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的灯配置结构,包括覆盖摩托车前部的整流罩(17),在所述整流罩上形成有将吸入空气(A)引入发动机(E)的空气取入口(30),在空气取入口(30)的内周面(31)的上侧配置作为位置灯(40)的发光面的盖(72)的前表面(73)。盖(72)的前表面(73)在侧面观察时从前方往后方向下方倾斜,而且在正面观察时,向着摩托车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向前方突出地倾斜。
文档编号B62J6/02GK102310899SQ20111017244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安原英文, 池田真二, 渡边大辅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