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端型自行车换档机构的控制杆和致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12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端型自行车换档机构的控制杆和致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把端型自行车换档机构的致动装置的控制杆,涉及一种包括该控制杆的致动装置并且涉及用于手把的两个端部的一对这样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被设计为用于竞赛的自行车中总是在探寻改进性能的方案是众所周知的。特别地,对于被设计为用于速度竞赛诸如通常地计时竞赛的自行车,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构造是特别地重要的。而且,在改进性能中的一个被考虑的因素不仅是全部控制的效率,而且还有它们被致动时的简易性和安全性,使得骑车者在没有由于在致动控制中的困难的障碍的情况下,能够集中于体力。近来,使用特别用于速度竞赛的专用手把已经变得普遍,该手把具有显著面向前方的两个端部,所述端部允许骑车者将他的/她的胸部维持在高度地向前倾斜的位置中, 这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是有效率的。利用这些手把,用于制动器和用于换档机构这两者的、特殊的致动装置也已经变得普遍;这些装置通常被称作把端,因为它们正好被容纳在手把的端部处,使得骑车者能够容易地在他的/她的位置中致动它们。本申请人已经认识到,通过特别地设计这种类型的装置,特别地换档机构的致动装置以便使得骑车者采用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最好的手部位置,并且允许他在装置致动期间基本不变地保持这种位置,提高这种类型的装置,特别地换档机构的致动装置的总体效率是可能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在其第一方面考虑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控制杆;在权利要求2到 11中给出优选的特征。在进一步的方面中,本发明考虑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的致动装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的一对致动装置;在权利要求13和15中给出优选的特征。更加具体地,一种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被设计为在把端型自行车换档机构的致动装置中使用,其中致动装置适于被安装在手把的面向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方的端部处,控制杆包括用于安装在致动装置中的大体圆柱形的本体和臂,所述臂根据大体与本体的上部相切的主轴线相对于该本体突出并且被设计为面向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方,特征在于,该臂包括是凹进并且邻近于本体的上部第一压力区域和远离本体的下部第二压力区域。在踩踏板期间,骑车者在端部处抓持手把的同时能够用拇指接合第一压力区域, 拇指弯曲以在非常靠近手把端部的位置中抓持控制杆,手落在手把端部处,使食指在控制杆下面弯曲。因为由于第一压力区域的凹状,拇指被部分地容纳在控制杆内,结果存在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利的位置。而且,骑车者在基本上不必改变他的手部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执行向上和向下换档;这使得快速地执行换档和维持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利的状况都更加简
4
优选地,该控制杆还包括在本体和第二压力区域之间凹进的下部第三压力区域。 该第三压力区域使得具有食指的可替代位置成为可能,其中食指在控制杆下面弯曲而不是笔直。该位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也是有利的,因为食指保持被部分地容纳在凹形压力区域内,并且还在该位置中,骑车者能够完成致动装置的全部控制来执行换档。优选地,该控制杆还包括远离本体的上部第四压力区域。该第四压力区域使得具有拇指的可替代位置成为可能,其中拇指在控制杆的顶部上拉伸而不是弯曲。该位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也是有利的,因为拇指被向前拉伸,并且还在该位置中,骑车者能够完成致动装置全部的控制来执行换档。第四压力区域能够是平的,否则优选地是稍微地凹进的,从而匹配拇指的典型解剖结构,其中第三指骨(外部的指骨)比第二指骨稍微地进一步(朝向其它手指)突出,从而促进空气动力学特性。优选地,第二压力区域是大体平的或者可能地稍微地凹进,从而匹配食指的典型解剖结构,其中指骨并不具有显著的凸起,从而促进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优选地,第二压力区域被布置在比其它压力区域距主轴线大的距离处。利用这种构造,食指必须实现以执行换档的行程减小,因此便于操控。优选地,相对于臂的主轴线,第一压力区域在一侧上的凹进深度比在另一侧上的凹进深度大。实际上,由于当拇指安放在控制杆上时拇指能够采取的倾斜度,所以可以适当地相对于行进方向在内侧上留出更大的深度。优选地,相对于臂的主轴线,第三压力区域在一侧上的凹进深度比在另一侧上的凹进深度大。实际上,由于当食指安放在控制杆上时食指能够采取的倾斜度,所以可以适当地相对于行进方向在内侧上留出更大的深度。优选地,臂的在平面图中的形状远离本体渐缩。优选地,相对于臂的主轴线且相对于与主轴线垂直的方向,臂具有远离本体倾斜的端部。