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车架结构、后车架结构和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12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的车架结构、后车架结构和车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车架结构、该车架结构具有至少两根纵梁,所述装置分别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的第一纵向段和第二纵向段,使得在车架结构装入汽车的状态下,第一纵向段基本上水平地位于车身底板的下方,第二纵向段基本上向上延伸并且沿前行方向看,第一纵向段布置在第二纵向段的后方。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车架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在开发将来的新一代汽车时,要考虑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值变得越来越严格的法律规定。此外,这可通过不断减轻汽车重量来实现。同时将来的新一代汽车必须满足关于乘客保护的法律要求,这要求汽车具有足够坚固的客舱。此外,还要考虑将来可在市场上获得的各种驱动技术。将来的新一代汽车不再只针对内燃机设计,还必须适用于电动机或内燃机与电动机的组合。为了在今后新一代的汽车中在驱动技术方面提供高度的可变性,需要将车身结构设计用于安置所有这些驱动变型结构及其为之所需的部件,例如油箱和/或蓄电池。由此可以节省研发和/或制造成本。然而,迄今已知的汽车具有的车身结构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实现灵活地设置这些驱动变型结构。驱动系统的大量部件,例如燃料箱、消声器和/或排气装置的催化器现在不能设置在汽车底板的下方,因为用于汽车车身的车架结构的纵梁这样地布置在该处,使得迄今没有足以容纳前述部件的结构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开头所述特征的、用于汽车的车架结构,通过该车架结构可以实现在车身底板的下方尽可能灵活地布置一些部件,例如油箱、蓄电池、排气装置、万向节轴和/或燃料管路或制动管路。不同驱动技术的这些部件也应当可以用灵活的方式和方法设置在底板的下方。还建议一种适用于安装这种车架结构的汽车车身。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建议一种用于汽车的车架结构。按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的车架结构具有至少两根纵梁,所述纵梁分别带有彼此成一角度的第一纵向段和第二纵向段, 使得在车架结构装入汽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纵向段基本上水平地位于汽车车身的底板, 尤其是汽车车身的前部底板下方,而第二纵向段基本上向上延伸,并且沿前行方向看,第一纵向段布置在第二纵向段之后。按本发明规定,从第二纵向段到第一纵向段的过渡区域或与之相邻的区域开始, 纵梁朝第一纵向段的方向至少局部相互远离地延伸。通过该措施这样设计车架结构的纵梁,使得在纵梁之间提供足够的结构空间,以便能够以灵活的方式和方法将驱动单元较大的部件,例如燃料箱、排气装置,尤其是消声器和/或排气装置的催化器、燃料管道和/或制动管道最佳地设置在所述结构空间中。由此还可以将其它不同于内燃机的驱动技术的部件,例如用于汽车的电驱动装置的蓄电池布置在车架结构的纵梁之间,因为现在按本发明的纵梁的走向为之提供了足够大的结构空间。通过按本发明的措施,还可以在汽车车身中抬高布置在用于汽车的前排座椅的前固定部位和后固定部位之间的底板,以便在底板的下方产生用于各部件的空间。按本发明的车架结构尤其适用于具有较大的底板可接近性的汽车车身。这种汽车例如是座椅位置较高的汽车,例如高级越野车、越野车或厢式货车。在这些较大底板可接近性的汽车中,尤其能够安装驱动系统的部件,例如燃料箱或驱动电池,因为除了按本发明可用的、在车架结构的纵梁之间的结构空间外,朝道路方向还存在足够的结构空间。可以设计为,纵梁从汽车的前围板区域起具有彼此远离延伸的走向。纵梁的第二纵向段位于汽车前围板的区域内,当车架结构集成到汽车车身中时,该第二纵向段相对第一纵向段倾斜地布置,但并不在底板区域内。因此,纵梁可以被较容易地制造,并且同时在其在安装状态下张紧底板的纵向段中具有彼此远离延伸的走向。因此可以设计为,纵梁在第一纵向段的区域内相互远离地延伸。按本发明的一种结构方案规定,纵梁呈弧形地彼此远离地延伸。由此实现了车架结构的优选基本上以相同的间距延伸的纵向段和彼此远离延伸的纵向段的协调地过渡。由于纵梁的这种弧形的走向,在纵梁上避免了容易断裂的尖锐过渡部位,这些尖锐的过渡部位在碰撞时,尤其在侧向碰撞的情况下根据经验会造成车架结构不希望的损坏。