这两个形状特征均给予控制杆更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本发明在其第二方面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把端型自行车换档机构的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包括适于被安装在手把的面向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方的端部处的外壳和具有以上示意的特征的控制杆,该控制杆被支撑从而能够根据控制杆的圆柱形的本体的轴线相对于外壳旋转。优选地,控制杆的本体相对于臂的主轴线横向移位地以非对称方式被安装在外壳上被。该横向移位确保手的抓持控制杆的食指与控制杆本身一起形成具有总体空气动力学优点的大体与面向前方的手把的端部对准的单元。优选地,在具有以上示意的特征的一对致动装置中,在所述装置其中之一中,控制杆的本体移位地以非对称方式被安装在一侧上,而在所述装置的另一个中,控制杆的本体移位地以非对称方式被安装在另一侧上。更加优选地,在被设计为用于手把右端的装置中, 控制杆的本体向左移位地以非对称方式被安装在外壳上,而在被设计为用于手把左端的装置中,控制杆的本体向右移位地以非对称方式被安装在外壳上。


从根据参考附图给出的、其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从带有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和控制杆的手把的端部上方观察的透视图;-图2是从图1的手把的端部下方观察的透视图;-图3是从类似图1的手把的一对端部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手把的端部的侧视图;-图5是额外地示出控制杆能够采用的一些位置的、与图4相同的侧视图;-图6是仅仅图1所示装置的控制杆的前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示出竞赛用自行车(未示出),尤其是用于速度竞赛的自行车的换档机构的操纵索的致动装置100。装置100被称为把端装置,所述把端装置被安装在竞赛用自行车并且更为具体地专用于计时竞赛的自行车类型的自行车手把的左端MS上;在这种手把中,根据主轴线A,相对于自行车的向前运动方向,左端MS(以及右端MD)面向前。装置100包括外壳110和控制杆120,所述外壳110适于被安装在手把MS的端部处,被外壳110支撑的控制杆120能够相对于轴线T旋转,所述轴线T相对于方向A横向。控制杆120包括与轴线T共轴的、大体圆柱形的本体130,和沿主轴线A的方向相对于本体130凸出的臂140,主轴线A与本体130的上部大体相切。因此在使用中,臂140 面向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方。控制杆120的本体130以非对称方式被安装在外壳110上, 相对于臂140的主轴线A被横向地移位,特别地在被设计为用于手把左端MS的装置100上朝向右侧。臂140包括凹进的且邻近于本体130的上部第一压力区域141 ;和远离本体并且优选地大体平的下部第二压力区域142。臂140还包括在本体130和第二压力区域142之间凹进的下部第三压力区域143。臂140还包括远离本体130的、优选地稍微凹进的上部第四压力区域144。相对于臂140的主轴线A,第一压力区域141在一侧上(特别地在被设计为用于手把左端MS的装置100上的左侧)的凹进深度上比在另一侧上的凹进深度大。该更大的深度特别地在图6中在用145表示的区域中是可视的。相对于臂140的主轴线A,第三压力区域143在一侧上(特别地在被设计为用于手把左端MS的装置100上的左侧)的凹进深度上比在另一侧上的凹进深度大。该更大的深度特别地在图6中在用147指示的区域中是可视的。第二压力区域142距主轴线A的距离更大。臂140的在平面图中的形状远离本体130地渐缩且终结于远离本体130的端部 148,所述端部148相对于臂140的主轴线A且相对于与主轴线A垂直因此与轴线T平行的方向倾斜。图3示出从上方观察的手把的左端和右端MS、MD ;根据其它的图,左端MS设置有装置100,并且右端MD设置有整体用200表示的其镜像的装置。应该理解的是,装置200的元件是装置100的那些元件的镜像,并且此后将不对它们进行描述。
因此装置100、200安装有以非对称方式位移地安装在相对侧上,即装置100的右侧和装置200的左侧上的控制杆120的对应的本体130。在操作中,在手安放在外壳110上的情况下,骑车者在两个端部MS和MD处抓持手把。在一种优选构造中,骑车者保持他的拇指安放在臂140上方在第一压力区域141上,并且食指有压力地安放在臂120下面。由于第一压力区域141的凹形形状,拇指被部分地容纳在控制杆120中。在手指处于该位置中的情况下,手和装置100、200的组合采取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利的构造。而且,骑车者能够在任何换档期间基本维持这种位置,因为拇指已经处于适合于直接地并且立即地作用在控制杆120上的位置中,而食指仅仅需要在第二压力区域142 下方被向前拉伸。食指的可替代位置由第三压力区域143提供。当食指安放在该区域中时,食指弯曲,由于第三压力区域143的凹形形状食指被部分地容纳在控制杆120中。同样在此情形中,总体构造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是有利的并且操控可能性保持不变。拇指的可替代位置由第四压力区域144提供。当拇指安放在该区域中时,拇指被拉伸,比当拇指安放在第一压力区域141上时被更大地拉伸,并且由于第四压力区域144的凹形形状拇指被部分地容纳在控制杆120中。同样在此情形中,总体构造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是有利的并且操控可能性保持不变。实际上,骑车者具有对拇指和食指均可利用的两个可替代位置。该可能性一定是有用的,因为在不损害空气动力学功能性的情况下,而且它不迫使骑车者总是维持相同的位置(存在抽筋的风险)。