按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结构方案规定,从第二纵向段和与之连接的第一纵向段出发,纵梁分别通入设计用于与汽车车身的侧面门槛结构连接的端部部段。通过可与门槛结构连接的纵梁端部部段,在车架结构装入汽车中的状态下,在侧向错位的正面碰撞或尾部碰撞时实现了更好地将载荷传导到车身结构中,由此减少侵入或挤入客舱。为了使纵梁的端部部段能以最佳的方式连接到基本上直线延伸的门槛结构上,该端部部段至少在其外侧基本上直线地延伸。通过将端部部段的横截面设计成基本上L形,可以产生端部部段特别稳定的横截面轮廓。尤其在门槛结构同样具有基本上呈L形的横截面时,可以通过端部部段的这种L 形轮廓型面在车架结构装入汽车车身中的状态下同门槛结构一起构成横截面闭合的结构。 通过横截面闭合的结构获得了在侧向错位的正面碰撞或尾部碰撞时特别稳定的结构,通过该稳定的结构在所述碰撞情况下非常有效地实现了载荷分散。按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方案规定,在车架结构的安装状态下,用于与门槛结构连接的端部部段例如从至少一个车身侧的、用于前排座椅的前固定部位延伸至例如至少一个车身侧的、用于前排座椅的后固定部位。由此在底板在车架结构装入汽车车身的状态下所在的区域内可以实现纵梁与布置在侧面的门槛结构之间特别稳定的连接。由此,汽车车身布置在该区域内的底板相对汽车底板的其它延伸部升高,因此可以在汽车底板与道路之间提供更大的结构空间,用于设置内燃机部件或其它备选的驱动技术的部件。按本发明规定,车架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纵梁之间并且与纵梁结构连接的横向结构。该措施旨在减少在汽车侧向碰撞时侵入客舱。优选应当在纵梁的第一纵向段的区域内布置至少一个横向结构,该第一纵向段在车架结构的安装状态下位于底板,尤其是前部底板的下方。
此外还规定,将所述至少一个横向结构或其它横向结构布置在纵梁的端部部段的区域内,使得在汽车侧向碰撞时,将通过侧面门槛和纵梁结构地设置在该侧门槛上的端部部段引入的载荷经由横向结构传递到另一纵梁上,并由此实现在整个汽车车身,尤其在汽车的整个车架结构上最佳的载荷分布。为了实现汽车车身尽可能简单的结构,纵梁的走向关于车架结构的中间纵轴线基本上镜面对称。按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结构方案,车架结构应当形成用于汽车车身的前车架结构。由此,纵梁的第二纵向段形成用于从汽车车身的底板向上延伸的前部前围板的承接部或支承部。在此规定,在纵梁的第二纵向段前面连接有分别另一纵向段,该另一纵向段突伸入汽车或汽车车身的发动机舱中并且布置在驱动部件和前轮之间,并因此形成用于驱动单元的支承结构。按另一方面,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车架结构。该后车架结构具有至少两根纵梁,所述至少两根纵梁设计用于与前述类型的车架结构,尤其是前述类型的前车架结构的纵梁连接。按后车架结构的一种扩展设计方案规定,为了与前车架结构的纵梁连接,后车架结构的纵梁具有分别一个端部部段,该端部部段为了连接在侧面的门槛结构上至少在外侧基本上直线地延伸。后车架结构通过其在一个区段中基本上直线的走向与门槛结构最佳地结构连接,因此,在侧面错移地碰撞或尾部碰撞时,后车架结构有助于将载荷导入整个车身中。从而在侧向错位地碰撞或尾部碰撞时减少侵入客舱。本发明规定,所述端部部段的横截面设计成L形。由此通过后车架结构在纵梁的端部部段区域内设计易于实现的型面。为此,门槛结构优选以相应的方式同样设计成基本上L形,以便在横截面中形成一个闭合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在侧向碰撞时具有高的坚固性。如果除了后车架结构外,前车架结构也具有横截面构造为基本上L形的端部部段,并且前车架结构的端部部段可以与后车架结构的端部部段相互结构连接,例如通过将横截面分别为L形的端部部段相互嵌套插接,则与侧面门槛结构一起获得了特别稳定的侧面结构,该侧面结构在汽车侧向碰撞时能将载荷特别好地导入整个车身中。按照后车架结构的扩展方案规定,后车架结构的纵梁至少在一个纵向段中至少在内侧彼此远离地朝纵梁的端部方向延伸。后车架结构的纵梁优选应当至少在一个纵向段中至少在内侧相互远离地朝纵梁可与前车架结构连接的端部方向延伸。由此增大了后车架结构的纵梁到前车架结构的纵梁之间的距离,因此由于距离的增大,通过后车架结构的纵梁就已经实现了增大的结构空间,用于安置内燃机部件和备选驱动技术的部件。例如可以轻易地在前车架结构的纵梁与后车架结构的纵梁之间布置用于内燃机的燃料箱或用于电驱动装置的蓄电池组。此外,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具有前述类型的车架结构的汽车车身,该车架结构优选是前车架结构。如上所述,该汽车车身优选还具有与该前车架结构连接的后车架结构。本发明规定,在汽车车身中,前车架结构的纵梁向外朝汽车车身的门槛结构的方向延伸,尤其与该门槛结构在结构上连接。由此在侧向错位的正面碰撞或尾部碰撞时能改进地将载荷导入车身结构中,由此减少侵入客舱。附加地,后车架结构也优选应当延伸至门槛结构并且与该门槛结构连接。前车架结构在门槛结构上的连接应当起始于例如至少一个车身侧的、用于汽车前排座椅的前固定部位的区域,并且至少延伸至例如至少一个车身侧的、用于前排座椅的后固定部位。由此可以抬升汽车车身的、从前固定部位延伸至基本上后固定部位的底板。底板或底板区段在该区域内的抬升部通过前排座椅遮盖,并因此不会干扰地突伸到客舱中。同时,通过相对汽车车身的其它底板突出的底板区段实现了底板下方额外的结构空间,该额外的结构空间可以用于安置一些例如用于汽车驱动装置的部件,例如燃料箱、用于电动机的蓄电池等。按本发明规定,前车架结构和门槛结构形成横截面闭合的型面。这种优选盒状的型面具有较大的刚度并且能够在汽车侧向错位的正面碰撞或尾部碰撞时将载荷最佳地导入整个车身中。由于横截面闭合的型面最初由门槛结构形成,可以用特别简单的方法将前车架结构与后车架结构首先结构连接,例如借助焊接,而为此在底板中不需要附加的、会造成汽车车身结构削弱的孔。例如在前车架结构和后车架结构的纵梁具有横截面为L形的端部部段,两个车架结构在所述端部部段上相互连接时,在前车架结构与后车架结构在结构上连接之后,在接下来的工序中通过焊上相应的侧面门槛型面就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制造横截面为盒形的、闭合的型面。通过本发明可以比迄今的方案更好地在汽车底板结构的下方布置需要较大空间的汽车部件,例如燃料箱、用于驱动装置的蓄电池、可能的燃料管道和制动管道。此外,在汽车正面碰撞或侧向错位碰撞时可以将载荷更好地导入汽车车身中,以便减少侵入客舱。通过本发明还可以降低汽车的重量。相对迄今实现的车架结构和汽车车身还获得了成本优势。通过前车架结构和后车架结构与两侧布置的门槛结构在结构上连接的可能性还可以简化组装步骤。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特征和应用可能性由根据附图对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获得。在附图中图1是用于汽车车身的前车架结构以及后车架结构的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从下方看的立体图,图2是装入汽车车身中的、按图1的前车架结构以及后车架结构的底侧视图,图3是带有前车架结构和后车架结构的、按图2的汽车车身的立体俯视图,图4是前车架结构的纵梁以及与该前车架结构在结构上连接的、按图2和3的汽车车身的后车架结构的纵梁,图5是从前车架结构的纵梁到后车架结构的纵梁的过渡区域中沿图3中剖面线 A-A的详细视图,带有举例示出的焊接工具,用于示出当两根纵梁结构连接时的步骤,图6是前车架结构和后车架结构的、在结构上相互连接的纵梁在与焊接的内部门槛结构最终装配状态下沿图3中剖面线A-A的详细视图,
图7是具有按图2和3的前车架结构和后车架结构的汽车车身的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其具有安装的排气装置、万向节轴和燃料箱以及图8是按图7的汽车车身沿图7中油箱区域内的剖面线B-B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意示出了车架结构1的纵梁2、3,该车架结构优选形成(未示出的)汽车车身的前车架结构。纵梁2、3具有分别一个第一纵梁4段和第二纵向段5,所述第一纵向段和第二纵向段彼此成一角度,使得在车架结构1装入(未示出的)汽车中的状态下,第一纵向段4基本上水平地位于汽车车身的(未示出的)前部底板下方,而第二纵向段5基本上向上延伸并且沿前行方向6看,第一纵向段4布置在第二纵向段5的后方。纵梁2、3分别额外地具有另一纵向段15,该另一纵向段在前车架结构1的安装状态下突伸入汽车(未示出)的发动机舱中,并在此优选布置在发动机部件与汽车的前轮之间。纵梁2、3的另一纵向段15在前车架结构1装入(未示出的)汽车中的状态下基本上水平地布置,并且相比第一纵向段4位于更高的水平上。纵梁2、3的、与另一纵向段 15连接的第二纵向段5优选从上方的水平面斜向下延伸,并且通入纵梁2,3的第一纵向段 4中,该第一纵向段在前车架结构1的安装状态下基本上水平地向后延伸,也就是逆着前行方向6地延伸。在纵梁2、3的第一纵向段4上连接有分别一个端部部段7。纵梁2、3通过该端部部段7分别与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结构连接。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具有分别一个端部部段13,该端部部段13面朝前车架结构1的端部部段7,其中,端部部段7和端部部段13在结构上相互连接,并因此形成前车架结构1与后车架结构10之间的连接结构。除了端部部段13外,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还额外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与端部部段13连接的纵向段14。图2在从下方看的视图中示出了装入汽车车身100中的前车架结构1和后车架结构10。根据图2,结合图1可以看见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的走向的类型和方式。