当然,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于已经描述的进行修改和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杆(120),所述控制杆被设计为在把端型自行车换档机构的致动装置 (100)中使用,其中所述致动装置适于被安装在手把(MS、MD)的面向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方的端部处,所述控制杆(120)包括用于安装在所述致动装置(100)中的大体圆柱形的本体(130);和臂(140),所述臂(140)根据大体与所述本体(130)的上部相切的主轴线(A) 相对于所述本体(130)突出,并且所述臂(140)被设计为面向所述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方, 其特征在于所述臂(140)包括凹进的且邻近于所述本体(130)的上部第一压力区域(141) 和远离所述本体(130)的下部第二压力区域(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杆,包括下部第三压力区域(143),所述下部第三压力区域(143)在所述本体(130)和所述第二压力区域(142)之间凹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杆,包括远离所述本体(130)的上部第四压力区域 (1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杆,其中所述第四压力区域(144)是稍微凹进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杆,其中所述第二压力区域(14 是大体平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杆,其中所述第二压力区域(14 是稍微凹进的。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控制杆,其中与其它压力区域(141、143、144)相比,所述第二压力区域(142)被放置成距所述主轴线(A)较大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杆,其中相对于所述臂(140)的所述主轴线(A),所述第一压力区域(141)在一侧上的凹进深度比在另一侧上的凹进深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杆,其中相对于所述臂的所述主轴线(A),所述第三压力区域(14 在一侧上的凹进深度比在另一侧上的凹进深度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杆,其中所述臂(140)的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离开所述本体(130)渐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杆,其中所述臂(140)具有相对于所述臂(140)的所述主轴线(A)且相对于与所述主轴线(A)垂直的方向倾斜的远离所述本体(130)的端部 (148)。
12.一种把端型自行车换档机构的致动装置(100、200),包括适于被安装在手把的面向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方的端部(MS,MD)处的外壳(110)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杆(120),所述控制杆被支撑从而能够根据所述控制杆(120)的所述圆柱形的本体(130)的轴线(T)相对于所述外壳(110)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致动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杆(120)的本体(130)相对于所述臂(140)的所述主轴线(A)横向移位地以非对称方式被安装在所述外壳(110)上。
14.一对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致动装置(100、200),适于被安装在竞赛用自行车的手把的两个面向前方的端部(MS、MD)上,其中在所述致动装置中的一个致动装置(100)中, 所述控制杆(120)的所述本体(130)在一侧上移位地被以非对称方式安装,而在所述致动装置中的另一个致动装置O00)中,所述控制杆的所述本体在另一侧上移位地被以非对称方式安装。
15.一对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致动装置(100、200),其中在被设计为用于手把的右端(MD)的致动装置(200)中,所述控制杆(120)的所述本体(130)向左移位地被以非对称方式安装在所述外壳(110)上,而在被设计为用于手把的左端(MQ的致动装置(100)中,CN 102530185 A所述控制杆(120)的所述本体(130)向右移位地被以非对称方式安装在所述外壳(110)上。
全文摘要
把端型自行车换档机构的控制杆和致动装置。控制杆(120)包括用于安装在致动装置(100)中的大体圆柱形的本体(130)和臂(140),所述臂(140)根据大体与本体(130)的上部相切的主轴线(A)相对于本体(130)突出并且被设计为面向自行车行进方向的前方。臂(140)包括凹进且邻近于本体(130)的上部第一压力区域(141)和远离本体(130)的下部第二压力区域(142)。
文档编号B62M25/00GK102530185SQ2011103989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朱塞佩·达尔普拉′, 马西姆·达尔普佐 申请人: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