从第二纵向段5到第一纵向段4的过渡区域开始,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分别朝端部部段7 的方向彼此远离地延伸,其中,纵梁2、3优选在其各自的端部部段7的区域内相对彼此具有最大的间距。在纵梁2、3的端部部段7上分别连接有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的端部部段13。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在端部部段13的区域内相对彼此具有最大的间距。 纵梁11、12在端部部段13的区域内就已经至少在其彼此面朝的侧面至少在另一纵向段14 中优选逐渐靠拢地延伸并且分别通入与该另一纵向段14连接的纵向段16中,纵梁11、12 在该纵向段16上基本上以相同的间距相对彼此延伸。纵向段16优选起始于(未示出的) 汽车的后减震支柱的区域,并优选延伸至汽车尾部。如尤其从图2可见,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和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关于汽车车身100的中间纵轴线8基本上镜面对称地延伸并且从汽车车身100的前部区域延伸至尾部区域。在此,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从发动机舱区域内的纵向段15开始相对彼此以基本上相等的间距延伸,并且然后过渡到第二纵向段5,在该第二纵向段中,纵梁2、3开始相互靠拢地延伸并且以该走向延伸至(未示出的)汽车前围板的区域,该汽车前围板在图2中至少通过设置在此的前围板横梁17表示。该前围板横梁17也在图1中可见。沿纵向看,即,反向于前行方向6看,纵梁2、3在前围板横梁17之后的区域内相对彼此具有最小的间距,其中,纵梁2、3然后在其经过第一纵向段4直至端部部段7的延伸区段中彼此远离地延伸。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在其沿中间纵轴线8的方向的延伸基本上至少在一个区段以弧形曲线的方式延伸,尤其是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从(未表示出的)汽车前围板, 亦即例如从前围板横梁17起协调地向外延伸至门槛结构120,该门槛结构120位于汽车车身100两侧的外侧。在此,优选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的弧形延伸部过渡为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 11、12的弧形延伸部,并且然后通到纵梁11、12的、一直延伸至汽车车身100的尾部的纵向段16基本上直线的延伸部中。如尤其由图1和2可见,为了加固汽车车身100,前车架结构1除了前围板横梁17 外优选还具有其它横向结构18,该横向结构18布置在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之间并且与纵梁2、3结构连接。当然,也可以在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区域内设置横向结构,以便在后车架结构10区域内加固汽车车身100。图3示出了汽车车身100的立体俯视图。由附图可见,前车架结构1和后车架结构10至少局部覆盖有从上方铺设到前车架结构1或后车架结构10上的至少一个,优选至少两个底板110、150。前车架1的横向结构18和/或后车架结构10可能的横向结构可以布置在汽车车身100的底板110、150的下方和/或上方。如尤其由图2可见,前车架结构1通过其纵梁2、3导引至分别侧向的门槛结构120 旁,并且优选分别通过端部部段7与两个侧面门槛结构120结构连接。横向于中间纵轴线 8看,后车架结构10也通过其纵梁11、12延伸至各自的侧面门槛结构120旁,其中,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优选通过其端部部段13与侧面门槛结构在结构上连接。此外,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和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又优选在其端部部段7和13处相互结构连接。由此,在前车架结构1和后车架结构10以及侧面的门槛结构 120之间获得了特别好的连接,使得在侧向错位地正面碰撞或尾部碰撞时能够最佳地将载荷导入汽车车身100中。图4示出了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3和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2,所述纵梁在各自的端部部段7或13处相互结构连接。为此,端部部段7优选具有基本上与端部部段13相对应的横截面轮廓,使得端部部段7可以在公共的区域19与端部部段13搭接,并且为了将纵梁3与纵梁12结构连接而在该搭接区域19彼此搭接,尤其是嵌套插接或上下叠置。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优选至少在它们各自的端部部段7处横截面设计成基本上L形。图5在沿按图3的剖面线A-A的剖视图的例子中示出了纵梁2和11的端部部段 7和13的轮廓。在图5中省略了侧面的门槛结构120,以便描述在端部部段7和13相互结构连接,尤其是相互焊接时的工艺步骤。由图5可见,端部部段7在横截面中看具有两个彼此成一角度的侧边20和21。该角度处于约90°到12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该角度大于90°。在两个侧边20、21的端部连接有分别一个材料段22、23,其中,材料段22相对侧边 20向外成一角度,而材料段23相对侧边21向下成一定角度。材料段22、23用作固定汽车车身100的其它部件,例如底板110的凸缘或焊接凸缘。在前车架结构1和后车架结构10安装到汽车车身100中的状态下,材料段22基本上处于水平。侧边21同样优选基本上处于水平,其中,与该侧边21连接的材料段23略微向下翻折。端部部段7、13的结构优选通过成型,尤其是弯曲或深度拉伸或压制而制成。纵梁 11与端部部段7在横截面轮廓上相对应的端部部段13因此同样具有侧边20和21以及材料段22和23。通过端部部段7和13的这种基本上为L形的横截面轮廓可以实现足够的自由空间,使得尽管已经固定有底板110,但还能将焊接工具200伸入到端部部段7和13的搭接区域19中,并且在此例如借助焊接形成至少一个在两个端部部段7和13之间的,并因此在纵梁7与11之间的结构连接件M。可以以这种方式和方法避免底板110中可能用于焊接工具200的输送口,因此同样避免了由于这种开口导致的底板110的结构削弱。在前车架结构1与后车架结构10的结构连接之后,这在图5中例如由纵梁2和11 通过端部部段7和13的连接来表明,在随后的工艺步骤中,将端部部段7和13的区域内基本上L形的型面与相应的侧面门槛结构120结构连接,尤其借助于焊接形成至少一个结构连接件25。结构连接件25优选形成在侧面的门槛结构120和用作凸缘的材料段23之间, 而第二结构连接25形成在门槛结构120与底板110之间。由此,由底板110、纵梁2、11的端部部段7、13连同汽车车身100两侧的侧面门槛结构120 —起构成横截面闭合的型面。图7在相当于图2的底侧视图中示出了按图2和3的汽车车身100,其中,图7中举例示出了驱动系统的部件,例如万向节轴300、排气装置310以及油箱320,尤其是燃料箱。图8示出了沿图7中油箱320区域内的剖面线B-B的剖视图。由图8可见,底板或延伸至汽车车身100的脚踏板160的前部底板110在一个区段沈突出地构造,其中,该底板区段26优选从汽车车身100的一个侧面门槛结构120的区域延伸至另一个侧面门槛结构120的区域(如尤其由图3可见)。如尤其从图8中可见,通过突出的区段沈实现了增大的结构空间容积,该结构空间容积例如可以被较大的油箱320利用。突出的区段沈首先通过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 3和后车架结构10的纵梁11、12在侧面门槛结构120的区域内的延伸实现,因为在这个区域内存在至少一个前固定部位130和至少一个用于前排座椅的后固定部位140(如尤其从图3中可见)。通过突出的区段沈提高了至少一个前固定部位130,并因此提高了整个前排座椅。这种升高的座椅主要出现在例如厢式货车和越野车的汽车中。优选在从底板100的边缘区域到突出的区段沈的过渡部位,优选两侧设有横向结构27,以便充分加固突出的区段26,。横向结构27优选延伸到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2、3的区域中,并且优选与所述纵梁结构连接。附图标记清单1车架结构,前车架结构
2纵梁
3纵梁
4第一纵向段
5第二纵向段
6前行方向
7端部部段
8中间纵轴线
10后车架结构
11纵梁
12纵梁
13端部部段
14纵向段
15另一纵向段
16纵向段
17前围板横梁
18横向结构
19搭接区域
20侧边
21侧边
22材料段
23材料段
24结构连接件
25结构连接件
W突出的区段
100汽车车身
110(前部)底板
120侧面的门槛结构
130前固定部位
140后固定部位
150(后部)底板
160脚踏板
200焊接工具
300万向节轴
310排气装置
320油箱。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汽车的车架结构(1),带有至少两根纵梁0、3),所述纵梁分别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的第一纵向段(4)和第二纵向段(5),使得在所述车架结构(1)装入汽车的状态下, 所述第一纵向段(4)基本上水平地位于车身(100)的底板(110)下方,而所述第二纵向段 (5)基本上向上延伸并且沿前行方向(6)看,所述第一纵向段(4)布置在所述第二纵向段 (5)的后方,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纵向段( 到所述第一纵向段(4)的过渡区域或与之相邻的区域开始,所述纵梁(2、3)至少局部相互远离地朝所述第一纵向段(4)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3)在所述第一纵向段(4) 的区域内相互远离地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3)呈弧形地彼此远离地延伸。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纵向段(5)和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一纵向段(4)出发,所述纵梁(2、;3)分别通入设计用于与连接在车身(100) 侧面的门槛结构(120)上的端部部段(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结构(1)的安装状态下,用于连接在所述门槛结构(120)上的端部部段(7)从例如至少一个车身侧的、用于前排座椅的前固定部位(130)至少延伸到例如至少一个车身侧的、用于汽车的前排座椅的后固定部位(140)。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部段(7)至少在外侧基本上直线地延伸,所述端部部段(7)的横截面尤其设计成L形。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3)关于所述车架结构(1)的中间纵轴线(8)基本上镜面对称地延伸。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结构(1)形成用于汽车的所述车身(100)的前车架结构。
9.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车架结构(10),具有至少两根纵梁(11、1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1、12)设计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前车架结构(1)的所述纵梁(2、3)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与所述前车架结构的纵梁连接,所述纵梁(11、1幻具有分别一个端部部段(13),该端部部段为了连接在侧面的门槛结构(120)上至少在外侧基本上直线地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后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部段(13)的横截面设计成L形。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之一所述的后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1、12)至少在纵向段(14)上至少在内侧相互远离地朝所述纵梁(11、1幻端部方向,尤其朝所述纵梁(11、 12)能与所述前车架(1)连接的端部的方向延伸。
13.一种车身(100),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车架结构(1),尤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前车架结构(1)和与该前车架结构(1)连接的、如权利要求9至 12之一所述的后车架结构(1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结构(1)的纵梁0、3)向外朝所述车身(100)的门槛结构(120)延伸,尤其与所述门槛结构(120)结构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结构(1)和所述门槛结构(120)形成横截面闭合的轮廓型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车架(1)、该车架具有至少两根纵梁(2、3),所述纵梁分别带有彼此成一角度的第一纵向段(4)和第二纵向段(5),使得在所述车架(1)装入汽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纵向段(1)基本上水平地位于所述车身(100)的底板(110)的下方,所述第二纵向段(5)基本上向上延伸并且沿前行方向(6)看,所述第一纵向段(4)布置在所述第二纵向段(5)的后方。本发明规定,从所述第二纵向段(5)到所述第一纵向段(4)的过渡区域或与之相邻的区域开始,所述纵梁(2、3)朝所述第一纵向段(4)的方向至少局部相互远离地延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后车架结构(10)以及汽车车身(100)。
文档编号B62D21/02GK102530082SQ2011103988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S.克里梅克, U.米尔德纳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